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田棉铃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田棉铃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冯殿英,任兰花,贾恩宽,程桂荣,刘卫同,田福进(菏泽地区植保站)(郓城县植保站)(成武县植保站)(鄄城县植保站)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及农田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棉铃虫在玉米田内的发生逐步加重,目前已成为玉米穗部的一...  相似文献   

2.
玉米田四代棉铃虫幼虫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集指标法,Iwaom-x直线回归法和Taylor指数法对玉米田四代棉铃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田四代棉铃虫幼虫种群呈均匀分布,种群个体间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3.
玉米田棉铃虫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6种药剂中以35%植保博士乳油600ml/hm^2喷雾防效最好,校正防效3d时达88.1%;用该药剂滴穗防效最好,校正防效6d时达96.1%;防治时期以幼虫3龄前尚未蛀入果穗内部时用药防效最好,校正防效达76.0%。  相似文献   

4.
20 0 1- 2 0 0 2年大量的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武威市玉米田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玉米雌穗的花丝上 ,其卵量占雌穗总卵量的 74 .90 % ;其次分布在中上部叶片 (2~ 6叶 )的正面 ,其卵量占叶片总卵量的 85 .14 %。经分布型指数法、Iwao回归和 Taylor指数法测定、卡方检验 ,棉铃虫卵在玉米田的分布呈聚集分布的负二项分布 ,并给出了田间查卵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  相似文献   

5.
玉米田棉铃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年的田间调查表明 ,棉铃虫第 1 ,2代不危害玉米 ,第 3代在玉米田密度极小 ,第 4代危害夏玉米 ,是主害代 ;玉米田棉铃虫主要危害雌穗 ,取食花丝、幼嫩穗轴和籽粒 ,不仅造成产量损失 ,而且诱发病害的发生 ,使玉米的品质下降。对棉铃虫的空间分布型调查结果表明 ,第 4代棉铃虫在夏玉米田的分布有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 2种。  相似文献   

6.
在我县,棉铃虫1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第1代在麦子、紫云英、豌豆等作物上繁殖危害,第2代起危害棉花,我县以第3、第4代危害最严重。近几年,棉铃虫在我县大发生,棉农若疏忽防治或单纯依靠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很难控制其危害,只有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等措施的有机结合、协调使用,才能达到经济、安全和高效地控制棉铃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卫辉市夏玉米田第四代棉铃虫暴发的气候和非气候原因,发现棉铃虫危害期内气温,6、7月份≥35℃的高温日数,积温,相对湿度和降水,近10年都比前30年有利于棉铃虫的繁育,2009年条件更有利,是棉铃虫暴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9.
调查了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玉米田二代棉铃虫产卵部位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玉米抽雄期棉铃虫的主要产卵部位在中上部叶片 ,占总卵量的 6 9.2 % ;吐丝期、授粉期主要产卵部位在花丝上 ,其产卵量分别占总卵量的 71.6 %、93.5 %。产卵量增长曲线符合逻辑斯蒂 (logistic)曲线 ,并拟合出玉米田二代棉铃虫产卵量动态模型 :N =2 10 .5 379/ (1 e3.384 6 - 0 .2 6 99t) ,可为棉铃虫短期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临泽县玉米田棉铃虫形态特征、生活史、为害习性的观察分析,提出了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撒毒沙防治、药剂防治、草环诱杀、剪花丝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第四代棉铃虫卵在华北夏玉米田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1999年在华北夏玉米田对穗期棉铃虫卵在不同播期玉米上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其在玉米田的产卵高峰在8月中、下旬.产卵高峰有多个.虽然在不同播期的玉米田落卵数量不同,但有相同的产卵高峰;产卵部位主要在花丝和雌穗位上的叶片叶鞘上;在早播和中播夏玉米田以散粉期落卵为最多.灌浆期次之.而晚播则以抽雄期落卵最多,散粉期次之;若落卵高峰推后,则不同播期的夏玉米上均以灌浆期落卵最多,散粉期次之;在中、晚播夏玉米田的落卵量明显高于早播,且为害明显比早播重,晚播玉米田又比中播的落卵量大。因此为害则更重。  相似文献   

12.
高波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2):3-4,12
采用试验示范,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多种途径控制稻、麦病虫害,集成稻、麦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 ,棉铃虫在武威市玉米田发生呈趋重态势 ,其在不同生态区间以平川井水灌区最重 ,风沙沿线灌区次之 ,冷凉河水灌区最轻 ,且地理垂直分布差异明显 ,以海拔 14 5 0~ 175 0 m的区域虫口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对稻麦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实施内容进行阐述,提出制定稻麦病虫害监测规范、调整化学防控策略、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生态调控和环保型农业等绿色防控措施,并对该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减少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实现农民的粮食增产、节本、增收,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2003~2004年室内及田间试验表明,化学农药与BT混配后,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且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化学农药和B.T.单用。  相似文献   

16.
17.
<正> 药剂防治是控制棉铃虫危害的关键措施。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把一些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以及人工的措施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整枝灭虫 在棉花蕾铃期,将田间管理时摘除的顶心、群尖以及打掉的无效花、蕾等带出田外,可以明  相似文献   

18.
19.
对棉区玉米田 4代棉铃虫发生与危害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棉区玉米田 4代棉铃虫严重发生 ,平均有虫株率 94% ,平均虫口密度 1 .5 6头 /株 ,平均单穗损失 2 8.5粒 ,重 5 .0 8g。同时引起玉米穗部霉变 ,影响食用品质。棉铃虫成为棉区玉米上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是造成棉花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使用转基因抗虫棉和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2代百株累计卵量在400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时间应在300粒左右,随后如百株幼虫超过5头时应进行第2次防治;3代百株累计85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应在50~70粒开始,第2次应在百株幼虫45头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