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天然的香味是香稻本身就具有的,而且具有许多优点,如较好的食味品质和较高的经济价值等,因此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年,对香稻香味的遗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细致地定位和克隆了香稻香味的基因,对香稻保香栽培技术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对香稻的栽培和育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分析香稻香味遗传育种和其保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油菜种子油酸含量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海  郎春秀  王伏林  陈锦清  吴关庭 《核农学报》2011,25(6):1179-1183,1220
油菜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菜籽油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要食用油之一。菜籽油中的油酸营养价值很高,同时油酸也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本文从国内外高油酸油菜育种现状、油菜籽油酸含量的诱变改良、遗传调控以及分子标记鉴定和QTL定位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油菜种子油酸含量遗传改良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油菜高油酸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烯效唑进行了简介,并对其在蔬菜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供我国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国内蔬菜遗传与育种、栽培等研究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栽培草莓(Fragaria×ananassa)为八倍体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多数农艺和品质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为草莓的遗传育种工作带来了挑战。DNA分子标记直观反映基因组的差异和变化,对于遗传高度杂合、生产周期长的多年生果树来说,能够有效提高育种效率。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辅助育种、基因定位、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品种鉴定和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应用广泛,有力地推动了果树分子育种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草莓生产育种中的研究应用现状,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推动草莓的生产和育种。  相似文献   

5.
归纳总结东方百合在土壤栽培、无土基质栽培、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与分子标记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育种等栽培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我国东方百合在栽培育种存在的问题、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能对东方百合栽培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作物研究过程中生态场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生态场理论是物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现主要应用于森林生态领域研究,而在作物研究领域尚未应用。研究分析了近年来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的研究方向与特性,初步尝试如何在农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方面应用生态场理论,对现代育种研究和栽培理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航天诱变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诱变是利用微重力、强辐射、超低温等空间特殊环境诱变植物种子或离体组织,获得有益突变体,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或创制优异育种材料和基因资源的技术。本文综述了航天育种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小麦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航天诱变对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航天诱变的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据此探讨了航天诱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小麦航天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药用植物是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对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也是真正实现我国GAP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药用植物的遗传和品种改良在国内外均已引起重视。该文主要对目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国内外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综述,尤其对应用生物新技术进行药用植物育种的成果和今后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现状与方向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一种禾谷类作物之一,是国民重要的粮食之一。因此,玉米的育种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关注。近年来,我国的玉米育种技术已经在遗传改良方面改变了传统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依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优质玉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进行玉米育种方面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研究我国玉米育种方面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来进一步改善我国玉米育种的现状,才能最终满足市场的需求。从我国的玉米育种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玉米育种的问题,并分析出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简述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主要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基因标记和定位、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绘制、物种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杂交稻高产高效施氮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在杂交稻育种工作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杂交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也得到不断创新发展,确保了杂交稻品种高产潜力的发挥。本文总结了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特点和高产高效施氮技术的研究进展,以便在新形势下为杂交稻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主要进展杂交稻每生产100 kg籽粒约需氮1.4~2.0 kg,总体上低于常规稻,但因其生物量大、产量潜力高,单位种植面积的需氮量仍然高于常规稻。杂交稻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常规稻,在精确定量施氮等栽培技术配合下高产品种的氮素当季利用率已达到40%~45%。与早期三系杂交稻品种相比,两系和超级杂交稻品种进一步提高了生物量和氮素吸收能力,稳定了氮素利用率,为高产奠定了营养基础。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叶片叶绿素含量高,颜色深绿,基于叶色与氮代谢的相关性,建立了叶绿素计法、光谱监测法和叶色差法等氮素营养诊断方法。为提高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开发应用了缓控释肥、聚天门冬氨酸尿素等增效肥和添加硝化抑制剂等的新型高效肥料,建立了以“实时实地氮肥管理理论”和“氮肥后移”为核心的不同生育时期氮肥运筹比例和施肥方法,其中精确定量施氮、“三定”栽培施氮、规律性适期施氮等氮肥管理技术更能适应大面积生产需要,也开发了氮肥与其他肥料的配施技术。展望在强化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为核心的减施增效管理技术研究和氮肥施用的机械化技术开发的同时,加强氮高效杂交稻品种的“因种施氮”和新型肥料的“因肥施技”研究,是杂交稻高产高效施氮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通量下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通量水稻种植试验以及表型现象检测是水稻分子遗传育种研究中的重要步骤。针对种植试验中容易大量存在的育种信息记录错误、延迟、整合繁琐、查询困难、共享不便等问题,设计了基于RFID、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水稻种植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RFID电子标签实现水稻盆栽的实时标识;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对种植水稻信息进行远程访问和操作;并针对水稻突变体库的多代种植,提出了水稻种植家系可追溯的数据管理方法,实现水稻家系的自动追溯和家系树的自动生成。种植区试验证明系统能可靠记录入场水稻盆栽信息,并有出错提示功能;能实现水稻盆栽在种植区位置的自动分配及跟踪管理。系统远程访问、操作,管理正常运行,有效地提高了水稻遗传育种试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高抗性淀粉水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代谢综合病症患者日益增多。而富含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的淀粉类食物有益于预防与控制人体代谢综合症的发生,且在维持肠道健康,如预防和控制结肠癌、大肠息肉及肠炎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稻米是我国约65%人口的主食,其75%的干物质是淀粉,普通水稻品种RS含量低于1%,富含RS的稻米具有与高RS功能食品相同的作用,因此开展高RS水稻品种的选育及高RS稻米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稻米RS的分类及影响RS含量的相关因素、水稻RS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国内外高RS水稻开发应用现状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高RS水稻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RS水稻育种及高RS稻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CRISPR/Cas9系统在水稻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ISPR/Cas9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其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水稻作为全球粮食安全的战略作物,优质高产的水稻培育尤为重要,CRISPR/Cas9技术为水稻分子育种带来了突破.本文回顾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详细介绍了CRISPR/Cas9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原理,重点阐述了该技术在水稻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探...  相似文献   

16.
