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雅安市水口乡水口村积极开垦荒山和利用河滩非耕隙地栽桑养蚕,效益显著。该村1988年开始栽桑以来,现有桑树120余万株,由于培护管理好,良种桑多,1991年全村养蚕660张,总产茧22242公斤,平均单产茧33.7公斤,茧款收入达20余万元,人平收入247元;在该村带动下,香花村1组也积极栽桑24万余株,1991年开始养蚕174张,人平养蚕1.34张,茧款收入4.1万余元,人平收入315元。该组还出现了茧款收入上5000元的重点户,成为全市发展蚕桑生产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正> 泸县天兴乡狮子村,全村9个社,340户,1194人,有耕地755亩,人平耕地0.63亩。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突出抓了栽桑养蚕,利用“四边”和荒地及部分低产土栽桑42万株,人平351株,其中投产桑27万株,1991年栽16万株,1989年养蚕570张,收入173937元,1990年养蚕844张,收入250712元,1991年养蚕1300张,产茧42472公斤,收入448535元,张平产茧32.7公斤,张平收入345.16元,户平收入1319.22元,人平养蚕1.09张,收入375.66元,蚕桑生产稳定发展。 1.专业户引路,逐步形成规模生产。他们  相似文献   

3.
<正> 隆昌县付家乡付家村四组,42户,176人。人平田土1.1亩,全组粮食亩平超过550公斤,1986年全组粮食又获丰收,人平比1985年增产40公斤。这个组有桑树1.1万余株。1983年茧款收入7000余元,1984年茧款收入上升到10000余元,1985年茧款收入超过14800余元。1986年全组茧款收入增加到22000余元。全组人平茧款收入达到130.68元,户平收入547.62元。有三户蚕农茧款收入在2000元以上。养蚕能手李文星蚕茧收入高达3187元。全组茧款收入要占农户家庭副业收入的50~70%。  相似文献   

4.
<正> 丹棱县杨场镇徐坝村,有468户,人口1921人,94年桑园面积达1020亩,94年发种3200张,产茧2000担,蚕桑总收入209万元,户乎养蚕6.5张,产茧4.27担,收入4500元,人平养蚕1.6张,人平产茧1担以上,收入超千元,其中的徐坝二组,有农户45户,人口 180人,94年养蚕560张,单张产茧38公斤以上,产茧425  相似文献   

5.
<正> 南部县碾垭乡佛祖沟村八社养蚕专业户罗先锋,在1987年养蚕50张,产茧1.7吨,养蚕(包括共育小蚕)收入1.6万元的基础上,1988年更上一层楼,全年养蚕75张,产茧2168公斤,收入茧款16,542元,加上三季共育小蚕411.5张,收共育费4050元,全年养蚕与共育小蚕合计收入20592元,人平5148元。同时,今年  相似文献   

6.
<正> 杜明志是盐亭县玉龙镇盘龙村六组的农民,全家四人,有两个劳动力,承包耕地六亩。1983年开始走发展蚕桑致富之路,六年来取得显著成效。1988年养蚕37张,产茧1098.3公斤,收入茧款9343.63元,人平茧款2335.91元,比1987年净增1848.41元,翻了2番多,蚕茧款收入占全家商品经济收入81%。  相似文献   

7.
段羽朵是我县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他家住永新里田镇瓦滩村。这里依山傍水,濒河成滩,土壤肥沃。他家六口,两个劳力,共有责任田七亩四分,其中桑园面积四亩二分。1984年全家共收谷4000斤;养蚕13张,产茧976斤,收入1632元,养蚕收入占全家总收入的6O%,仅养蚕一项人平收入272元,在全村是一家富裕户了。  相似文献   

8.
赵毅 《四川蚕业》2007,35(1):4-4
柏垭镇羊鹿村现有农户655户,农业人口1997人,耕地面积2223亩,其中旱地1362亩,有桑园面积1155亩,养蚕农户348户。2006年全村养蚕2000张,茧款收入160多万元,人平茧款收入800元,是全市蚕桑专业第一村。羊鹿村1999年养蚕仅240张,到2006年发种2000张连续6年发种、产茧、茧款收入翻番  相似文献   

9.
<正> 义和乡是我县丘陵地区的一个小乡,全乡9个村、84个社,2013户,8023人,耕地面积8125亩,其中田2250亩,地5875亩,人平口粮382公斤,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该乡1982年养蚕570张,产茧13728公斤,人平茧1.6公斤,居全县倒数第一名。该乡人平农副业经济收入只有150元,到1989年全乡养蚕6200张,产茧126,745公斤,人平15.8公斤,1987  相似文献   

10.
<正> 铁柳乡的柳树村,他们树立热不能赶,冷不能砍的思想。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村 1996年养蚕 969张,产茧 589.15担,单产 30.4公斤,收入 293567元,产平收入 787元,人平收入183.47元,比去年少养蚕11张(去年养四季,1996年养三季),反而增产79.15担,提高单产4.4公斤,增加收入39575元,户平增收106.10元,人平增收24元。就其经验有三: 一、领导重视 分管领导定点联系,乡长、书记分阶段对这个村的蚕桑工作进行检查。村上建立了蚕桑宣传领导小组。组织宣传稳定蚕桑生产意义。同时对各社的冬管、嫁接、蚕前、蚕后消毒,小蚕共育等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并给予奖励或处罚。  相似文献   

