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症状病猪成僵猪样,腹泻,体重在10~20kg范围内。有的病猪身上结有干痂;少数病猪颈部肿、硬,后肢跛行明显,呈麻痹状,后肢关节处肿、硬;另有几只病猪身上有出血灶。大多数病猪病程长达10~20d,少数已死亡的猪病程2~3d。前后共死亡20多头,损失惨重。2病理变化剖检病死的猪两  相似文献   

2.
<正>病毒性腹泻主要由病毒侵袭肠绒毛细胞引起肠功能紊乱而产生腹泻。在生产中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才能有效治疗。1猪病毒性腹泻发病特点1.1水样腹泻和呕吐水样腹泻和呕吐是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传染性肠胃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多发于不同年龄的猪中,轮状病毒感染在哺乳仔猪中更为常见,成年猪主要以隐性感染存在。1.2发病突然,传播速度猪病毒性腹泻发病一般呈突发性,其传播速度迅速,其1周龄仔猪通常在出现症状2~5d后  相似文献   

3.
正猪冬季腹泻病是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等病毒性腹泻的统称。其流行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寒冷的11月至次年4月,本病传播速度快,大小猪均可发生,一周左右可波及全群。1临床症状猪冬季腹泻病主要特点为水样腹泻。病初哺乳猪和保育猪发生,几天后全群发病;仔猪常伴随呕吐症状,哺乳仔猪呕吐豆腐渣样凝乳块,迅速脱水,2~3d后死亡;肥猪和母猪粪便呈黄色或灰绿色,呈水样,也称"水泻"或"打水枪",咳嗽的  相似文献   

4.
<正>1猪腹泻概述腹泻作为一种养猪生产中的常见多发病,对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严重,甚至造成猪只死亡,不但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是动物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隐患。目前,日趋严重的猪腹泻病是当前农村规模养猪业发展的一个顽症,备受养猪界的重视和关注[1]。猪腹泻是各个年龄段的猪只均可发生的常发疾病,哺乳和保育阶段的仔猪较为多发。当猪只感染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呈稀粥样或水样,并带有黏液甚至血液[2]。猪腹泻具有潜伏期短、  相似文献   

5.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各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特别是仔猪。1临床症状患猪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腹泻,排水样粪便。哺乳仔猪发病后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差、消瘦,进食后即发生呕吐,其腹泻、脱水,粪便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恶臭,个别哺乳仔猪因严重腹泻、脱水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 1 猪高热病1.1 症状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病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多处皮肤有斑点,呈紫红色,病猪呼吸困难,喜俯卧。有的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结膜炎。有的病猪粪便干燥呈球状,个别病猪有腹泻现象,尿少浑浊,颜色深,部分母猪妊娠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肺脏出血、淤血、肿胀、变硬,肺部呈现斑驳状褐色大理石样病变。大多数是混合感染肺炎,有化脓灶,部分病死猪肺脏出血形成出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胸腔及腹腔有纤维性蛋白渗出物。  相似文献   

7.
1病毒病 猪腹泻时引起体温升高,大多因炎性毒素或病毒、细菌的代谢产物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猪体温升高。如患猪瘟时,猪体温略有升高,尤其是育肥猪和母猪,体温升高达40.5-41.0℃,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患病,因发热而出现畏寒、颤抖,白细胞减少的情况。粪便时干时稀或先便秘后腹泻,可视黏膜有针尖样出血点,鼠蹊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积尿。死后剖检可见猪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出血,肠道尤其是回盲瓣处有纽扣状溃疡等特征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猪回肠炎又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细菌性腹泻疾病,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猪和生长猪、育肥猪,表现为病猪间歇性下痢、排出灰黑色石灰样稀便,有的呈黑色血便,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猪群整齐度差,一般不会引起猪的高死亡率,由于猪只死亡、淘汰以及饲料转化率降低,往往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相对来讲是一种新传染病,感染发病率呈逐  相似文献   

9.
白静 《北方牧业》2009,(19):26-26
<正>1临床症状1.1大肠杆菌病患兔剧烈腹泻,粪便呈淡黄色至棕色稀便,常带多量明胶样黏液和一些两头尖的干粪,外面有一层透明胶样物,胃内有多量液体和少量气体,但胃黏膜无黑斑溃疡。回肠、结肠内容物细长,两头尖,像大白鼠的粪便,外面包有黏稠灰白胶样分泌物,呈串珠状。肠黏膜出血或有出血点,但盲肠浆膜无出血斑。镜检有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  相似文献   

