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福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共享利用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福建省9个省级、7个地(市)科研单位(推广中心)进行种质资源研究和共享利用研究进行问卷调研。[结果]结果表明: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高,其中从事与种质相关的人数占比64.78%;种质品质、产量性状最受关注;科研人员主要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并通过单位间种质交换和自行收集获取种质;高达75.03%认为科研经费不足、试验条件和科研协作机制等是制约农作物种质研究的主要因素;加强科研合作交流、提高共享利用服务水平为优化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主要途径。[结论]当前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尚不能完全满足科研需求,建议依托福建丰富区域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整合、集成福建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平台,构建福建省种质信息共享与管理互连服务中心,实现优良、特色种质高效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福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共享利用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福建省9个省级、7个地(市)科研单位(推广中心)进行种质资源研究和共享利用问卷调研。结果表明: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高,其中从事与种质相关的人数占比64.78%;种质品质、产量性状最受关注;科研人员主要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并通过单位间种质交换和自行收集获取种质;高达75.03%认为科研经费不足、试验条件和科研协作机制等是制约农作物种质研究的主要因素;加强科研合作交流、提高共享利用服务水平为优化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主要途径。当前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尚不能完全满足科研需求,建议依托福建丰富区域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整合、集成福建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平台,构建福建省种质信息共享与管理互联服务中心,实现优良、特色种质高效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评价及开发利用不足,库存种质信息缺乏,共享体系不健全,种质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概括了甘肃省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资源收集保存、资源开发利用、共享平台建设、研究经费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提高资源研究工作重要性认识、研究核心种质挖掘利用优异基因、创新资源研究工作方法、完善资源共享体系等6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桂平 《种子》2019,(5):8-12,17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5种无花果种质资源进行分析,研究我国无花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对有效引物可扩增出95条可重现谱带,包括12条单态,83条多态条带,多态率达87.37%;利用UPGMA法分析发现,25种无花果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在0.20~1.00之间,平均在0.60;在遗传距离为0.77处被分成3类。同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25种无花果进行了初步的种质资源鉴定。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准确的鉴别谷子种质资源,加强对谷子种质资源管理和新品种保护。筛选出33对SSR标记对94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身份证的构建。从分布在谷子9条染色体上的500多对SSR标记中,筛选出33对多态性标记扩增国内外94份谷子种质资源,检测到203个多态性片段,每对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为3~10,平均为6.2个。标记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429~0.864,平均为0.740。品种间特异指数差异较大,为63.336~268.523,平均为189.000。结果表明,根据标记的等位基因数确定10对分子标记b185、b260、b224、b103、b225、CAAS1044、b186、b253、b105、CAAS3008组合,即可将94份核心种质资源完全区分开。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于 2016 年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经过 6 年的努力,基本查清了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获取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调查数据和图片资料。综合运用 C#、Ajax、SQL server 和 GDI+ 等技术建立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实现了调查数据和图片资料集中有效管理和开放共享,为分析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制定种质资源保护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SSR标记,对小麦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国家种质库中保存的3个平遥小白麦中,编号为ZM1213的平遥小白麦与燕大1817的相似程度最高;对平遥小白麦、蚂蚱麦及其衍生品种的系谱亲缘材料进行SSR标记,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基本一致。因此,SSR标记是鉴定小麦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种业导刊》2014,(12):30-30
日前,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麻类种质资源子平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正式挂牌。国家麻类种质资源子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性支撑体系。该平台以国家麻类种质资源中期库为技术支撑,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于2003年启动建设,  相似文献   

9.