11.
新圩公社新圩大队二队社员芦群起,全户九人,劳动力五人,现有桑园1.95亩,八一年养蚕13.5张,产茧749.6斤,收入现金1200元,得奖售化肥1274斤,平均亩桑产值615元3角9分;单张产茧55.5斤,单张产值88元8角8分,另代社员育小蚕65张,育到三龄,每张收人工款6元,收入390元,自育桑苗约十多万株,收入约400元.八一年仅种桑养蚕一项付业总收入2000多元,平均每人收入220多元.打算用水田再扩种一亩桑地,争取八二年种桑养蚕收入3000元.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家6口人,都是大劳力,一九八三年承包大队林蚕场桑园15.6亩。全年养蚕51.5张,产茧3998.5斤,蚕茧收入7410.90元;亩产茧256.3斤,亩产值475.05元,人平交售蚕茧666.4斤,人平蚕茧收入1235.15元,另有3亩隙地,收黄豆1000斤,培养实生桑苗1.5万株,两项价值450元。全年合计毛收入7860.90元,扣除上交1700元,蚕桑开支  相似文献   

13.
<正> 邛崃县宝林乡1村2组蚕桑重点户杨学义挖掘荒地、溪边、河畔栽植了“四边”桑和8亩带状桑园,以养蚕为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年年季季蚕茧优质高产,是全县著名的蚕桑重点户。曾获县、市、省表彰和奖励。杨学义今年春蚕饲养13张,总产茧586公斤,平均单产茧45.08公斤,茧款收入5247元;还为全乡共育小蚕120张,收共育费1200元,全春共收入6447元,人平收入1289.4元。杨学义养蚕年  相似文献   

14.
<正> 射洪县北部山区的潼射乡北寨村4社樟树桠的穷山沟里,出了1名吨茧专业大户谢怀金。他家除爱人范国芳外,还有2女1男全家5口人,全是初中文化,承包耕地5亩,其中田0.8亩,有自留山和宽地埂计15亩。他开垦后全部栽成桑树,现已投产。1991年四季养蚕34张,产茧1089.7公斤,单产39.35公斤,养蚕收入9454.60元,张平产值278.07元,人平收入1890.90元,比三年前——1988年养蚕4张,产茧  相似文献   

15.
<正> 蓬溪县下东乡青莲村四社农民申群孝,全家四口人,其中主劳2人,承包旱地10.7亩,现有间作桑园10.7亩,桑树6500株。95年春季养蚕8.5张,产茧302.6公斤,茧款收入3782.5元,单产35.6公斤;夏季养蚕8张,产茧291.2公斤,茧款收入2329.6元,单产36.4公斤;秋季养蚕9张,产茧337.5公斤,茧款收入2937.5元,单产37.5公斤;晚秋养蚕5张,产茧160.6公斤,茧款收入1314.9  相似文献   

16.
龙川县龙世区大塘乡地瘦人穷,水旱地人平只有0.7亩,单种水稻为主,去年人平收入仅168元。为了改变穷面貌,乡政府组织农民,积极发展种桑养蚕。今年三月初种下桑苗七十七亩,八十一户,五月初投产养蚕,六月底已出售两批蚕茧,收入茧款  相似文献   

17.
<正> 射洪县香山镇李家坝村,人平耕地仅0.56亩。该村以“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思路,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龙头产业来抓,作出了显著成效,蚕茧产量连年增产,收入不断增加,建成全县第一个千担茧基地村。1996年全村养蚕 2137张,户平 4.6张,比上年增长 3.1%,总产茧达 1508.6市担,比上年净增 76.6市担,增长 5.3%,单产 35.25公斤,茧款收入 87.34万元,比上年增收 4.84万元,增长 7.05%,户平1907元,人平452.54元,达到县确定的小康村水平,再次实现了全村亩平间作桑园超“双千一猪”(一千斤粮,一千元茧收,一头出栏肥猪)的效益目标,比单一种粮产值高出一倍以上。为我县蚕业生产,尽快渡过难关,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再创昔日辉煌,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8.
<正> 略阳县徐家坪公社潭子湾生产队,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兴桑养蚕,当年仅养3张蚕,78年达到户均一张蚕,收入超百元。三中全会后的81年,虽遇洪水灾害,仍培育良桑苗4.5亩,栽桑1.2万多株,养蚕30张,产茧1995.5斤,产值达3370.79元,比80年分别增长17.6%、20%和9.3%。加上桑苗收入938.45元,81年蚕桑总收入4309.24元,户均239.40元,人均43.53元。蚕桑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由79年的18.4%,提高到81年的27.3%。  相似文献   

19.
<正> 资中县玉代乡红豆村8组农民彭文,积极发展栽桑养蚕事业,成为全县有名的蚕桑专业户。他于1982年开始育苗,利用非耕地栽植小桑园5亩,计12000余株,加上原有“四边桑”800余株,共有桑树12800余株,人平2560株。1987年养蚕12.4张(盒),产茧455.4公斤,收入茧款2384.28元。单产茧36.75公斤,单产值189.28元。共育小蚕  相似文献   

20.
<正> 黔江县石会区石会乡官后村2组胡月林,通过承包土地,92年秋开始栽桑,94年桑园面积达40余亩,其中成片桑园19.5亩,聘用6人管桑养蚕,并建有专用小蚕房2间,专用大蚕房6间,94年养蚕67张,产茧47担,蚕茧收入达2.4万元,全家3口人,人平养蚕收入达8000元。另外共育小蚕收入1000元,加上收玉米1.1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