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米糠中提取菲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不同条件对米糠中提取菲丁(Phytin)的影响。研究表明,新的浸泡方式可以明显提高产物的收率。  相似文献   

2.
米糠中提取菲丁(Phytin)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不同条件对米糠中提取菲丁(Phytin)的影响.研究表明,新的浸泡方式可以明显提高产物的收率.  相似文献   

3.
王喜秋  孙旸 《北京农业》2014,(27):192-193
在玉米淀粉的生产过程中,采用蛋白回收工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提高玉米中蛋白的回收率,提高商品淀粉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综述低植酸玉米突变体的培育、突变体的植酸含量及其他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这些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和种子特性变化、低植酸突变的遗传学研究等方面研究概况,并对低植酸玉米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干法酒清工艺中回收价值很高的玉米胚芽。可以采用传统的湿法工艺,通过悬浮和筛分回收胚芽,胚芽的收率与传统湿法收率接近。胚芽回收的最佳浸泡温度、浸泡时间为:59℃、12g。当浸泡温度低于59℃时,浸泡时间可以随着浸泡温度上升而缩短;当浸泡浊达到75℃时,胚芽质量降低,收率减少。  相似文献   

6.
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间接测定筛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1,2,3,4,5,6-六磷酸肌醇)是水稻、玉米、小麦和大麦等谷物中磷的主要储藏形式[1].由于籽粒中的植酸易与微量矿质元素(如Fe和Zn)形成不能被人和反刍动物吸收的复合物,因此它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获得低植酸玉米自交系,研究低植酸性状的遗传规律,为低植酸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钼酸铵显色法对10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测定,将筛选得到的低植酸自交系鲁原92与已知低植酸突变体Lpa/lpa241、Lpa/Lpa241和齐319进行杂交,分析低植酸性状的遗传;并用钼酸铵显色法和植酸含量国标测定法对6个不同来源的齐319、鲁原92及其杂交种进行植酸含量比较分析,同时通过发芽试验对齐319、齐319×Lpa241/lpa241、鲁原92×Lpa241/lpa241、鲁原92×齐319苗期表现进行鉴定分析。【结果】钼酸铵显色法显示,鲁原92的无机磷含量达到0.93 μg?mg-1水平,初步确定属于低植酸自交系;其低植酸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可能与lpa241等位;齐319在植酸性状上表现杂合性,存在苗期纯合致死现象;齐319×Lpa241/lpa241、鲁原92×Lpa241/lpa241、鲁原92×齐319 F2苗期纯合致死比例相近;不同来源的同一自交系间植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筛选得到低植酸自交系1个,分析其低植酸性状为隐性单基因控制,且与lpa241等位。  相似文献   

