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苜蓿草产业的开发与生产,使得苜蓿在新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着集约化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管理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单一品种种植,病害成为苜蓿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赵震宇、陈耀、南志标、王雪薇、李春杰、苏生昌等先后对新疆的苜蓿病害和病原菌等进行过调查研究,共发  相似文献   

2.
苜蓿是新疆主要栽培牧草,是多年生的豆科作物,他的生态体系独特,不同于比较稳定的果园生态体系,也不同于每年发生较大变化的大田一年生作物生态体系。苜蓿田中的昆虫比较丰富,被称为昆虫的“天堂”,据统计有500多种,其中一类是危害苜蓿的害虫;另一类对苜蓿不造成危害的昆虫。近年来,苜蓿产业的开发与生产,使苜蓿在新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形成了较为单一的品种种植格局。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扩大,虫害已成为苜蓿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而且呈上升趋势。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对苜蓿田主要害虫的分布、习性、危害及其防治进行详述。1苜蓿夜蛾1.1…  相似文献   

3.
《科学种养》2013,(3):64-64
近日,从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获悉,为了促进苜蓿产业迅速发展,省财政将对苜蓿种植者给予每亩种子50元的补贴;对苜蓿种植规模2000亩以十的,其播种、收割、打包、翻晒等主要机械以及种子生产主要机械设备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0%的基础上,省财政再增加20%的补贴。此外,还包括种植苜蓿地块的农田水利建设按照种植粮食同等对待,同意纳入当地水利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对苜蓿种植规模达到万亩以上的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金融机构给予低息中长期信贷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赵淑芬  陈志远 《华北农学报》2004,19(Z1):131-133
苜蓿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带重要的牧草之一.近年来,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治理中得到快速发展,但在生产中缺乏规范的苜蓿种植管理技术,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制定规范的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苜蓿栽培技术模式,是在林西县多年的苜蓿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该技术模式又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后形成此文.技术模式着重介绍了苜蓿品种的选择原则、播种要点、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目前兵团苜蓿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杂、品质差,病、虫、草危害严重,收获加工不配套,种植技术不集成,水肥调控不合理以及产业化水平低等关键问题,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以优质苜蓿规模化种植生产为重点,利用兵团已有规模化农业生产和高效管理的经验及牧草规模化生产的优势条件,确定规模化优质高效苜蓿的适宜品种,组装并集成了以  相似文献   

6.
王万双  刘玉欣 《种子科技》2003,21(5):297-298
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是各类家畜的优质牧草,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苜蓿种子需求量较大。为了提高苜蓿种子的质量和产量,现将苜蓿种子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 选择种子生产田 苜蓿适应性广,最适宜的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以6~8为好,年降水量在300~800mm的地区栽植最好。苜蓿最忌水渍,连续淹水24 h即大量死亡,所以不能选择低洼地及易积水的地。为了便于机械  相似文献   

