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以甘肃定西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枝叶为主要研究对象,调查了试验区内59株文冠果枝叶的5个表型性状,利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了文冠果枝叶在分布区内不同个体间、不同枝条部位间和不同新梢类型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文冠果复叶表型性状在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且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但各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不一致,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小叶长(18.70%)﹥小叶宽(17.96%)﹥复叶长(17.04%)﹥小叶对数(14.14%)﹥小叶数量(13.07%);在不同枝条部位间(顶复叶和侧复叶)复叶特征差异不大且规律不一致,只有小叶宽、小叶对数和小叶数量3个性状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同新梢类型间(被毛枝条和无毛枝条)复叶特征差异也较大,除小叶对数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此外,文冠果新枝类型与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密切相关,其中新枝朱红无毛的植株病虫害很轻,而新枝褐色有毛的植株病虫害非常严重,此特征可作为文冠果植株初步选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旨在揭示黑龙江野生毛榛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为野生毛榛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种质挖掘提供依据,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9个地理种源的58份毛榛种质资源的7个质量性状、17个数量性状,共计24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毛榛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7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86~1.087,坚果颜色和果基形状的H′值均高于0.8;有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10%,果仁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9.98%。(2)17个数量性状之间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果仁质量与坚果三径等11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通过果仁性状来筛选毛榛优良单株。(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高为48.301%,主要反映坚果质量和果仁大小指标;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8.394%,主要反映果仁饱满度指标;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045%。(4)聚类分析将58份毛榛资源分为3类,第1类坚果和果仁质量大,出仁率高、果壳薄,果仁饱满,适合选育大果品种;第2、3类坚果和果仁质量居中,出仁率较高,壳仁间隙较小,果仁饱满,可作为遗传改良的优良资... 相似文献
5.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群果实不同性状的相关性不一样并差异显著,其中果长、果宽、果质量、种质量、仁质量、种子长、出种数、出种率、千粒质量和果柄粗的相关性强,与多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而果形比、出仁率、结果量和种子产量与个别性状呈显著相关,果实心室数和果柄长相关性最弱,与所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7.
江西省油茶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遗传资源丰富。调查并分析江西省油茶农家品种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农家种质果实、花和叶片都存在较大差异,各性状变异系数在0.07~0.50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516~2.137之间,表明江西省油茶农家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和选择潜力。数量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叶宽、花冠直径、单果重3个指标与其他指标关联性强。主成分分析表明,单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4个数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可作为果实优先评价项目,而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4个数量性状可作为叶片优先评价项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山杏资源,主要对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的9个地点开展调查,根据选优的标准,确定了优树50株。通过对优树果实鲜重、果核大小、果核鲜重、果核干重进行测量,再经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各产地优树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10.
以福建省8个种源区的樟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种源樟树叶片、果实、种子的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种源樟树的叶片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0.74%~24.23%,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24.23%)最大,其次为叶周长的(16.50%),再次为叶长的(15.71%)。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中,百粒质量和体积的变异均较丰富,其变异系数均大于15.00%;其他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离散程度较低。樟树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2.04~2.07之间,表明樟树的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丰富。利用叶片、果实和种子的17个表型性状对福建省的樟树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将8个樟树种源分为2类,一类的叶片大而厚,另一类的叶片小而薄。本研究可为福建省樟树良种选育及不同种源樟树表型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式,对山杏林中杏仁蜂幼虫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山杏林中,杏仁蜂幼虫空间分布格局为极具相互吸引的个体群形式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2.
