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日益转向工副业,采茶劳力短缺,茶叶滥采现象严重,质量下降,茶叶成本大幅度增加,茶农收益减少,严重影响珠茶出口和茶农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棉花品种的更新,棉田耕作制度的改变,农村劳力的转移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本地棉花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致使农村劳力日趋紧张,给茶叶生产带来了采茶难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机械化采摘。本试验主要探讨机采的质量问题,为采茶机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茶叶生产历来被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农村劳力充裕而又廉价,对茶园管理实行“人海战术”也在情理之中。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劳力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力了,二三产业与农业劳力之争日趋激烈,特别是茶叶产业,由于种种原因,在劳力竞争中已无优势可言。同时,劳动报酬、农资价格上扬过快、过猛,也与茶叶涨幅缓慢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因此,形势迫使茶叶行业必须狠抓内部挖潜,千方百计地减少不必要的劳力投入和其他投入,节省成本开支,以此来获取一点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5.
茶叶生产历来被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茶叶教科书上,在茶叶报刊上所倡导的茶园栽培管理要求,把劳动力投入描绘成一幅“人海战术”的图画。在计划经济年代,农村劳力充裕而又廉价,对茶园管理实行“人海战术”也在情理之中。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劳力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力了,二三产业与农业的劳力之争日趋激烈,特别是茶叶产业,由于种种原因,在劳力竞争中已无优势可言。同时,劳动报酬、农资价格的上扬过快、过猛,也与茶价涨幅缓慢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村劳力向工副业生产转移,稻作劳力逐渐减少,稻田逐渐向生产能手集中,出现稻麦规模种粮大户;同时,种粮效益相对地降低,为了提高效益,稻麦规模机械化省力高效栽培配套技术见迫切。为服务农村生产形势的发展,1987年稻麦研究所承担了福建省科委下达的《水稻高产低耗省力化栽培技术研究》课题。本文将研究的初步结果报导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试点设于经济发展的乡镇:①1987年设在工副业生产蓬勃发展的亿元乡——福州市效区鼓山乡远东、洋里村,试验田的来源是承包14家经营工副41’.生产的农户的连片稻田,共…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行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劳力转移,采茶劳力紧缺,工资上升,采茶质量严重失控,这已成为手工采茶的通病,它严重抑制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因此,茶区必将发生一场采摘制度的改革。除名、特、优茶外,其它大宗茶的手工采摘将会逐步被机采所取代,这是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不少茶叶专业户和国营茶场、乡镇茶场的领导和职工都看到了机采的许多优越性,但机采的经济效益和茶叶产量如  相似文献   

8.
怎样才能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确保茶叶生产的高产、优质、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其根本出路在于早日实现采茶机械化。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多种经营迅速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扩大,大批劳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采茶劳力日益短缺,给以人力为主要生产手段的茶叶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手工采茶质量不断下降,出现了一把捋、一扫光和抓采的现象,致使留养水平不断下降低,茶树早衰,茶叶产量、质量下降。同时,采茶工资不断增加。这样,推广机械采茶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近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村劳力向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稻作劳力逐渐减少。为了保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探索高产、省工、低耗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已提上议事日程。1987年,我们在福州市郊区鼓山乡远东村。开展这项研究,现将研究初步结果报导如下。一、试验方法 1.试验面积,连片18.6亩,土质为冲积壤土; 2.育秧:编织布秧;品种:惠农早、于四月一日播种;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麦棉两熟种植方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观念的增强,农业生产正由一年一熟向麦棉两熟的方向发展。1985~1987年宿县麦棉两熟面积由4.5%上升到32.3%。实践证明,在劳力充足,耕作精细的地区,增加棉田复种,实行油棉、麦棉、菜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大批劳力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显著减少,不少茶区出现了劳力紧张问题,尤其是采茶矛盾更为突出,以致滥采情况十分普遍,双手抓茶,甚至用镰刀割茶,有的是眼巴巴地看着茶叶老在树上而束手无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影响了茶树的合理采养,损害茶树正常生育,同时,采茶工的工资直线上升,茶叶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经济收益明显降低,严重挫伤了茶叶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目前各地对采茶机械化的呼声很高,要求迫切,这种形势为我国推行采茶机械化提供了良好机会。为促进我国采茶机械化的发展,笔者仅就机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作一叙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直播栽培简史在江户时代(1603~1868),移栽方式为日本主要的稻作栽培方式。当时仅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才有直播栽培,如渍水田和缺乏灌溉条件的稻田。本世纪40年代后期战争造成日本农区面临劳力不足,直播栽培方式一时受到重视。但发芽成苗率低,除草难度大,产量低。由于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增加粮食生产,随着农村劳力状况的改善,直播方式也随之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了名茶产区采工严重不足,名优茶生产企业因采工不足而造成鲜叶原料过期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开展名优茶机采、机制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实验研究选用适制名优茶的高产、优质、发芽齐的良种,通过高肥培管理,高标准修剪保证采摘面整齐一致,从而提高机采鲜叶的匀整度.  相似文献   

