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不同水分的稻谷、小麦样品实仓试验,探索水分、温度、CO2、真菌与粮食安全储存的关系,为国家制订统一的粮食安全水分标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表明:水分14.0%以内的稻谷和13.0%以内的小麦在第五储粮生态区能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玉米间作产量和水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探讨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中氮肥对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调节作用,达到合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监测小麦/玉米间作不同生育期土攘水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小麦/玉米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31~1.53,小麦相对于玉米的水分竞争比率(CRwm)约为1;在小麦收获时,间作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39.0 ~46.7kg/mm.hm2)远远高于玉米(1.28~4.81 kg/mm.hm2),也高于单种小麦(25.43 ~30.75 kg/mm.hm2);在小麦收获后,间作玉米(除N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迅速提高,当玉米收获时水分利用效率高达32.49 ~47.46 kg/mm.hm2,明显高于单种玉米(27.30 ~38.77 kg/mm.hm2);【结论】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小麦玉米两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布时间上的错位是小麦/玉米间作高效利用水分资源的基础,合理施用氮肥能促进间作种植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直接干燥法测定粮食水分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直接干燥法测定粮食水分测定结果的因素,优化了测定条件。采用105℃恒质法对烘盒规格、烘干时间、烘盒个数及烘箱温度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低两种水分的小麦采用4.5 cm规格的烘盒,其烘干效果最佳;低水分小麦烘干4h后恒重,高水分小麦烘干4.5 h后恒重;烘盒个数以不超过20个为宜;95℃~110℃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差异不显著,但水分测定结果随烘箱温度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小麦水分含量对容重及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建中 《粮食储藏》2011,40(5):47-49
容重是国内外粮食定等及评价粮食工艺品质的主要指标,小麦籽粒硬度是国内外小麦市场分类和定价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改变小麦水分含量,判定其对小麦容重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水分范围之内,小麦容重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小麦籽粒硬度与水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分加湿装置结合通风技术,将水雾化后通入仓内,以提高仓内的空气湿度,通过内环流使湿空气均匀分布于仓内,利用小麦的吸附性能调节水分,减缓了小麦过度干燥的程度,有利于保持小麦品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将水分为13.0%±0.3%与16.5±0.3%的小麦以上干下湿和上湿下干两种方式放置于模拟仓中。以上干下湿方式混储时采用压入式通风(风向自下而上),模拟仓中小麦可以在6 d降至安全水分(13%以下);以上湿下干方式混储时采用吸出式通风(风向自上而下),模拟仓中小麦在10 d内降至安全水分。通风前后两种放置方式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与脂肪酸值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且色泽、气味与面筋吸水率均在宜存范围内。试验结果表明,机械通风降水可以有效降低小麦水分,保证小麦的长期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7.
采用压入式机械通风处理高水分小麦,间歇通风5~7天,当水分降至14%以内时,采用扒谷机与扬谷机组合,实行库内倒仓与13%水分以内的小麦混装,入库结束后,立刻进行PH3熏蒸,再进行通风降温降水,这样处理小麦,既没有影响入库进度,又实现了安全储粮,达到了市场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腐殖酸水溶肥料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腐殖酸水溶肥料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永良四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拔节期水分胁迫后,腐殖酸水溶肥料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胁迫下,腐殖酸水溶肥料均有效地改善了小麦光合特性,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增加5.62%~84.32%,光合速率增加0.87%~75.38%,气孔导度降低7.96%~53.25%,蒸腾速率降低15.96%~58.32%。水分胁迫后,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但在水分胁迫时喷施腐殖酸水溶肥料,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加,蒸腾速率减弱,因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小麦增产4.48%~7.75%,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为:正常供水>适度控水>中度水分胁迫。综合分析表明,腐殖酸水溶肥料能改善小麦光合特性,增加其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耕作与保墒措施下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利用特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普通耕作、深松、秸秆覆盖、保水剂、有机肥等措施对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均以秸秆覆盖和深松处理的保墒、储水效果较佳。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有机肥处理的耗水量最大,而深松和秸秆覆盖处理较少。在小麦拔节期前,有机肥处理更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在小麦拔节-孕穗期,以保水剂和深松处理积累的干物质量较高。孕穗期以后,秸秆覆盖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秸秆覆盖处理在小麦全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较高。除返青-拔节期和孕穗-扬花期外,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利用效率均以秸秆覆盖处理最高,且其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其产量较普通耕作提高了50.9%,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11.7 kg/(mm·hm~2)。