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垄栽培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粉垄栽培”是一种新的农耕方法,与传统种植(拖拉机整地等)相比,粉垄栽培玉米、花生、大豆、甘蔗、桑树,其产量分别增加25.60%、13.78%、1000%、21.91%、54.81%;大豆蛋白质增加12%,甘蔗蔗糖分增加3.81%;相应地,作物的根系数量增多,长度增长,垂直分布下移,水平分布拓宽。表明这几种旱地作物的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与“粉垄栽培”能促进根系发达密切相关。并对这一农耕新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土壤板结,可耕种土壤层厚度减少是困扰农民的大难题。广西农科院研究的一项粉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疏松性,增加农作物的收成。粉垄栽培技术突破了沿用千年的犁翻-耙碎-起畦(垄)传统耕作栽培技术体系,可一次性完成深耕、粉碎、成垄等作业,具有省力、省工、增效等优点。让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  相似文献   

3.
粉垄耕作技术是一种新的农业增产、生态改善技术。本文结合牛大力的生长特性,采用旱地粉垄栽培和传统平地栽培2种模式,探索适宜的牛大力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此次为期2年的研究中,粉垄栽培的牛大力在薯长方面明显较传统平地栽培对照有优势;在单株总薯数、薯径上因年限较短,效果并不显著,在后续的研究中还要进一步收集粉垄栽培技术数据加以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9,(5):70-71
为牛大力的粉垄栽培提供参考,从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种植方法,除草、松土与追肥,枝条修剪与抑制顶端优势,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介绍了牛大力粉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牛大力粉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粉垄栽培技术是在研究发现旱地作物的土壤呈现板结的状况,且表面结膜可将增产率控制在15%左右,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专用机械将旱地垂直旋磨粉碎成垄而种植农作物取得良好增产效果的研究而提出的。粉垄按照不同作物种植要求、利用粉垄机一个或者多个螺旋钻头将土壤垂直旋磨粉碎并自然悬浮成垄成厢,称为粉垄。在粉垄的垄或厢上种植农作物,并使用粉垄配套种植技术方式。可以打破传统的栽培技术方式,一次性的实现深耕工作、粉碎工作、成垄工作等,可以节省时间与成本,提升整体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6.
旱地油菜垄膜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区地处豫西黄土丘陵地带 ,年均降水量 5 5 4.9mm ,年际间变幅大 ,时空分布不均 ,7~ 9月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 6 0 %以上 ,年干旱频率高达 91.7% ,十年九旱是造成我区油菜生产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为此 ,我们把小麦垄膜沟播栽培技术移植到油菜生产上 ,有效地解决了豫西地区油菜生产的干旱、冻害等问题。一般亩均增产 5 6 .4kg ,增产幅度 42 .2 % ,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旱地油菜垄膜沟播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于下。1 选用良种应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如秦油 2号等。2 精细整地 ,施足基肥在深耕的基础上 ,用旋耕耙浅耕一遍 ,使土壤达到…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近年示范推广旱作农业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通过引进试验示范,作者总结出了旱地秋季全膜覆盖花生高垄高效栽培技术,一般产值达37 500元/hm2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旱地紫花苜蓿微集水沟垄栽培,是提高紫花苜蓿出苗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新技术,也是封山种草、绿化荒山,开发大西北的优势项目。我县1998年在粮食作物微集水沟垄栽培成功的基础上,试验示范了紫花苜蓿微集水沟垄栽培168 hm2,由于在栽培技术上采取了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生径流,沟内集水,改善了种植沟内的水分供应条件,同时使有限的化肥相对集中施用。  相似文献   

9.
粉垄耕作,是人类历史上继人力耕作、畜力耕作、拖拉机耕作之后的一种全新的农耕方法。水稻粉垄直播栽培技术,总体是干田粉垄,利用粉垄机械排式螺旋形钻头,一次性垂直前行,对干相稻田土壤横向快速旋磨粉碎自然悬浮成厢,回水落干后直接撒播水稻芽种,田间按直播管理到成熟,是一种新的水稻耕作栽培技术。其特点是,稻田粉垄后,土壤深松,耕作层下移,为水稻生长创造通透、保湿、保肥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旱粮是陆良县板桥镇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地立体栽培是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该文阐述了旱粮立体栽培的作用、增产原理、种植模式、种植规格、科技措施等,并结合板桥镇实际,提出适合板桥镇的旱粮立体种植模式及生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旱地小麦全膜微垄集水栽培技术是继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后的又一旱作农业技术创新,其核心是针对密植作物(小麦、胡麻、油菜、糜子、谷子等)的特点,依据“膜面集雨、雨水就地入渗、覆盖保墒”等农艺节水理论,通过改变田间垄型结构,将大垄全膜覆盖变为微垄全膜覆盖,充分接纳自然降水,以提高降水利用率。相对小麦全膜覆土技术而言,膜面透明无覆土,能够最大面积接受太阳辐射能,增加土壤有效积温,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可连茬种植生育期较短作物,改旱作区传统的一年一熟制为一年两熟制,翌年还可在微垄上或垄沟种植春小麦、胡麻、春油菜、柴胡、板蓝根等密植作物。  相似文献   

12.
陈旭 《现代农业》2012,(5):99-100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一、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13.
干旱山区马铃薯栽培,在秋季采用起双垄(大垄宽70厘米,小垄宽40厘米),春季解冻后,全膜覆盖的办法,其储水量比播前半膜平铺每667平方米增加33.5立方水,解决了干旱山区马铃薯增产增收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通过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1技术优点1.1双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春季5mm左右的微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垄沟内,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1.2全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  相似文献   

15.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的优势,并从选地及起垄覆膜、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以期为马铃薯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技术是集增温、保墒、集雨为一体的抗旱技术,文章从地块选择、规格划行,合理施肥、起垄覆膜;土壤处理、防虫除草,选择良种、切刀消毒;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管理、防治病虫、适时收获、清除废膜共7个方面介绍了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技术。  相似文献   

18.
榆中县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在当地旱作农业区降水少、春旱严重的气候条件下,针对马铃薯常规起垄半膜覆盖栽培技术存在地膜覆盖面积小、土地裸露部分多、集雨保墒效果差的问题,以及近年示范推广的地膜全地面覆盖栽培技术保墒抑蒸效果好、但降水入渗难的缺点,于2005年在南部二阴冷凉区和北部干旱山区示范推广了马铃薯栽培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田间马铃薯出苗、发棵早,茎叶生长旺盛,叶面积增加,成熟期较半膜覆盖种植提前7~10 d,产量达1.83万~2.30万kg/hm2,较半膜覆盖种植增产6 063~8 475 kg/hm2,增产率49.5%~58.3%,并且薯块均匀整齐,商品率高.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乐都县下营藏族乡干旱山区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包括选茬整地、科学施肥、起垄覆膜、选择良种、种薯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胡麻具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耐瘠薄能力和生长期短、适应性强等特性,在半干旱旱作农业生产中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地位。胡麻是甘肃省榆中县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脱贫致富中占有重要地位。榆中县胡麻种植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在1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4%。榆中县是甘肃省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十年九旱,年降雨量只有350 mm左右,降雨分布时空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近年来,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