山杏新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杏新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从而为其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甜丰’、‘山杏1号’、‘山杏2号’、‘山杏3号’4个山杏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光合仪,分别在2014年的6、7月对其主要光合参数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山杏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趋势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月份间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各时间段的测定值明显高于18:00时的测定值;4个山杏新品种7月的Pn值变化曲线均为明显的双峰曲线,说明均存在"光午休"现象,4个品种的Pn月均值均高于CK,表明其均有较强的光合生产潜力,其中‘山杏1号’、‘山杏2号’不同月份的Pn月均值均较稳定;不同品种的Tr与Pn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6月总体均呈"升—降"的变化趋势,7月总体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且6月明显高于7月;4个新品种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趋势,6月均呈双峰曲线,7月均呈"W"曲线,7月明显高于6月,且4个新品种WUE的变化较CK表现得更稳定,说明其均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甜丰’、‘山杏3号’的耐旱性均较强;不同品种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月均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甜丰’的光能利用效率较其他品种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种实性状地理变异规律,进而为优良繁殖材料的调拨、适宜栽培区和优良种源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西伯利亚杏天然分布区内19个地理种源的西伯利亚杏种实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其种实性状的地理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杏19个种源间种实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西伯利亚杏百粒核质量和百粒仁质量与其种实形态特征指标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除百粒核质量与仁厚外);西伯利亚杏杏核越小,其出仁率越高;西伯利亚杏的出仁率随种源地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种源地海拔的增高而减少;杏仁的厚度与7月均温有着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西伯利亚杏杏核、杏仁的大小与质量指标和各种源地无霜期的长短均呈显著相关;日照时数越多,西伯利亚杏种仁积累的干物质则越多,其出仁率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为种质资源收集、优选、改良提供理论支持,为大别山山核桃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19个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中选取198个单株,测定其果实和叶片的表型性状共16个,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等方法揭示大别山山核桃表型性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结果] (1)大别山山核桃的16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表明大别山山核桃的表型多样性非常丰富;(2)各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64%~26.59%,平均变异系数为9.63%;果实表型与叶片表型的种群内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16%和15.42%,果实表型平均变异系数较小,性状相对稳定;(3)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性状间达极显著相关的有60对,达显著相关的11对;(4)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平均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49.28%和17.53%,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6.25%,表明大别山山核桃表型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5)当距离系数为0.04时,19个种群被分为4类,聚类情况基本与经度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以文冠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4个分布区文冠果的15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和巢式方差分析研究了分布区间和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应用相关分析揭示了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因子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了分布区分类.结果表明,文冠果分布区内的变异大于分布区间的变异,分布区间的分化相对较小;出种数随经度的增大而减少,果宽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年平均气温的增大而减小,而其它13个性状随地理位置的改变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表型性状的欧式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给内蒙古扎兰屯地区的西伯利亚杏种质资源库构建和优良品种选育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全面调查了该地区西伯利亚杏种质资源状况,采用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了数量分类。对西伯利亚杏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方面的3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累计贡献率达到77.30%的11个主成分,并利用主成分得分值对86株样木进行Q型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9类群。根据其聚类特征可将这9大类概括为:小果圆鼓核类、晚花类、大果扁圆核类、重瓣类、大叶类、小叶小果类、扁圆果扁圆核类、长叶长果类、扁宽果类,每一类群代表了西伯利亚杏的某些突出特征或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山杏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以山杏茎尖和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消毒方式、初代培养基激素配比、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和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茎尖和当年生茎段经75%酒精处理30 s,0.2%升汞消毒6 min,再用2%Na Cl O处理4 min,其诱导效果最佳。茎尖初代培养最佳激素配比为6-BA 0.5 mg/L+NAA 0.2 mg/L;茎尖愈伤组织分化培养最佳激素配比为6-BA 0.2 mg/L+NAA 0.1 mg/L;茎段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激素配比为6-BA 0.5 mg/L+NAA 0.1 mg/L;1/2MS+IBA 0.2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辽西地区山杏林分栽植密度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西地区山杏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密度条件下山杏林生长状况和改土效益的差异,从而得出不同林龄山杏林最佳的栽植密度。辽西地区山杏林在幼龄期和盛果初期密度为2 m×2 m时经济效益最好,对于进入30年生的盛果期林分,密度为3 m×4 m时经济效益最高;20年生山杏林密度为2 m×2 m时改土效果最好;树体生长发育在10年生以前以2 m×2 m的密度栽植最好,20~30年生以2 m×3 m的密度栽植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