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开展候鸟环志以研究其迁徙规律的国家,目前不论是年环志鸟的数量,还是回收鸟的数量均居亚洲地区首位。日本鸟类环志自1924年(大正13年)开始,到1943年累计环志鸟类29~66种316983只,回收环志鸟15~41种,计15379只;1944~1960年鸟类环志工作中止36年,1964年开始在日本全国大规模开展环志工作,到1990年,日本鸟类年环志量已达265种126015只。目前日本共有60处环志站(其中1、2级站分别为10、15个),并有大量鸟类环志爱好者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2.
2011年南涧凤凰山夜间鸟类环志历时69 d,采用灯光诱捕的方法,共环志放飞鸟类99种2 822只,分属12个目23个科.文中对环志鸟的种类、数量及珍稀濒危鸟类、凤凰山环志新记录种等作了阐述,并对鸟类环志工作提出“早解网,早环志,早放飞”,建立环志鸟种类图片库,重视卫生安全,加强候鸟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是许多鹬鸟类南迁的终点站,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鸟类监测和数量统计最理想的场所。所以,鹬鸟类研究组对澳大利亚西北和东南部的鸟类开展野外定向环志工作。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张网扑获适宜年龄各种候鸟,目的是获取每年这些鸟的繁殖和存活率。工作重点是统计全球范围内鹬类鸟的数量。我们的环志工作是从早晨开始。在白天涨潮时,用炮网能捕获大量的鸟,但围网比炮网能捕到大量雏鸟,澳大利亚西北部通过围网和炮网捕鸟,分析鹬类鸟的繁殖数量和成活率飞抵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弯嘴滨鹬第一年比例高出过去7年的平均数。尽管只有21.8…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2016年的鸟类环志数据。这11年共环志鸟类151种50473只,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5种。环志数量超过2000只的鸟种有9种,分别为棕头鸦雀、红头长尾山雀、红胁蓝尾鸲、银喉长尾山雀、黄腹山雀、大山雀、黄眉柳莺、黄腰柳莺、强脚树莺,占总环志鸟类数量的69.9%。51种鸟类的1857只个体在环志后的下一个年度或以后被重捕。重捕的鸟类中,棕头鸦雀的数量最多,达到808只;夜鹭的重捕率最高,10.3%的个体被重捕;71.8%的个体是在首次环志后的下一年被环志到,少数个体首次环志与重捕的时间跨度较长,可达到7年。  相似文献   

5.
4月19~29日,由国家林业局鸟类环志中心组织湖北、江西、广西及我省6个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参加,在隆回屏风界鸟类保护监管站举办了鸟类环志研讨会。研讨会期间,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楚国忠等专家进行了一系列知识讲座,本次环志活动共环志鸟类16种87只。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志五年来,已建环志站点45处,累计环志放飞鸟类达186种、37060只。同期回收到国内外环志鸟171只、计57种。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志鸟提供了候鸟跨亚洲—澳洲、亚洲—欧洲迁徙途径,以及候鸟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迁徙的证据,解释了历史上对此问题的疑点。中国的复杂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已知候鸟迁徙于中国与各洲之间的信息、中国与亚太地区24个国家和地区相同种候鸟的分析统计情况表明:中国大陆作为东亚与北亚、南亚次大陆、澳、美、欧、南太平洋之间候鸟迁徙终端的夏候鸟繁殖地、冬候鸟越冬地以及旅鸟的停息地的国家,对于研究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规律,对于研究各国环志鸟信息的回收和繁殖生态特点、生存率及其他生态生物学信息的收集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涧凤凰山自古以来就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1999年正式开展鸟类环志工作至2007年环志结束,共环志鸟类31231只,236种,隶属14目30科(含4亚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5种,在云南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鸟类4种。为深入了解凤凰山鸟类环志现状及迁徙规律,提出凤凰山鸟类环志的有利条件和意义、开展鸟类环志与观鸟旅游相结合、建立鸟类环志网络、实行科学管理、扩大鸟类环志队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鸟类环志就是给鸟配戴打印有型号、数码、国家和部门标记的金属环或塑料环,用来研究鸟类迁徒规律、种群数量变动以及鸟的生命史的一种科学方法,在鸟类学上称之为环志法。开展鸟类环志对于保护鸟类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加强植物保护、防止疾病传播以及保障航空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古罗马帝国时代,皇帝的猎鹰就配戴标记以示鉴别。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吴国人剪去家燕脚爪为记,研究家燕返巢习性的记载。但现代鸟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隆回县屏风界鸟类资源状况、过境的候鸟和对候鸟禽流感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为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2016年9月26-30日,对途经隆回县屏风界的鸟类进行环志和配戴了卫星追踪器,累计环志27只,计10种,分别隶属3目5科。并对其中6只鸟配带了卫星追踪器调查。结果显示:夜鹭1号飞到常德市汉寿县月明潭乡一带,夜鹭2、3号、池鹭1号、牛背鹭1、2号飞往隆回县大水田乡一带。通过环志和卫星追踪器返回数据研究发现池鹭、夜鹭牛背鹭传统被认为是迁徙的鸟类变成了留鸟。黄脚三趾鹑红尾伯劳黑喉石鵖有定期迁徙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2001—2018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环志北朱雀10 019只,其中,春季环志1 497只,秋季环志8 522只。北朱雀的环志数量呈下降趋势。在高峰林区,北朱雀迁徙高峰期集中在4月上旬,秋季迁徙高峰期集中在10月中下旬。回收信息表明,北朱雀寿命至少可达4.0 a。中国东北地区是北朱雀等鸟类的重要迁徙通道,而且迁徙路线相对稳定。建议依据北朱雀等鸟类生物学习性,适时加大鸟类保护宣传和打击非法捕鸟力度,加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坚持长期的鸟类环志监测,进一步探索鸟类迁徙规律,有益于鸟类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开展爱鸟护鸟活动中,时常听到“鸟类环志”这个词。据反映,有不少人不知道“鸟类环志”是怎么回事。鸟类环志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鸟类资源的一项基础研究工作所采取的一项措施。通过环志  相似文献   

