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在于解构农民工,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权益问题是现阶段农民工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农民工问题的核心.农民工权益问题包括劳动经济权益.政治民主权益,文化生活教育权益、社会保障权益等.转变观念.将农民工组织起来,制度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运用行业配额抽样方法,通过对西安市792名农民工进行调查后发现目前西安市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在消费观念、消费内容、消费层次、供需匹配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要改善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政府、企业、社区、农民工四位一体必须共同参与,方能活跃和繁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在我国的城市经济建设中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生力军,但农民工的一些生产、生活和社会劳动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农民工的现状以及生产、生活状况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国家基本国策的问题.如何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需要政府、农民工和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应大胆实施农民工策略,建立以政府主导、农民工自身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应科学构架制度体系,大打制度“组合拳”;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降低成本分摊;应培育和优化社会环境等,从而让新生代农民工彻底走出困境,真正达到“进得去,留得住,走得稳”.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农民工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承担着重要责任。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现状令人担忧,面临着失业、医疗、养老保障等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化,而且关系到公平与效率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通过依法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合理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司聪 《农业科技管理》2011,30(3):61-62,73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进城务工农民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职业愿景、居住条件、福利待遇、文化生活等生活质量状况,代表着农民工群体的缩影,党和政府历来对此高度重视。文章就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技能问题,对在苏州务工的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调查,发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以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顺利地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婚姻社会工作介入是针对农民工婚姻问题,运用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即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和家庭治疗,介入到家庭婚姻生活中去,协助家庭成员处理所遇到的性、结婚和离婚、生育、抚养、赡养、家事管理等问题,从而缓解农民工婚姻问题、化解农民工婚姻危机。推进社会工作者对农民工婚姻社会工作介入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大力宣传社会工作,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确立明确的服务目标,关注农民工多方位的需求;巧用多种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农民工化解婚姻危机;对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健全社会工作模式,实现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婚姻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黄磊 《农村百事通》2007,(22):27-27
从满眼庄稼的农村走进灯红酒绿的城市,面对复杂的环境,如何尽快适应城市生活是每一个农民工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农民工要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同样有规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因其生活的低层性和工作的边缘性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群体数量巨大,其素质的提高不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与社会整体的进步息息相关。因此,最大限度地将社会资源服务于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文章首先对中国城市公共图书馆在为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城市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制约因素,给出了利用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群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民工群众是一股极其重要的推动力量。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生活环境却与他们的努力不相协调。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农民工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偏颇,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文关怀的缺失,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进入劳动力市场发展新阶段,一方面,“民工荒”在沿海出现并蔓延到中部甚至农村、农业,要求建立新型、和谐的劳动关系;另一方面,民工数量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的数量,占企业员工总数的60%,使民丁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成为当前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今天,落后地区应从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入手,增强本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符号互动视角,讨论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探讨了市民化路径选择。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农民工提高城市适应能力,构建新的符号体系,正确解读城市文化符号,并主动增加与城市居民的交往频度与深度,扩大自身社会支持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城市居民的包容和接纳,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与排斥。此外,政府应开展“去标签化”行动,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角色转变,助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从近期发生的一起农民工权益保障案例出发,讨论了当前农民工权益受损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对策思路。针对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要在政府、企业、农民工3个方面找准问题根源,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一要规范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农民工管理的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并打造长效机制;二要抓好企业自律,严格约束企业经营行为,督促企业遵纪守法,尊重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条件,保障农民工的合理报酬,真正做到善待农民工兄弟;三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帮扶力度,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充分调动农民工积极性,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杜毅  王孔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10-15710,15772
农民工为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社会保障仍然不充分。由于农民工群体的异质性以及现行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单一性,无法满足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差异性需求,因此提出应将全体农民工纳入强制性工伤保险,提高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分类实施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就业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及社会救助,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伴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出现,涉及农民工的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通过对辽宁部分调查基点农民工生活状况与权益保障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探讨现阶段农民工生存状况与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政府应出台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有关农民工的社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5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大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54-14056
对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剖析,以期对两者之间的联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其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并不协调,需要在户籍管理体制、农民工就业体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破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方差分析视角的进城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克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97-17899
据实地调查,发现劳动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以及职业技能、从事行业都是进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影响进城农民工收入的各个因素,初步探讨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民工收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女性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占华  赵颖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89-2392
就业能力是劳动者实现和保持就业的能力.影响女性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因素是复杂的,包括个体特征因素、个体周边环境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等.提升女性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要针对女性农民工的特点,从政府、企业和个体等层面寻求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在南京市务工的苏北农民工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民工返乡发展意愿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农民工返乡发展意愿的重要因素是家乡经济发展水平、返乡致富可能性预期值和就业境遇状况;农民工年龄、受教育程度,新农村建设等因素所起作用不明显。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力度、扶持和发展乡镇企业等引导农民工返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国10个省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因素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就业流动性更强,文化程度能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从企业因素来看,企业工资高低是农民工换工作的主要动力,企业劳动强度越高,农民工流动性越大,而企业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并不能有效降低农民工就业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