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紫米是我国云南西南部特产的一种优质米,颜色紫黑,蒸、煮后呈紫红色,质地软糯,食之清香,营养丰富,滋补极佳。用紫米配以金丝蜜枣、冰糖、果冻粉、红小豆、桂圆、莲子、白果等8种珍贵辅料,用透明果冻塑料杯盛装而成的紫米八宝饭,色调和谐,造型美观,甜香爽口,携带方便,是老幼皆宜的清凉型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钟爱奇石,老而弥笃,如醉如痴。深深感到石在人外,人在石中,相依为伴,人石互融,以石为镜,感悟人生。 我的家乡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盛产金钱石、竹叶石、冰雪石、红花石、蓝天石、尼山石、彩云石、太湖石等30多种奇石,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3.
该书是由卢良恕院士主编,约150万字,随文插图100余幅,专页彩图50幅,16开本,豪华精装,定价200元。   该书共分四篇,五十六章。第一篇,立体农业基础篇,主要阐述中国发展立体农业的社会经 济基础、历史渊源、兴起过程和现状,以及立体农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篇,立体农业理论篇,系统论述立体农业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增产增收原理与理论依据,研究的若干方法,区域布局与对策,应用与推广经验;第三篇,立体农业模式篇,全面总结适合我国旱地、水田、菜田、设施(大棚、温室),蔗田,果园、桑园、庭院、林业,胶园、水域、河网地区、滩涂、丘陵山区等各类生产条件的200多种优化的立体农业模式及其配套枝木,并对其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作了分析评价;第四篇,立体农业分省篇,各章分别介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立体农业的推广发展情况,共涉及到500多种优化的立体农业模式与技术,并对全国42个发展立体农业成绩卓著的县、乡,村、户典型作了实例分析。;订购地址:100026,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中国农学会 编辑出版部。银行汇款:北京农行朝阳支行,帐号:873-2542 8,户名 :中国农学通报编辑部。 订书联系人: 刘晓玲, 电话 :(010)64194480, 64194705。不另收邮寄包装费。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种子经营企业由发展到生存,变革速度相当快,解散、兼并、重组,具体有多少很难统计。随着各地种子市场的纷纷建立,经营种子的业户层次混乱,各路经营者纷纷涌现,使种子集团式经营方式有所改变,集中经营、集中研发的思路被打断,核心竞争能力下降,而省、市重点农业科研院所集中研制、集中经营的力度,在品种专利权的保护下越发显得底气十足。这种形势下,没有人才、没有研发能力、没有品牌、没有专利权的国有种子公司,越发显得力不从心,兴衰成败难以言说。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科技兴农的全面实施,农民对种子内在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业效益认识的提高,对种子需求量的增加,特别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好、少、新种子,农民购买愿望强烈,而一些非法种子经营部门、无证的种子商贩抓住了农民的心理,钻了农民购买心切的空子,以劣充优、以假充真,欺骗农民,牟取暴……  相似文献   

6.
林萌  苏北 《科学种养》2008,(5):62-62
近几年,一些地方在调整农业结构时,扩大新、奇、特农产品的种植,忽视了常规优良品种的种植,致使新、奇、特农产品销路不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新、奇、特农产品如黑色大麦、香型水稻、方形西瓜、樱桃番茄等,对增加消费者的吸引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有少数农户在种植新、奇、特农产品时,跨的步子过大,引种的面积过多,结果适得其反。例如某地开始种了几百亩黑色大麦,虽然产量较低,但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7.
茵芋又名黄山桂、紫玉珊瑚,是近年颇受欢迎的观赏花卉之一,其叶片翠绿光亮,初夏的红褐色花蕾玲珑可爱,白色小花生长浓密,并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秋冬季节红果满枝,鲜艳欲滴,是叶、花、果俱佳的优良花木。可作大中型盆栽,布置客厅、居室、门廊、酒楼、商场等处;  相似文献   

8.
我国蔬菜种业进入的门槛不高,加上蔬菜的种类繁多,形成了多渠道、多部门、多种方式参与竞争,现在各种蔬菜经营实体已超过2700多家,经营单位不但有科研单位、种子公司、蔬菜公司,而且还有县乡村农技站、服务站、国外种子公司、民营企业、个体户、小商贩,形成了市场的高度竞争。但是,这种竞争是一种无序的竞争,水平较低,市场内鱼龙混杂,具有较强实力、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三北六号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华北春玉米区主要指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天津、陕西等地区的玉米产区,该区玉米种植面积非常广阔,是我国春玉米主产区。该区域的主要生态特点是无霜期较长,活动积温多,半干旱及半湿润,20世纪90年代生产上主栽品种中单二、农大108等,由于品种推广种植时间长,品种种性退化严重,已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因此,  相似文献   

