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桑蚕暗化蛾突变体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华峰品种中发现了一种蛾体、蛾翅呈灰黑色的暗化型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除了蚕蛾全身呈灰黑色外,幼虫期也有不同于正常型的特征,即4、5龄幼虫的头部呈深褐色、尾部有褐色斑,3对胸足均为黑色,容易与正常型个体相区别。暗化蛾与正常蛾杂交的F1代,全部为正常蛾;F2、BC1代正常蛾与暗化蛾的分离比分别为3:1和1:1;暗化蛾自交的后代,全部为暗化蛾;表明暗化蛾为隐性性状。暗化突变型的发育经过、虫蛹率与正常型相仿,茧质略低于正常型。对暗化突变型在蚕种生产上的利用价值和导入实用蚕品种的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家蚕品种C603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不眠蚕突变体。该突变体幼虫在2龄将眠初期体表有光泽,但进食量减少,蚕体基本不发育,且持续6~8 d仍然不能入眠和蜕皮,不能正常发育至3龄期,并终因体能耗尽陆续死亡。将该突变体命名为2龄不眠蚕(non-molting at the 2nd instar,nm2)。遗传分析显示,正常情况下发生突变体的蛾区中正常型个体与突变个体的比例约3∶1,有纯合致死现象,因此认为该突变体受1个隐性单基因控制。但是,不同季节饲养该突变系统出现的性状分离比不太稳定;与正常型品种杂交的F2、BC1F和BC1M世代其突变性状分离比率远低于25%。2龄第2天添食蜕皮激素能拯救2龄不眠蚕向正常发育转变,但不能改变不眠蚕的遗传特性。在nm2突变体检测到蜕皮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307a2的表达,而在与该突变体表型相似的nm-g突变体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因此判断nm2是一个新的突变体,并初步推测蚕体内蜕皮激素水平低是nm2突变体产生的重要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进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的雄蚕品种与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杂交原种进行杂交,形成新的三元雄蚕杂交组合。以"芙蓉·932×7532·湘晖"(即两广二号)为对照进行试养,发现利用杂交原种芙蓉·932为母本与含伴性平衡致死基因的平30、平32品种为父本杂交形成新的雄蚕杂交组合,茧层率比对照高2.88%~3.63%,但虫蛹生命力比对照低8.42%~15.82%,特别是伴性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在广西高温季节饲养,虫蛹生命力只有26.60%~50.72%,比常规二元杂交原种"芙·9"低46.66%~70.78%,需进一步改良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家蚕品种选育过程中发现并鉴定了一例黄血高度油蚕的突变体,初步确定其基因型为黄血白卵油蚕(YYw-3~(oe)w-3~(oe))。在此基础上针对黄血基因与白卵油蚕基因的纯合开展了系统分离,通过连续7代自交分离与蛾区选择得到了遗传性状稳定的黄血白卵油蚕新品种,进而对该纯系品种进行饲养调查与全蚕粉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尿酸盐等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纯系后代黄血高度油蚕的性状能稳定遗传,其产卵量为421粒,良卵率为97.15%,全龄经过在24 d左右,小蚕期平均减蚕率5.03%,大蚕期减蚕率为0.65%,死笼率为0.98%,4龄起蚕虫蛹率为96.66%;纯系全蚕粉中DNJ含量为0.482 5%,略高于对照种皓月A的0.446 5%;尿酸盐含量为0.468 5%,极显著低于对照种的3.868 5%。该研究为进一步选育出全蚕粉用黄血高度油蚕组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油蚕的真皮细胞中尿酸盐的含量极少,整个体壁透明,可利用其特殊的生理特征,开发低尿酸盐全蚕粉,油蚕全蚕粉不仅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疲劳等保健效果,还能防止尿酸盐引起的过敏反应。油蚕突变在遗传学中是十分独特的性状,利用伴性油蚕基因可实现单养或多养雄蚕。  相似文献   

6.
柞蚕新品种"吉青"是以"选大二号"为基础材料,利用杂交育种手段,采用分区饲养、系统分离、定向培育的方法,同时兼顾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平衡,通过9年18代的系统选育,育成的青蚕大型茧新品种。其全茧量13.04g,千粒茧重12.36kg,虫蛹统一生命率92.97%,纯种较选大二号和吉柞88-2增产5%以上;与吉柞88-2、选大二号杂交,增产幅度达16.7%~22.5%。  相似文献   

