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德化县是福建省马铃薯生产主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0.37万hm2,鲜薯总产量5.6万t,平均667 m2产量1 020 kg,最高产量达2513 kg,单产差异较大.近几年来,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至2002年德化县累计推广脱毒马铃薯面积0.51万hm2,平均667 m2鲜薯产量1 567 kg,比当地自留种增产44.4%,且脱毒种薯商品率高,售价高,销路好,农民增收明显,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2.
王阳青  廖福琴 《杂粮作物》2004,24(4):212-213
岩薯5号是以岩齿红为母本,岩9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该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全国南方区试中平均鲜薯产量各为40.70 t/hm2和36.51 t/hm2,分别比对照种新种花、金山57增产34.30%和8.97%.平均薯干产量各为10.64 t/hm2和8.92 t/hm2,分别比对照种新种花、金山57增产31.41%和4.09%.晒干率26.2%,出粉率11.7%,每1 000 g鲜薯中含胡萝卜素97.00 mg、维生素C 167.6 mg.高抗蔓割病,适应性广.该品种于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国南方夏秋薯区非薯瘟病地推广种植,目前累计种植面积34.71万hm2.  相似文献   

3.
秦薯6号是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红心431为母本,采用重复嫁接蒙导开花技术,无需短日照处理,通过放任授粉方式,于2006年培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试验示范表明:秦薯6号短蔓,薯形长条,白黄皮,黄肉,商品性好,含糖量高,纤维少,熟食甜香干绵,肉质细腻,品质极佳。鲜薯平均产量为46 242 kg/hm2,较对照秦薯4号增产16.9%,薯干平均产量13 236 kg/hm2,较对照增产9.4%,为优质食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4.
宁化县烟后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化县2008年全县超级稻种植面积达到1.22万hm2(其中烟后超级稻7 253.3 hm2,中稻4 980hm2),安排33.3 hm2以上核心片4个,主要组合为Ⅱ优航2号、Ⅱ优航1号、特优627等.经省、市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对城南乡龙下窠村核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面积37.3 hm2加权平均产量10 582.5kg&m2(其中高产田块平均产量11 962.5 kg/hm2,中产田平均产量10 873.5 kg/hm2,低产田平均产量10 009.5 kg/hm2),比同类田对照增产1 210.5 kg/hm2,增幅12.9%,获得良好的示范增产效果.现将大面积产量水平超10.5 t/hm2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鄂薯7号两年省区试12点次综合鲜薯平均产量44 064.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23.95%,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薯干产量11 640.0 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11.8%,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研究表明,鄂薯7号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干物质转化快、净同化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明水1号在彰武区域氮磷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为实现甘薯增产增收提供施肥技术指导。[方法]通过氮磷钾三要素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研究施肥量与明水1号甘薯薯蔓比、产量关系。[结果]氮磷钾施肥水平高低与甘薯薯蔓比、甘薯产量成正相关;在氮磷钾肥配施情况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薯蔓比随之增加,甘薯单株产量也增加,最佳施肥量为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90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明水1号甘薯在彰武县的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甘薯‘桂粉3号’开展“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甘薯农艺性状以及鲜薯产量的影响,探索出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甘薯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和单株大中薯鲜重影响较大,对分枝数、干物率和淀粉率影响较小。在各施肥处理中,处理6的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2.44%,处理8的产投比最高,为127.48。在试验地力条件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 101.21 kg/hm2、P(P2O5) 67.22 kg/hm2、K(K2O) 213.09 kg/hm2,可获35 104 kg/hm2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8.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洛96-6是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豫薯10号为母本,以抗病薯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干率、高淀粉含量,适合淀粉加工.河南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汇总结果表明:洛96-6鲜薯产量与徐薯18相当;薯干产量8 593.5 kg/hm2,较徐薯18增产13.3%;淀粉产量5 806.5 kg/hm2,较徐薯18增产17.4%.烘干率33.4%,淀粉率22.69%,分别较徐薯18高3.9%、3.39%.抗黑斑病,抗旱性强,黄皮、白肉,结薯整齐,大薯率高,适合加工,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甘薯高淀粉品种选育指标.2002年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认定.洛96-6适合作春、夏薯栽种,加工成淀粉后,效益可达15 000元/hm2,加工成粉条后,效益又增加50%.由于种植技术简单,产后加工效益可观,该品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9.
