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万全县治理白垩纪侵蚀劣地的做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李万善(河北省万全县水利水保局072650)祁永池(河北省张家口市水利水保局)1概况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万全、尚义、崇礼三县和市桥西区的结合部,被地质学家称为“白垩纪恶劣地形区”。该区总面积506km2,其地...  相似文献   

2.
3.
江西省红壤侵蚀劣地植被恢复技术及综合治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晓敏  牛德奎 《水土保持研究》1998,5(2):108-112,162
对江西省不同类型红壤侵蚀劣地采用不同治理技术,在恢复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和立体经营,研究结果表明,针,阔叶混交,乔,灌,草齐上,水保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给,一林多用的树种组合,是治理红壤强度侵蚀劣地的有效措施,坡顶,坡面,沟底综合开发,进行合理生物体系设计,是治理库区水土流失和荒沟的好方法,因地制宜选择优良的树种,辅以先进的造林技术,对林地实行立体复合经营,是提高综合治理效益,迅速恢复植被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省东南沿海侵蚀丘陵山地种植龙眼的生态特点,提出了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为重要环节,水,电,路,林相配套,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龙眼的早生快发。  相似文献   

5.
6.
7.
本讨论花岗岩区侵蚀劣地土壤肥力快速恢复的基本措施和从日本引进的腊漆树在侵蚀劣地上栽植的技术及所反映出的土壤肥力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侵蚀劣地的特点,以保持水土为基础,以龙眼丰产优质为目的,提出合理的土,肥,水管理技术,保证龙眼在侵蚀劣地上能够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侵蚀劣地胡枝子栽培技术及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介绍了胡枝子的生物学物特性及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胡枝子根系发达,落叶量大,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种植2年的胡枝子土壤侵蚀量为904t/km^2,减少74.23%,是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胡枝子与草带配置种植能达到快速覆盖地表、恢复植被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治理模式侵蚀劣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河水 《土壤》2001,33(5):260-263
长汀县河田镇在花岗岩山地的“老头松”侵蚀劣地上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模式 ,取得了成效。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得到不同程度改良 ,土壤砂粒和石砾相对减少、分散率降低、团聚度提高 ,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 ,结构体破坏率降低 ,土壤孔隙度增大 ,持水量增加 ,渗透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霞浦沿海花岗岩侵蚀地引种相思类树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沿海花岗岩侵蚀地造林树种匮乏的局面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等现状,开展引进相思类树种造林试验。重点调查了不同相思树种在沿海花岗岩侵蚀地上的生长量和改良土壤效应,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沿海花岗岩侵蚀地选择相思类树种造林能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而且有助于改善造林地的土壤条件,提高林地肥力。引进相思类树种中以灰木相思的造林成效最好,纹荚相思次之,最后是卷荚相思。本研究为今后闽东沿海花岗岩侵蚀地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汀县随着水土流失治理从第一、二重山转向远山陡坡地治理的推进,在陡坡治理上应用了小穴播草的模式,即:挖一个穴、撒一把草籽。经治理后的侵蚀陡坡地区在林地生物群落特征、小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陡坡地水土流失治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我省许多地区有着发展林业的优势,在发展林业过程中,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炼山,加上林地的坡度大,造成林地大量水土流失。使林地退化、水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给人民生活用水带来极大困难。要持续发展林业,必须寻找一种更完善、更省工丰产的营林方法,有关方面应加强对这方面认识.切实解决林地的水土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侵蚀坡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建省开垦为果园的侵蚀坡地在利用中还存在工程措施不规范、地面覆盖度低、光能利用率不高和土壤肥力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目前都可以用成熟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然而,由于农民科技水平不高,缺乏水土保持和果园生态栽培意识,先进的坡地果园管理措施屡推不开。因此,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推行生草覆盖等果园生态栽培模式,是确保侵蚀坡地果园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严重退化红壤地经过封禁管理的马尾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封禁管理的马尾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均大大高于未治理的对照地,治理效果较为显著。封禁管理的马尾松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特点是治理后4~11a生长速度最快,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在此期间达到最大值,11a后,生长速度开始下降;而单株材积(去皮)总生长量初期增长较慢,后期增长较快,单株材积(去皮)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也在11a后有下降趋势,但单株材积仍未达到数量成熟龄。这种生长过程说明初期的治理措施在治理2~3a后,马尾松才表现出明显的生长效益,而10a后,马尾松的生长基本靠已恢复一定功能的生态系统来维持,但地力仍然较为贫瘠,生长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治理措施侵蚀地土壤物理性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汀河田在对花岗岩山地严重水土流失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取得了成效。在马松“小老头”林侵蚀劣地上采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搭配套种灌草和土高山育林后,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得到了不同程度改良。土壤砂粒和石砾相对减少,分散率降低,团聚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结构体破坏率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大,持水量增加,渗透性增强。几种措施中以林下灌草套种齐上的措施(D)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变化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颗粒流失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选取20°长期耕作紫色土坡面径流小区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坡面土壤的颗粒组成及其变异,比较侵蚀泥沙颗粒组成的过程变化及其与坡面土壤颗粒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色土具有较宽变幅的颗粒组成,0.002~0.25mm的颗粒含量最高,坡面土壤存在较大的异质性;降雨初期侵蚀泥沙中<0.05mm的单粒和微团聚体含量都在65%以上,富集率分别为1.30,1.44,整个泥沙中的富集率分别为1.12,1.10,是侵蚀泥沙的主体,这其中又主要是0.002~0.05mm的粉粒和微团聚体;泥沙中<0.01mm的物理性粘粒及>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富集率分别为1.10,1.16;随着降雨时间延长,单个泥沙样的颗粒组成逐渐接近雨前表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