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烤烟陈化过程中多酚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陈化15个月烤烟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烤烟品种烟叶等级B2F总酚含量整体上变化幅度不大;C3F绿原酸含量在陈化后较陈化前升高,B2F绿原酸含量陈化前后变化不大;芸香苷含量在整个陈化期间变化幅度较大,C3F陈化前后芸香苷含量呈现不同的特点,B2F在陈化后较陈化前有明显的下降。在整个陈化过程中B2F多酚含量要高于C3F。  相似文献   

2.
为缩短六堡茶陈化时间,同时获得理想的品质,进行不同的渥堆发酵程度对梧州六堡茶陈化效果的试验研究,及干湿交替适度加温的仓贮方法对六堡茶陈化效果的试验研究。试验获得"陈化"工艺的改进和技术方案,达到较短时间内即获得"陈香"的品味,并总结出相应的工艺技术参数,为推进梧州六堡茶标准化、高效益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文旦果皮为原料,利用陈皮提取液,采用发酵法制作陈化文旦皮,在陈化文旦皮的基础上制作复方文旦皮。以直接干燥文旦皮为对照,对陈化发酵文旦皮和复方文旦皮在性状、总黄酮含量、总酸含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复方文旦皮较直接干燥文旦皮和发酵陈化文旦皮更香甜,口感更好。复方文旦皮吸收了其他植物成分,其总黄酮含量略低而有机酸含量略高于直接干燥文旦皮和发酵陈化文旦皮。研究表明,发酵法陈化文旦皮工艺简单、可行,复方陈化文旦皮由于其他成分渗入文旦皮瓤部,可增强理气润肺化痰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广西河池烤烟陈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河池烤烟陈化特性,为把握该地烟叶陈化特性并为烤烟生产区域定位提供依据。[方法]在河池市6个产烟县(市)选取代表性烟样进行12个月陈化处理,考察不同品种和不同小产地烟叶在处理前后的内在质量变化。[结果]经12个月陈化,河池烟叶烟碱和总氯含量普遍升高,糖含量普遍减少,糖碱比值普遍下降;烟叶燃烧性有很大改善,刺激性明显减轻,余味变得更好,香气质有很大提高。同时,河池生产的云烟85烟叶的陈化速度显著快于K326品种;K326品种的陈化速度以东部低海拔区域所产烟叶较快,高海拔区域的较慢。[结论]河池烟叶陈化特性很大程度上受烟草品种特性的影响,但K326品种还受植烟区域海拔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然陈化过程烟叶香味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不同陈化时间烟叶样品的挥发性香味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烟叶的自然陈化过程中主要香味成分变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陈化过程中烟叶中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醇类和酮类香味成分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香味成分在陈化初期呈快速上升趋势,中期陈化的增加趋势缓慢并达到最大值,而后期则出现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米陈化度对直接挤出制备直条米粉品质和质构特性方面的影响。[方法]研究了大米陈化度对使用双螺杆挤压机直接挤压制作米粉品质的黏着性、断条率、吐浆值、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等的影响,并对陈化度与质构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表明,陈化程度较低的大米粉在挤出时米粉条较黏,容易黏连,表面粗糙,随着陈化度升高米粉条黏度降低,表面光滑;随着陈化时间增加米粉咀嚼度和弹性呈上升趋势,断条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吐浆值呈上升趋势,感官评价随陈化加深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研究表明,脂肪酸值可以作为评价大米陈化度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7.
陈化对不同产地烤烟品质和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烤烟陈化期间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变化特点。[方法]从贵州黔南、云南大理和福建三明等地选择有代表性中部烟样,复烤后置于自然条件下进行陈化,12个月后检定各项指标。[结果]陈化对K326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有明显改善,而云烟85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因产地不同差异明显;陈化过程中,多数样品总糖、还原糖、总氮和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酸性香气成分总量降低;陈化后,多数样品中性香气总量增加,碱性香气总量有的增加、有的下降;陈化能提高烤烟主体香味成分茄酮和巨豆三烯酮的含量,降低了多数烤烟的主体香味成分大马酮含量。[结论]黔南QN-1品种陈化特性较好,特别是烟叶主体香味成分和香气指数B值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他样品。  相似文献   

8.
