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报道了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抗菌肽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88)的作用过程.电镜观察表明,美洲大蠊抗菌肽首先使细菌的外层及细胞质膜损伤,形成开口,导致内容物外泄而死亡,最后菌体崩解成碎片.  相似文献   

2.
德国小蠊Blatteia germanica(L.)、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和黑胸大蠊P.fulginosa(Serville)对各自粪便的提取物表现聚集行为。美洲大蠊对异种的提取物无聚集反应;黑胸大蠊初孵若虫对德国小蠊的提取物呈中度聚集;德国小蠊初孵若虫对美洲大蠊和黑胸犬蠊的提取物均表现明显的聚集行为。作者对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美洲大蠊人工养殖及其饲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试验选取90、120、150日龄人工养殖美洲大蠊若虫进行试验,以美洲大蠊若虫的3个日龄(90 d、120 d、150 d)为处理组,每个日龄处理组1 200只,分成6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检测美洲大蠊若虫的体重以及全肠道总蛋白酶、总淀粉酶、总脂肪酶的活性。结果显示:美洲大蠊的体重、肠道总淀粉酶及总脂肪酶活性随着日龄增加呈持续增长的趋势(P0.05);对于肠道总蛋白酶活性,120 d和150 d美洲大蠊若虫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90 d组(P0.05)。结果表明90~150 d美洲大蠊若虫生长发育迅速,人工养殖美洲大蠊若虫的配合饲料应考虑分阶段平衡蛋白质和能量的营养提供。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的方法,研究了小麦粉、奶粉、干酵母粉等3种饲料成分对美洲大蠊雌成虫取食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美洲大蠊的产卵荚量为指标,3个组分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奶粉、干酵母粉、小麦粉.结合不同配方饲料对美洲大蠊雌成虫其他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最终获得了美洲大蠊雌成虫的优化饲料配方组合方案:60 g奶粉、5 g干酵母粉和30 g小麦粉.  相似文献   

5.
美洲大蠊蛋白质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美洲大蠊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并研究美洲大蠊蛋白质对小鼠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碱提法、盐提法和酶提法对美洲大蠊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提取,测定不同方法提取美洲大蠊蛋白质的含量,优化美洲大蠊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并用提取的美洲大蠊蛋白质进行小鼠伤口愈合试验,研究美洲大蠊蛋白质对小鼠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在碱浓度为1.5%、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0 h时,美洲大蠊蛋白质提取率最高;在盐浓度为1.0%、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2.0 h时,美洲大蠊蛋白质提取率最高;在酶占样本比为0.6%、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2.0 h时,美洲大蠊蛋白质提取率最高。小鼠伤口愈合试验表明,美洲大蠊提取的蛋白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且愈合时间比正常情况下缩短近一半。[结论]碱液浓度、盐浓度和酶浓度对美洲大蠊蛋白质提取的影响最大。3种方法提取美洲大蠊蛋白质的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酶提法、碱提法、盐提法,即美洲大蠊蛋白质提取的最优方法为胰蛋白酶提取法。美洲大蠊蛋白质对小鼠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洲大蠊从4月份开始活动,产卵高峰期发生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它喜欢于角落产卵,并有自食其卵的习性.用标准饲料饲养美洲大蠊,并提供足够的水,增大养虫笼容积,增设阻隔层,可降低美洲大蠊食卵率.  相似文献   

7.
饲料营养成分对美洲大蠊雌成虫取食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取食饲料二的美洲大蠊雌成虫的产卵量比取食其它2种饲料的多,产卵间隔期也较短;且饲料二对美洲大蠊的营养效果也较好;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高,则有利于美洲大蠊的取食和生殖.  相似文献   

8.
美洲大蠊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吉云  岳明  王涛  周文靖  许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48-149,190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确定美洲大蠊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黄酮提取条件,通过分析不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等条件对美洲大蠊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与方法。[结果]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美洲大蠊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25℃,提取时间12 h,料液比为1∶8(g/m L)。美洲大蠊黄酮含量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呈相关性。[结论]该研究对美洲大蠊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与利用具有较高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4种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中蛋白质的染色方法,建立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SDS-PAGE后更为合适的染色方法。[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标准品,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氯化钾染色法、钙染色法和银染色法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将样品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进行SDS-PAGE电泳和染色。[结果]结果表明银染法能够准确、快速、简便的对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部位的SDS-PAGE进行染色。[结论]为美洲大蠊药用价值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美洲大蠊抗菌物质的诱导与提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不同诱导源均可诱导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L.)产生抗菌物质,美洲大蠊接种后24-168h,都可以监测到抗菌物质,但不同诱导源诱导的抗菌物质的抗菌活性有所差异.供试诱导物质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K88)诱导产生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为溴氰菊酯.当诱导菌悬液含量为107个·μL-1时,诱导后72h左右美洲大蠊产生的抗菌物质的抑菌效果最好,抗菌物质主要在血淋巴中,每头虫血淋巴的提取量应少于10μL.  相似文献   

