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东省"十五"期间花生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综述了广东省"十五"期间花生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育种技术和品种选育等遗传改良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根据国内外花生发展趋势并结合广东省具体情况提出今后的研究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力提高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5年内,我国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具体目标为:  相似文献   

3.
4.
"十五"期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开展和中国加入WTO,既给我省的种子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且挑战大于机遇.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挑战,从我省的实际出发,研究和探讨我省种子事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道路.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团头鲂种质资源及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团头鲂作为中国特有的优良草食性鱼类,现已成为主要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然而多年来的人工繁殖、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团头鲂种质资源出现混杂并受到衰退的威胁,开展团头鲂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团头鲂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群体遗传学和基因组等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成果,并简要概括了杂交育种、选择育种、雌核发育等方法在团头鲂遗传改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期为团头鲂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周鹏飞 《新农业》2001,(11):7-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农业部确定在"十五"期间重点推广5个部分共50项重大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2):F0002-F0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是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目前在岗科研一线职工40人.其中研究员9人、博士4人、博士生导师3人、建所20多年来,全所职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研立所、科研创新为“三农”服务的理念,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十五”期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获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9.
发展目标 面对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新机遇,山东蔬菜要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生产无公害产品、努力降低成本、实施品牌战略为目标,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11.
"十五"四川果树品种改良与生产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本情况 四川是全国果树生产大省.由于地形地貌复杂,生态气候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因而适宜多种果树生产.除需热量极高的椰子等个别树种外,几乎全国南北所有的果树种类在四川均有生产和分布,盛产柑桔、梨、苹果、桃、葡萄、荔枝、龙眼、芒果、石榴、猕猴桃、枇杷、李、梅、杏、樱桃、柿、香蕉等水果及各类干果(核桃、板粟、枣、澳洲坚果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果业发展迅猛,面积、产量持续增长,质量逐渐提高,成为全省"三高"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果业产值在全省农业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油、菜居第四位,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之一.1999年底,全省共有果园面积(未含干果)405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水果总产量234万吨,果品总产值约30亿元,水果总产量居全国第9位.  相似文献   

12.
13.
14.
“十五”期间,我国农药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首批2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获得了临时登记。创制品种累计推广使用5060万亩次,90多个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处于不同的研究阶段,合成化合物能力达到2万个/a,筛选能力达到3万个/a。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十五"林业规划中,云南省将在9个地州市推广种植龙竹、甜龙竹、毛竹、慈竹、筇竹、香竹、小薄竹、箭竹等8大竹种60万亩.为了做到适地适竹,把竹林培育好,使其充分发挥效益,现将上述八大竹种作一简要介绍,供各地造林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业科技》2005,(6):80-80
农业部12月22日宣布,“十五”计划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呈现加快发展态势,在五大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①中国超级稻研究和示范引领水稻“第三次革命”。自1996年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以来,始终居国际领先水平。“十五”期间,累计示范推广2亿多亩,增产稻谷125亿k左右。②矮败小麦技术体系突破育种“瓶颈”。矮败小麦是用我国特有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雄性败育基因和我国专家发现的小麦矮秆基因,通过染色体工程创制而成的小麦育种新种质和育种新技术。利用这一新种质和新技术可使数十个小麦亲本的优异基因聚合到一个新品种之中,从而提高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虫、抗不良环境条件的水平,实现高产、优质、抗性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本项目组的主要任务是筛选与小麦赤霉病抗性连锁标记,建立小麦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效果,培育优质、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五年来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F0002-F0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是以蔬菜花卉、药用植物栽培与育种研究为主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目前在职科研人员47人,其中研究员10人,博士1人,在职博士2人,硕士10人。建所40多年来,全所职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研立所、服务三农的理念,加快成果转化。狠抓项目申报与落实,“十五”期间实现了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农业科学》2006,10(3):F0002-F0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级棉花专业研究机构。全所广大职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十五”期间实现了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短季棉品种遗传改良是实现麦棉两熟棉区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从早熟种质资源金字棉的引进,早熟短季棉品种中棉所10号的育成,抗枯萎病品种中棉所16、辽棉10号的选育,生化辅助育种技术育成早熟不衰品种中棉所24、27和36,转单价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中棉所42和鲁棉研19,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中棉所50、中棉所58的培育,到航天诱变特早熟品种中棉所64,综述了中国短季棉品种选育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短季棉育种应加强抗黄萎病材料创制、克服产量和早熟性负相关和解决特早熟品种早衰等遗传改良重点;指出借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麦后直播特早短季棉和杂交短季棉是今后短季棉遗传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