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玉池 《喷灌技术》1993,(4):10-15,24
近几年来,井灌区地下管道输水灌溉(以下简科“管灌”)工程发展很快。保证“管灌”工质量,发挥其应有效益,提高“管灌”工程设计水平非常必要。本文就井灌区地下硬塑管、混凝土管输水灌溉工程设计的依据、方法、水力计算,管径选择,设计灌溉面积等方面,从实际应用角度提出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简称“管灌”,农民喜称“田间自来水”),是利用管道代替土渠输水到田间的一种新灌溉技术,最近几年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得到了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3500万亩左右农田实行了管灌。  相似文献   

3.
何玲 《农业工程》2012,2(10):36-37
低压管灌多用于灌溉水浇地,灌溉水田并不多见,该文以通辽市某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阐述低压管灌在水田灌溉中的应用,提出在资金允许条件下,用水紧缺的井灌区尽量发展管灌水田。   相似文献   

4.
低压管灌工程安全保护装置的型式汤广民(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所安徽省蚌埠市233030)关键词低压管灌,安全保护装置,井灌区,河灌区低压管灌工程在运行时,开、停机的瞬间,突然停电,或者由于人为的操作失误等原因,会引起管网压力的骤然增加或减少(产生负压...  相似文献   

5.
对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比较各种节水灌溉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井灌区选取低压管灌最适宜,同时提出了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井灌区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与变频调速技术配套,进行各灌溉技术间流量与压力协调,形成高效混合灌溉系统组装配套技术,解决了当地灌水方式与种植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加压设备和灌溉设备的工作条件,延长了水泵及喷滴管灌系统的使用寿命,达到了节能降耗、节水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低压输水管道灌溉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措施,具有节水、节能、省地、省工、输水便捷、适应性强等特点,目前在我国平原井灌区应用较为普遍。山区自流灌区发展管灌技术,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结合红旗渠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我们对山区自流灌区发展管灌技术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就此项研究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作一介绍,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简称“管灌”)节水、节能、省地、省工,深受群众欢迎,短短七八年间全国已发展近四千万亩。“七五”期间,水利部组织科技攻关,“管灌”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本上已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整套“管灌”技术。现着重介绍“七五”以来所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七五”以来,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井灌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按田间地埋管道密度大于9()inhmZ的工程标准统计,现阶段低压管道输水工程控制面积已达267万hnlZ,输水管道长度约25万km。但是在渠灌区(水库灌区、自流灌区、提水灌区)管道输水灌溉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其技术难点比井灌区管灌技术复杂得多。本文拟就开敞式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作用及其在渠灌区中的应用加以探讨。1开敞式管道输水系统管道输水系统一般指从水源经各级管道及附属设施到达出水口(给水栓)之间的部分管网。所谓开敞式管道输水系统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是全国井灌面积最大的省份,现有机井81万眼,井灌面积340万hm2,占全国井灌面积的27.9%,占全省有限灌溉面积的81.6%,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亩水资源占有量则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沧州共有耕地78.6万hm2,井灌面积36.6万hm2,低压管灌面积14万hm2,喷灌2.2万hm2,低压管灌占井灌面积的38%,喷灌占井灌面积的6%,井灌区中低压管灌面积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喷灌比低压管灌更节水,充分利用低压管路为喷灌系统输水,在低压管灌的基础上进行喷灌安装,我们进行了尝试,且获得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11.
对湖积平原区的粘土渍害稻田,采用暗管与鼠道双层组合排水,在小麦、油菜生育期的雨季中,鼠道能有效地排除稻田的耕层滞水,减小田间地下水位上涨幅度;雨停后,在暗管排水作用下,地下水能迅速回降到离田面0.6~0.7m;稻田淹灌期,鼠道排水可增加两暗管之间的入渗强度,排泄土壤中有害物质。在渍害稻田改造中,适当加大暗管间距(24m),中间辅以鼠道排水,可起到工程投资省,改土效果明显,增产效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灌排方案对避雨番茄需水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实现南方地区番茄节水、优质、高效生产,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排方式对番茄需水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亏缺灌溉处理土壤含水率随时间总体呈下降趋势,暗管埋深08 m的处理较埋深06 m处理,土壤含水量下降更快但不明显.番茄不同生育阶段的蒸发蒸腾量差别较大,表现为始花坐果期>果实成熟与采收期>苗期.随着番茄的生长,其日蒸发蒸腾量大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不同灌排模式和避雨措施条件下,苗期的日蒸发蒸腾量变化范围为107~271 mm/d,始花坐果期日蒸发蒸腾量变化范围为160~309 mm/d,果实成熟与采收期日蒸发蒸腾量变化范围为178~335 mm/d.在相同的排水措施,不同灌溉条件下,番茄果实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减少,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却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大.研究可为南方避雨栽培下番茄灌排方式的选择及其节水、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下渗灌是一种节水效果十分显著的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在国外农田地下渗灌中,管材大多采用塑料管、橡胶管,但造价较高,不适于我国实际。该文介绍了一种以水泥砂浆为制管材料的渗灌制管机械,该机由拖拉机拖动,可在地下一次性完成行走、掏洞、送料、挤压、成型(割缝)、抹光、回填等全部工序。通过对成型后的管道抗内水压及田间承荷能力测试表明,满足设计及安全运行要求。田间考核表明,采用该渗灌技术灌溉的农田,可较传统的大水漫灌节水60%以上。且造价低廉,易于施工,确是一项新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水资源危机,中国大力推广低压管灌技术用于粮食作物的灌溉.基于水量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以系统的水量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支管的能量守恒和水量平衡作为约束条件,支管进口流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一维恒定流水力模拟模型,并相应地提出了试算-粒子群算法(TPSA)进行求解,可以获得系统实际运行时水泵的工况点以及各级管道和出水口的实际流量.将该方法应用于上海市一灌区的低压管灌系统,对比了TPSA与梯度法的求解结果,证明在同时工作的支管数较多的情况下TPSA可以获得更佳的求解结果,误差最多可减小12.3%,耗时最多可减少16.3%.应用该方法可以对管灌系统的初步设计成果进行校核和调整,对提高设计可靠性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烟区土壤连作障碍、病虫害、灌溉设施落后等问题,设计不同的灌排处理,对不同处理烤烟增产效益、提质效益和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同时引入熵权系数评价模型,对不同灌排工程方案进行优选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灌排工程均具备较好的增产效益和提质效益(W1除外),微喷灌工程的增产和提质效益总体要优于低压管道;W2~W5灌排工程均具备了经济可行性,不同工程方案以W5经济效益最优,EIRR、ENPV和EBCR值分别达到27.80%、2 894.35%和2.04;本试验中综合效益最佳的灌排方案为微喷灌灌溉结合暗管排水,其中暗管间距为6m,埋深0.8m。  相似文献   