11.
3种树木节和节间导管接触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林  沈繁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1-7132
[目的]探索导管在植物形态学及水分输导中的作用。[方法]以白蜡、杜仲和五角枫为试材,以枝条为样本,对节和节间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解剖,在复水处理的条件下测定接触角。[结果]节和节间木质部导管特征明显不同,节间导管较为均一,基本上为大导管,小导管数量极少,且节间细胞多为分化细胞,呈长柱状,细胞排列方向确定。构成节的细胞不均一,小导管较多,导管迂回盘绕,节区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均一,有的细胞仍处于分化阶段,原生质浓厚,细胞排列方向不规则。接触角的大小明显不同,节间的接触角均大于节的接触角。[结论]节区导管对水分具有更强的拉伸作用,节在植物体水分运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期观察方法,了解食蚊鱼白内障的发生过程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研究的食蚊鱼群体的白内障有较高的发生率,白内障鱼一般体色晦暗,经常浮于水面缓慢游动;其摄食和生长也受较大影响。食蚊鱼白内障大多是双眼同时发生的,眼球可见不同程度的浑浊。从外观形态区分,食蚊鱼白内障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绕核性白内障,另一种无法看到晶状体形状,表现为整个眼球的不透明。对病鱼的眼球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理变化部位主要在晶体,所有病例的晶状体纤维都出现病理变化,最普遍的是晶状体皮质区纤维不同程度变性或断裂;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脱落、增生等。食蚊鱼白内障为鱼类白内障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官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对11份茶树花器官的花柄、花托、萼片、花瓣、子房、花柱、柱头和花丝的表皮纹饰、气孔和茸毛纹饰等微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变异系数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茶树花柄和花托的表皮纹饰较相似,为细长条纹形,且在部分种质的花柄和花托上发现茸毛和气孔;萼片的内表皮光滑,可分为表皮细胞凹凸不平、凹陷和饱满3种类型,在其表面具平滑型茸毛;萼片外表皮光滑具条纹纹饰,在其表面分布着无规则气孔器且不同茶树种质气孔器特征不同;花瓣表皮细胞形状主要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六边形和近圆形,其表皮分布着波状、条纹状、辐射状等纹饰;花丝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排列紧密,具波状、丝状、条状的表皮纹饰,气孔主要分布在花丝的中下部;花柱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其细胞形状可分为梭形、长条纹形和多边形3种类型;子房壁表皮细胞凹凸程度不同,满被平滑型茸毛。对参试茶树种质花器官的全部气孔数量性状进行测量统计,花柄气孔器大小为142.99~431.66μm2,气孔开度为0.19~0.92;花托气孔器大小为201.48~642.17μm2,气孔开度为0.26~0.62;萼片气孔器大小为219.74~563.32μm2,气孔开度为0.37~0.52;花瓣气孔器大小为401.80~1322.07μm2,气孔开度为0.38~0.66;花丝气孔器大小为257.90~706.74,气孔开度为0.32~0.73。对茶树花器官气孔数量性状变异分析,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8.5%;以40个微形态性状指标和16个微形态质量性状指标对11份种质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发现仅用质量性状时可有效区分种质。变异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表明茶树花器官的气孔相关数量性状种质内变异较大,而表面纹饰等质量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结论】在茶树分类鉴定中,可适当考虑花器官的质量性状,并优先选择花器官的萼片、子房壁等纹饰特征作为识别不同茶树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Hg~(2+)、Cd~(2+)污染对水稻叶肉细胞伤害的超微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不同浓度的Hg2+和Cd2+处理水稻,对其叶肉细胞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Hg2+和Cd2+浓度的提高,叶肉细胞中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受毒害逐渐加重;表现为叶绿体被膜受损,类囊体遭到破坏,细胞核核膜破裂,核仁消失,线粒体被膜结构受损,内嵴逐渐解体.结果表明:Hg2+比Cd2+对水稻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作用稍强;Hg2+和Cd2+对细胞器的毒害作用是整体性的;水稻叶肉细胞线粒体是对Hg2+和Cd2+毒害作用较敏感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15.
