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家的小院     
范雷雨 《南方农业》2009,3(3):80-80
我家的小院景色如诗如画、缤纷多彩。春天,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家,用蝉翼似的绢纱拂起阵阵春风。顿时,万木复苏,一派新意: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树木抽出了新芽,在春风中眨着眼睛。花儿们也不顾休息,连夜赶来参加选美大赛,野花遍地是,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相似文献   

2.
精品小流域就是通过合理规划,精心施工和5年-10年的后期管护完善,使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小流域。精品小流域建设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形势的要求,是解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问题的需要,是我省水土保持阶段性发展的必然。实践表明:实行专业队治理,突出流域主业,注重工程质量,推广先进科技是推进精品小流域建设的成功经验。目前精品小流域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处在初期阶段,必须加强领导,认真规划,精心施工,落实管护,完善提高,才能全面提高其建设水平,加快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3.
深秋时节,红叶的叶绿素褪去,经过霜打后的红叶一天天变红。三峡峡谷两岸满山的红叶,如天边的彩霞,似团团的火焰,像红色的海洋,如绽放的烟花,那么热烈,那么烂漫,那么美艳,那么壮观!座座青山换上了红装,棵棵红树如美丽姑娘身着红红的裙裳,当微风拂过,撩起她艳丽的裙摆,如翩翩舞动的神女,那么的有神韵。当山风吹过,漫山遍野的红叶如片片红海红波起伏。她的红艳,为气势磅礴的长江三峡添了几分秀丽,牵动着人们的心,吸引四海宾朋纷至共赏。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土流失与贫困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流失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严重危机之一,所造成的危害不仅表现在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而且已成为区域贫困的主要根源。应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证明了我国水土流失区与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具有地理耦合性。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生态的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限制了对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了环境的压力,成为生态恶化和贫困的根源,同时进一步的贫困又加速了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因此,全面推进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可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逐步从根本上减轻贫困。  相似文献   

5.
吴棣飞 《南方农业》2009,3(3):18-19
银边山菅兰(Dianellaensifolia‘WhiteVariegated’)为百合科山菅兰属园艺栽培品种。草本,根状茎横走,结节状,节上生纤细而硬的须根。茎挺直,坚韧,近圆柱形。叶近基生,2列,叶片革质,线状披针形,边缘有淡黄色边,长30~60cm,宽1.0~2.5cm。花葶从叶丛中抽出,圆锥花序长10~30cm;花一般夏季开放,淡紫色、绿白色至淡黄色,小花梗短,苞片匙形,花被裂片6,二轮,披针形;雄蕊6;子房上位,花柱线状。浆果紫蓝色。花果期6-11月。近年来,我国杭州、上海等地区开始大量运用,可配植于路边、庭院和水际做点缀观赏。同属原种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我国野外资源丰富,亦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阜新市是“煤电之城”,细河横贯市区,环境污染严重。为改善生态环境而提出”森林城”建设。主要内容为以城市为中心,近郊为基础,融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为一体,以林网建设为主体,以护路林为重点,以庭院绿化为辅助,扩建苗圃为补充,洪涝兼治,水土保持与旅游相结合,治理污水,实现城市园林景观化。保证措施为以水利部门为主线,多边协作,共同治理,以求快速达到“森林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杜鹃花(Rhododendron)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多为灌木,少乔木,种类较多,有落叶的、半常绿及常绿的。高可达2m,分枝细而多,小枝有棕色扁平状毛。花通常顶生,1朵至数朵。花冠呈钟状或漏斗状,单瓣或重瓣,色彩丰富,有粉红、深红、紫色、黄色及白色等,因种而异。花期4-6月。  相似文献   

8.
9戟叶堇菜戟叶堇莱(Viola betonici- folia)为堇莱科堇菜属多年生野生宿根草本花卉。地下茎很短,无匍匐枝。叶基生,具长柄,条状披针形或条形,长2~9cm,基部稍下延于叶柄,截形或略带心形,有时稍成戟形,顶端钝或稍圆,边缘有疏而浅的波状齿,近基部的齿较深,两面近无毛或无毛,花期后叶增大,基部常有显著的垂片;托叶分离部分有疏齿。花具长梗,两侧对称;萼片5片,披针形,基部附器长约1mm,顶端圆;花瓣5片,淡紫色或少白色,距管状,顶端等粗,长3~4mm。果椭圆形,长约1cm,无毛。  相似文献   

