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花生高产品种和低产农家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生高产品种的荚果酯酶同工酶酶带多,带色深,带幅宽,夹果酯酶同工酶谱可作为高产花生选育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3.
对不同加工标准的花生种子在荚果质量、出米率、产种量以及购销费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从通果中挑选充实饱满的花生作种不论种子质量,还是购销费用都比只去除杂质和无经济价值的秕果作种更优质和经济.  相似文献   

4.
高产花生叶面积消长规律及其与荚果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多项式对不同栽培方式的高产花生叶面积消长的模拟,和叶面积系数与荚果产量关系的分析得出:夏播花生前期叶面积增长快、峰值早;麦套花生前期叶面积上升慢,峰值迟;春播花生居中.初步认为花生高产的关键,不仅具有较高的叶面积系数峰值,而且叶面积系数下降率必须<3%,以稳定生长后期的光合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我所的135份花生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其中龙生型、普通型、珍珠豆型各45个品种.成熟收获时调查产量及其主要性状,计12项。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花生品种资源性状的差异颇大,同一性状在不同类型间的变异系数互有差异,变异范围大,利用价值高;2、不同类型问花生性状不尽相关,与单株荚果关系最密切的性状有别,影响程度各异.在花生育种中,要选择高产型品种在不同类型中应采用不同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6.
外源钙对盐碱土壤花生荚果生长及籽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外源钙对盐碱地花生荚果发育的影响,以花育25号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施用外源钙肥CaO对盐碱土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籽仁品质及产量的变化。CaO用量设置0kg/hm^2(Dck)、52.2kg/hm^2(DCa1)、104.55kg/hm^2(DCa2)、156.6kg/hm^2(DCa3)4个水平,并以非盐碱土空白为对照(Lck)。结果表明:盐碱土对花生荚果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DCa1、DCa2、DCa3处理均可促进盐碱土花生荚果与籽仁的生长发育,使籽仁膨大时间提前,其中以DCa3处理提高荚果干重、体积和籽仁干重的幅度最大,分别提高24.1%、15.5%和20.36%。施用外源钙降低了盐碱土花生籽仁蛋白质与亚油酸含量,提高了籽仁可溶性糖、脂肪、油酸含量与油酸亚油酸(O/L)比值。此外,外源钙的施用提高了盐碱土花生百果重、百仁重与出仁率从而提高了产量,以DCa3处理产量的增幅最大,达到43%。  相似文献   

7.
不同花生品种荚果发育及有机物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淮区花生不同品种荚果发育动态及有机物积累过程的研究表明,86036-26-1荚果发育早,速度快,持续时间短,海花1号发育晚、速度慢,持续时间长,不同品种籽仁干物重,脂肪及蛋白质积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快速增加阶段。86036-26-1籽仁的各种有机物增加快而多,但籽仁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含量较低;豫花7号的各种有机物增加较快而多,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水分胁迫对结荚期花生荚果发育的影响.为期两年(1997/98和1998/99)的试验是在农牧学院(国立Río Cuarto大学)试验场开展的.目的是量化与水分胁迫有关的物候因子的变化与花生荚果发育的关系.试验采用的是生育期为150 d的兰娜型花生品种.荚果发育水平分别通过成熟度和荚果干重两方面来定性和定量衡量.水分胁迫对荚果发育的影响表现为改变发育起始阶段时间、荚果发育速率和生育期、成熟度和最终产量.两年的试验结果相似,主要结果取自处理S2(开花下针期进行干旱处理),包括花期延长,下针结果期延迟11~13d,降低荚果发育速率(11.5~12.6 mg·d-1,对照为17.0 mg·d-1),以及降低荚果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9.
稀土在花生上应用效果与使用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无论叶面喷施或拌种,均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叶面喷施增产幅度大于拌种。叶面喷施浓度以每公顷900-1125ml为宜,拌种浓度一般田块以35-45ml拌5kg种子为宜;25ml稀土拌5kg种子 花针期喷施1125ml/hm^2增产效果最好,结荚期和苗期各喷1次次之,花针期喷施1次亦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稀土对增加植株根瘤数量、提高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光合能力以及改善花生籽仁品质亦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锌肥对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锌肥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锌肥促进了花生的营养生长,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加了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施锌提高了花生产量,增加了籽仁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其中施锌量为30kg/hm2时,花生产量最高,增产幅度达7.52%,其增产原因是增加了单株结果数,提高了果重。  相似文献   

