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蜂人工育王接受率低,育王品质不理想,甚至育王失败等情况较为普遍。然而人工育王技术对中蜂的繁育饲养确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为了认识和掌握中蜂人工育王的规律,通过观察分析中蜂自然育王的条件,曾在我校教学蜂场作过几个小试验。对中蜂育王做了些初步探讨工作,现小结如下。中蜂人工育王的基本技术与意蜂人工育王技术是一样的。但由于中蜂生物学特性与意蜂有些不同,因而反映在育王的具体操作及步骤上也有其特殊性。现归纳如下:1.计算蜂王发育的历期以发育最短的11天为标准。即在移一日龄幼虫后的第9天分配母蜂房给交尾群。2.育王季节应以当地主要蜜源花期为  相似文献   

2.
结合沂蒙山区中蜂育王现状,简要总结了沂蒙山区良种蜂王培育技术,包括制定育王计划,育王前培育种用雄蜂、挑选哺育群,育王过程中进行人工王台制作、移虫、交尾群的组织管理以及育王后效果评估等。  相似文献   

3.
人工育王是中蜂繁殖饲养中一项重要技术。育王技术掌握不当,育王接受率低,品质不理想,甚致遭致失败。为了认识和掌握中蜂人工育王规律,通过对中蜂自然育王条件的观察和在我校教学蜂场进行了中蜂育王的试验,取得了如下体会: 一、人工育王试验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1.早春育王缺乏新鲜王浆怎么解决?据养蜂书籍介绍,用未封盖蜜房内的蜜,稍加蒸溜水稀释代替王浆;也有人介绍就用蒸溜水,移虫时连虫带浆移放在蒸溜水上即可。这两种方法都能使工蜂接受极少数幼虫而吐浆育王,但接受率都很低。我根据蜜蜂幼虫发育三日内  相似文献   

4.
何旭 《蜜蜂杂志》2021,(3):38-38
人工育王是养蜂生产中技术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环节。中蜂饲养者多为定地养殖,普遍年龄大、视力差、手脚不灵活,并且中蜂容易失王。有的养了20箱,失王8箱,失王率达40%,因为失王无王不会人工育王而十分头痛,面临着工蜂产卵、垮群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以前很多养蜂者认为,中蜂不可能生产王浆,也不可能人工育王。我们在深入观察研究中蜂自然育王的过程中,发现中蜂所以不能生产王浆的主要原因是: 1.生产蜂王浆要强群,可是中蜂改良不久,习性未稳定,爱闹分蜂,不易养成强群。因而群势弱,青年蜂少,所以王浆稀  相似文献   

6.
为了突出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在中蜂优良品种选育中的作用,通过对中蜂人工育王条件的掌握,选择本地最强蜂群作为母群,有目的选择父本、弄清育王群的3种组织方法、适时奖励饲喂和饲喂花粉的论述。为中蜂进行规模饲养,达到优质高产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蜂快速繁殖扩群技术是加快良种推广、发展规模养殖的重要技术措施,本研究在浙江省开化县实施,经人工育王、异地分蜂、科学管理和规模试验,一年进行3次连续人工分蜂繁殖,由年初50群蜂,繁殖成400群,繁殖系数达1∶8,在生产实践中实现中蜂快速规模扩繁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张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中蜂养殖者,虽然养蜂多年,但之前都是使用自然王,从来没有进行过人工育王。听老师傅说,中蜂饲养要想成规模,一定要学会人工育王。据说中蜂育王和意蜂育王还有一定的区别,我应如何去操作?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才能育成王、育好王?  相似文献   

9.
优质蜂王是蜂群高效生产的基础,人工育王目前是中华蜜蜂育王的主要方式。人工移虫育王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受虫源和视力的限制,劳动强度大。研究团队依据仿生学原理,研制出一种适用于中蜂的免移虫育王生产器,包括人工塑料巢础、托虫器、单个王台、育王条、巢础盖板等。对中蜂免移虫育王生产器的设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人工培育蜂王是蜜蜂育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育种技术措施,选育良种蜂王的主要技术保障,也是中蜂良种选育的关键所在,对于初学者来说,技术含量高,难度较大。人工育王是养蜂生产中每年要做的基本工作,人工育王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实施人工养王,蜂场规模大,自然王台很难实施大批量更换老弱蜂王,所以必须进行人工育王。要养好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蜂王的质量,优质蜂王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能维持强大的群势,不易分蜂,工蜂采集力强,蜂群  相似文献   

11.
中华蜜蜂是我国宝贵的蜜蜂资源,近年来以其繁殖快、生态环保效益突出等优势受到业界高度重视,是生产实践中推广的关键技术一是中蜂高效过箱技术,包括过箱适宜的环境条件、速度快且稳的过箱方法以及过箱后的管理等;二是中蜂人工高效育王技术,包括育王条件控制、封群选择,育王的新方法等;三是中蜂强群饲养新技术,中蜂分蜂热的控制、培育优质蜂、王双王群饲养和分区饲养管理技术等。四是中华蜜蜂主要疾病防治。目前危害较大的疾病主要有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巢虫病,生产中一定要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旧巢脾、培育抗病性强的蜂王和保证优质的饲料等。  相似文献   

