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茄病毒病新农药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仲生  杨玉茹 《蔬菜》1995,(2):27-28
番茄病毒病新农药防治试验10008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黄仲生,杨玉茹,朱晓丹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京郊番茄毒源经鉴定,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现将大田药效网提供的新农药-25%抗病毒可溶性粉剂试验的结果,汇总如...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番茄病毒病种群鉴定及TMV株系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2份番茄病毒病样本的鉴定,明确了成都地区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原种群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CMV占样本数的59.0%,TMV占23.0%,两者混合侵染类型占13.1%,初步鉴定出番茄TMV分化为0、1两株系,以0株系为主。  相似文献   

3.
番茄苗期对病毒病和叶霉病的多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苗期对病毒病和叶霉病的多抗性鉴定方法冯兰香,徐玲,刘坤,杨翠荣(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北京100081)病毒病和叶霉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每年都造成一定的损失,特别是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对露地番茄,叶霉病对保护地番...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原种类有番茄花叶病毒(To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V)和苜蓿花叶病毒(AMV),分别占样本的65.2%、30.1%、6.8%、2.5%、1.3%和1.2%。保护地及春露地番茄生长前期主要受ToMV的侵染,5月底以后CMV的为害显著加重,甚至造成夏番茄绝产。番茄上CMV可划分为4个株系,即轻花叶株系、重花叶株系、坏死株系及黄化株系。分别占分离物的23.5%、64.7%、5.9%和5.9%。  相似文献   

5.
主要蔬菜病毒病害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病毒病种类繁多,为害日趋严重,给蔬菜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如十字花科的蔬菜的TuMV(芜菁花叶病毒)。CMV(黄瓜花叶病毒),茄科蔬菜的TMV(烟草花叶病毒),CMV,PVX(马铃薯X病毒),PVY(马铃薯Y病毒),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葫芦科蔬菜的CMV,MMV(甜瓜花叶病毒),WMV(西瓜花叶病毒),CG-M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豆科蔬菜的CMV,BMV(菜豆花叶病毒),BYMV(菜豆黄花叶病毒)等,这些病毒的严重危害引起了世界各国植物病理学家和蔬菜栽培及育种学家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刘宏 《吉林蔬菜》2004,(1):24-24
病毒病是大棚秋延后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由于这茬番茄幼苗处在7~8月份的高温时节,气候干燥而日照强,又遇田间蚜虫量大而露地番茄等作物病毒猖獗,因此若管理不当,定植前就有毁种的可能,严重时棚室发病率达70%~80%,减产50%以上,成为秋棚番茄的限制因子。现将秋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做一归纳,可为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棚秋延后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病是大棚秋延后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由于这茬番茄幼苗处在7~8月份的高温时节,气候干燥而日照强,又遇田间蚜虫量大而露地番茄等作物病毒猖獗,因此若管理不当,定植前就有毁种的可能,严重时棚室发病率达70%~80%,减产50%以上,成为秋棚番茄的限制因子.现将秋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做一归纳,可为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格成  刘开银 《蔬菜》1999,(2):31-31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南北各番茄产区均有发病,其发病率轻者为30%左右,重病区高达70%-100%,严重时可使整个地区失收,成为威协夏秋露地和晚秋、早春大棚番茄的主要病害。番茄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单独或复台侵染所致。两者?..  相似文献   

9.
最近两年为了解决大棚秋季番茄稳产高产栽培技术,我们对秋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开展了一些试验观测,从栽培角度探讨了病毒病综合防治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82年芦沟桥公社周庄子一、二队6个番茄棚,5个亩产过万斤,最高亩产达11700斤,1983年周庄子大队和大井大队共计85亩秋棚番茄、平均亩产达7000斤以上,其中7个亩产过万斤,最高亩产达11130斤。  相似文献   

