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来生物入侵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开展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是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论述了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借鉴其他国家对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程序和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来生物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湖北省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现状与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防治外来入侵生物的形势严峻。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了湖北省内16个地区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现状并提出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逐渐增多,对生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查清高速公路中出现的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的植被进行了统计,共调查植物58种,其中外来入侵植物4种,有些入侵植物的入侵情况已经比较严重。针对入侵问题,提出了高速公路生态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逐渐增多,对生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查清高速公路中出现的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的植被进行了德式多度制统计,共调查植物58种。发现已有外来入侵植物4种,有些入侵植物如加拿大蓬的入侵情况已经比较严重,而有些人工种植植物如波斯菊由于不适应野外环境而频临灭绝。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高速公路边坡入侵植物的防治建议,即加大人工防治的力度,缩短边坡植被恢复时间,慎选观赏植物,加强入侵植物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按照"广泛发动、防除并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方针,农业部组织全国22个省(市、区)分别开展了以紫茎泽兰、豚草、水花生、少花蒺藜草、薇甘菊、螺旋粉虱等外来入侵生物为重点的集中灭除行动,通过采取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入侵生物紫茎泽兰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入侵生物紫茎泽兰由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已对我国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综合防治措施可采用人工挖除、植物替代控制、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开发利用等。把防治与开发相结合,才能收到既发展农牧业生产、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准确全面掌握广西博白县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为针对性开展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博白县开展踏查和标准地调查,分析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生活型和入侵原产地,根据对当地农林生态环境及经济建设的危害影响原则划分入侵危害等级。【结果】通过实地调查及标本鉴定,共发现博白县外来入侵植物达85种,隶属于27科,以菊科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34.1%。从生活型来看,以一年生草本为主,大部分入侵植物原产于美洲。依据危害程度将博白县外来入侵植物共划分为6个入侵等级,分别是恶性入侵类(1级,10种,占比11.76%)、严重入侵类(2级,12种,占比14.12%)、局部入侵类(3级,8种,占比9.41%)、一般入侵类(4级,41种,占比48.24%)、待观察类(5级,11种,占比12.94%)、建议排除类(6级,1种,占比1.18%)。【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博白县有外来入侵植物85种,占广西已知入侵植物种的70.2%,约83.53%的种类已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仅有14.12%的种类处于观察阶段。防治外来入侵植物,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国绒毛用羊发展状况,阐述了市场经济状况下,绒毛用羊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避绒毛用羊市场风险的措施,为绒毛用羊市场的发展及稳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亦是受外来入侵物种威胁的重灾区之一。全面摸清外来入侵植物的发生种类及分布情况,可为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能力。本研究以贵州省中部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中南部的惠水县为调查点,采用样方法对关岭县74个样点和惠水县64个样点进行实地调查,明确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统计发生生境及分布频数等分布格局信息,并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其原产地、生活型等特征。结果表明,两个县共发现24科56种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其中菊科物种占绝对优势(关岭占比29.55%,惠水占比33.33%),其次是苋科(关岭13.64%,惠水11.11%)、豆科(关岭6.82%,惠水6.67%)、茄科(关岭6.82%,惠水4.44%),并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关岭80.85%,惠水86.96%)为主。本研究首次在贵州省发现了逃逸至野外的柳叶马鞭草和粉绿狐尾藻自然繁殖种群,确证了其入侵特性。紫茎泽兰、三叶鬼针草、一年蓬、水花生、小飞蓬、野老鹳草、粗毛牛膝菊等广泛分布于调查样点,为两县的主要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已适应当地的各种生态环境,并主要分布于荒地、农田、路边等人为干扰频繁生境,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两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建议尽快系统性摸清贵州省的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并加强对恶性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扩散动态趋势研究,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预警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Effects of intensive monocropping of bananas on properties of volcanic soils in the uplands of the French West Ind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On the volcanic soils of the uplands of the French West Indies, banana monocropping has been practised since about 1980, mostly with large inputs of chemicals and replanting every three to five years after ploughing. However, in Guadeloupe less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s with only few added chemicals are still being used. The effects of the intensive practices