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临夏州马铃薯生态气候分析与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各生育期对光、热、水的需求差异较大,通过相关因子诊断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临夏州马铃薯的生长特性和适生气候条件,确定了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根据临夏州1990年~2009年马铃薯生长期气象要素分析显示,影响该地区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温、降水和日照条件,并根据建立的气候区划指标对临夏州马铃薯...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巫溪县马铃薯种植区域区划和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平 《北京农业》2014,(30):54-55
根据巫溪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资料,建立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特征之间的推算模式,资料显示了巫溪优越的气候特征及马铃薯生育条件,并根据减产率、变异系数等推算出风险指数。  相似文献   

4.
一、岷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本现状根据市委市政府将定西打造为"中国薯都"的规划,岷县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近年来,全县马铃薯生产迅速发展,2011年,种植面积发展到30.06万亩,马铃薯总播面积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8%以上总产达到55万吨。形成了以麻子川乡、闾井镇为主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以梅川片、北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庄浪县气象站近30 年气候资料,确定影响庄浪县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温、降水和日照,以此将该县马铃薯种植区域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同时,根据各区域气候特点,提出种植建议,为庄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州马铃薯种植区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1961~1990国家气象局公开发表的88个县市的所有气象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分别取各县市的经纬度值,以它们的年平均气温、1月均温、7月均温、活动积温、霜期、日照时数、日照率、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雨量及海拔等10个参数共计840个数据为分类依据,利用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技术,把贵州省88个县市1 541个乡镇划分为4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亚区),并对各区的熟制、地形地貌、土壤、生态气候类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评述,划分结果可为制定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临夏州花椒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河西地区马铃薯生态气候适生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河西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生态气候条件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河西地区马铃薯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可种植及不宜种植区域,并提出了该区提高马铃薯气候资源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马帅兵  李昌来  周忠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94-14097
介绍了油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方法和评价依据,以此为依据对贵州省油茶林栽培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贵州油茶林栽培区划分为3个等级:最适宜栽培区、适宜栽培区、较适宜栽培区。其中最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部和南部地区,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1.90%;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9.00%;较适宜栽培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30%。  相似文献   

13.
唐燕秋  陈佳  杨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58-19360
综合环境功能分区是实施环境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但如何开展综合环境功能区划目前国内研究较少。以重庆北部新区为例,构建了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GIS和RS技术,开展了土地现状、高程、坡度、起伏度、粗糙度和林地景观等单因子适宜性评价,叠加形成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将用地在空间上分成了最适宜、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和最不适宜5个等级。基于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开展了北部新区综合环境功能分区,并依据不同分区的功能、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对区域综合环境分区的思路进行了研究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白苗苗  薛龙义  曹延峰  毕润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46-2547,2589
介绍了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原则与方法,以山西省古县为例,在明确古县县域内部差异和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古县生态功能分区,并提出了各分区的主导功能、辅助功能,以期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静  尹君  张贵军  商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9088-9089
以秦皇岛市为例,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应市域生态区划的命名系统和指标体系。在综合考虑自然地理因素、人类活动、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4个生态地区和15个生态小区,并尝试运用地理格网分析技术,定性、定量建立一种空间属性和非空间属性结合的综合生态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曦光  王蕾  刘平  罗磊  侯晓臣  邱琴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0):1785-1791
【目的】 结合种植区资源分布现状,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为新疆红枣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 以年降水量、花期降水量(5~6月)、成熟期降水量(9~10月)、年有效积温(≥10℃)、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6个气候因子和绿洲灌溉区、沙漠敏感区2个土地因子及高程因子为环境变量,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获取新疆红枣地理分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进行建模并预测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使用百分比贡献率分析其主要环境因子及生态位参数。【结果】 (1)ROC评价(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显示MaxEnt模型预测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的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AUC值分别为0.921和0.904,模拟效果优秀。(2)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总面积2 365.939 7×104 hm2,其中最适生区429.350 1×104 hm2,主要分布于新疆南疆的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疆的吐鲁番市、哈密市。(3)影响新疆红枣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极端最低气温(35.15%)、绿洲灌溉区(20.77%)、年有效积温(19%)和成熟期降水量(13.27%)。新疆红枣适宜生长在年极端最低气温≥-24.65℃,年有效积温≥3 595℃,成熟期降水量为0.54~7.64 mm,且绿洲灌溉区有助于提高其适生程度。【结论】 新疆红枣潜在适生区呈现环塔里木盆地聚集,低温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吉安地区井冈蜜柚特色果业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江西吉安大部分地区气候、土壤条件有利于种植蜜柚,辖区内每年以近2000 hm2的速度推进蜜柚特色种植产业,但蜜柚种植受不利气象因素特别是冬季冻害的影响较大。根据井冈蜜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气象要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出吉安地区蜜柚种植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最适宜种植区为万安、遂川、泰和的部分地区;适宜种植区为吉安、吉州、青原、永新和吉水的大部分地区;次适宜种植区为永丰和峡江;不适宜种植区为井冈山、安福和新干地区。为优化吉安地区井冈蜜柚生产布局、趋利避害以及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西吉安大部分地区气候、土壤条件有利于种植蜜柚,辖区内每年以近2000 hm2的速度推进蜜柚特色种植产业,但蜜柚种植受不利气象因素特别是冬季冻害的影响较大。根据井冈蜜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气象要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出吉安地区蜜柚种植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最适宜种植区为万安、遂川、泰和的部分地区;适宜种植区为吉安、吉州、青原、永新和吉水的大部分地区;次适宜种植区为永丰和峡江;不适宜种植区为井冈山、安福和新干地区。为优化吉安地区井冈蜜柚生产布局、趋利避害以及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3”为试材,设置不同的栽培密度,通过测定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研究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株距为32cm的处理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干重、株高、茎粗、叶绿素作用效果明显;株距为20cm的处理对马铃薯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有利。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河套灌区春小麦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GIS划分河套灌区小麦不同适宜种植区域。[方法]利用河套灌区2个观测站22年小麦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计算了小麦各发育期气温、日照等要素,分析了各发育期适宜和不利条件,并利用气候资料与气象产量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河套灌区小麦种植进行了适宜分区。[结果]选用小麦气象产量与5个因子(5月下旬平均气温、6月中旬平均最低气温、5月中旬平均最高气温、6月中旬日照时数、6月下旬降水量)推算模型为:Y=-15.045+5.511X1+11.711X2-0.49X3+1.249X4—0.663X5,据此建立的该模型细网格推算模型为:Y=20440.962—206.466X纬-86.429X经-1.082X拔,将上式代入GIS,可将该市小麦种植区依次分为沙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基本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5个种植类型区。[结论]该研究为促进河套灌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