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甘蓝类植物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个甘蓝类植物(甘蓝、青花菜、羽衣甘蓝)19个品种小孢子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不仅影响供试材料的小孢子胚状体发生频率,也影响胚状体的质量;4℃低温预处理0 ~2d结合32.5℃热激1d,能显著提高供试基因型小孢子出胚率.胚状体先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5d,有利于胚状体分化成苗;后在B5固体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 ~1.2%琼脂,可有效促进胚状体萌发和植株再生.小孢子再生植株先使用流式细胞仪在生长初期鉴定倍性,后对单倍体植株采用200mg·L-1秋水仙碱浸根处理20h,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此方法可快速、有效地获得双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2.
对5个松花型花椰菜杂种一代的小孢子培养研究表明,小孢子胎胚发生主要依赖于基因型,庆农65天的每花蕾胚状体产量最高,平均达15.5个。松花菜的胚状体萌发率一般在30%左右,并有效获得了大量的DH再生植株。冷击预处理能显著影响花椰菜小孢子的胚胎发生,但供体材料间存在不同的结果。结球期和开花结角期再生植株的生育期与育性出现较大分离,可育且能正常结角的比例约占全部小孢子再生植株的50%以上,因而不再需要加倍处理。  相似文献   

3.
小孢子培养获得松花型花椰菜DH再生植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个松花型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var.botrytisL.)杂种一代的小孢子培养研究表明,小孢子胎胚发生主要依赖于基因型,庆农65天的每花蕾胚状体产量最高,平均达15.5个。松花菜的胚状体萌发率一般在30%左右,并有效地获得了大量的DH再生植株。冷激预处理能显著地影响花椰菜小孢子的胚胎发生,但供体材料间存在不同的结果。结球期和开花结角期再生植株的生育期与育性出现较大分离,可育且能正常结角的比例约占全部小孢子再生植株的50%以上,因而不再需要加倍处理。  相似文献   

4.
菜苔小孢子培养及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早熟菜苔(Brassica rapa ssp.parachinensis)品种油青四九为供体材料,研究了更新培养液和秋水仙碱分别直接处理分离的菜苔小孢子对胚发生频率的影响。分离小孢子先用NLN-17培养液32℃热激培养2d,换成NLN-10培养液后在24℃继续培养,比不换培养液直接用NLN-10培养液处理的胚状体产量明显提高,更新培养液并能改善胚状体质量。用秋水仙碱0.8mg/L直接处理分离小孢子能明显增加胚状体产量,秋水仙碱浓度过高不利出胚和胚状体萌发。流式细胞仪(FCM)鉴定菜苔小孢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表明,有较高的自发二倍体率(70%)和四倍体率(8%),而其它多倍体和混倍体比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选用4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F、(7039,7040,282和5102)为小孢子培养供体材料,分别对小孢子胚在含草甘膦和盖草能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筛选出抗草甘膦和抗盖草能的胚状体,进而获得再生植株。其中,基因型7039和7040用于草甘膦筛选,282和5102用于盖草能的筛选。选取子叶期胚状体,在含0.006%的草甘膦及0.01%和0.02%盖草能的MS-2培养基上培养2周,不抗草甘膦和小抗盖草能的胚状体2周内变褐死去,抗草甘膦和抗盖草能的胚状体转绿。随后转绿胚状体转移至正常MS-2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直至获得再生植株。再生植株喷施0.25%的草甘膦液表明均抗草甘膦;而对植株喷施0.05%的盖草能液时,0.02%筛选出的植株大部分为抗盖草能,而0.01%筛选出的植株却大部分死去,表明用0.02%浓度筛选抗盖草能植株的方法更有效。用170mg/L秋水仙碱直接处理再生植株20和30h,染色体加倍率分别达到了34%和52%。  相似文献   