弱光下不同黄瓜品种生理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弱光条件下测定了5个黄瓜品种的生理性状。结果表明,津优30号叶面积增加最多,津优2号较多,寒月居中,绿宁3号和北极星最少;津优30号和寒月叶绿素含量增加较多,绿宁3号和津优2号居中,北极星最少;寒月光抑制程度较轻;津优30号和津优2号光合产物转化受抑最轻,叶片淀粉累积量最高;津优30号干物重累积量最多,寒月较多,津优2号居中,绿宁3号和北极星最少。综合比较得出,津优30号的适应性最强,寒月、绿宁3号和津优2号居中,北极星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姜曲海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肺组织miRNA(microRNA)表达谱和分子机制,选取50日龄姜曲海猪为实验猪,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人工感染肺炎支原体28 d后,采集肺部组织,进行高通量miRNA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miRNA鉴定和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肺组织分别筛选到14 265 786条和14 000 588条小RNA纯净序列(clean reads)。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中筛选到7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39个表达上调,34个表达下调,从中随机选取4个miRNAs进行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验证,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水平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73个差异表达miRNAs预测到1 685个靶基因和4 220个靶位点,靶基因预测筛选到8个与免疫调控相关的miRNAs。靶基因GO(gene ontology)分析显示,miRNA广泛参与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的调控。靶基因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显示,miRNA参与调控细胞凋亡、ECM受体相互作用、粘附斑通路等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姜曲海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肺组织miRNA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与免疫调控相关的miRNAs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阐明姜曲海猪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5例双峰驼大、中、小动脉与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的微细结构,结果表明,各级动脉与静脉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在大动脉,3层中均有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其间界限不甚明显。中动脉与小动脉属肌性动脉,中膜平滑肌厚而明显。中动脉外膜内层结构致密,纤维组织丰富。大静脉的内膜与中膜均较薄,中膜由数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则很厚,由大量平滑肌束及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构成。中静脉中膜仅由数层平滑肌构成;外膜厚,弹性纤维丰富。小静脉管管壁的结构与中静脉的相似,但较薄。毛细血管管壁也较厚,内皮细胞呈高突状,胞质中常有许多质膜小泡。毛细血管管腔狭小,管腔内有红细胞时,毛细血管内界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有效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采用平板对峙法,对特定土壤样品中烟草主要土传病害拮抗微生物菌株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分离出微生物菌株共513株,其中,细菌121株、放线菌292株和真菌100株;筛选出具有拮抗效果的微生物菌株共135株,其中,放线菌107株、细菌26株和真菌2株.可为贵州省烟草生产上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害及进一步研发适用的生物制剂类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奠定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用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几个松材线虫虫株,分别对黑松、马尾松和雪松进行接种,接种后分离树体内的线虫,并观察树体的组织细胞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个日本虫株均能使黑松、马尾松和雪松发病并枯死,而中国线虫虫株仅能够使黑松和马尾松发病枯死,不能使雪松致病。接种后不同时间分离线虫,比较线虫在寄主体内的数量消长情况。发现凡接种发病死亡的,其体内线虫数量最多;发病但没有死亡的,其体内线虫数量也较多;中国虫株接种的雪松,一直没有表现任何症状,其体内也分离到了一定数量的线虫。接种后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细胞和组织变化与线虫的移动和扩散有关。黑松和马尾松,接种日本和中国浙江松材线虫虫株后,72 h时皮层和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变形、死亡普遍存在,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均遭到线虫破坏。144 h后,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心大量细胞死亡,形成空洞,管胞中可见线虫活动。而对于雪松,接种日本松材线虫虫株后,皮层、韧皮部和形成层细胞死亡,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死亡,有少量代谢物聚集。中国松材线虫虫株接种后,初期皮层、韧皮部细胞变形并破坏;但是,细胞的破坏只局限在小范围内。后期皮层、韧皮部细胞被破坏,但形成层完整,木射线和管胞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20.
惠州市绿化树种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惠州市绿化树种,发现绿化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有52科104种植物,其中乔木、灌木应用较多,而藤本植物应用较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绿化树种的组成及特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绿化树种选择与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