7.
家蚕突变体的嘌呤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劲  代方银  朱勇  鲁成 《蚕学通讯》2005,25(3):6-11
在昆虫中,尿酸不仅有排泄氮代谢废物的功能,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普通的家蚕体壁由于尿酸的蓄积而不透明,而在没有尿酸蓄积的突变体中体壁却透明或半透明.有大约25个油蚕突变的形成与尿酸的生成、运输和蓄积相关.将油蚕作为研究尿酸代谢的模型,有助于阐明其他动物体内尿酸代谢的机制,对人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及药物的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在保存的家蚕品种资源中发现1种油蚕突变,其性状为:幼虫皮肤高度透明,蚕蛾复眼白色,产白色卵,与白卵油蚕w-3oe相似。本研究,将其与正常型品系大造进行正反杂交,结果F,代卵色、幼虫体色、成虫复眼色均为正常型;F2代正常型与油蚕分离比为3:1,卵色、眼色的分离与油蚕完全一致,即凡白卵均为油蚕,且成虫为白眼。将其与已知的相似性状突变w3oe进行杂交,结果F1、F2代均表现为白卵油蚕,成虫复眼也全为白色,与两亲本性状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白卵油蚕突变为隐性单基因遗传,与w-3oe(10—19.6)是等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9.
jc油蚕(ojc)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报道的油蚕自然突变体,隐性,基因位于第5染色体,但其基因座未确定。本研究选择家蚕第5染色体上的隐性油蚕突变"金鸡龙油"(kin-shiryu translucent,ok)与jc油蚕进行杂交,结果F1代全部表现油蚕性状,F1自交后观察F2代,也无性状分离,仍然全部为油蚕。这一结果说明jc油蚕与金鸡龙油蚕(ok)是同一个基因座上的突变。同等条件饲养金鸡龙油蚕与jc油蚕,其幼虫期致死率ok油蚕比jc油蚕高。形态观察发现,两油蚕突变的皮肤透明度相当,并且都是高度油蚕。把jc油蚕基因符号修改为okc。本研究还通过杂交实验育成了同一连锁群上的三隐性系pe-wb-okc,是家蚕第5连锁群基因分析的重要标记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10.
当代给蚕添食三眠索,诱导三眠蚕率达96.50%~100%;而添食诱导成的三眠蚕第二代再添食,其三眠蚕诱导率明显偏低,中系品种三眠蚕率为57.80%~92.10%;日系品种为21.02%~38.36%,三眠蚕虫蛹生命率平均比对照高2.06%~27.79%。当代首次添食诱导的三眠蚕制成的杂交一代全茧量最高,三眠蚕第二代不添食制成的杂交一代中,各项成绩与对照相仿。  相似文献   

11.
以中华真地鳖全虫、体壁、蜕和刚蜕皮的雌成虫为原料,利用消化法测得其几丁质含量分别为 11.50%、12.99%、11.02%和3.15%,并简要分析了蜕的开发利用及几丁质争地鳖虫药理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夏秋蚕新品种“芙蓉×湘晖”最近通过国家鉴定。该品种孵化、各令眠起、上簇齐一,体质强健好养,抗高温、抗逆性较强,茧丝优良。全国鉴定成绩:茧层率23.32%,上车茧率95.98%,出丝率17.38%,解舒率79.89%,万头产丝量.59 2公斤,虫蛹生命率94.62%。其综合经济性状超过了历年通过国家审定的秋蚕  相似文献   

13.
波尔山羊与睢宁白山羊杂交羔羊生长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波尔山羊与睢宁白山羊F1 代、F2 代的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从出生到 3个月不同日龄羔羊的体重体尺均高于纯种睢宁白山羊 ,杂交优势显著 ,F1 代体重的杂种优势率为 18 96 % ,杂种后代生长性能比睢宁白山羊好  相似文献   

