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榆林地区粮食生产潜力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榆林地区有农耕地110万hm^2,三田37.8万hm^2,农业人口283万人,人均耕地0.93hm^2,北部尚有13万hm^2宜耕地可开发为水地。水资源总量为17.47亿m^3,目前已利用量占可开采量的15%,其潜力最大。近年来,该区出现了不少“吨产田”、“双千田”:谷子每公顷达7762.5kg,玉米19650kg/hm^2,春小麦3225kg/hm62,水稻8250kg/hm^2。  相似文献   

3.
高冰草改良干旱半干旱草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4年的试验,高冰草可在新疆的低山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产草量比原生植被产草量高5-9倍。对改良新疆的干旱、半干旱草场有着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榆林市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光温生产潜力计算的基础上,结合降水、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等自然因素,分析了榆林市土地生产潜力和粮食生产潜力,并采用产潜比增长速度法预测了2005年和2015年的粮食产量,并据此计算2005年和2015年的潜在人口最大承载量,提出了榆林地区建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的土地资源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四子王旗生物气候资源及其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四子王旗 1 961 - 2 0 0 0年近 4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 ,研究了该区降水量、气温及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90年代年平均气温比 1 961 -1 990年平均值增加 1 .0℃ ,降水量增加 1 2 .5mm ,日照时数无明显变化。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并就此对作物生产、草场复壮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DCA)对内蒙古草原中东部草原植被120个群落样地的分析表明:该区六种主要的草原群落类型在生境干燥度梯度上的顺序依次为:小针茅草原→短花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和羊草草原。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每种草原的群落组成、地上生物量及其种群结构,以及各类草原的理论载畜量。六种草原群落的地上生物量介于112Kg.DM.m ̄(-2)──1620Kg。DM.m ̄(-2)之间;相应地,理论载畜量变化于0.10─1.57羊单位/公顷。研究地区草原地上生物量(B)与年降水量(P)、年平均气温(T)和与≥10℃的积温(Tac)的关系分别为:B=-134.92+0.84P,B=136.37-25.68T,B=351.61-0.12Tac;与气候干燥度(依Penman方法计算)的关系为B=0.26+4.33e.  相似文献   

7.
武川旱农试区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田间定位试验、高产地块调查及理论公式测算等多角度方法,对半干旱偏旱地区-内蒙武川的农田水分生产潜力进行了研究,并对作物产量与气象因子、施肥条件及水分利用率的定量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地区限制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分布状况与养分供应不足,不同类型耕地的水分生产潜力相差甚大,近期约有20%的潜力,远期约有1倍左右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陕北丘陵沟壑区作物生产潜力与开发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陕北丘陵沟壑区自然资源,建立了作物潜力测算的数学模型,计算农作物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4221.6kg/亩和2114.9kg亩,并以小麦,玉米为例计算作物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分别为1218.8kg/亩和1268.8kg/亩;光,温,水生产潜力分别为179.4kg/亩和821.6kg/亩。与实际生产水平对比,各类耕地产量指数在0.88-0.98之间,针对影响粮食生产潜力的要因素,提出开发作物生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的气候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分析了黄土高原的气候生态环境特征,计算了近40a黄土高原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根据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情景,计算和分析了未来50a该地区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在未来50a,除东南部外,其它各区总的来说无论是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还是气候生产潜力均有所增加,而且光温生产潜力增加的幅度大于气候生产潜力的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贺兰山东麓草场防护林体系的实际观测资料,论述了荒漠草原地带防护林体系的动力、热力与水文等生态效益,并估算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辽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辽市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及苜蓿的生产潜力及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地区的光合、光温潜力较大,降水生产潜力较低,热量条件是限制通辽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非可控因素;土壤生产潜力较低,其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通辽市不同地区、不同作物间增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已有大量研究工作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借助于计算机,研制出“研制出黄土高原降水生产潜力开发专家咨询系统”。该系统汇集了本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用知识基的形式存入计算机,能按给定的条件进行自动推理和判断,通过人机对诱的形式,迅速得出某地某作物的降水生产潜力值及其开发程序,提供开发潜力的技术途径,为旱区农业生产提供战略咨询。  相似文献   

13.
作物生产潜力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系统介绍了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评述了该领域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探讨了作物生产潜力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的优缺点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作物生产潜力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作物生产潜力研究将从单纯考虑自然因素转向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技术因素相结合;机理模型的完善还需要大量相关数据库的组建及相关技术的支持.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作物生产潜力研究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位法,利用GIS技术,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计算了内蒙古自治区栅格与县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以旗县为单元,定量评价了内蒙古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温度与水分是内蒙古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内蒙古县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均值为4.37 t/hm2.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生产潜力较高,以西、以北潜力较低。整体而言,内蒙古基于粮食安全的人口发展仍有较大空间,旗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黄土高原草场的特征、分布及其评价,对草场资源在发展畜牧业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了论述,确定了黄土高原畜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布局与措施,以及草场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地苜蓿水分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EPIC模型对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地苜蓿水分生产潜力进行了长期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用EPIC模型中的气象模型模拟的30 a降水特征与本地区实际规律较为接近。30 a降水模拟值和13 a实际值的多年平均值相对误差为1.53%、标准差误差为1.86%,变异系数误差为1.99%;30 a苜蓿水分生产潜力模拟值在2.018~17.521 t/hm2,平均值为7.7 t/hm2。模拟试验前5 a,年均干旱胁迫日数较少,仅为10.2 d,苜蓿生水产潜力值较高且波动平稳。模拟试验后25 a,年干旱胁迫日数增加为123.1 d,苜蓿水分生产潜力值较低且随年降雨量的丰缺而变化。苜蓿水分生产潜力长期模拟试验结果说明了该区降水无法满足苜蓿长期稳定维持较高生产力的水分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定位试验和大面积测产调查资料分析证明: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春小麦在自然降水条件下,亩产最高可达273kg,实际平均产量不足其50%,尚有较大潜力可挖。影响春小麦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农田休闲期降水量和春小麦物候年降水量。土壤肥力不高是影响春小麦生产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提高春小麦水分潜力的技术途径: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田休闲期降水的有效利用率;②增施化肥,大力开辟有机肥源,应用综合技术,多途径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8.
盐池北部沙化草场的治理与改良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盐池北部沙化草场的治理(封育、补播、补植)效益进行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根据九年的试验研究实际资料,分析总结出在半干旱地区流动沙地人工种植沙生植物—杨柴的方法与措施,通过人工杨柴植被的建立,不仅改善了流动沙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