10.
种子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要想在市场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就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新的工作办法,融人种子工作的产购销全过程,真正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送种上门,送技上门,使农民在引用良种方面,种植有指导、生产过程有服务、销售产品有门路,实行产销结合,合同订购,技术承包,给农民以扶持与引导,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效益,让农民在使用高产优质良种中得到实惠。种子公司在完成供种任务的基础上可以以种子为依据,上下延伸,打破产地、地域、部门界限,拓宽服务领域,建立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体系,扩大经营范围,走科、工、贸一体化,育、繁、推一条龙的产业道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储存小麦的不同跨度高大平房仓进行为期一年的“三温”检测,分析了气温、仓温的变化对粮温变化的影响,并通过“扒皮”试验研究“冷心热皮”现象中“冷心”、“热皮”温度的变化规律,判定高温季节外温对靠墙粮堆及粮堆表面影响程度,明确了临界点及整个粮堆中“热皮”区域范围。试验表明仓温直接受气温影响,气温和仓温对粮堆“热皮”区域影响明显,而“冷心”区域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高大平房仓控温控湿储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高大平房仓进行隔热保冷改造,夏季利用单管通风机将粮堆中、下部的冷源提升至粮仓上部空间,控制仓内上部粮堆和仓壁四周的温度和湿度,能有效抑制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发生,避免了化学药剂熏蒸,延缓品质变化,提高了粮食储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典型储粮生态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储粮生态环境,将我国分为三个典型的低温储粮生态区域,即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提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对仓房隔热条件和气密条件的要求及不同地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低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通风降温 夏季隔热 适当控温;中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机械通风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必要的控温;高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为: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或谷物冷却机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谷物冷却机降温。同时给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优化方案的工艺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在堆粮高度 6m的高大平房仓内 ,采用磷化氢低剂量缓释方法 ,控制磷化氢反应速度使粮堆内较长时间保持药剂有效浓度 ,达到有效防治储粮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高大平房仓隔热密闭无药保粮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冬春季节气温较低的有利时机,对高大平房仓散装小麦进行机械通风,将粮食降到较低温度,然后对粮堆进行密闭,隔热防虫。试验在隔热和防虫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只要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粮堆的低温状态,防止外部害虫感染,就能实现粮食的无药保管。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浅圆仓"热皮冷芯"的客观现实,对有害虫的储粮采用少量药剂多点常缓施药的方法,既有效地杀灭粮堆表层和上层的害虫,又充分利用粮堆"热皮冷芯"现象控制粮堆中心和下层虫害的生存,发挥"热皮冷芯"效应,确保储粮长期安全保管;同时也避免采用整仓环流熏蒸,因环流通风破坏了"热皮冷芯"效应,增大了药剂投放和粮堆中心粮温上升而带来储粮的安全隐患。通过多点常缓施药对浅圆仓"热皮冷芯"粮堆熏蒸的尝试,以期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没有配备通风道不能进行环流熏蒸的原建高大平房仓内,在原来粮堆预埋PVC管进行仓外PH3与CO2混合投药熏蒸的基础上,通过在墙上安装回流管的办法,采用AlP粮面投药自然潮解进行环流熏蒸,保证了PH3有效浓度在整仓内的均匀分布,取得了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浅圆仓储粮中需要进行磷化氢熏蒸时的几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包括粮堆基本均温时的熏蒸处理、冬后负温差粮的熏蒸、空间与表层的熏蒸、局部或深层部位的害虫熏蒸等,并对这几种情况下可采用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大型浅圆仓机械入粮对稻谷整精米率的影南,探讨了储藏期间粮堆内粮温的变化和冷芯范围的大小,对储藏期间稻谷的脂肪酸值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浅圆仓机械入粮未对稻谷整精米率产生影响;大型浅圆仓密封性和保温性能优良,对延缓稻谷品质劣变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肖建  黄林海  罗勇  付明成 《粮食储藏》2002,31(6):23-24,27
本文通过在粮堆内增设气体环流管道,采用膜下环流熏蒸,解决了环流熏蒸技术在无通风道房式仓的应用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