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小荣  孙雨珍 《种子》1995,(5):20-23
通过对野生向日葵种子吸水速度试验和切去种子钝端1/4,去壳、去皮等处理,结果表明引起野生向日葵种子休眠的关键部位是种壳和种皮。种壳中的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的透气性不良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任何去除种壳和种皮的处理都能迅速有效地破除休眠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胡萝卜种子有一定的休眠期,采后15 d可基本解除,主侧枝种子得出相同的结论.随着休眠自然解除,种子发芽力逐步提高.用1%H2O2浸种可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发芽整齐度.  相似文献   

3.
棉花种子休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种皮是影响棉种发芽的主要因素。种胚发育不良、种子成熟度差促使休眠程度加深。自然条件下晒种、35℃,24h以及双氧水、硫酸亚铁溶液浸种均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打破休眠;其中以自然条件晒种、35℃预烘的方法简便、实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刺山柑种子为材料,研究干藏、埋藏和层积处理后不同温度、光照、赤霉素浓度对刺山柑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刺山柑种子的休眠类型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刺山柑种子存在非深度生理休眠,千粒重(3.931 6±0.096 2)g,种子活力为98%;最适萌发温度为15℃/2℃;埋藏和低温层积能解除种子休眠;赤霉素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p<0.05),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干藏对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木荷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李铁华 《种子》2004,23(6):15-17
为了探讨和研究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Champ.)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使用生物鉴定(白菜籽发芽试验),赤霉素溶液浸种及低温层积等方法,寻找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和解除休眠的措施.结果表明:木荷种子本身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和缺乏发芽促进物质是引起其休眠的2个主要原因,通过冷水连续浸泡5d,或用质量浓度为30mg/100m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h,或采用低温层积40d,都能有效地解除休眠,促进萌发,萌发率可由14%提高到40.0%~52.0%,其中以赤霉素浸种效果最好;低温层积后,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和30℃恒温.  相似文献   

6.
论木本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徐本美 《种子》1995,(4):56-58,64
尽管木本种子在自然环境中大都可以发芽,并长成新的植株,然而在栽培环境中,由于我们对其形态特征、发芽和休眠性状缺乏了解,而使出苗率低,常规育苗进程缓慢或失败。如1984年北京某苗圃,因夏季层积过程中水量控制不当,而使圆柏种子全部丧失生活力,损失达万元。蔷薇及山楂种子育苗时间通常长达2—3年。北京地区早春4月育杜仲苗,出苗率仅为30%左右。贵州农村漆树播种最高达50kg/667m~2。 为寻求繁殖林木种子的新方法,缩短育苗时间,提高出苗率,降低播种量,并为未来进行大规模工厂化育  相似文献   

7.
种子休眠与萌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休眠是高等植物中显花植物(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经过长期进化而获得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休眠的种子可以在不适宜幼苗生长的情况下阻止种子的萌发,减少子代在恶劣环境萌发的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种群的延续。本综述重点介绍种子休眠的类型、外界环境因素与母体环境因素以及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并介绍了休眠的进化,各种不同类型的休眠在系统发生树上的分布,以期在阐明种子休眠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生产过程中种子休眠问题的方法与路径,并为破坏严重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了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离体胚萌发试验,并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酸碱处理、低温层积和干藏处理、GA3和6-BA溶液处理,探讨不同的处理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广西绞股蓝种子的活力高达98%,但在6个恒温和1个变温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仅为11.7%,说明广西绞股蓝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种子吸水性测定结果表明,广西绞股蓝种皮限制种子吸水,离体胚萌发实验证实广西绞股蓝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说明种皮障碍是导致广西绞股蓝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低温层积不能解除广西绞股蓝种子的休眠,而干藏则会导致种子内部失水,从而导致种子生活力降低。浓硫酸和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均不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仅6-BA溶液处理对4℃层积后的种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天山鸢尾(Iris loczyi)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山鸢尾种子生活力为90.00%.种皮的透水、透气性差及致密的胚乳是天山鸢尾种子萌发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天山鸢尾种子的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种皮中,其次为种仁,但外种皮对种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也不存在萌发抑制物;珠孔端胚乳也是造成天山鸢尾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H2SO4处理对其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GA3、6-BA、NAA、KNO3和H2O2对打破天山鸢尾种子休眠无作用.单一因子温度不能打破天山鸢尾种子休眠,需采用综合措施,且综合处理能有效地提高天山鸢尾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处理为GA3浓度100 mg/L+低温沙藏8周+去种孔端胚乳+变温30℃/20℃,其种子发芽率为66.67%.  相似文献   