on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ttributes of soils were evaluated on 34 farmed fields, which were selected to include the diverse soil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found in the uplands of South Basse-Terre. Management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to differentiate effects of fertilizers, nematicides and tillage over at least 10 years. The population of the parasitic nematode Radopholus similis was, on average, greater 3 month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nematicides. Thus, the use of nematicides increases the dependency of yield on nematicides. Ploughing decreased soil organic matter in the 0–10 cm layer as well as microbial respiration and earthworm biomass, but increased banana root infestation by R. similis . Ploughing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a change in soil structure, as revealed by the decrease in soil water content at −1 kPa potential and the increased infiltration rate of water into the 0–10 cm layer. The use of fertilizers has advantages for the maintenance or increase of soil reserves of K. However, due to the decreasing of negative electrical charges in the lower layers of andosols, where pH remains low, the majority of the cations supplied by fertilizers, mainly potassium, are prone to leaching. 相似文献
14.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对北京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评价,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建群种为黄栌和侧柏,灌木层均以荆条为主,草本层多分布披针叶苔草、求米草、线叶猪秧秧、北京隐子草等;(2)群落总体多样性显示,样地3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样地7的Margalef指数最高,样地5的Pielou指数最大;(3)群落多样性指数受环境因子影响显著,其中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受坡向影响最大,Pielou指数受坡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谢家店植物群落恢复中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采用样方法对地震重灾区谢家店的植被自然恢复情况和生境条件(包括海拔高度、土壤温度、湿度和盐度)进行调查,分析了各样地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恢复年限植被恢复的效果,通过研究植被的动态恢复效果及其立地条件的影响,把握地震灾区植物的演替规律,以期为当地制定植被恢复的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1)已统计到植物46科66属84种,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为乔木层优势种(重要值是0.29),同时也是群落的建群种,群落类型为桤木+灰白毛莓+木贼(A. Cremastogyne+Rubus Tephrodes+Equisetum hyemale)。(2)2014年Shannon-Weiner指数(H’)、Margalef指数(Ma)、Pielou指数(E)和Simpson指数(D)分别为2.06,2.942,0.73,0.189,相比2009年,物种丰富度上升,均匀度下降。(3)在不同生活型中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指数和Margalef指数都是草本层 > 乔木层 > 灌木层;Simpson指数为灌木层 > 草木层 > 乔本层,灌木层物种数量分布不均衡。(4)土壤温度、湿度、盐度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种类组成,进而影响物种的多样性指数,近几年植物物种和数量(物种的数量)都呈明显增大的趋势,但物种在样地中的分配并不均匀。 相似文献
16.
北江干流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江干流河岸带4种典型植被类型(竹林、草地、混交林和桉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物种类繁多,共调查到59科116属136种植物,群落科属组成分散;4种植被类型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一致,均以混交林最高,竹林次之,桉树林最低,但各植被类型间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北江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维持物种多样性的异质性较小,其作用更多体现在为不同物种提供栖息地;RDA结果显示,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高度、草本层盖度和海拔均呈正相关,而与至河流距离和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在选取的7个环境因子中,海拔对北江河岸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土壤含水量影响次之,至河流距离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及成灾面积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成因分析角度选取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因子,用基于熵权的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因子相应的权重,建立洪涝灾害风险度评价模型,以县域为单位对安徽省进行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利用安徽境内78个县(市)1998-2007年洪涝成灾面积资料,分析了全省和各风险区洪涝成灾面积的变化规律;利用R/S分析方法计算其相应的Hurst指数,预测未来的可能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度较高的县(市)分布于淮北平原、江淮丘陵西部和沿江西部平原,风险度较低的县(市)位于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1998-2007年,洪涝灾害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全省的洪涝成灾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而中风险区、次低风险区及低风险区均呈减少趋势;但R/S分析所得Hurst指数均属于(0,0.5),说明此种趋势不可延续,未来情况可能会向相反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土种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以紫色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湖南省土壤资源信息,实现土壤资源信息共享,由《湖南土种志(上)》(紫色土部分)所提供的土种信息资料,以V isual Foxpro6.0为支持软件,在个人微机上建立了湖南省土种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紫色土部分),该系统具有对《湖南土种志(上)》(紫色土部分)中各土种信息的显示、浏览、查询、修改和更新等功能,实现了对相对零散的《湖南土种志》(紫色土部分)土种资源的数字化,并对其进行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