综上所述,秸秆覆盖处理较其他措施更能有效地改善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环境,从而促进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加密地上笼,采用边入库边通风技术,以及分阶段机械通风和磷化氢环流熏蒸相结合的方法,使水分为15%左右的小麦入库后降至12.5%以内,且在降水期间粮食品质无劣变。实现了高水分小麦直接入库安全储藏,解决了高水分小麦入库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浅圆仓内储藏的小麦进行谷物冷却机冷却通风处理,实时检测入仓冷空气的温湿度、粮食温度及含水量的变化,探索谷冷机在浅圆仓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通过谷物冷却通风可迅速有效地降低储粮的温度,并减少粮堆内的温差和水分梯度,提高了储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小麦粉储藏期间水分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将小麦粉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模拟储藏试验,研究了储藏过程中小麦粉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粉在储存一段时间后水分可分别达到平衡状态,方差分析得出储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对小麦粉的水分有显著影响,且水分与储藏湿度和温度呈显著二元线性关系(Y=a+bX1+cX2)。将小麦粉的水分变化与其它品质比较分析得出,小麦粉储藏时应控制水分低于14.0%,储藏条件控制为:湿度〈70%,温度〈20℃。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合式立体通风系统、空气加热器和粮仓绿色处理机组成的新型移动式就仓干燥设备对平均水分16.5%的800多吨小麦进行就仓干燥处理。在干燥过程中,对粮食水分、粮食温度、粮食微生物和干燥后小麦的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通风干燥过程中,降水均匀,最终平均水分为12.9%,没有出现过干或过潮现象,粮温正常。由于粮仓绿色处理机所产生的臭氧的作用,霉茵总数呈下降趋势,没有霉变粮和霉味出现。干燥后小麦品质良好。与同品种晾晒干燥的小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大型粮仓安装中央空调进行大米过夏试验,结果表明,接的完全水分的大米在准低温空调仓内过夏,品质变化不大,降水效果明显,采用中央空调制冷效果好,费用低,大大优于窗式空调。  相似文献   

15.
Effect of Storage Conditions on Germination in Whe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ercentage germination was determined for storage of wheat at four grain moisture contents (15, 18, 21 and 24 %), four temperature levels (4, 15, 25 and 40°C) and three levels of mechanical damage (0, 15 and 30 %). The effect of each level of moistur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ree replicates for each temperature and each level of mechanical damage. During storage, at 0.25, 0.5 and 1 % dry matter loss (DML), germina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samples taken from each of the above treatments. The percentage germination was compared statistically amongst treatments. The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most of the treatments. The percentage germination decreased very slowly at a low moisture level (15 %), low temperature (4°C) and low level of damage (0 %), while it decreased rapidly at a high moisture level (24 %), high temperature (40°C) and high level of damage (30 %). For example, the percentage germination was 41 % when the wheat was stored at 4°C, 15 % mechanical damage and 24 % moisture content after a storage time of 36.5 days, while the percentage germination was 88.3 % when the wheat was stored at 4°C, 15 % mechanical damage and 15 % moisture content after a storage time of 104 days.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吉林省春季风大,湿度低的条件,对水分18%以下的袋装玉米进行露天堆垛自然通风降水试验,结果表明,自然通风储藏2个月,玉米水分从15.9%~17.8%分别降到13.9%~14.4%玉米发芽率没有明显变化,蛋白质,纤维素,粘度,淀粉,灰分,脂肪酸等与烘干,晾晒的玉米相比明显判别,该方法可作为解决中,小型粮库高水分粮的降水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选择13.2%、13.6%、14.0%、14.5%、15.1%、15.5%和16.9%七个水分样品,分别在10℃、20℃、25℃、30℃、35℃下模拟储存,储藏时间180d,检测各样品真菌生长和发芽率。结果表明,小麦在10℃、20℃储存时,对发芽率的影响主要是真菌生长,水分和温度影响较小。在25℃、30℃、35℃储存时,温度和真菌生长共同影响发芽率。高温时,温度影响要大于真菌生长因素。通过对真菌生长与发芽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也基本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70%RH、18℃~20℃条件下,包装材料对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的小麦粉水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布袋包装的小麦粉水分下降最多,脂肪酸值均呈现相似的上升趋势,但以布袋包装的储藏小麦粉脂肪酸值上升最少。方差分析表明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为非显著影响因素,对脂肪酸值的影响为极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的脂肪酸值与储藏时间呈不同的线性关系;脂肪酸值与水分和储藏时间均呈二元线性关系。同时通过对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平均变化率的比较,布袋为最适合小麦粉储藏的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效国 《粮食储藏》1998,27(2):30-33
高水分稻谷采用机械通风与隔热密闭相结合的储藏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储粮温度和水分,保持了较好的品质,达到了安全度夏的目的。应用机械通风要掌握时机,在低温干燥的冬季通风效果最佳,既能有效降低粮温又能起到降水效果,在较低粮温和水分的条件下,采用隔热密闭技术,抑制了害虫的生长与繁殖。试验仓校对照仓可以节约更多的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