12.
一枚由铜、镍合金制作的黄色金属环面上,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英文缩写“PRC—NBBC”以及中文的“环志中心北京1928信箱”字样,并标有环号。这是我国自己设计制作的适宜国内各种鸟类特性的鸟类环志环。利用这种环,套在鸟的腿上,并标记上单位、时间、地点后再放飞,以此用来研究候鸟的迁徙规律,这种方法在鸟类学上叫环志法。  相似文献   

13.
对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于2009年至2013年每年秋季在保护区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环志工作,5年共环志各种鸟类11目,28科81属,3227只;其中雀形目鸟类19科63属158种3083只,占总量95.54%。数据表明:迁徙高峰期在10月上旬左右,气候条件与环志数量关联度高,不同年份的优势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5月8日,翠湖湿地公园鸟类环志工作站春季鸟类环志工作顺利结束。环志工作于3月26日开始,共环志到鸟类425只,其中公园一期79只、公园二期346只。环志到的鸟类中,红胁蓝尾鸲、北红尾鸲、棕头鸦雀、树麻雀、黄喉鹀、小鹀、红喉姬鹟、褐柳莺等数量较多,普通翠鸟、树鷚、白眉鹀、灰头鹀、黄眉柳莺、黄腰柳莺、冕柳莺、红喉歌鸲、蓝喉歌鸲、东方角鸮、灰头绿啄木鸟、星头啄木鸟、  相似文献   

15.
正9月24日、25日,由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组织的2016年秋季北京市鸟类环志培训工作在翠湖湿地公园举办。此次环志培训工作由北京师范大学赵欣如教授主讲,内容涵盖鸟类环志的历史、中国及北京鸟类环志的概况、鸟类环志的科学价值及鸟类环志的技术规范等。全国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湖南省林业厅在隆回县屏风界地区举办鸟类环志培训班,邀请国家林业局鸟类环志中心专家为来自全省10个鸟类重要通道的工作人员讲授鸟类环志技术要点。鸟类环志中心专家为学员们讲授了鸟类环志的最新发展情况、相关技术要点、后期跟踪观察等内容,并进行了现场环志演示,将带有国家环志  相似文献   

17.
南涧县已开展 3年的鸟类环志工作 ,目前已有环志鸟类 10 0多种 ,由于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着环志和回收 ,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少、投入经费少、环志目的不明确、环志人员不够等问题。为了深入了解鸟类资源现状及个体移动规律 ,提出建立鸟类环志网络、加强宣传、扩大鸟类环志队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鸟类环志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情况,保护区于2009~2013年每年秋季,配合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进行为期约二个月的环志工作,五年共环志各种鸟类11目28科81属3227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的有13种,省级保护的20种,属于国家林业局"三有"种类94种,中国特有种1种,保护区新纪录38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屏风界鸟类迁徙通道的长期观察,初步摸索出了这一候鸟迁徙通道的形成原因,迁徙的季节规律、时间规律及天气规律。同时还通过几次鸟类环志试验,初步探索了进行鸟类环志的最佳网址及网的密度。  相似文献   

20.
南涧凤凰山鸟类环志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增阳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1):106-108,112
南涧凤凰山自古以来就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1999年正式开展鸟类环志工作,以夜间张网,捕捉鉴定,上环并详细记录后释放。至2003年,共环志鸟类17 977只,228种,隶属13目,27科,(含4亚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1种,在云南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鸟类4种,分析了凤凰山鸟类迁徙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