9.
中原6号     
《农业信息探索》2012,(3):33-34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同期。幼苗半匍匐,叶窄长、浅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发育稍慢,起身拔节较迟,两极分化后发育速度加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3cm,株型偏松散,旗叶较宽长,下披,干叶尖重。秆质偏软,抗倒性中等。穗层整齐,穗长,小穗排列稀,结实性一般。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机制水保迈大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我省水土保持工作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新的机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指示,全省水保部门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坚持“小开发,大保护”的治理方略,大力推行专业队治理,实行报账制资金管理,积极培植治理大户,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加强管护,提高综合治理效益,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Mineral extraction is known to affect soil fungi in polar environments, but it is unknown how long these effects persist. Here, by amplifying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s of rRNA genes in soil fungi, we compared soil fungal community in intact natural tundra with that in a nearby former coal mining area, abandoned 52 years previously, on Svalbard in the High Arctic. Compared with those in intact tundra, soils in the former mining area were more acidic and had lower plant coverage. Despite of similar diversity in the two areas, the fungal community was dominated by Basidiomycota in the intact tundra, but by Ascomycota in the former mining area. Ectomycorrhizal genera formed a major part of the tundra community, but were notably less abundant in the mining area. The principal variation among samples was soil pH. Surprisingly, network connectivit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fungal community in the former mining area had greater network connectivity than that in the tundra area. Overall, the ecosystem in the former mining area has made only limited recovery towards the natural tundra state even after more than five decades.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recovery of the fungal community is limited more by the low primary productivity, slow migration of fungi and plants, or slow changes in soil parameters. Our findings emphasize the susceptibility of polar ecosystems to disturbance, given their particularly slow recovery back towards the natural state.  相似文献   

