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孝景 《茶业通报》2000,22(1):27-27
本文主要阐述皖东名茶“西涧春雪”命名 ,“西涧春雪”的感观审评特征 ,“西涧春雪”的加工技术 ,“西涧春雪”研制成功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各地茶区掀起恢复历史上失传的名茶,或新创制的名茶如雨后春笋,随之而来的名茶鉴定会、农业、商业部门和食品学会及各省的茶叶学会优质名茶评比会,也连续不断的召开。这是发展茶叶生产,提高品质的空前有意义的运动。我们茶业工作者应该大力支持,投身这个运动中去,不可泼冷水。发展名茶生产不仅增加茶业经济效益,而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名茶都是劳动人民亲手创制的,经过有识之士加以总结整理提高。目前的名茶多数是在有关茶业研究单位或国营茶叶公司领导下指导创制的,很难遍地开花。社队企业或专业队创造的则不多见。今后要促进社队企业直接参加生产的科技能手开展名茶研究,带动一般茶叶品质的提高。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大部分都在茶区的社队企业里。政府号召农、工、商联合一体,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繁荣农村,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这是建设“四化”的民富国  相似文献   

4.
一、名茶的概念和命名名茶的概念很明确,就是在国内外有名气的茶叶。名茶的命名一般就产地、名山名水、生态环境、节令、茶叶品质特点等结合在一起而成。如“洞庭碧螺春”名茶,传说由乾隆皇帝赐名,其中“洞庭”为太湖的洞庭山,“碧”是茶汤的颜色,“螺”是茶叶的形状,而“春”是该茶生产的节令;再如“君山银针”名茶,其中“君山”为洞庭湖的君山,“银”是嫩毫色泽,“针”是该茶的外形;“秦  相似文献   

5.
(一) 我們杭州市西湖人民公社十月大队是一个經营粮食、畜牧,盛产龙井名茶的茶区,俗語說:“山搭田、忙到年”,我们茶区劳动力确实很紧張,茶叶季节性特別强,茶叶能否及时采收,直接决定茶叶品質和經济收入,往往由于劳力不足,造成农、茶矛盾。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的茶园种植面积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来衡量,茶叶的总产量及经济效益理应更多更高,但长期来,我国茶叶的单产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茶叶的品质也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着我国茶叶的出口创汇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运用生态经济原理,建设新型的生态茶区,是充分开发茶区资源,保护茶区生态环境,提高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键,也是保证茶叶“以质取胜,以销促产”的发展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7.
祁门主要气象因子与“祁红”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红”系我国外销茶叶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名茶,其品质之所以优异,是与祁门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其中气象因子在形成茶叶品质过程中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展望 2 1世纪茶叶生产发展趋势 ,提出皖东茶区 :在市政府营造大环境中实施高科技示范园 +企业全系统标准化 +联锁的大名牌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茶叶的祖国,裁培、制造、饮用最早。茶叶种类花色多,品质最优。一般说,某地区的茶叶品质特优,居同类之首,成为著名产品,称之“名茶”。因此,中国名茶的研究对世界茶业科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茶叶品质,乃是茶叶内含的多种化学成分协调配合的综合反映,品质的优劣不仅与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有关,而且与其成分的配比关系极大。这些化学成分,一、来之品质优良的鲜叶,大凡名茶产区有特定优越的裁植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二、来之高超的加工技术,促使鲜叶内含物转化为组成优良品质的有效成分,两者既是有机联系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胡新光 《茶业通报》1993,15(2):10-12
杭州是我省外销眉茶和名优茶主产地区之一。茶园面积61.1万亩,其中采摘茶园56.5万亩。1988年产量3.09万吨,产值约2亿元;“七五”期间,茶叶总产量比“六五”增加13998吨,名茶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期间恢复和创新市级以上名茶品目有10余只,总产量超过3000吨。“七五”期间我市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农,以优质丰产低成本高效益为生产指导思想。开展名茶的开发研究、制茶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推广、茶叶综合配套农艺新技术的研究推广,经过数年的努力工作,这些实用新技术,已为茶区广大茶农所接受,并在生产中程度不同地得到推广、普及和应用,受益于茶农,发挥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六安碧毫”采制工艺和品质形成分析李仁林,王务瑞(安徽六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六安,古称六安州,是著名的古老茶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漫射光和云雾多,土壤结构良好,峰园坡缓。历史上名茶迭出,茶商云集,但到了近代,诸多名茶失传...  相似文献   