7.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推进,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也成倍增长,在农牧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现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谢静 《种子世界》2004,(8):40-41
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它不仅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饲料,而且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的重要绿肥作物之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加强和扩大了苜蓿的种植面积,仅新疆地区2004年的种植面积就要求力争达到40万hm^2,它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中种草的需求,苜蓿产业在全国迅速兴起,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了不断丰富我国的苜蓿种质资源,拓宽育种材料,并尽快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从美国、日本、原苏联、欧洲11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引进苜蓿品种400多个,并以紫花苜蓿为主,这些引进品种许多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2000年以后,依托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我们先后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了大量苜蓿品种,并分别在陕西杨凌、志丹和宁夏海原、盐池进行了引种试验。为了避免生产应用上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0.
磷肥对紫花苜蓿生产力影响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对苜蓿的种植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磷肥的有效利用是影响苜蓿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系统概述了苜蓿缺磷的主要症状,不同地区施磷量和方法对苜蓿生产力的影响,施磷提升苜蓿生产力的途径,苜蓿的磷素吸收机制以及磷素与其他养分及水分互作对苜蓿生产的影响。建议今后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有效磷含量,测土施肥,综合不同地区的结果建立气候-土壤-施肥模型,并进一步开展磷素促进苜蓿生长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的研究,以期为苜蓿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对撂荒地土壤化学性状变化的影响以及全效速效营养成分之间的转化.结果表明,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土壤全N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但种植年限相差较大时,全N含量才有显著差异;苜蓿种植时间长可使磷元素在表层积累,时间短则表层土壤的全磷聚集不明显;苜蓿种植多年对于土壤全钾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任然 《种子科技》2022,(3):34-36
苜蓿是优质饲草饲料之一,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发展前景较好。苜蓿种植必须了解其生长习性和先进的种植手段,加强日常管理。文章主要就苜蓿种植与管理技术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苜蓿种植年限对土壤养分及后作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不同株龄苜蓿后茬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和对后作玉米的增产效应,以毗邻种植的4龄、5龄和7龄紫花苜蓿地(2009年秋季统一翻耕灭茬,2010年春季按同一模式种植玉米)为试验对象,研究苜蓿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养分及后作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前茬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后作玉米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不同土层间存在一定的差异;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则随前茬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pH均随前茬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玉米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前茬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苜蓿种植年限越长,对后作玉米的增产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26个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最适宜在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生长在呼和浩特地区的26个国内外优良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众多性状中株高对鲜草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单株重、单枝重、茎粗、分枝数、干鲜比,而茎长和根茎粗对苜蓿生产性能影响较小。评价筛选出牧野综合性状最好,生产性能优异,其次为射手2号、润布勒、金皇后、牧歌,可广泛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苜蓿属多年生豆科植物,具有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抗寒、耐旱、耐盐碱、改土固氮、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根系发达、再生性强、生长旺盛,适于新疆大部分地区种植。结合新疆农牧结构调整,地下滴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苜蓿生产,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获得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的优良休眠型苜蓿品种,并利用苜蓿品种的休眠级数来指导国内苜蓿种植区划。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了7个不同休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北京地区的生产性能对比分析田间试验研究,在2010年8月-2011年10月,连续2年对紫花苜蓿的出苗时间、越冬率、生长速度、再生性、草产量、干鲜比、茎叶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休眠类型的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半秋眠苜蓿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非秋眠苜蓿,秋眠性强的品种越冬存活率高,所有品种草产量第l茬>第2茬>第3茬;在北京地区,应主要考虑秋眠和半秋眠的高产品种的培育与引进,秋眠型和半秋眠型的紫花苜蓿均可安全越冬,生产性能较好,适宜北京地区种植,非秋眠型(7~9级)的紫花苜蓿其越冬率相对较低,植株存活率低,生产性能较低,若要在北京地区种植需采取其他农艺措施提高其越冬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苜蓿将成为新世纪朝阳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全世界种植苜蓿约5亿亩,美国种植1.6—1.8亿亩,美国苜蓿草的直接年收入达100亿美元,加上养植、加工等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种植苜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有苜蓿面积2750万亩,居世界第五位。苜蓿对世界和中国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跨入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  相似文献   

18.
苜蓿叶蛋白生产工艺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地农村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积极发展苜蓿种植业。据统计,仅我国北方地区的苜蓿种植面积就达133.3万hm2。依靠科技进步,从食用和饲用两个方面推进苜蓿产业科学化发展,便成了科研与生产人员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1.苜蓿及其叶蛋白的营养成分苜蓿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远高于大麦、玉米、高粱蛋白质的含量。苜蓿中的蛋白质含量是玉米的2.68倍,其叶蛋白体蛋白质的含量是玉米中同类蛋白质的6.1倍,但是苜蓿蛋白质具有大豆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即赖氨酸含量多、蛋氨酸含量不足。从表1苜蓿及其叶蛋白营养成分中的数据可知,苜蓿蛋白质中的蛋氨酸含量只是比…  相似文献   

19.
苜蓿是优质的牲畜饲料,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传统苜蓿种植采用大水漫灌,不但水肥利用率低,产量低,而且种植户没有积极性,制约了苜蓿产业的发展。2008年,一四八团打破传统地面灌水方法,实行苜蓿滴灌模式,获得成功,2011年,累计推广种植420 hm2。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襄汾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苜蓿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性目标,列入“绿色三元”主导产业之一。但种植苜蓿在当地是个新型产业,经济效益如何?农民心里都没有个底。2002年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心系草业发展,组建了县乡镇企业———汾河牧草开发公司,不但在技术、设备上进行大胆投入,而且经费上也投资400万元,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推动当地草业发展。汾河牧草开发公司成立后,始终把“诚信、发展、富民”作为企业的发展宗旨。他们以种植苜蓿为切入点,推动全县草业向产业化发展。首先在邓庄镇燕村汾河滩上建起了一个667hm2苜蓿示范区,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