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豌豆地方品种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甘肃定西、临夏、河西等地收集的34份豌豆地方品种资源为试材,在田间自然感病条件下,结合室内盆栽人工接种试验,进行豌豆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鉴定出抗病资源7份,占全部鉴定材料的20.59%,其中 D27表现为抗病(R),占供试材料的2.94%;D18、D20、D21、D23、D25、D28等6份材料表现为中抗(MR),占供试材料的17.65%。剩余27份材料为高感(HS)或中感。综合对白粉病抗性与农艺性状表现,半蔓生型豌豆抗白粉病资源 D23可作为地方优良品种直接加以利用,其余6份抗病材料则可作为抗病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2.
3.
4.
干旱区豌豆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豌豆产量与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豌豆产量(Y)与氮肥(N)、磷肥(P)、钾肥(K)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得出干旱区豌豆的最佳施肥量是氮(N)44.55kg/hm^2、磷(P2O3)70.05kg/hm^2、钾(K2O)16.35kg/hm^2,此时产量的预报值为2163.9kg/hm^2,最佳施肥量比例为1:1.572:0.367。  相似文献   

5.
豌豆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主要优势特种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经常与粮食混作主食,易消化吸收,深得人们广泛食用和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豆类市场潜力巨大,只有豌豆提高产量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宁夏中部干旱带豌豆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针对甘肃省中部豌豆大田生产存在的问题,对定西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课题组提供的14个品种(系),其中当地品种定豌4号为对照,进行品种(系)鉴定试验。通过分析评价,筛选出4个优异品种(系),可根据当地不同用途选择种植,实现品种(系)的更新换代;同时选出生长习性、粒型、粒色、百粒重等方面具有优异性状的品种(系),可用作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7.
8.
9.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对6个豌豆新品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 个豌豆新品系中,WDPJ12-01表现较好,产量最高,且为大粒、矮杆类型,便于种植、管理,生长势强,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5份豌豆品种的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青海省共和县对引进的5份矮杆豌豆新品种(品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鉴定和评价,为新品种的审(鉴)定、生产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进行春播草豌豆品种引进鉴定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草豌豆品种为靖边白草豌豆,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荚粒数多,百粒重高,抗病,抗倒伏,株高、生育期均适中,外观商品性好,综合性状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宁夏中部干旱带的豌豆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耕整地、选好茬口、选用良种、科学施肥、适时播种、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效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覆膜种植对宁夏干旱区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以甘农4号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覆黑膜(HM)和覆白膜(BM)为处理,不覆膜为对照,连续2年(2016-2017年)测定不同覆膜处理下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2016-2017年平均结果显示,HM和BM处理苜蓿的株高分别为105.75和104.77 cm,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9.38和8.40 cm;HM和BM处理的每株花序数为493.77和501.85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82.12和90.20个;BM处理的每花序结荚数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3个,HM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HM和BM处理的每荚种子数分别为6.12和6.92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8和1.6个;HM和BM处理苜蓿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358.95和494.7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7.58和193.33 kg/hm2。由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可知,苜蓿单株种子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结荚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每株花序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主要通过提高每株花序数间接地实现。【结论】覆白膜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宁夏中部干旱区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及覆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不同耕作方式及覆盖方式下的玉米田间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玉米生育期内,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起垄+地膜覆盖、起垄+秸秆覆盖、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含水量均比传统耕作有所提高.地温(5~25cm)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2.0,1.0℃.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生育后期,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虽然苗期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降低地温,免耕地表板结不利于出苗,但从整个生育期看,保护性耕作和覆盖措施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土壤含水量增加,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豌豆品种区域试验,鉴定选育的豌豆品种(系)的适应性、生产力与商品性,从中筛选符合出口和加工需要的优良品种,为豌豆品种鉴定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所引进的7个豌豆品种生态适应性极强,在干旱地的产量较高。引进品种中WD14-05品种产量表现最好,产量达45.85kg/亩,WD14-04品种产量次之,为43.27kg/亩。  相似文献   

18.
基于APSIM 模型的宁夏半干旱区苜蓿 灌溉模拟验证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宁夏4 个试验点的试验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对APSIM 模型进行了充分地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 APSIM 模型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各验证项模拟值和实测值均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在0.6~1.0 之间,D 值 在0.78~0.99 之间。在此基础上,利用APSIM 模型模拟了不同灌溉情况下不同灌溉量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 干草产量尧蒸发蒸腾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认为灌溉是宁夏半干旱地区苜蓿增产的重要因素。200 mm 的灌溉 量是苜蓿干草产量由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苜蓿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度不同。分枝期和现蕾期最大灌水量 为50 mm,超过50 mm 会引起产量降低。蒸发蒸腾量(ET)与灌水量呈线性显著相关,决定系数R2达到0.826,P< 0.01。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量不成正比,当灌溉量增加到100 mm 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尧为54.2 kg/hm2窑 mm,随后逐渐降低。较大的灌溉量不利于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1 选茬整地 1.1 选地 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地质疏松,土壤肥沃的地块,尤以半沙壤为好,最忌板结田。水浇地要求排灌方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