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其核心是要提升县域产业的竞争力,而提高县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理论,从多角度分析研究产业集群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对如何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大名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是典型农业大县,中国花生之乡,第二批全国区域性良种(花生)繁育基地,多年来花生面积、总产稳居河北省第一位。近年来,大名县紧抓机遇,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油酸花生种植,县域面积突破10万亩以上,尤其是“大名-冀花”牌高油酸花生良种,在我国北方花生主产区远近有名,品种好、纯度高、芽率高、色白仁饱、果形规整,一致性强。花生是大名县特色主导产业,花生良种繁育是带动全县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3.
中国县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工业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也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针对中国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促进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花生间芝麻 两油双丰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名县是典型农业大县,常年种植花生面积50万亩,总产12万吨,2004年被评为中国花生之乡,同时被评为中国小磨香油之乡,受产业的拉动,花生和芝麻的价格不仅高出周围县市,而且不愁销路,特别是芝麻用量基本靠外调。为适应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近两年大名县探索了花生和芝麻问作高效模式,实现了花生不少收、芝麻是赚头、两油双丰收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些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竞争力差,关键是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优势产业群,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有效突破口。文章基于产业集群的理论,从多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的作用机制,最后论述了培植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挥优势学科群的“优势”、服务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分析了地方高校优势学科群服务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辽宁地方高校服务县域产业集群实践,从设置学科特设岗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完善学术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优势学科群建设及服务效能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周洪 《山东农业》2002,(3):36-37
近几年来,山东省嘉祥县委、县政府不断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地养城”的思路,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嘉祥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县城区面积6.5平方千米,城区人口6.3万人,县域总人口75万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建设已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把搞好县城  相似文献   

8.
吴玮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32-3233,3235
安徽省太和县农商经济的发展有20~30年的历史,现在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拥有农商30万~40万人,其中一些产业已形成集群,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太和县利用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独具特色,被称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对太和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农商经济的形成和所具有的特征进行逐一的分析,旨在讨论农商经济存在的可行性和对于中国其他县域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江阴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主题——“科技支撑产业发展”,通过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科创源全域空间建构、创新型企业雨林打造、高能级科创载体攀升、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全方位创新生态营造等六大工程,全力建设“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江阴全面驶入“科创江阴”建设的新航道。2021年,江阴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580亿元,增长8.1%左右,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九连冠”,荣获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五连冠”。  相似文献   

10.
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67-15969
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产业集群,研究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承载体——县域_T-,3k园,指出基于产业集群的县域工业园区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论产业集群与西部县域工业园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园区是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而工业园区的组织结构、低成本、创新能力、协同效应的优势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园区是西部县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模式,但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表现:产业结构松散,组织分工协作不紧密,经济效应不明显.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培育思路是:因地制宜培育园区产业集群,政府部门应为企业集群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从制度创新上为我国实施企业集群战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发展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河南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实现河南省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笔者试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探讨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途径,以期对河南省县域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全县国土面积294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77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个典型的江南山区林业大县,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来,我县围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做足“希望在山”文章,走出了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人类可持续生存的生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古浪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大县,就是把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有机的结合,立足优势资源发展产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大县,离不开县域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独特的资源潜力,尊重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把生态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成为别的区域无法比较的优势资源.在做大做强生态经济优势的同时,坚持城乡...  相似文献   

15.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不仅涵盖"三农",而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主阵地。壮大县域经济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思考,提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并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车雄  路遥  刘登英  赵一 《农业与技术》2023,(12):156-16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难题,助推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18—2020年云南省县域创新创业能力监测数据,分析云南省县域创新创业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进而从提出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以及完善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对发展当地蔬菜产业、特色农业,对云南省乡村振兴、现代化农业发展,经济稳定和乡村振兴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与国际、国内相似农业产业集群对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为给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从产品附加值、出口市场、品牌意识与产品竞争力、绿色化与标准化蔬菜产品等方面综述了云南高原蔬菜产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分析发现,云南高原特色蔬菜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产业链与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出口市场存在差距、品牌意识与产品竞争力欠缺三方面的问题。针对云南省传统种植技术与农业理念并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薄弱、山地地区农业水利配套不全、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生产基地布局和品种结构、推广良种良法,吸聚和衍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提升品牌意识与产品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县域工业化的内涵、发展路径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县域经济、县域工业化的理论内涵;分析了推动县域工业化的内在动力;从资源开发、中心城市带动、农业产业化推动、产业集群聚集、外向经济推进、"一县一业"主导,产业转型等方面,探讨了县域工业发展途径和模式;从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南省新野县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集群化、集群经济品牌化”的发展思路,采取“五手”战略,即龙头企业是抓手,基地发展是强手,担保协会是助手,技术人才是能手,政府扶持是帮手,“五手”联动推进以皮南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新野特色的农区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镇安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林业大发展为主体、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林城市、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012年4月,镇安县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林业局三部委确定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为了巩固镇安县生态文明大县的成果,经笔者调查,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