以陈化年份分别为1、3、6、9年的传统工艺六堡茶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陈化年份传统工艺六堡茶感官品质特征、品质化学成分、香气主要成分均有差异。随着陈化年份增加,茶叶色泽由黑褐光润—黑褐—灰褐色转变,茶叶条索逐渐松散;茶叶汤色呈橙黄—橙红—红—红浓的变化趋势;茶叶最初的栗香消退,逐渐呈现陈香、参香;茶叶滋味最初的苦涩味消退,由浓厚转变为浓醇;叶底颜色由嫩绿—红褐—棕褐转变。9年陈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品质化学成分比1年陈的水浸出物降低16.2%,茶多酚含量降低34.1%,咖啡碱含量增加10.5%,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74.1%,茶氨酸含量降低98.9%,茶红素含量降低17.1%,茶褐素含量增加了248.2%,茶黄素变化不大。3年陈传统工艺六堡茶香气成分组成种类比1年陈明显下降,从56种下降到45种。1年陈、9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醇类、碳氢化合物为主,3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醛类、碳氢化合物为主,6年陈的香气成分以酮类、碳氢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陈化时间和不同温度、湿度、真空度等陈化条件下烤烟烟叶中氨基酸含量和颜色的变化,并探讨烤烟褐变与氨基酸含量变化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烤烟云烟85和翠碧在有氧陈化条件下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氨基酸含量越低,褐变度越大。因此烤烟在陈化过程中适当保持低温、低湿和隔离空气可减少烟叶褐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不同陈化条件下烤烟中还原糖含量和褐变度,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不同温度、湿度等陈化条件下还原糖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相应条件下褐变度。[结果]烤烟云烟85和翠碧在有氧陈化条件下温度越高、湿度越大,还原糖含量越低,褐变度越大。[结论]烤烟在陈化过程保持低温和低湿可减少烟叶褐变。  相似文献   

11.
对香料烟陈化过程中香气物质成分释放与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料烟陈化过程中大多数香气成分含量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表现在赖百当类化合物和西柏烷类化合物在陈化的前中期明显增加,后期趋于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陈化过程中略有增加,但高峰值出现并不十分明显;苯丙氨酸衍生物含量在湖北、新疆香料烟中呈现双峰变化趋势,在云南香料烟中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其总含量在陈化中表现前期上升,后期略有下降;新植二烯含量在陈化过程中总体上处于直线下降的态势。在所测定的29种香气物质中,对香料烟特征香气有重要影响的香味物质如降龙涎香内酯、硬尾内酯2种异构体、硬尾醛、8,15-赖百当醇、2种8,13外氧赖百当-14-烯-13醇异构体和2种8,13外氧赖百当-14-烯-13-酮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茄酮和降茄二酮等成分在陈化过程中有明显的增加,总的香气物质含量变化的高峰期出现在陈化18~21个月。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条件对陈化期间香料烟内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料烟陈化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叶内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含量在陈化前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陈化后期这种差异逐渐缩小。还原糖含量随着陈化温度的升高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陈化前期温度越高还原糖的下降幅度越大,在陈化后期温度越高还原糖上升的幅度越高。总氮含量受陈化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温度越高,总氮含量上升越快。烟碱含量在陈化过程中有较大幅度地减少,但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烟碱的下降规律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烟碱含量的降低。评吸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陈化烟叶质量的改进较为缓慢,在高温条件下烟叶陈化前期变化较为激烈,但达到一定陈化阶段时烟叶的评吸值趋于下降。不同处理相比较,以20℃温度条件下陈化烟叶所形成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王长征  陈少滨  徐燕  李清禄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43-2643,2645
为研究烤烟烟叶在不同陈化时间的褐变程度,利用WLS-2比较比色仪测定福建烤烟云85和K326 2个品种烟叶在陈化过程中水提取液颜色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24个月的陈化过程中云85和K326 2个品种烟叶水提取液的总色值分别增加了6.5和6.6,净增加一样;但2个品种烟叶的黄原色和红原色增加却不同,分别是5.2、1.3和3.0、3.6.检测结果可直接反映烤烟烟叶在陈化过程颜色的变化情况,因此该研究为测定烤烟烟叶陈化过程褐变程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任荷滔 《河南农业》2016,(20):109-110
微带青烟叶在各地区普遍存在,是烤烟等级中一种质量比较特殊的烟叶,是在实际应用中争议较大的烟叶组别,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带青烟叶可用性,通过对微带青烟叶C3V陈化后与C3L同期陈化的评吸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评吸质量进行打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二者无显著差异.因此,可运用陈化技术改变微带青烟叶的评吸质量,为卷烟企业提供充足的卷烟原料.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微带青烟叶的可用性,缓解当前优质卷烟原料比较缺乏的局面,研究了正常烟叶、微带青烟叶、青黄烟叶3类烟的套袋与不套袋2个处理因素,对陈化过程中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套袋处理的陈化效果优于套袋处理,而且微带青烟叶在不套袋陈化条件下的评吸质量较好,为(7.26±0.23)分,仅次于正常烟叶在不套袋陈化条件下的评吸质量,因此,可运用陈化技术改变微带青烟叶的评吸品质,为卷烟企业提供充足的卷烟原料。  相似文献   

16.
