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黑果病菌分生孢子和菌丝均可在病铃上越冬,放置室外的病铃分生孢子存活率较低;1998年3、4、5月检查分别为12.5%、3.8%和1.2%。5月份检查,室外病铃菌丝存活率可达30%,病菌孢和菌丝在室内的存活率均比室外高,恶霜灵锰刈500倍液对棉黑果病菌孢和菌丝的抑制率分别达77.3%和90.8%。  相似文献   

2.
采用95%乙醇浸提紫苏和薄荷获得其提取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提取物对茶炭疽病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采用水琼脂培养法测定提取物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状态。结果表明,2种植物提取物对茶病疽病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40 mg/m L浓度下,2种植物提取物对茶病疽病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75%以上,紫苏提取物在48 h内抑制率达100%,对其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可达84.28%。显微观察发现,各浓度下茶病疽病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畸变,紫苏提取物浓度越高畸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蘑菇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4~25℃,低至10℃,高达35℃,孢子停止萌发,在35℃和40℃恒温中,分别经5天和1天,菌丝均失去生活力;高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0%相对湿度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分别为6和6.4,幼嫩蘑菇煮出液最能刺激孢子萌发,该病菌在菇床初侵染源是覆盖了带有病菌的覆盖土,在夏季对覆盖土壤进行日光曝晒4~5天,覆土前7天,用36%~38%化学纯甲醛3.5kg,兑水20~30kg,喷洒于种植111m~2蘑菇的覆盖土中熏蒸48h以上,防病效果均理想;发病后及时挖除病菇,能防止病菌再侵染,减轻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4.
烟草赤星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测定了温度,相对湿度的PH值对烟草赤星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赤星病菌菌丝生长条件的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大于75%,PH值5.0-8.0;最适宜于分生孢子萌发条件的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大于75%,PH值5.0-8.9。  相似文献   

5.
梅花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me)在20%梅叶汁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而且产孢速度快,其次为PSA培养基,病菌分生孢子在5种营养液中均可萌发,以梅叶汁中萌发率最高,葡萄糖液次之,清水对照最差。适合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适合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5.4,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88.5%以上才能萌发,以相对温度100%中萌发率率最高,在水滴中萌发率较低,持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  相似文献   

6.
丹皮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丹皮酚在牡丹体内的抗菌机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丹皮酚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涂布平板法测定了丹皮酚对供试病菌孢子萌发及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酚含量与病菌菌落直径线性增长及菌丝生物学产量的相对抑制率呈正相关,在丹皮酚含量0.08、0.4mg/mL培养液中培养禾谷丝核菌和茄病镰刀菌5天,对菌丝干重的抑制率分别为79.81%和55.08%。丹皮酚对供试病菌的孢子萌发无作用,但孢子萌发后,其芽管基部膨大、顶端膨大及中间局部膨大。丹皮酚推迟病菌分生孢子梗的形成时间,降低分生孢子的形成数量,在0.20、0.24mg/mLPSA培养基上培养玉蜀黍赤霉和茄病镰刀菌10天,对分生孢子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00%和33.33%。  相似文献   

7.
室内平板拮抗作用测定,短小芽孢杆菌A3菌株对泡桐黑腐皮壳的菌丝及分生孢子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圈直径为3-4cm。在林地3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单用A3菌侏的发酵液,防治效果为97.8%;与多菌灵混用为99.4%。均比常用农药福美胂(89.3%)好。A3菌株拮抗物可使泡桐黑腐皮壳菌丝及分生孢于膨大畸形,进而胞壁破裂,内含物外流。  相似文献   

8.
梨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药效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室内研究表明,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kikuchiana)在20%梨果汁半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而且产孢速度快,其次为PDA培养基。病菌分生孢子在4种营养液中均可萌发,以10%梨叶汁中萌发率最高。适合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6,持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间歇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分子孢必须在高温条件,相对湿度在98.5%以上才能萌发尤其在水滴中萌发高室内药效测定表明  相似文献   

9.
烟草黑胫病俗称烂腰、黑根,是烟草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某些主产区每年因黑胫病损失烤烟25万~3万t,成为多种病害损失之首。1发生特点烟草黑胫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存活3a左右。该病的最初侵染主要来自病土和带菌肥料,...  相似文献   

10.
36—1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平板共生培养测定表明,36-1菌对供试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性,其中含36-1菌活菌体液剂对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依次为80.22%、80.50%、77.75%、75.30%、61.38%;处理柑桔(脐橙)病果,对果面青、绿霉病斑扩展的抑制率为65.97%;批量处理柑桔(桃叶橙),室温贮存90天,好果率为78.44%,比对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高梁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高梁黑束病的研究结果,引起黑束病的病原菌是点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适宜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0℃,PH值范围为5-8;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28℃,适宜PH值范围为5-7;大多数糖类均作为该病菌的碳源营养,以果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甘露糖、麦芽糖、淀粉为佳,而山犁糖则不利于病菌生长。单独  相似文献   

