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稻16号产量高、米质优,一般产量在700 kg/667 m2以上,而且具有较好的稳产性、丰产性和适应性。两年区试点11个,有9个点较对照增产。经多重比较和品种稳定性分析,表现出很好的稳产性。2005年区试小区平均产量810.4kg/667 m2,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6.10%;2006年区试小区平均产量788.9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5.41%。两年平均产量799.69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0.76%,达极显著水平。在米泉市种子站、伊犁州农科所、温宿县种子管理站、塔河种业试验站和莎车农技中心的5个试点上都表现了很好的适应性,适应度达100%。适宜南北疆各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新稻13号(红米)米质优,而且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两年区域试验点10个,其中有4个点较对照增产4.2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73.1 kg/667 m~2,在区试上都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适宜南北疆各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Ⅱ优航2号(Ⅱ-32A×航2号),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现将Ⅱ优航2号的特征特性及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Ⅱ优航2号2004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产量602·33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570·54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9·9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69%。2006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音头村连片种植7 hm2,经专家验收,平均干谷产量763·6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02%。2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4.
垦育29号优质、高产、抗稻瘟病,一般产量600 kg/667 m2以上。两年区试点10个,有6个点增产,1点平产,3点减产,2004~2005年两年平均产量579.0 kg/667 m2,较对照增产3.10%,达显著水平。适宜在长城以南河北稻区做一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禾田稻2号(代号松辽628)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粳稻新品种.2 a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99.05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平均增产6.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6.1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17.1%.品质佳,整精米率74.2%、垩白度...  相似文献   

6.
2016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及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16年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及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92个次(有13个品种通过两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6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37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66个、粳型常规稻87个、粳型杂交稻25个(其中19个为籼粳杂交稻)、 不育系41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501.3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3.86%;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92.5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52.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16%;粳型常规稻为624.9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7.48%;粳型杂交稻为651.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8.91%.品种品质表现是粳稻好于籼稻,常规稻好于杂交稻,优质达标率粳稻为51.79%、籼稻为43.95%,常规稻为56.91%、杂交水稻为41.77%.并列举了一些对单个病害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金两优33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院用Hs-3×JXR-33选育而成的杂交中、晚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起连续3 a在建瓯市多点作中、晚稻试种,均表现出稳定的丰产性,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抗倒伏等优点,现将该组合在建瓯试种、示范种植表现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2004年引进在建瓯市小松湖头省中试基地作双晚种植0·33 hm2,平均产量536·7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平均产量453·6 kg/667m2)增产18·3%;同年在建瓯房道镇上痒村黄兴海试种,作烟后稻0·23 hm2,平均产量607 k…  相似文献   

8.
《北方水稻》2021,51(5)
水稻品种松辽122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北方早粳晚熟品种选育技术课题组育成的产量高、品质佳兼具多抗、适广综合性状优异的品种。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2.7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2.0%,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3 kg/667 m~2,比对照(CK)品种吉玉粳增产12.6%。吉林省引种备案,在中熟稻区种植,2 a试验平均产量625.6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6.3%。品质达到国标优质米2级,适应性广,在北方稻区早粳晚熟生态区域,需≥10℃活动积温2 700℃左右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9.
桂丰2号是广西水稻研究所从IR60830 -110 -3 -3 -1中系统选育出的早籼中熟优质稻新品种 ,2000~2002年经区试及多点试种 ,表现出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米质优、适应广等特点 ,深受群众欢迎。2001年1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1999年晚季品系比较试验 ,折单产437.1kg/667m2,比对照七桂占增产6.22% ;2000年晚季品系试验单产465.0kg/667m2,比对照七桂占增产0.54 % ,同年晚季大田繁殖 ,平均单产436.6kg/667m2。2001年参加广西优质稻组区试 ,早季平均单产为391.60kg/667m2,比对照七桂占略减产1.8% ,减产不显著 ;晚季续…  相似文献   

10.
Ⅱ优33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Ⅱ-32A为母本,明恢339为父本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于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更好地配合推广利用,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新品种(组合)区试,9个试点平均产量611·1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64%,增产达极显著,产量居参试组第3位。2004年参加福建省中稻A组续试,9个试点平均产量555·5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0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居参试组第7位。2 a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7·92%。2005年参加省中稻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盐稻8号 (原名盐稻99 -1)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 ,H88 -39(中间材料 )为父本杂交 ,于1999年育成。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 ,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一、产量表现盐稻8号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中熟中粳区试 ,平均产量9665.7kg/hm2 ,比对照1泗稻9号增产16.16 % (极显著 ) ,比对照2镇稻88增产1.70 % (不显著 )。2002年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9610.5kg/hm2,比对照镇稻88增产3.17 %。2001~2002年 ,盐稻8号在江苏省盐城、淮安、徐州、连云…  相似文献   