10.
腹泻是指排粪次数比正常增多,粪便稀薄呈稀粥样或水样,并带有粘液甚至血液,是猪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不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还给养殖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猪腹泻的发生率很高,尤其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断奶后仔猪腹泻发生率高达30%,死亡率达10%~15%。成年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发病率达50%~60%。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有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以及一些非感染因素的腹泻等,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某规模化养猪场生猪发生间歇性腹泻,粪便变软、变稀而呈糊状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病猪生长迟缓。随机采集新鲜的猪粪样100份,通过猪增生性肠炎FIRSTtest检测确诊为猪增生性肠炎。其中保育猪粪样25份,阳性率32%;育肥猪粪样25份,阳性率60%;后备母猪粪样25份,阳性率40%;妊娠母猪粪样25份,阳性率44%。在加强消毒等综合防控措施的同时,用阿莫西林、泰妙菌素和泰乐菌素分别拌料防治本病做对比试验,发现泰妙菌素和泰乐菌素对猪增生性肠炎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20年4月莆田市某猪场饲养的保育猪发生腹泻,粪便呈水泥浆糊样。根据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镜检结果等诊断为猪小袋纤毛虫病,通过药物治疗和综合防控,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月,山东省滨州市某养猪场的3月龄仔猪发生了一种以耳、鼻及腹部皮肤发焦、体温升高和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曾用氟苯尼考、头孢拉啶、利巴维林、磺胺嘧啶进行治疗,未见好转。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副伤寒继发非典型性猪瘟,经采取紧急接种和药物治疗,控制了疫情。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仔猪体温升高至40.5~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大部分仔猪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粥样。病猪全身皮肤呈黑紫色。病程后期消瘦,卧地不起。肝脏有出血斑;脾表面出血,周边见花蕾样出血;肾黄染呈青铜色,左…  相似文献   

14.
1猪痢疾仔猪49~84日龄发病,四季发生,先急性爆发,后为慢性,不易清除。流行初期,未显症状突然死亡。多数呈不同程度腹泻,先排软便,渐为黄色稀粪,内混粘液或血。主要是结肠、盲肠黏膜肿胀、充血和出血,肠腔充满粘液,有麸皮样伪膜。显微镜检查肠黏膜涂片有大量密螺旋体。痢菌净口服和注射有效。  相似文献   

15.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I)感染引起的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食欲下降,皮肤苍白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急性出血型回肠炎、亚临床型回肠炎和慢性型回肠炎。  相似文献   

16.
猪痢疾(SD)又称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粘液性、出血性腹泻疾病;急性型以出血下痢为主,慢性以粘液性腹泻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1猪瘟(CSF)①孕猪感染呈带毒者,临诊呈隐性感染,可引起孕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或产弱仔及新生的仔猪震颤和持续性病毒血症等综合征。②初产和经产母猪均有发生,胎次多者,发生略高。③幸存者产后1024 h发病,表现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皮肤出现出血斑块,皮下水肿等症状。病仔猪常在224 h发病,表现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皮肤出现出血斑块,皮下水肿等症状。病仔猪常在23 d内死亡,致死率很高。④哺乳期内生长良好,断奶后仔猪连续出现病  相似文献   

18.
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症状病猪全身潮红,体温升至40℃~41.5℃,食欲减退,有的腹泻,呼吸困难,部分猪只发生死亡。仔猪购进后未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未进行过猪PRRS疫苗免疫。2病理检查剖检病猪,结果:全身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膀胱积尿,黏膜出血。肾脏质脆、被膜易剥离,表面散布针尖样出血点,切面出血。胃底部黏膜出血。肝脏瘀血、肿大,脾脏肿大。心外膜、心肌严重出血,心内膜出血。肺充血、水肿,肺小叶间质明显增宽,手感肺脏有捻发音,切面流出许多泡沫样液体,部分区域发生实变。脑膜充血。3实验室诊断3.1病理组织学检查取病猪心脏、肝脏、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猪回肠炎又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主要特征是回肠、盲肠和结肠黏膜呈腺瘤样增生。该病不仅能够导致猪腹泻、出血性下痢,而且会降低饲料转化率,使日增重减慢,淘汰率和死亡率增加,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1诊断要点 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为冠状病毒)和流行性腹泻(病原为类冠状病毒)于冬春,即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多发,患猪呈水样下痢,大小猪均发,传染快,发热症状不明显,中、大猪很少死亡,仔猪年龄愈小死亡愈多。抗菌药治疗无效,小肠出血、肠壁菲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