14.
选择日本和牛与蒙古牛杂交产生杂交牛F1代,与纯种蒙古牛子代以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方式进行试验比较,分析和牛与蒙古牛杂交F1代与纯种蒙古牛子代的初生重、日增重效果及抗病性能。通过对21头蒙古牛子代和18头杂交牛F1代出生时的体重、3个月和6个月犊牛期的日增重的测定,以及6月龄前犊牛支气管炎和下痢发病的记录,可知杂交F1牛的出生重无论公母牛都比纯种的高;杂交牛F1代公母犊日增重均比同月龄纯种蒙古子代公母犊高,并且差异显著,杂交优势明显;6月龄前试验组杂交牛F1代支气管肺炎发病率和下痢发病率为11.11%和27.78%,与纯种蒙古子代相比差异不显著,杂交代的抗病性能与蒙古牛抗病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15.
三眠蚕品种选育的配合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8对三眠蚕杂交组合的虫蛹生命率和万蚕收茧量进行了配合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眠蚕的虫蛹生命率主要受基因加性遗传效应控制,万蚕收茧量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控制。配合力分析结果与实际饲养成绩趋势一致,三&#215;源这对三眠蚕组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好,有望培育成优良的高产优质的三眠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适合亚热带蚕区饲养的三眠蚕育种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适合亚热带蚕区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家蚕品种,根据家蚕眠性遗传机制,利用杂交育种及显性三眠纯合技术,将超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与夏秋蚕品种杂交育成Z3等细纤度三眠蚕材料,再与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杂交,初步育成了Z3.C3等纤度为2.44 dtex、全龄经过短、体质强健、茧丝质优良的三眠蚕材料。采用选拔的三眠蚕材料初步组配的Z3×84Y2杂交组合的实验室饲养成绩为:全龄经过21 d,虫蛹率98.55%,全茧量1.75 g,茧层率22.47%,茧丝长1 354 m,解舒率88.15%,洁净95.3分,纤度2.6 dtex。  相似文献   

17.
对利用6份中、日三眠蚕育种材料组配的8个一代杂交组合的6项性状进行了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性状间的杂种优势率有明显差异,其中茧层量28.41%-13.42%,全茧量19.85%-9.22%,虫蛹率9.19%-5.08%,茧层率9.31%-2.47%,全龄经过-5.42%-0.84%,三眠率5.26%--1.00%;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的杂种优势率差异显著,6项性状中以茧层量的杂种优势率最高,全茧量次之,虫蛹率在第三位。  相似文献   

18.
家蚕品种“桂蚕2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0×7·11"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强健性春秋用四元杂交蚕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结茧率98.26%,虫蛹率95.60%,一茧丝长1111.6m,解舒率76.84%,净度94.38分。农村联合鉴定单张产茧量38.61kg,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增产10.22%,一茧丝长986.7m,解舒率72.22%,净度93.47分。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比,结茧率、虫蛹率等强健性指标没有差异,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增产显著,一茧丝长、净度等均略有提高;繁育性能良好。该品种具有强健、优质、高产、易繁等优点,适合广西亚热带蚕区的春秋兼用。2009年5月18日,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桂蚕2号"。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蓖麻蚕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推广养殖的可行性,于2023年8~9月,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开展蓖麻蚕品种南一的养殖试验,全程记录蓖麻蚕生长发育状况,调查发育经过、生命力及经济性状。结果显示,蓖麻蚕从收蚁至5龄起蚕均眠起集中,全龄食叶快、生长迅速、发育整齐。5龄经过6~7 d,全龄经过19~20 d。4龄起蚕结茧率、死笼率和4龄起蚕虫蛹率3项生命力指标优良,未发现死蚕及死蛹。4龄起蚕虫蛹率达99.8%,其中2个饲育区100%,饲养成功率高。全茧量3.24 g、茧层量0.51 g、茧层率15.77%。试验结果表明,蓖麻蚕可在新疆巴州正常生长,发育整齐、生命力强,可根据当地蓖麻种植面积规划蓖麻蚕养殖区域和饲养量,促进增收,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将具有抗保幼激素和抗脱皮甾醇作用的KK-42涂布家蚕三龄幼虫,用结扎头胸间的方法追究对内分泌的影响。若将对照幼虫经过不同时间结扎时,饲养24小时,36小时结扎的没有看到蜕皮迹象;饲养48小时结扎的约半数化蛹;饲养60小时,72小时结扎的幼虫全部蜕皮;结扎涂布KK-42蚕的断头个体与对照相异,既使饲养60小时,72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