12.
蓖麻油在医药及工业上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适合在我市生长。近年来,枯萎病发生较重,一般病株率8%~15%,损失率6%~12.5%,严重影响蓖麻的产量和品质。 蓖麻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蓖麻进入生殖生长期发病最盛。轻病株常能继续存活,重病者,其叶片萎蔫脱落,植株干枯死亡,病株根、茎及叶柄内部的导管变墨绿色或黑褐色,纵剖面呈黑褐色条纹。天气潮湿时,在病部可产生粉红色霉层,即为枯萎病菌的分子孢子。大型分子孢子镰刀型,稍弯,两端尖,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该菌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土壤、病残体越冬,成…  相似文献   

13.
茄子绒菌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辽宁省近年茄子设施栽培生产上趋重发生的叶部病害——绒菌斑病,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柯赫氏法则证病,并对病菌经rDNA-ITS测序,鉴定该病致病菌为真菌灰毛茄钉孢[Passalora nattrassii?(Deighton)U. Braun & Crous]。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以PDA+茄叶煎汁培养基为最适;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胰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 ℃;最适pH为6;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好;菌丝致死温度为59 ℃,10min。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茄叶汁能明显促进其萌发,碳源以麦芽糖、氮源以硫酸铵最适于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 ℃;最适pH为5;光暗交替条件下萌发情况较好;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7 ℃,10min。  相似文献   

14.
室内试验中研究了温度对天津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在10℃和>35℃时,菌丝不能生长。分生孢子在发芽时需一定的营养物质,在水中发芽率低。20%芦笋茎叶煎汁,20%芦笋茎叶煎汁PD培养液以及PD培养液均有促进孢子萌发之作用。在供试的5种培养基中,芦笋茎枯病菌在本试验设计的20%芦笋茎叶煎汁和20%芦笋茎叶煎汁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明显优于前人推荐的培养基和常用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光能诱发分生孢子器形成。不同光域内分生孢子器形成有显著差异。分生孢子经烯唑醇(diniconazole)(8小时/2ppm)药剂处理后,分生孢子大小和内含物在超微结构上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番茄叶霉病菌分生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番茄叶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4.0~5.0。相对湿度小于86%时孢子不萌发,病菌在PS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min,孢子可在地表或浅土层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相似文献   

16.
稻曲病菌无性孢子萌发及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研究稻曲病菌孢子萌发及病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在蒸馏水和2%蔗糖溶液中3h不能萌发;6h时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分别萌发产生次生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新采集的黄色和黑色稻曲球上的厚垣孢子在2%蔗糖溶液中的萌发率均高于其在蒸馏水中的萌发率.供试的9种固体培养基中,以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最适于病原菌生长.生长速率为2.54 mm/天;病菌在7种培养液中振荡培养7天后,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中菌丝干重最大,达24.5mg/mL,在大米汁和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中产生的分生孢子量最多,孢子浓度分别为2.63×107和2.28×107个/mL;而固、液态的Czapek、稻秆汁和胁本哲氏培养基均不适宜于稻曲病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葡萄黑痘病是南方多雨地区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预防好葡萄黑痘病是南方葡萄成败的关键! 发生规律:黑痘病主要以菌丝(病原菌)在受害的残留物的溃疡中越冬,生命力很强,病菌可存活3~5年,每年4~5月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到  相似文献   

18.
 在辽宁地区,苹果炭疽病菌主要以菌丝在苹果树上的小僵果、死果台、粗皮、爆皮枝等部位越冬。翌年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侵染。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已失去萌发力,落地病果在初侵染中不起什么作用。
病菌可以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果实。苹果在幼果期即感病,此时不抗侵入但抗扩展,潜育期长达一个月左右。七月中旬以后病害大量发生,直至9月中旬持续为害。根据果园中病菌孢子出现期,约在6月15至25日喷施第一次药,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连续喷施160~200倍波尔多液或锌铜石灰液三次,可以有效地控制炭疽病的为害。1964年和1965年,在辽宁地区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效果良好,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生菌素对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以西瓜枯萎病菌为实验菌,研究了中生菌素对丝状真菌的作用。结果表明:中生菌素能显著地引起菌丝细胞内原生质凝集;对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2.5μg/mL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并具有杀死作用;对孢子的形成有较强的阻碍作用,100μg/mL抑制率为94.7%;对菌丝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0μg/mL抑制率为40%。  相似文献   

20.
土壤湿度对东亚小花蝽越冬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3年在北京对东亚小花蝽的越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以交配或未交配的雌成虫越冬。越冬场所的土壤湿度影响的小花蝽的存活率。3月中旬检查,室外自然条件下,越冬存活率为7.74%。在控制土壤含水量(4%,12%和20%)的条件下,越冬存活率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递增,水分20%时存活率最高,平均为81.11%。3月中旬气温回升后将越冬小花蝽雌成虫移入7℃的冰箱,贮存至5月上旬,存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