12.
茶叶品质的决定因素,首先是茶叶的品种,其次才是生态条件、栽培技术和制茶技术;选育与推广茶树良种,是提高园单产,改进茶叶品质。杭州西湖山区所产的龙井茶,向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蜚声中外。龙井茶区,是一个既古老而现代茶叶生产水平又较高的产区,其栽培的茶树品种性状具有不少高产、优质的因素,拥  相似文献   

13.
茶区的地质背景与茶树的生长代谢及所产茶叶的品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安徽省境内主要茶区(皖南茶区和皖西茶区)的主要名优茶产地地质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证明了茶区地质背景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茶区土壤母质类型(如基岩与风化物组成)、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地质构造、水系等对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茶园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的丰缺对茶叶品质的好坏及其饮用安全性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我国城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逐步走向繁荣。茶叶生产也不例外,国务院于1984年下达国发《74》号文件以后,茶叶流通和销售实行放开,茶叶生产得到发展,茶叶市场繁荣。首先,我国各地优厚自然条件下的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各地名茶的恢复和新名茶创制,尤如雨后春笋。全国各茶区创制的新名茶不下百余种。安徽宁国黄花云尖这朵名茶鲜花,就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下开放的。宁国黄花云尖名茶是由宁国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宁国猪耳种的茶树芽叶制成的,猪耳  相似文献   

15.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大巴山腹地,是陕南的重点产茶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久负盛名。尽管民间流传着“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的佳话,历史上镇巴县并无名茶,与紫阳县并称“中原茶区”,以紫阳毛尖为历史名茶。1984年陕西省首只名茶“秦巴雾毫”研制出来通过鉴定,随后一时间市场名茶林立,品质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特种名茶究竟有多少?众说纷云。有“十大名茶”之说,亦有“八大名茶”之论。但“六安瓜片”则是公认的一大名茶。鉴评茶叶品质,虽有各种标准和要求,但统而言之,不外乎是以色、香、味、形四字衡之。“六安瓜片”由单片叶制成,不含芽头和茶梗。只此一端,在我国所有茶类中是绝  相似文献   

17.
皖浙闽三省是我国主要产茶省,茶叶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而且茶叶品质色、香、味、形兼优,具有独特风格的“名茶”也比较多。一种名茶的产生,固然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采制技术有密切关系。但是,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产生名茶的基础。而生态环境中,气候又是主要的因素。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对皖浙闽三省主要名茶的气候生态作了初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皖西大别山是安徽省主要茶区之一,而整个大别山区也是豫、鄂、皖的主要茶区。这里所产的茶叶早已名闻遐迩。在唐代皖西茶区就已经是很有名气了,茶圣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中,即描述为:“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薪州、黄州又下”。唐代封演拱《封氏闻见记》所载:“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由此可见当时的茶叶产量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品质也属上乘。但是,这一古老的茶区,由于采、制历史悠久,加之历代茶类的变动,如早年的黄大茶改制红茶,再由红茶改制黄大茶,又从黄大茶改制炒青绿茶等等,使皖西的采摘方法变得比较多  相似文献   

19.
茶叶生产连续获得了1958年和1959年两年大跃进,取得一条重要的丰产经验就是“早开采、晚封园”。我国有些茶区自然条件相仿,但由于开采和封园时间不一,因此其产量和质量也有高低。如杭州茶区采摘期长达230天(从3月下旬到11月下旬),单位产量连年跃进,收入也年年增加;而气候条件相似的安徽祁门茶区,几年来产量、质量也有提高,但由于采摘期短(只180天左右),其增产幅度则低于杭州。事实证明,延长采摘期,是使茶叶生产更大跃进  相似文献   

20.
徐善真  方惠 《茶业通报》1995,17(4):33-33
新名茶“旌德魁针”徐善真,方惠,郭晓宁(旌德县茶叶公司)“旌德魁针”茶产于安徽省南部山区旌德县境内,是近年创制的名茶新秀。在1995年6月“安徽省第四届名茶评比会”上“旌德魁针”茶以其独特的外形风格、优异的品质特征被评为安徽省级名茶。并获第二届中国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