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RT-PCR对9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 fection broch itis v irus,IBV)广西分离株的S1基因高变区Ⅰ(HVRⅠ)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及分析,并用DNA star软件将这些分离毒株与我国常用疫苗毒株、国际上其它血清型的代表参考毒株分别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系统发生进化关系分析。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广西分离毒株可形成两个分支:第一分支与弱毒疫苗株H 120、H 52、M a5和参考株M 41、B eaudette的亲缘关系比较近,第二分支与疫苗株H 120、H 52、M a5的亲缘关系比较远。研究结果提示,广西养鸡业现场流行的IBV毒株已经发生了变异,实际免疫中要根据流行毒株的特性来生产和选择合适的疫苗。  相似文献   

2.
3.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是一种能感染鸡(Gallina)群,导致产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α-疱疹病毒。ILTV对鸡群的感染率约为100%,致死率约为40%,致死率约为40%,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是疱疹病毒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基因,该基因的删除有助于构建缺失tk基因的重组ILTV。为了得到缺失tk的重组ILTV病毒。报道了ILTV北京E2株的tk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并分析了该序列与其它已经发表的其它ILTV毒株tk基因之间的同源性。由DNA序列推导TK的氨基酸序列,并将该序列与其它疱疹毒TK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到这疱疹病毒TK氨基酸序列在某些区域出现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套式病毒目(Nidovirilaes).此病毒可引起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V的基因组具有先导--引物转录机制,使病毒具有很高的变异率.现已有呼吸型、肾型、肠型和减蛋型.1995年,中国出现一种以腺胃病变为主要特征的鸡传染病,初步鉴定为IBV的又一变异株.IBV的结构蛋白包括纤突蛋白(s1)、基质蛋白(M)和核衣壳蛋白(N).现在大多数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使机体诱导特异性的中和抗体.纤突蛋白基因s1亚单位上,S1基因的5′末端的高变区(highvariationregion,HVR)的微小变异即可导致毒株之间不能互相保护甚至产生新的组织嗜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分段(A和B段)克隆到pGEX—6p-1载体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有明显的融合蛋白表达条带。通过IBV特异性抗体的Western blot检测,两段表达产物均能与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表达产物具有部分抗原性。用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出A段和B段的GST融合蛋白。将纯化得到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连续免疫3次,将得到的抗体与200 TOCID50(气管环半数感染)/0.1mL病毒工作液在37℃温育1h进行TOC试验。经计算A段抗体的50%血清中和终点为1:18,而B段抗体的50%血清中和终点为1:53,表明这两段的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B段表达产物更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适合作为免疫抗原和诊断抗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圆环病毒基因组序列(DQ180392.1)来设计引物,用PCR法扩增出PCV-2四川株(PCV-2SC)ORF3基因,并克隆到PMD19-T载体进行测序,同时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及数据库对ORF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命名为P-S-PCV-2SCORF3的重组质粒;测序结果得知PCV-2SCORF3基因全长315bp,共编码104个氨基酸;BLAST比对发现该基因与GenBank中国内外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8%~100%之间。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PCV-2SCORF3编码蛋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12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ORF3成熟蛋白有4个主要的抗原位点;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编码蛋白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和细胞核中并各占43.5%和34.8%,这证实了PCV-2SCORF3编码蛋白属于胞质蛋白,抗原区位集中于胞膜,有向胞核移动的趋势,功能强大,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疏水性分析发现,该编码蛋白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与该蛋白的表面抗原决定族和膜蛋白中穿越膜的肽片段及该蛋白的高级结构的形成有关,预示其高疏水性区又与膜蛋白的跨膜区有...  相似文献   

7.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的方法,从一个疑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中分离到2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别命名为YL 051和YL 052);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分离株VP 2基因的高变区序列,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对分离株进行致病型鉴定及其基因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YL 051属IBDV的超强毒株(vvIBDV),而YL 052株既具有强毒株的特征即七肽区(SW SA SG S)和279D,但同时也具有284T的弱毒株特征,可能属于介于强毒株与弱毒株之间的一个中间型。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序列比较分析发现:YL 051与其他vvIBDV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4%~97%;YL 052则与经典毒株STC、疫苗株B 87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