选育出适合广东省薯区推广种植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并于2008年鉴定筛选出11个具有某种优良特性的品种组成集团杂交群体进行有性杂交,从‘普薯04-26’的杂交后代选出单株08-64-271,后定名为‘湛薯271’。2012~2013年参加广东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鲜薯平均产量31 020 kg/hm2,增产达极显著,干薯平均产量8 997 kg/hm2,增产达极显著。2016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鉴定编号为粤审薯2016001。该品种属高产、优质品种,具有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广东省各非薯瘟病秋冬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铃薯》2015,(5):274-277
云南省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65万hm2,产量1 05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居中国第5位和第4位,但单位面积产量仅为16.1 t/hm2,仅与全中国平均产量持平,只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近年,农业部和云南省推行高产创建活动,进行选用优良品种、使用脱毒种薯、测土配方和晚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示范,取得明显增产效果。云南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曲靖市,每年播种19万hm2,平均单产25.77 t/hm2,2010~2012年平均每年高产创建示范1万hm2,平均单产32.23 t/hm2,增产25.07%,达到亚洲发达国家水平。产量最低的州市是文山州,每年播种马铃薯1.69万hm2,平均单产仅8.47 t/hm2,单产不足云南省平均的一半。2010~2012年平均每年高产创建示范2 100 hm2,平均单产26.55 t/hm2,增产213.46%。说明云南省马铃薯产量潜力巨大,通过先进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可显著提高云南省马铃薯单产,并可缩小州市间的产量差距。  相似文献   

11.
影响德化县脱毒马铃薯生产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化县适宜种植脱毒马铃薯的耕地面积有1万hm2,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为4000 hm2,其中脱毒马铃薯面积有1500 hm2。脱毒马铃薯产量高、效益好,如何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生产、加速脱毒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对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1生产现状1.1脱毒马铃薯产量高、效益好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情况看,脱毒马铃薯良种具有产量高、增产显著的特点。一般hm2块茎产量在30 t左右,比外调无脱毒的hm2块茎产量17 t左右,增产70%以上,比本县农民用无脱毒种薯种植后再自留自种的hm2块茎产量10 ̄15 t,增产一倍以上。如2004年5月德化…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常年甘薯种植面积67万hm2以上,夏薯约占70%~80%.目前鲜薯产量很低,平均产量只有22 500 kg/hm2.其原因:一是重视不够、投入少、良种少且混杂退化严重;二是缺乏技术,栽插密度低,盲目施肥引起旺长,病虫害严重,薯块商品价值低.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桂引薯9号是从浙江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引进,属弱感光型早熟红薯品种,株型半直立,中短蔓,结薯浅而集中,抗蔓割病;产量高、品质佳、口感粉甜,可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种植,春种夏收,夏(秋)种秋(冬)收,产量在26 055-29 565 kg/hm2,高产可达64 695 kg/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木薯地膜覆盖种植试验的技术探索,对照露地种植,比较农艺性状、产量及淀粉含量等三种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木薯地膜覆盖种植比露地种植模式农艺性状更好、产量更高、单位面积淀粉含量更高,鲜薯产量增加1.36 t/666.67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增收662元/666.67m~2,对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值得推广与实践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甘南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属第三积温区,适宜马铃薯的栽培,2001年在甘南县镇东郊村家进行了小面积大棚马铃薯复种留种薯试验、示范,获得了显著增产、增收的效果。2002年示范面积达5000m2,农民获得了好收成。其主要做法是:大棚马铃薯始收期在6月7日,6月25日收完,比地膜覆盖早上市20d,价格高出0.80元/kg,比地膜增收15000元/hm2。加上复种马铃薯进行夏播留种,幼龄产量21750kg/hm2,售价1.20元/kg,两茬收入近9万元/hm2。其主要栽培技术有以下几方面。1 早熟耐密,整薯率高的品种大棚种植主要选用早熟的“早大白”品种,其不但熟期短而且结薯集…  相似文献   

16.