16.
以大田不同滴灌管铺设方式下的滴灌棉花为对象,研究其最佳灌水时间。试验在同一灌区内不同滴灌管铺设模式下,通过滴头正下方开挖坡面,观察湿润锋的趋势及其随灌水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大田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平湿润锋基本呈圆形分布;在一定灌水量和滴头流量条件下,土壤垂直湿润锋明显地大于水平湿润锋,且随着灌水时间的增大呈二项式关系,拟合公式R~2均大于0.98;由此可以确定该地区滴灌棉花一膜两管方式的滴灌棉花灌水时间8h为合理,一膜三管方式滴灌棉花灌水时间6h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新型大田喷灌PVC管材进行研究分析。针对我国大田喷灌以往使用铝合金管材存在成本高、易腐蚀、使用寿命短等缺点研制新型喷灌装置。该技术研究在国内节水灌溉领域尚属首创,将给节水灌溉领域带来一次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18.
滚移式喷灌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节水灌溉技术中存在自主研发能力弱、技术性能低、设备可靠性差、经济成本过高等问题,设计研制出一种节省材料、降低油耗、工作可靠、喷灌均匀度高的滚移式喷灌机.根据输水支管受力特点,通过Matlab对支管壁厚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出3种不同壁厚的输水支管,不仅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油耗,还能增加机组爬坡能力.对滚移式喷灌机的自动泄水阀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并确定结构参数,利用ANSYS CFX进行模拟仿真试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滚移式喷灌机各项指标都满足要求,喷灌机向前移动时支管产生的最大挠度为2.7 m,喷灌均匀度为92.45%,喷灌强度为12.59 mm/h.该研究为滚移式喷灌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滴灌系统的输配水管道设计影响整个滴灌工程质量。详细介绍膜下滴灌系统确定控制面积的方法以及管网的布置原则,采用公式计算各级管道的设计流量,为膜下滴灌输配水管道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苜蓿田间地下滴灌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苜蓿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并以常规沟灌为对照,对苜蓿田间地下滴灌的适宜埋深和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比常规沟灌的苜蓿,鲜草出草率高;滴灌带埋深35cm比埋深10cm的苜蓿长势好,鲜草产量高,并初步拟定了苜蓿地下滴灌的灌溉制度。因此,苜蓿田实施地下滴灌是可行的,在新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