14.
福建机械化采茶试验,示范,推广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园推行机械化采茶是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一场技术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很快,第三产业遍布城乡,大批的劳力流向城镇,某区采茶劳力日趋紧张,采茶工资不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严重地制约茶叶生产的发展。为了解决采茶劳力紧张的矛盾,必须着手进行机械化采茶的试验、示范工作。1988年8月我厅牵头组织机来考察组赴广东等省参观学习,1989年引进日本采茶机械进行机采试验.示范。经过协作组与广大茶叶工作者、茶农的五年艰苦…  相似文献   

15.
幼龄或重修剪、台刈后的茶树,一般要经过2~3次定型修剪。目的是促进单轴分枝向合轴分枝转化,树冠向矮、壮、宽、密方向发展,塑造蓬面宽阔的采摘面,为茶树高产、稳产、优质奠下基础。但近年来,由于农村生产体制的改变,茶园由茶场集体经营向个体专业户转化。农村闲散劳力日益减少,尤其是水稻的春插、双抢期间,出现劳力短缺,使正常投产茶园茶叶老在树上不能适时采,造成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另  相似文献   

16.
旱粮是我县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粮食总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很高地位。随着养殖业和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必须调整粮食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旱粮生产。 我县地处湘中、温、光、劳力资源充足,加上旱土面积较多,广大农民群众有较丰富的旱粮生产经验,发展旱粮生产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及社会其他方面以资金、劳力等联合组成的从事经营或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和股份合作组织。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宁化县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始得到发育,并在近几年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和壮大,从而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微观经济主体的重新再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采茶劳力日益紧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采茶质量越来越没有保证,传统的手工采茶已不能适应当前茶叶生产的需要,茶叶采摘已成为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要解决占茶叶生产用工量55%左右的采茶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机械化。然而,机械化采茶的产量、质量、成本和工效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为此,浙江省在总结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机采经验的杭州茶叶试验场和新昌、诸暨、德清、兰溪、临安等县,从1988年开始进行了连续4年的机采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以来,南安市茶叶生产发展为有史以来的高峰期,至八十年代末,茶园总面积达3万余亩,年总产量1200吨,分别为解放前夕的67倍与75倍。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茶叶生产是南安市山区、半山区部分贫困地方脱贫致富的发展方向,曾是解决劳力出路,创造社会财富,出口创汇,财政收人的一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人,南安市其他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茶区的劳力资源不断地流向其他行业,使茶叶生产管理工和日趋紧缺,尤以采茶女工为甚,最后导致管理工资费用上升,茶叶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茶农无利可图,严重地阻碍茶叶生产的发展.为…  相似文献   

20.
茶叶生产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区劳力日趋紧张,不论从现实看,还是从长远着眼,推行机械化采茶,将给我省茶业生产带来一场革命。茶叶生产的下一步突破,关键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就这个意义来说,抓住了推广使用采茶机,必然带动了推广茶树良种,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整个茶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要在我省实现机械化采茶,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努力,决不能等待观望贻误时机。要加速进行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使用采茶机做好思想、技术、设备等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