10.
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琪明  方华平 《蔬菜》2001,(1):24-25
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对辣椒的为害极大。前期引起植株矮化、花叶、叶片黑色坏死脱落;后期引起丛枝、蕨叶、花蕾和幼果枯萎,整株黄化落叶。发病严重时,减产明显甚至绝收。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一.田间识别 辣椒病毒病的症状主要是植株矮化,叶片褪绿或呈斑驳花叶。植株顶部叶片有时变小、狭长。叶脉、茎秆枝条上有时有褐色坏死斑。严重时叶片脱落,小枝生长点落光成“秃桩”,腋芽抽生呈丛簇状。辣椒病毒病主要由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不同病毒引起的症状略有差异。 黄瓜…  相似文献   

11.
成桂军  季敏 《蔬菜》1991,(2):32-33
本文概述了番茄病毒病的综合防治。番茄病毒病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有花叶病、蕨叶病及条斑病三种类型。番茄病毒病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Y)及马铃薯(PXV)病毒引起,其中TMV引起的番茄病毒病约占70%。据调查:番茄病毒病常年病株率达20~60%,减产幅度在15~30%,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农户在3~4月份利用大棚(暖式、拱棚)生产黄瓜、番茄、西葫、西瓜等瓜果菜过程中,经常发生"泡泡叶"现象,菜农往往按病毒病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较差。特别是2009年的秋延迟番茄就出现了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13.
番茄病毒病是危害大棚秋番茄的主要病害.严重发生时可减产30%~50%,本试验以大棚秋茬番茄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与秋季番茄病毒病发生及产量关系,为生产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克华  赵光华 《蔬菜》2013,(6):27-29
越夏及秋大棚番茄栽培是北京地区设施栽培的主要茬口之一,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为害是夏秋大棚实现高产的关键。选用浙粉701和浙粉702两个抗TY品种,于5月20日至6月30日播种,通过做好苗期管理、开花结果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使越夏及秋大棚番茄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张剑国  杜素惠 《蔬菜》1995,(4):15-16
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张剑国,杜素惠近几年来,山西省各地番茄病毒病发生十分严重(主要为条斑型病素),尤其在太原、晋中等地区,因番茄条斑型病毒病蔓延,造成连年欠收,有很多地块甚至绝收。单纯依靠药剂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大棚番茄的大面积种植,番茄病毒病已成为番茄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引发番茄病毒病的病原有20多种,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等。病毒主要通过种子和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土壤中的病残体、越冬寄主残体、烟叶烟丝均可成为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大棚番茄的大面积种植,番茄病毒病已成为番茄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引发番茄病毒病的病原有20多种,主要有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等.病毒主要通过种子和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土壤中的病残体、越冬寄主残体、烟叶烟丝均可成为初侵染源.蚜虫、农事活动是常见的传毒方式.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和土壤环境、气候条件、植株生长势强弱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郊区从1977年秋季开始应用塑料大棚(以下简称大棚)栽培蔬菜,现有大棚600多亩。本市大棚栽培的秋番茄和露地栽培的秋番茄一样,连年来遭到病毒病的严重危害。例如在1978年秋季全市125亩大棚秋番茄(约占当时大棚蔬菜栽培总面积的1/3)中,因病毒病严重全部拔去无收的大棚约占8  相似文献   

19.
杨殿伶 《蔬菜》2008,(4):14
近几年来北京市顺义区农科所技术人员对秋大棚番茄生产技术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示范和推广,较好地解决了秋大棚番茄前期病毒病危害重、后期果实不能成熟上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秋番茄栽培过程中,多数菜农对栽培技术较容易掌握,而对病毒病的防治技术较差。这已成为当前秋番茄生产中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多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和菜农对病毒病的研究与防治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由于秋番茄病毒病的毒源较为复杂,番茄生育环境条件比较特殊,致使病毒病的综合防治,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标准不相符,效果不够理想。我们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防治上力争采取依据充分、防效高、投入少、效益好、无公害、简便易行的措施,使病毒病防治水平和效益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现将秋番茄病毒病综防措施总结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