12.
杂交早粳辽优44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优4418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以辽4A和特异优质恢复系C418测配选育而成。通过近年的生产实践表明 ,该组合具有穗粒优势明显、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0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该组合1994~1995两年北方杂粳区试平均每667m2 产量498kg,比对照黎优57及辽粳326增产18.4 %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继续参加全国北方水稻品种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721.5kg,较对照秋光增产15.4% ,达极显著水平。1998~1999两年区试平均每667m2 产量682.5kg,较对照秋光增产7.4%。从生产示范结果看 ,2000年北方6个点平均每667…  相似文献   

13.
垦育29号优质、高产、抗稻瘟病,一般产量600 kg/667 m^2以上。两年区试点10个,有6个点增产,1点平产,3点减产,2004~2005年两年平均产量579.0 kg/667 m^2,较对照增产3.10%,达显著水平。适宜在长城以南河北稻区做一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688在建瓯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688系南平市农科所用不育系SE21S与南恢688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晚稻新品种,于2009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闽审稻2009007).2006年省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产量497.8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6%,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7年省区试续试,平均产量470.12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65%,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2008年引进福建省新品种中试基地的建瓯市小松湖头村生产示范种植,种植面积0.133 hm.,平均实割产量为573.10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5%,表现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现将其在建瓯市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D奇宝优1号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奇宝优1号是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用D奇宝A与登秀1号配组育成的晚籼杂交稻组合,于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长汀县2006—2007年在全县多点多稻作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产量高,双晚,平均产量565.8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作中稻和烟后稻,平均产量560-620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达显著水平。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在长汀县中稻、烟后稻区或类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均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现将其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Ⅱ优936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尤溪县2006、2007年引进示范推广,并在城关镇示范展示,表现良好.2008年参加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经实割验收,平均产量582kg/667m2,比对照品种谷优527增产81 kg,/667m2,高产田块达623 kg/667m2,增产增效显著.现将Ⅱ优936作瓜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品种新稻41号,生育期145 d,需≥10℃积温3 000℃,在新疆属中晚熟品种。2010~2011年2 a区试平均产量778.72 kg/667 m~2,较对照秋田小町增产9.7%;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8.2 kg/667 m~2,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6.3%。该品种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适合在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伊犁等中晚熟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两优616在沙县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在福建省沙县建立3个百亩两优616烟后稻高产栽培示范片,两优616均表现高产稳产,2a平均产量639.2kg/667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42.3kg/667m^2,增幅7.1%,增产极显著。介绍了超级稻两优616在沙县作烟后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9.
D优15系南平市农科所、南平市种子管理站、邵武市种子管理站用不育系D62A与南平市农科所选育的恢复系大粒香-15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松溪县于2004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表现群体整齐,产量高,丰产、稳产性较好,熟期转色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是松溪县水稻新品种推广潜力较大的组合。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2004年在松溪县大布村作单季稻种植,平均产量558.3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89%;2005年晚季在松溪县花桥村作烟后稻种植8 hm2,平均产量518.7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10%。同…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贵州无糖厂蔗区果蔗良种供应问题,促进果蔗产业发展,助农增收,2008年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浙江省义乌市引进果蔗良种进行品比试验,以期择优示范推广。方法: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个区组,3次重复,定期观察,年底测产。结果表明:宁化果蔗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8.60%[较对照(罗汉蔗)高3.47个百分点]、平均单产6 854.49 kg/667m2(较对照增产2 701.39 kg/667 m2),增产率65.05%;福建1号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6.60%(较对照高1.47个百分点)、平均单产6789.27 kg/667 m2(较对照增产2636.17 kg/667 m2)、增产率63.47%;四川白鳝蔗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8.10%(较对照高2.97个百分点)、平均单产7 380.39 kg/667 m2(较对照增产 3 227.29 kg/667 m2),增产率77.71%;广东黄皮果蔗品质优良,平均田间糖分锤度18.65%(较对照高3.52个百分点),平均单产7 709.32 kg/667 m2(较对照增产3 556.22 kg/667 m2),增产率85.63%。同时,宁化果蔗、福建1号、四川白鳝蔗及广东黄皮果蔗还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抗虫性、抗寒性及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