引进7个豆科饲用灌木在贵州南部地区进行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南部地区能正常开花结实的有多花木蓝、羽叶决明、木豆、猪屎豆和云南羊蹄甲等5个品种;抗旱、耐瘠薄、鲜干草产量、种子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多花木蓝(年均鲜干产量为54.24 t/hm2和16.49 t/hm2,种子产量为2 430.04 kg/hm2)、羽叶决明(年均鲜干产量为31.54 t/hm2和6.47 t/hm2,种子产量为1 727.53 kg/hm2)、木豆(年均鲜干产量为15.44 t/hm2和4.90 t/hm2,种子产量为2 345.89 kg/hm2),其粗蛋白质含量为16.77%~26.07%,是贵州南部地区值得推广利用的优良豆科饲用灌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永州市零陵区农业局经作站引进湘杂棉6号F1试种,皮棉产量高的达到2225kg/hm2,平均皮棉产量1873kg/hm2。2006年该镇种植了140hm2湘杂棉6号F1,占该镇棉花面积的88.4%,平均皮棉产量达到1970kg/hm2,比上年平均皮棉增产达97kg/hm2。在黄田埔镇设计6个已在当地种植一定面积的棉花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试验表明,湘杂棉6号子棉、皮棉产量比对照湘杂棉2号分别增产4.0%和5.76%,比中29增产9.76%和9.24%。  相似文献   

18.
不同稻草覆盖量和栽培方式对广西冬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和2010~2011冬季生长季节,布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稻草覆盖和栽培方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在2009~2010年度,试验设置不同肥料用量,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稻草覆盖量3个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D2)时,无论是商品薯还是非商品薯的产量均较高;而在施肥量较高的处理中(F2,1.2 t/hm2复合肥),商品薯的产量增加,非商品薯产量显著下降。在稻草覆盖处理M0.5(0.5 kg/m)2和M1(1.0 kg/m)2中,马铃薯的产量和产量构成没有显著差别。D2F2M0.5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5.0 t/hm2,其中商品薯的产量为13.0 t/hm2。在2010~2011年度,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箱式耕作和垄式耕作)及不同稻草覆盖量(5个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与垄式耕作方式相比,箱式耕作节约了一半的工作强度,但产量并没有下降。结果显示,当覆盖量为0.25 kg/m2时,获得的产量最高,为25.3 t/hm2。但是,非商品薯的产量和绿薯率均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减少而增加。在中国,每公顷的稻草产量约为5 000 kg。因此,考虑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在广西冬作区,选用箱式耕作的同时覆盖0.5 kg/m2的稻草是最为经济和高效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粮饲兼用玉米雅玉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勇  杨文钰 《玉米科学》2006,14(2):119-123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雅玉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雅玉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9.75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337.5kg/hm2,鲜物质产量达71032.10kg/hm2,干物质产量达22820.10kg/hm2,果穗干物质产量达11547.64kg/hm2。通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与生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可知,当种植密度为10.68万株/hm2、施氮量为273.48kg/hm2时能获得最高的鲜物质理论产量70798.72kg/hm2;当种植密度为11.13万株/hm2、施氮量为280.52kg/hm2时能获得最高的干物质理论产量22936.30kg/hm2。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雅玉8号生物产量及果穗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1989~1996年在广西典型红壤上进行了肥料定位试验,试验有2个木薯品种(SC201和SC205)、15个施肥处理(包括有机肥,氮磷钾化肥)。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品种的木薯鲜薯产量差异显著,茎叶重亦如此;SC201施用有机肥后3/8年有显著增产,而SC205 有5/8年显著增产。NPK的施用显著增加鲜薯产量,SC201的概率6/8,SC205 7/8。且NPK施肥量能与SC201的产量在3/8年显著拟合,SC205则为6/8年。茎叶重随NPK的施用量增加呈抛物线上升趋势,淀粉含量随着NPK施用量增加而降低。施用氮肥在部分年份(SC201,5/8年;SC205 8/8年)显著提高产量,且产量与施氮量能在部分年份用抛物线显著拟合(SC201,5/8年;SC205 3/8年)。茎叶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用磷肥对SC201在3/8年有增产效果,对SC205在5/8年有显著增产。钾肥对2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仅2/8年有显著增产;但分别在3/4年显著提高了茎叶重。说明氮在大部分年份能显著增加鲜薯产量和茎叶重,氮是典型红壤木薯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钾肥能提高茎叶重,施磷比施钾对SC205在更多年份能显著增产;SC201茎叶重、鲜薯产量、淀粉产量比SC205高;SC205比SC201需要更多的肥料,但是获得更小的产量。因此,木薯施肥应考虑品种差异,推荐的施肥量为50%(50∶25∶50 kg/hm2 N∶P2O5∶K2O)的推荐施肥量+5 t/hm2的有机肥(猪粪);纯施化肥时,推荐SC201和SC205的施肥量分别为124∶62∶124,161.6∶50∶100 kg/hm2 N∶P2O5∶K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