8.
黄浆中玉米食用蛋白的高效回收法和新用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黄浆中玉米食用蛋白的回收和利用问题。结果表明,降低玉米浆的酸度至pH8,蛋白质的回收率约是36%,为传统生产方法的两倍;如果调节蛋白液的凝固酸度为pH3.5或向每公斤蛋白液添加0.4g的葡萄糖酸—δ—内酯凝固分离蛋白质,可分别获得约37%,35%的蛋白回收率;利用淀粉酶处理玉米浆,能获得很高的蛋白回收率(67%)和淀粉糖得率(42%);经模糊数学评价,用玉米食用蛋白加工成的饮料和面包,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9.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平罗县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总体思路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实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契机.以玉米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为突破口,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坚持引进与吸收并举,加强经济和技术交流,通过合资合作提供先进、优质、适用、廉价的玉米生产机械设备,进一步完善农机农艺相配套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不断探索、农机化经营体制和服务模式,积极开展玉米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为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耐抗镉、菲(Cd、Phe)强的玉米品种‘郑单958’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开展了土壤中Cd(0、2.5、5 mg/kg)和Phe(0、1、50 mg/kg)复合污染交互作用对玉米吸收转运土壤镉菲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958’株高受到了Phe单一污染胁迫的正向刺激作用;各处理间株高、生物量受Cd单一污染的影响变化不大。在Cd和Phe复合污染下,Cd和Phe共存不同程度抑制了‘郑单958’玉米幼苗的株高,与Cd单一污染相比,株高显著升高8.22%;与Phe单一污染相比,株高显著降低13.65%,而对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低高浓度Phe的存在抑制了玉米幼苗根部Cd的吸收积累,与低高浓度Cd单一污染相比,根部Cd含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29.40%,32.70%,两者呈拮抗作用;而高浓度Phe的存在促进了玉米幼苗茎叶部Cd的吸收积累,与低浓度Cd单一污染相比,茎叶Cd含量显著提高22.22%,两者协同作用显著。Cd的存在促进了玉米幼苗根部和茎叶部对Phe的积累,与低浓度Phe单一污染处理相比,低浓度Cd的存在显著促进了根部Phe含量的升高,提高了61.84%;高浓度Cd的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培实验模拟了不同浓度条件下玉米对多环芳烃(菲)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0.5 ̄4.0 mg.L-1菲浓度范围内,培养14 d时玉米根和茎叶中菲的含量分别为0.547 ̄3.512 mg.kg-1和0.037 ̄0.320 mg.kg-1,其含量随着污染浓度的增高而增大。玉米茎叶中菲的含量远远小于根中菲的含量。水培条件下,玉米茎叶中的菲主要来自于根部的吸收,从空气中吸收的量较少。在低浓度条件下,玉米茎叶对菲富集较慢,高浓度则较快;玉米根对菲的富集能力则随着污染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定时间后玉米茎叶和根分别对菲的富集能力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2.
降低玉米籽粒中植酸磷含量是减少粪磷污染的重要途径,探明施磷与植酸磷积累的关系对于降低植酸磷含量有重要意义.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2个玉米品种生长期间不同部位磷含量与籽粒植酸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以提高2个玉米品种籽粒中总磷和植酸磷的含量以及积累量;金海5号的植酸磷含量与积累量均高于浚单20;植酸磷占全磷的比例在50%~62%之间,高植酸品种金海5号略高于低植酸品种浚单20;随着施磷肥水平的增加,降低了2个品种根、雄稳、穗轴等部位的磷转移率,但各部位转移到籽粒中的总磷的比例受施磷影响较小;玉米乳熟期稳住叶、苞叶、完熟期籽粒磷含量及磷积累量与植酸磷积累量成显著正相关.因此,合理施用磷肥、调控磷素在玉米体内的分配,对于调节玉米籽粒植酸磷积累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有机物对玉米根部菲与芴吸着与吸收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水培玉米幼苗的暴露实验中.控制溶液中可溶性有机物(DOM)的浓度水平(0、0.5、1、2、5、10mg·L),观察其对水培溶液中多环芳烃(芴与菲)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通过控制洗脱条件.将根部多环芳烃分为弱吸着(氯化钙提取)、强吸着(甲醇提取)与吸收(索氏提取)3种不同的形态.结果表明,短期暴露(4 d)后,培养液中多环芳烃浓度迅速下降至起始浓度的10%左右,玉米幼苗对菲的吸收强于对芴的吸收,而吸着量相似.大部分以强吸着态存在于根表.低浓度可溶性有机物(小于2 mg·L-1)的加入有助于芴与菲在根表的吸着,浓度继续增大时,对吸着过程则产生抑制作用;吸收量随可溶性有机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逐渐趋于稳定.吸着与吸收总量在DOM浓度约为1 mg·L-1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DOM浓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氨水对稻壳制备的生物炭(BC)进行了改性修饰,对改性生物炭(MBC)的表面结构和官能团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了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比表面积分析等方法。并应用MBC对菲和芘进行了吸附动力学试验、吸附等温试验。研究表明:(1)与BC相比,MBC增加了N-H官能团,比表面积增大了5.34倍,吸附点位增多;(2)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准二级动力学更适合描述吸附过程;通过吸附等温试验,发现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准确的描述MBC对菲和芘的吸附过程(;3)MBC投加量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初始p H范围为3-11,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因此,氨水改性生物炭可望作为去除水体多环芳烃污染的新型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5.
16.
爆裂玉米的改良和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7.
高营养玉米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导了从1973年以来奥帕克—2(0paque—2)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工作并着重研究了在我国条件下奥帕克—2玉米的利用价值。试验表明奥帕克—2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赖氮酸、色氨酸和游离尼克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型玉米。但是,所有奥帕克—2玉米的千粒重均比同型的普通玉米低。12个奥帕克—2玉米杂交种的平均产量比普通型对照种低9%左右,其中有少数组合接近平产。本文讨论了选育硬质胚乳千粒重高的和筛选高产优质的奥帕克—2杂交种的可能性。四年来通过生物试验研究了奥帕克—2玉米的利用价值。由于奥帕克—2玉米色氨酸和尼克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出1—2倍,通过多次人体试验,肯定了奥帕克—2玉米对防治癞皮病有特殊的效果。在喂猪试验中也显示了奥帕克—2玉米比普通玉米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高淀粉玉米的利用和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出2个玉米高无机磷突变体lpa-zhong1和lpa-zhong2,研究了其突变的等位性和遗传控制类型,同时对野生型亲本和突变体的种子发芽率、磷组分含量、微量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突变是等位的,且突变受单隐性基因所控制;与野生型亲本相比,突变造成种子发芽率降低;总磷、无机磷含量极显著增加,植酸含量显著下降;金属元素含量、农艺性状无显著变化;除了百粒重显著下降之外,其他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活性炭的选择吸附性,以活性炭为吸附剂提取玉米浸泡水中的脂多糖。研究了活性炭用量以及浸泡水的pH值对脂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用量为原料重的2%,溶液pH值为6.5最有利于脂多糖的提取;脂多糖从玉米浸泡水中提取出来后,采用活性炭色谱法和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提纯。活性炭色谱法提纯脂多糖的回收率为82.34%,初步产品中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普通多糖,在冷冻干燥后再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进一步分离提纯,然后冷冻干燥并脱盐,最终脂多糖产品纯度达到了9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