11.
早熟菜用马铃薯栽培模式与产量产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出既高产、商品薯率又高的早熟鲜食菜用马铃薯的适宜栽培模式,特在甘谷县渭河川道高水肥、高产栽培区设置栽培模式与产量产值的关系试验。在株距均为0.3 m的条件下,比较不同垄距的单垄单行种植(0.7、0.6、0.5 m)与常规单垄(垄距0.93 m)双行种植对早熟鲜食菜用马铃薯的经济性状和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垄单行栽培,可减少种薯用量,节约成本,商品薯率、单位面积产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垄距0.7 m模式增值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预测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对海南省1988~2008年农业能源消耗与农业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能源消耗与农业生产总值变量序列之间存在高度线形关系,农业总产值对农业能源消耗具有明显的持续效应,但是增加能源消耗量,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不大,采取节约能源的政策并不会对海南省农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连续 3年试验表明 ,不同熟性花生品种在早春双膜覆盖栽培条件下 ,鲜果产量和种植效益均存在显著差异 ,同期收获 ,中熟大粒品种鲜果产量最高 ,较早熟中粒品种增产 2 0 %以上 ,达极显著水平。以饱果率达 2 0 %为收获上市标准 ,早中熟中粒品种可比中熟大粒品种提前 1 2~ 1 7d上市 ,增产值 3 5 0 0元 /hm2 左右。本地区 6月下旬收获上市的鲜食菜用花生应选早中熟中粒品种如V3、V4、V5等 ,7月上中旬上市的要选中熟大粒高产品种如V6、V2等  相似文献   

14.
花生施用氰氨化钙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氰氯化钙能明显增加花生分枝数,改善营养生长状况,增加双仁果数,提高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最终提高花生产量。每公顷施用氰氮化钙75kg,较对照单株分枝增加3.6条,单株结果数增加2.2个,百果重增加21g,百仁重增加11.9g,出仁率提高2.8%,产量提高24.7%,公顷纯收益增加4640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Tai模型对2012年参加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13个品种的荚果产量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航花3号、桂花68表现为平均稳定性品种,具有较好的稳产性;汕油诱1号、仲恺花10号等11个品种表现为难以预测品种,产量表现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新型药剂,以传统药剂多菌灵为对照,采用三次叶面喷雾法测定了12种新型杀菌剂对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2种新型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在18.27%~44.24%之间,其中有效成分为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32.5%嘧菌酯·苯醚甲、12%氟环唑、490g/L丙环·咪鲜胺、30%苯甲·丙环唑、46.1%氢氧化铜的防治效果较好,达到30%以上。从产量结果来看,各处理对花生产量增幅在10.53%~25.00%之间,其中增产效果最好的是75%肟菌·戊唑醇、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增产效果分别为25%、20.8%和20.3%,显著优于其他药剂。总体来看,12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与增产效果呈一致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引进的12份红麻新品种在福建福安进行多年多点丰产性对比试验鉴定和生产性对比示范,并分别以粤743,青皮3号为对照,结果表明,福红951、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1号、福红15号、金光无刺2号等6个品种,原麻产量比对照粤743增高14.4%-27%,其中福红3号、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5号比对照粤743增产20%以上;干茎产量比对照粤743增产9.15%-26%,其中福红3号、福红951、福红952、福红14号、福红15号比对照粤743增产16%以上。上述这几个品种是麻纺与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品种。栽培特性研究表明,在福建福安以4月下旬播种比较有利于一播全苗,4月底至5月底为苗期,日平均生长量为1.8cm;6月初至7月中旬为红麻旺长期,日平均增长量达4.75cm,7月中旬-9月中旬为稳长期,日平均生长量为2cm。在栽培上宜在5月底重施旺长肥,7月中旬后酌施稳长肥,以满足高产群体对肥料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高稳系数法对花生区试品种(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12、2013年四川省花生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15个品种(系)高产稳产性进行综合分析,对参试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作出评价,其结果与根据区试标准推荐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用HSC法评价花生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卢春生 《花生学报》2009,38(1):36-39
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不同密度、穴播粒数、施肥方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花生产量的栽培因子为密度〉施肥方式〉穴播粒数。龙花163的高产优化栽培模式为穴距15cm(即13.33万穴/hm^2),一次性全层施肥(即N:P:K各含15%的复合肥750kg/hm^2),穴播3粒。  相似文献   

20.
大田条件下,以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当地花生品种“Tala1”为对照,通过比较我国22个花生品种成熟期的植株、荚果产量和产量性状,筛选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从植株性状看,“四粒红”主茎节数、主茎高和侧枝长显著高于对照;白沙1016、湘花2008、花育23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品种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不同花生品种的荚果产量差异显著,通过对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高产花生品种、8个中产品种和9个低产品种。从产量性状看,不同产量水平花生的饱果率、双仁果率差异不显著,但中高产花生品种单株结果数和公顷果数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其他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与实收株数、单株果数和公顷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花生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适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通过栽培措施提高单株和公顷结果数是提高花生荚果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