12.
张梦歌  尹可敬  石兆勇  焦阳 《土壤》2022,54(3):517-523
以不同开采程度钼矿区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钼矿开采对土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化学计量特性及其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采区土壤碳、氮含量分别为25.30和1.00 g/kg,显著低于恢复区和未开采区土壤的碳、氮含量。开采区土壤的碳氮比达到29.36,分别是恢复区和未开采区的2.02倍和1.30倍。恢复区和未开采区土壤的总提取球囊霉素含量为2.81和3.64 mg/g,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为1.22和2.02 mg/g,分别是开采区土壤总提取和易提取球囊霉素的2.08倍、2.70倍和1.97倍、3.26倍。此外,土壤碳、氮含量对丛枝菌根真菌分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有显著的影响。可见,钼矿开采主要导致了土壤碳、氮的大量流失,并对丛枝菌根真菌分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郑慧慧  秦佳星  桑之婷  徐艳 《土壤通报》2022,53(6):1481-1491
  目的  从区域特征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采煤塌陷区土壤特性的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出区域间研究结果的异同点,以期为采煤塌陷地的修复与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自CNKI 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选取1993 ~ 2021年采煤塌陷区土壤特性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关键词、研究区域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① 近年来该领域发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② 研究区域的选择有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依据其区域特性可划分为中东部平原区、西北风沙区、黄土沟壑区、西南山地丘陵区四个类型。③中东部平原矿区地势平坦,多位于高潜水位地区,土壤含水量受开采沉陷影响较大;黄土沟壑矿区地形多起伏,塌陷区地表变形严重,物理性黏粒减少,土壤容重减少;西北风沙矿区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采沉陷使得土壤细小颗粒流失,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西南山地丘陵矿区主要分布在山区,雨量充沛,塌陷区土壤容重显著增加。  结论  煤炭开采沉陷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土壤颗粒与结构、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等特性发生变化,且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矿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彬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4):90-93,99
根据矿区环境和基质特点,将辽宁省矿区划分为水蚀矿区、水蚀风蚀交错矿区和风蚀矿区3个一级区,土状基质水蚀矿区、岩状基质水蚀矿区、土状基质水蚀风蚀矿区、岩状基质水蚀风蚀矿区、风蚀矿区等5个二级区和7个三级区,并阐述了每个分区的面积、特点及植被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平朔矿区开采受损及治理区土壤养分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朔州市平朔矿区土壤养分分布的空间规律,为以后施肥决策提供依据,加速改善矿区土壤状况。[方法]以平朔矿区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开采未损区、开采受损区、受损治理区3个区域的土壤样本各30组,再通过试验测得土壤的养分含量并用R和Sufer等进行分析处理获取不同区域的养分变化情况,最后根据样本各养分因子的隶属度值和权重系数对土壤养分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和土壤养分含量分级与丰缺度标准相对比,结果表明平朔矿区的养分丰缺度为急缺或缺状态,除pH值外其他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及含量波动大,尤其开采未损区。土地复垦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矿区的受损土壤,但是受损治理区土壤要想恢复到开采前状态,还需要很长时间。[结论]平朔矿区的采矿和土地复垦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宝山矿区土壤侵蚀主要由露天采矿及排弃的废渣土引起。通过对大宝山矿区范围内40个典型坡面及其中11个特征坡面的调查分析,认为坡长、坡高、侵蚀沟密度可以用来表征矿区不同坡面的土壤侵蚀特性及其差异。采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法,构建了矿区土壤侵蚀强度判别模型,模型平均误判概率为0.07,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经判别,大宝山矿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24.48 hm2,占矿区总面积的48.8%,土壤侵蚀严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必须尽快进行整治。由本研究方法得到的侵蚀模数虽只是一个范围值,需要内插后才能得到确定值,但这对于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布置水土保持措施来讲,已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矿区煤炭产量占全国70%以上,大规模开采活动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退化与土壤侵蚀加剧。然而,当前鲜有矿区土壤侵蚀时空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关系的定量研究,限制了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进展。为了探究矿区土壤侵蚀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为黄土高原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指导,该研究以彬长矿区为研究区,利用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分别模拟了矿区全区2003—2019年及沉陷区2014—2019年土壤侵蚀速率,探究了矿区全区及沉陷区土壤侵蚀特征,定量研究了降雨、地形和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3—2019年间,彬长矿区土壤侵蚀速率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年份间差异较大,2003年土壤侵蚀最为严重,侵蚀速率为85.56 t/(hm2·a),2009年侵蚀程度最低,侵蚀速率为15.54 t/(hm2·a)。微度、轻度侵蚀主要分布于城区、黄土塬和河流阶地等平坦地区,其空间分布在不同年份间基本保持一致,其余侵蚀类型主要分布于煤矿开采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植被重建的宁东矿区煤矸石山立地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煤炭开采形成的煤矸石山占压土地并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正确划分煤矸石山立地类型,为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方法]以宁东矿区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选取微地形、海拔、覆土厚度、土壤质地等10个立地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划分煤矸石山立地类型。[结果]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出主导立地因子为:微地形、覆土厚度、土壤质地;再依据主导因子对研究样地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宁东矿区煤矸石山3个立地类型组,5个立地类型亚组,8个立地类型。煤矸石山平台面积较大,边坡坡度32°~40°之间,覆土厚度多在30 cm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16.82%~34.85%,全K含量34.29~46.61 g/kg,属于极高水平,全P含量0.31~0.62 g/kg,为中下或低水平,而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均属于极低水平,煤矸石山土壤偏碱性。[结论]在宁东矿区煤矸石山重建时应因地制宜,覆土砾石含量较少时,选择以乔木为主的乔灌型混交模式,或以灌木为主的灌木林或灌草型;砾石含量较多时,选择以草本为主的灌草型;土壤为轻砾石土时,撒播草籽。  相似文献   

19.
采煤沉陷复垦区重金属污染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淮南新庄孜矿采煤沉陷复垦区为研究区域,对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7种土壤酶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域土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7种土壤酶对重金属的敏感性不一致。采用因子分析技术提取主成分,建立了复合污染土壤总体酶活性评价指标,评价了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并与通过灰色聚类法分析得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了采煤沉陷区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污染之间的赋存关系,进一步证明在采煤沉陷复垦区这一特殊土地利用条件下,采用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标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可行的。研究表明,土壤酶总体活性评价指标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手段,为新庄孜采煤沉陷复垦区及相似矿区复垦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缓解煤炭开采对神东矿区农业生产和地表环境造成的破坏,试验模拟神东矿区干旱缺水特点,以煤炭开采塌陷区退化土壤为供试基质,玉米为供试植物,研究丛枝菌根真菌(每克干土中含63个孢子)和不同浓度的外源钙(5,10,20,40,80mmol/L)协同效应对中度干旱胁迫下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20mmol/L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效应最优,玉米质量平均每株可达4.03g,组织含水率和叶色值分别达到91.68%和43.67,玉米植株内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玉米根际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增加最为明显,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分别达到4.3和1.6mg/g,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丛枝菌根真菌与外源钙联合作用有利于玉米的生长,缓解了干旱胁迫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矿区退化土壤具有显著改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