6.
羽衣甘蓝双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属十字花科(Cruciferea)芸薹属(Brassica)植物,其园艺品种具有叶色鲜艳,耐寒性强的特点,是一种特别适合于晚秋至早春使用的赏食兼用型植物材质。其杂种优势强,商品种基本为F1杂种。在多年观赏羽衣甘蓝双单倍体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包含商品种及其F2至F3代,以及新配制杂交组合在内的103份试材基因型的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纯系培育及其育种应用进行总结报道。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在皱叶、圆叶、羽叶、插花四大类型材料中均获得了DH植株,具胚状体形成的基因型频率为77.7%,55.3%的试材获得了小孢子再生植株;不同基因型平均每皿(3×105小孢子)的出胚数在0~314个之间,DH系间的杂种具有更高的出胚能力。整体上羽衣甘蓝胚状体发育同步性不高,胚状体的植株再生率在0~51.3%之间。F1比其自交后代具有更好的胚状体发生能力,在F2~F3代中,仍然存在具有较好胚状体诱导能力的单株。小孢子植株的倍性复杂,包含单倍、二倍、三倍、四倍及混倍体,二倍体率平均为42.7%。F1材料的小孢子再生株表型多样性丰富,叶色、叶型、株型等性状在DH系中得到了快速固定和多层次表现,隐性基因性状得到表达;F3代材料的小孢子再生株表型性状趋同性高,变异幅度低。与常规育种相比,采用DH技术,可以在羽衣甘蓝F1新品种培育上缩短一半以上的时间。本研究结果不仅为羽衣甘蓝,而且也为其他作物的DH育种提供了较完整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优化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本研究以20个不同基因型的不结球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4℃低温胁迫处理时间和头孢噻胯浓度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并对小孢子胚胎发育和再生过程进行观察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当花瓣/花药(P/A)长度比值为0.85~1.10时,不结球白菜小孢子主要处于单核晚期;共有10个基因型不结球白菜出胚,其中出胚率最大的为H20,平均出胚率为7.75胚·10蕾-1;4℃低温胁迫处理1 d时不结球白菜出胚率最高;头孢噻胯对不结球白菜出胚率的影响与基因型密切相关;从胚状体到再生幼苗阶段,不结球白菜基因型不同,其胚胎再生频率也不同;倍性鉴定共检测出21个双单倍体和2个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91.3%,不结球白菜植株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本研究结果为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高效培养体系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小孢子培养是创造单倍体和双单倍体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红花的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红花游离小孢子的高效培养体系,用20份红花材料研究花药及小孢子培养中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和胚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小孢子发育时期、红花品种、基本培养基和激素浓度是影响红花诱导愈伤组织的关键因素。花药培养的愈伤及胚诱导率高于游离小孢子,且受基因型影响。单核靠边期管状花长度为 0.45~0.50 cm时,诱导成功率达到68.32%。供试的20份红花材料中,有11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有1份分化出了胚状愈伤,诱导成功率为15.79%。分化培养最适培养基组合为1/2 MS+B5+ 6-BA 1.0 mg/L + NAA 1.0 mg/L;小孢子悬浮培养最适培养基激素浓度以添加6-BA 4.0 mg/L 和NAA 0.5 mg/L效果最好,诱导愈伤率为22.5%。  相似文献   

9.
石淑稳  吴江生  牛勤思 《核农学报》2007,21(1):17-19,43
用紫外线对3个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离体小孢子进行照射0-60s。未经照射的对照和已照射的小孢子于NLN培养基进行培养,诱导胚状体。结果表明,照射20s和60s对胚状体的再生没有影响,照射40s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离体诱变对大麦游离小孢子培养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离体诱变对大麦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花药预培养36后,经500radγ射线辐照,加快了小孢子的出愈速度,对小孢子分裂启动的比率影响不大,对胚状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则有不利影响,其出愈率为25.3%,比对照37.1%低,但该处理产生的胚状体有一定的绿苗分化能力。在挑取花药前,穗子经500radγ射线辐照,不仅延缓了出愈时间,而且严重降低了孢子分裂启动的比率,从而使胚状体和愈伤组织的形成数大幅度下降,出愈率从对照37.1%下降到2.8%。  相似文献   