探明水稻高产品种的库源结构,对指导育种实践具有普遍意义。在大面积水稻生产中,利用品种自身的库源特征及种植地的生态和土壤肥力关键指标及其与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性,确定品种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不仅可节省因种栽培所需的人力、财力,还可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进程。本文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杂交水稻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及其因种优化调控规律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水稻高产品种的穗粒数以160~220粒为佳,这类品种在协调了"库"与"源"矛盾的同时,还较好地利用了基部绿叶的光合生产能力;大穗型品则应通过适当增施粒肥,充分发挥下部叶片的光合功能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2)采用扩"库"增"源"的高产栽培策略,增施氮肥以补充光合源,从而保证在高粒叶比情况下有较好的籽粒充实度。旱育秧比当地湿润育秧的增产量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当地湿润育秧的产量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水稻高产高效氮肥施用量与地理位置和土壤肥力呈极显著线性关系。氮后移的增产效果与稻田地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增产。建立了以齐穗期剑叶SPAD值(X)预测粒肥高效施用量(Y)的简便适用新方法,Y=-30.798X+1 340.9,r=0.954 7**。形成了水稻高产与蓄水相结合的水分管理技术。(3)水稻高产栽插密度分别与施氮量和不同品种之间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每穗粒数偏少的品种更适宜强化栽培,生产上以选择传统栽培条件下的穗粒数不超过170粒的中小穗型品种为宜。前氮后移增产量(Y)与杂交组合穗粒数(X)的关系可表述为:Y=2 607.9-11.02X(R2=0.630 8),穗粒数≤237粒可作为采用前氮后移施肥法的杂交品种的选择指标。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的研究内容主要有:适应机插、机收的杂交水稻品种"库""源"结构,杂交水稻前期苗情诊断与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杂交水稻倒伏的早期监测与预防技术,和杂交水稻减氮增产高效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富铁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文简述了水稻品种间铁含量的差异性及其遗传控制,综述了采取提高铁绝对含量及增加其生物有效性开展富铁水稻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对富铁水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诱变技术在该方面的应用前景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堆肥化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介了卤代烃、多环芳烃、农药类及石油烃类等几种有机污染物在堆肥过程中的生物降解及其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应重点加强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基因工程菌的开发、表面活性剂对生物降解的强化作用以及适合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堆肥条件和有机污染物在堆制过程中降解的中间产物及终产物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再生稻种植的影响因素及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开付  张广斌  徐华  马静 《土壤学报》2020,57(6):1365-1377
再生稻作为一种特殊的水稻耕作模式,种一茬可收获两次,对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有重大意义。综述了中国再生稻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再生稻种植的关键影响因子,阐释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提出在种好头季稻的前提下,适当高留桩,在头季稻齐穗后15 d施用尿素150 kg·hm-2作为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 d施用尿素150 kg·hm-2作为发苗肥,同时配施磷钾肥,可在保证土壤养分平衡的基础上使再生稻获得高产,最后讨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认为未来的研究需重点关注再生稻产业化、土壤养分管理、高产栽培技术、稻米品质、温室气体和水体质量,以促进再生稻的发展并为国内同行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水稻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均属于数量性状,研究水稻数量性状遗传对水稻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了水稻QTL的基本特征,剖析了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给水稻遗传改良带来了新策略,不断深入的研究已经完成了水稻特定数量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万多个水稻QTL进行了定位,其中有19个进行了克隆,这对水稻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QTL定位的理论基础,水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稻QTL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