10.
东方野豌豆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方野豌豆种子的休眠特性、破除种子休眠方法及种子萌发适宜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东方野豌豆种子具有硬实休眠特性,自然成熟种子硬实率为65.75%.采用砂纸打磨和98%浓硫酸浸种均可有效破除种子硬实休眠.98%浓硫酸浸种10~18 min破除东方野豌豆种子休眠效果最好,并对幼苗正常生长无影响.东方野豌豆种子适宜萌发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发芽温度为25℃恒温,最高发芽温度为30℃恒温,最低发芽温度为10℃恒温,最适发芽床为纸上发芽.置床第3天作为种子发芽的首次计数时间,第15天为末次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11.
田晓璇  李享  宋红 《种子》2018,(1):18-21,27
采用室内试验测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桃叶卫矛种子的休眠机制,并探讨种子的催芽方法。结果表明:桃叶卫矛种子休眠属于形态生理休眠。针对该休眠类型催芽试验采用了赤霉素和层积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来打破休眠,最终确定发芽效果最好的方法为:300mg/L赤霉素处理48h后,将种子置于25℃环境条件下层积28d,种子发芽率在10d内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蔷薇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蔷薇种子的种壳约占种子风干重的80%左右。种子的透水性良好。浓硫酸处理后,可以使种壳重量减轻30%左右。种壳变薄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些种类可进一步采用干——湿裂口处理。使种壳出现裂纹。无论以硫酸或是裂口处理,其目的都在于增强种子的透气性。处理后的种子经过一冬层积后,发芽率可达40%~80%,而对照种子则发芽极少甚至颗粒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总状升麻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考察温度、湿度、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干预等因素,研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结果:种子经低温处理60 d,结合0.1 g/L GA3处理,并在15℃下水培养,可显著提高萌发率.结论:温度、湿度对于总状升麻种子萌发至关重要.控制好萌发条件,可以改变自然条件下总状升麻种子萌发率较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紫椴种子休眠原因并找到休眠解除方法,以紫椴种子为材料,对其透性、萌发特性及休眠解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种子透性试验结果表明,紫椴种子经浓硫酸处理后透性增加,吸水率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特性试验显示,紫椴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去掉种皮后,保留完整胚乳的种子萌发率为4.0%,切除部分胚乳(根尖未露出)的种子萌发率为23.3%,剥除胚乳帽露出根尖的种子萌发率为84.7%,离体胚萌发率为100%,此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存在休眠,但其种胚并不存在休眠,其休眠是由胚外因素导致,胚乳(尤其是胚乳帽)是造成紫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解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浓H2SO4处理15 min+500 mg/L GA3溶液浸泡12 h+低温层积30天,可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达92.0%,可作为快速解除紫椴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综上,紫椴种子的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性障碍,但胚乳帽是造成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使用浓H2SO4处理+GA3浸泡+低温层积的综合处理方法可在30天内解除紫椴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细梗蔷薇(Rosa graciliflora)完整的植株并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试验研究了不同低温层积时间对细梗蔷薇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同时,选择其嫩茎段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试剂、消毒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外植体腋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各阶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低温沙藏9个月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35%;适宜茎段灭菌处理的组合为10%次氯酸钠溶液15 min+0.05%升汞10 min;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6-BA 2.0 mg/L;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WPM+IBA 0.3 mg/L,生根率达到90%。笔者研究了细梗蔷薇发芽所需的最佳低温层积时间,建立了细梗蔷薇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细梗蔷薇的大量繁殖、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是一种富合营养物质的豆科牧草,适应酸性、干旱及贫瘠的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种子的休眠特性限制了它的利用.为此,以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的野生百脉根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擦破种皮、化学腐蚀、低温冷冻等方法研究打破种子休眠的办法.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百脉根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2.3%,种皮厚度为(65.63±2.26)μm,比对照高出60.4% (p<0.01),可见野生百脉根种子以种皮厚、透水性差为特点.试验还发现,擦破种皮后,种子的发芽率由8.7%提高到85%;浓度为98%的浓硫酸浸泡5,15,25 min均能有效地降低种子的硬实率,提高发芽率,其中以15,25 min处理效果最好,相比而言,浓度为40%的NaOH处理效果不明显.GA3、低温湿沉积+GA3及-4℃,-20℃及液氮超低温冷冻能显著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同工酶的活性及酶谱变化规律,为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生理调控机制的分析探讨奠定基础.[方法]以赤霉素浸种前、浸种后、培养10 d、种子露白、胚芽长至1 cm时各阶段的阳春砂种子为材料,测定其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研究建立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酯酶(EST)同工酶的电泳酶谱.[结果]阳春砂种子在休眠和萌发过程中,POD、SOD、CAT和EST同工酶的活性及酶谱带的数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POD和SOD同工酶活性均呈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CAT同工酶在萌发前期变化不明显,后期酶的活性增强,且酶的种类也增加;EST同工酶的酶活性呈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且在种子露白时活性达到最强.[结论]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同工酶谱的变化特点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出种子休眠与萌发不同阶段的生理特性,这些同工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导致了阳春砂种子打破体眠和最终的萌发.  相似文献   

18.
海桐种子的休眠解除与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植物海桐(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已被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TTC检测出新鲜海桐种子是高活力的(98%),但在5个恒温和1个变温(12 h/d的光周期)下,其萌发率仅为27%,这说明海桐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经不同浓度(100mM和200 mM)的GA3溶液处理后,新鲜海桐种子的萌发率有所提高;在25/15℃与200 mM的处理下,其发芽率最高是41%,但仍不理想.当经过低温(5℃)处理一段时间(15、30、45、60、90d)后,海桐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尤其是在25℃和25/15℃处理下,萌发率分别为87%和95%.此外,冷层积30 d和45 d的海桐种子经200 mM的GA3溶液处理后的萌发率分别达69%和94%,效果显著.可见,海桐种子的休眠是浅生理休眠,单一的GA3溶液处理不能有效地打破海桐种子的休眠,但冷层积90d或200mM GA3溶液处理冷层积45d的种子,可有效地解除其休眠;同时,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较大影响,在适宜的萌发温度(25℃或25/15℃)与周期性(12h/d)光照下,种子的萌发率超过90%.由此推断,海桐种子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的原因与其生理休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流苏及鸡麻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丽  徐本美  孙运涛  郭琛  孙超 《种子》2007,26(7):29-31
按A.W.Crocker与L.V.Borton(1959)提出的概念,凡是在苗圃条件下,犹如在自然条件下成熟后的第2个春季来临之前不出苗的种子,通称为二年种子(two years seed)[9]。鸡麻和流苏属两年种子的范畴。实验表明,第1年秋(11月底)种子经处理后砂藏,第2年春(4月初)种子在砂藏中少量发芽,播入地里后第3年春出苗。相比之下经酸蚀处理加催芽剂的种子出苗率最高,其次为酸蚀种子,对照种子出苗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