香料烟陈化过程中烟叶有机酸含量变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香料烟陈化过程中烟叶内有机酸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香料烟叶片中有机酸总含量在陈化过程中呈连续下降趋势,但不同种类有机酸的变化特点明显不同。在所测定的20种有机酸中,对香料烟特征香气有重要影响的有机酸如异戊酸、β-甲基戊酸、苯甲酸、苯乙酸等成分在陈化过程中有明显的增加,其他成分则呈现程度不同的下降。香料烟总的有机酸含量在陈化过程中前18或21个月变化幅度较大,之后变化趋于缓慢。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微带青烟叶的可用性,缓解当前优质卷烟原料比较缺乏的局面,研究了正常烟叶、微带青烟叶、青黄烟叶3类烟的套袋与不套袋2个处理因素,对陈化过程中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套袋处理的陈化效果优于套袋处理,而且微带青烟叶在不套袋陈化条件下的评吸质量较好,为(7.26±0.23)分,仅次于正常烟叶在不套袋陈化条件下的评吸质量,因此,可运用陈化技术改变微带青烟叶的评吸品质,为卷烟企业提供充足的卷烟原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大初烤烟叶的最佳陈化时间、温湿度和包装材料等陈化条件。[方法]以大理南涧红大烟叶为对象,研究不同陈化时间对红大烟叶品质和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不同陈化温度、湿度、包装材料对红大烟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红大C3F烟叶在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并采用木箱进行包装避光时陈化效果最佳;各部位烤烟最佳陈化时间为上部30个月以上,中部18~30个月,下部约在18个月以内;β-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挥发性醇类、直链脂肪酸及酯、半挥发性酮类、杂环、茄酮等致香成分在36个月的陈化过程中,含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卷烟工业的加工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稻米贮藏后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籼稻、粳稻、长粒粳稻3种类型6个品种进行自然陈化和人工加速陈化17 d,比较其品质指标及 RVA 谱的试验。结果表明,陈化指标中,各类型品种脂肪酸含量均明显升高,但长粒粳米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籼米与粳米,说明长粒粳米更易酸败。表明水稻育种中选育耐储藏品种应以籼/粳稻为材料,而长粒粳型水稻需在储藏基因上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20.
探索在河南气候条件下陈化的不同地区烤烟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不同陈化阶段,国内4个烟区烟叶中各酶活性表现为在烟叶陈化初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到陈化6个月或者9个月时酶活性达到最大值,之后酶活性逐渐降低。(2)在24个月的陈化进程中,各地区的烟叶中4种酶的酶活均较其陈化初始降幅有所不同,其中湖南烟区烤烟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降低幅度最大,分别约为77.01%和14.15%;多酚氧化酶则以云南烟叶降幅最大,为66.67%;贵州烟叶的脂氧合酶活性降低最多,为68.93%。(3)津巴布韦烟区烤烟各酶活在15~39个月时逐渐降低,且活性相对较低,以脂氧合酶活性降幅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