构建并研究黄麻应用核心种质是促进黄麻遗传育种和挖掘优异基因的必要途径。在300份黄麻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观察统计基础上,构建了黄麻应用核心种质,包含61份品种(系),可划分为高产、优质、抗病等16种应用类型。为准确鉴定这61份应用核心种质,以46对核心引物为基础,筛选出12对荧光核心引物,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分析这12对引物的多态性,共检测出140个多态性位点。将毛细管电泳得到的分子量数据以数字+英文字母方式编码,选取了12对荧光核心引物的组合,构建出该应用核心种质的字符串DNA分子身份证,进而构建了相应的条形码和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可迅速被电子设备识别。这些结果可促进黄麻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快速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358-3366
为了明确不同瓠瓜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82份瓠瓜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3条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3.59%,说明引物的多态性丰富;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分别为3.71、3.09、0.63,表明份瓠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通过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在0.66处时,可将82份瓠瓜材料分为三大类群,并且这些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分类结果与农艺性状(瓜型)、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瓠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种质资源及其数据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作物种质资源又称农作物遗传资源,是作物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简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管理系统和种质资源数据信息类型,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认为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今后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将充分为农作物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12.
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信息管理平台研发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士伟  李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67-171
为提升北京郊区农村信息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依据郊区农村和农业现状,利用Oracle数据库、ArcSDE和3S等相关技术手段构建了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信息管理平台。从前期准备、系统平台开发、平台测试、平台培训、平台运行与维护和数据更新等角度讨论了该系统平台的研发与建设工作,同时指出了系统平台建设的主要特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实践证明,该系统平台可以实现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信息的空间一体化管理,为各级政府农村和农业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分析工具,对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技术是在SS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标记技术,由于其引物设计比SSR简单,不需要知道SSR两端的碱基序列,多态性高,重复性好,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已在多种动植物的种质鉴定、遗传作图、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方面得到应用。本文对ISSR技术的特点、实验操作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掌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种质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离散特征,对于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收集、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空间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借助ARCGIS软件,从种质资源的数量、方位特征、集中程度分别分析不同综合农业分区内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数量分析显示,黄淮海区和黄土高原区密度最大,说明这两个地区的种质资源最为丰富,需要重点保护;方位分析得出,华南区和甘新区的资源分布范围最广,并且资源方向分布趋势最为明显,除甘新区外,其他区域的资源方向角均在90°以内。资源的分布范围、分布趋势和方向角度不仅能分析区域资源的方位分布特征,还可从空间角度辅助寻找影响种质资源地理分布的关键因子;集中度分析中,青藏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和东北区的种质资源分布最为聚集,可采取集中区域资源重点保护的策略。该项研究可为种质资源在不同综合农业分区内的保护、利用和收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体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整合、共享和利用效率的组织方式。在分析传统本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自身的特点,提出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相结合的半自动化本体构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从关系数据库中抽取概念及其关系建立初始本体;然后从非结构化的网站数据中提取概念,并利用在线字典WordNet和网络百科全书Wikipedia丰富概念的语义,完善初始本体。使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构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本体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既充分利用了数据库中的资源,又考虑了非结构化数据的补充作用,减少了构建成本,本体更加完善。探讨了本体进化的途径,指出了本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农民培训信息平台建设是农民培训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建立平台中农民培训现实需求,针对.NET和分布式数据库环境下构建基于XML Web Services信息平台所需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开发平台应体现的功能和技术。对.NET架构下XML Web 服务和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环境及数据集成、查询、通用类设计及安全防范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出适应农民培训管理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7.
姚慧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3):158-164
[目的]准确及时的农情信息是各级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管理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遥感技术在山东省农业资源调查、农情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亟需建立一个服务于农业生产管理需求的省级农情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平台。[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网络技术,基于MapGIS平台,提出了山东省农情遥感监测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设计原则、总体架构、建设内容以及系统的总体部署。[结果]平台的建立,将实现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面积、长势、产量、灾害等农情信息的动态监测与及时发布,同时为公众提供专题遥感监测产品服务。[结论]推动农情遥感监测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强化农业生产科学管理和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对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影响作物生长的各重要因子的精准测量与控制,笔者研制了一种基于阿里云的温室无土栽培营养液信息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云平台和应用终端4个部分。首先利用传感器实时测量营养液的电导率、酸碱度、液温、液位和含氧量等影响因子信息,然后进行数据整合处理,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至控制模块及阿里云平台进行数据保存,最后通过Web端实时监控营养液各信息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准确监测营养液的信息,合理反馈供给作物所需营养液信息,达到功能设计要求,而且系统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