11.
An evaluation of the toxicity of seawater and sand sampled from an area of the Galician coast (NW Iberian Peninsula), highly impacted by the Prestige fuel-oil spill, was attempted by using marine invertebrate embryogenesis bioassays with bivalves and sea urchins. Water samples were frozen and toxicity testing was delayed until the reproductive season of the sea urchins. Sand samples were elutriated and tested within 13 d from sampling, using bivalves from commercial stocks. Sand elutriates were non toxic for embryos despite visual presence of small tar balls. In contrast, seawater from the most impacted site was highly toxic during the first days after the spill, with complete inhibition of embryogenesis even after 4-fold dilution. In a lower degree toxicity persisted for two months in light-exposed coastal water. These findings stress the impact to water column organisms of the less conspicuous and frequently overlooked 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 rather than the more visible oil slick.  相似文献   

12.
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杂交F1代的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游离小孢子的培养,对小孢子脱分化、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的发育途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形态细胞学观察。其结果如下:(1)小孢子进行均等分裂和营养细胞分裂两种方式都能形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生殖细胞仅分裂1-2次。(2)多细胞小孢子从花粉沟或萌发孔突出来脱掉花粉壁。(3)花药组织在胚状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随机取37株进行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发现,22株为单倍体,14株为二倍体,1株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13.
包膜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及营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试验以早稻品种早凡5号和晚稻品种新香优80为材料,利用自行研制的低成本包膜复合肥(N:P2O5:K2O=17%:7%:12%)设置不同用量处理,以相同养分含量的未包膜复合肥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供试水稻品种的生长生理和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包膜肥各处理分蘖增长平缓,成穗率高,而对照前期分蘗发生快,无效分蘗增多。包膜肥各处理剑叶叶绿素含量和SPAD测定值在后期显著高于对照。与等量或减量20%-25%的未包膜复合肥处理比较,早稻产量增加5.0%-12.8%,晚稻实际产量提高7.5%-13.6%,均达5%显著水平。因此,施用包膜复合肥前期养分释放平稳,水稻生长健壮;中后期可提供较多的养分,延长水稻叶片的光合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转运,增加干物质产量和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14.
王彩霞  杨志玲  欧阳彤 《核农学报》2011,25(6):1164-1168
以外植体母株为对照,利用ISSR标记对来自同一忽地笑鳞茎诱导,通过不定芽和体胚发生途径形成的再生一代和二代植株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ISSR位点变异,表现为新增加带和缺失带。体胚发生途径出现的ISSR位点变异率高于不定芽形成途径。第二世代的变异率高于第一世代。体胚发生途径形成的第...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不同直播方式对早晚兼用双季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常规早籼稻湘早籼45号和杂交晚籼稻泰优398为材料,进行早晚双季直播种植,比较人工撒直播(AS)和同步开沟起垄精量穴直播(PHDD)对早晚兼用双季直播稻出苗、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S相比,PHDD显著提高供试品种的出苗率,早晚季增幅分别为7.4%~14.2%和6.9%~8.0%;PHDD有利于提高供试品种周年产量,2个品种的增产幅度为3.23%~21.66%,其中湘早籼45号早晚2季增产均显著,泰优398为晚季增产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PHDD下供试品种的产量提高主要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有关;PHDD显著提高湘早籼45号早季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度以及泰优398晚季的垩白粒率,显著降低泰优398早季的整精米率及湘早籼45号晚季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PHDD显著提高泰优398晚季米粉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显著降低糊化温度。总体来说,PHDD有利于提高优质水稻品种周年产量,主要与穗粒数协调有关,增产途径因品种和季节而异,同时显著改善湘早籼45号早季加工品质及晚季外观品质,降低泰优398的早季加工品质及晚季外观品质,但改善其晚季蒸煮食味品质,PHDD下晚季直播稻稻米品质改善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双季直播籼稻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盐胁迫下大麦籽粒产量和萌发期生长指标与小孢子培养阶段盐胁迫下愈伤组织产量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以2份大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以下3项研究:(1)诱导培养基中NaCl含量对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产量的影响;(2)萌发液中NaCl含量对大麦种子萌发期生长指标的影响;(3)NaCl 胁迫处理对大麦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