12.
中蜂蜂王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蜂群的繁殖和产蜜量。活框饲养技术推广后,若不注意在人工育王中将中蜂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结合起来,就会造成育出的蜂王品质低劣,蜂群的群势越养越弱,病虫害滋生,产蜜量低,严重影响饲养中蜂的经济效益。那么如何才能将人工选择与中蜂的自然选择结合起来呢?下面就培育优质中蜂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定地养中蜂适当进行分蜂宜常年保持强群。现介绍我春季分蜂做法:一、采用强群人工育王强盛的中蜂群6~7张蛹脾,蜂量8~9框。气温下降,盐肤木蜜源快结束,强群产雄蜂、造王台的很少,到来年春花期就是先产雄蜂造王台的强群。经检查发现,雄蜂蛹封盖、基台多个,台基里有卵就可以把蜂王除掉,蜂王除掉的当天就可以人工育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7,(1):39-40
<正>饲养强群有诸多的优点,拥有优良的蜂王是饲养强群的关键,而人工育王是培育优良蜂王的重要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在人工育王的过程中,对父本、母本、育王群、交尾群选择、组织、管理的方法,希望能方便操作者掌握,饲养出强群,提高蜂蜜产量。中蜂的饲养管理中,人工育王技术很重要。蜂场在进行大批量人工分蜂、更换老蜂王时,都需要大量的蜂王。培育和提供优良的蜂王是饲养强群的关键,可以预  相似文献   

15.
交尾群管理是饲养蜜蜂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培育良种蜂王的前提,交尾群管理针对性不强,易导致蜂群飞逃。本文主要讨论春繁过程中引起交尾群飞逃的因素及相应措施,发现免移虫育王技术与人工移虫育王技术的王台接受率为76.66%和71.50%,交尾率分别为72.22%和71.70%;交尾群的蜂群来源不同时,其飞逃率分别为:46.67%和11.53%;疾病发生与否的飞逃率为53.84%和14.81%。表明应用中蜂免移虫育王技术可有效提高育王成功率,双王交尾群应当避免来源于不同基础群,更应当做好保温、营养补充等预防措施,避免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6.
1 什么是中蜂生产“一改五推”技术 中蜂“一改五推”技术是:一改旧法饲养为新法饲养。五推是:推广巢虫阻隔器和阻隔槽;推广人工选种育王;推广提前奖励饲喂;推广继箱饲养;推广规模化养蜂。2 为什么要在中蜂生产中,大力推广“一改五推”技术 据调查,我省共有中蜂14万群,约占全省蜂群总数的70%左右。现大多数中蜂仍  相似文献   

17.
笔者现将根据蜂群“自然交替”的生物特性,人工组织维持中蜂强群的实验简介如下:一、选择种群就地挑选各种性能较好的蜂群做种群。春繁后,在保温、饲喂、病虫害的防治等各方面为蜂群创造良好的繁殖条件,以保证种群的正常繁殖,为人工育王打好基础。二、人工育王及选用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繁育,在一般情况下,当地自然分蜂期到来前30~40天时,群势都能达到人工育王的要求程度,即可进行人工育王。在复式移虫王台封盖后约150小时,为防止先出房的处女王毁坏其余王台,因检查给种群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云南中蜂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饲养,采取示范基地的龙头企业和养蜂合作社引领各地中蜂饲养技术,中蜂蜂机具创新改进,培训中蜂人工育王技术,选育优良地方品种,种植人工蜜源,生产特色蜂蜜等措施。现已取得较好成绩,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中蜂新法饲养,必须有目的按计划的分蜂、换王,蜂王的选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地区1967年开始人工育王。当时是利用人工台基移虫育王。我们正安地区早春只有油菜一个花期,3月底结束,到主要蜜源乌桕开花,有70天左右的断蜜期。几年来,我们在育王工作中有过失败的教训,早了没有王浆,晚了油菜花期结束,中蜂的培养群对人工台基不接受,迫使我们改进方法。首先观察蜂群的习性,发现失王的蜂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培养新蜂王,我们就将幼虫移入自然台基里作试验,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20.
在养蜂过程中,如果发生失王的情况,就要补给一只产卵王。因此,蜂场平时必须贮备一部份优质的蜂王。这样,年年都必须大量育王,因而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在育王过程中需要用一大批交尾箱,还要从繁殖群里抽调不少封盖子脾来组织交尾群。如果要早育王、早分蜂,在早春气温低,巢内子脾不多的情况下,要组织大量的交尾群,就更加困难了。我发觉在以往蜂群发生自然交替时,有母女二王能够同在一巢中交尾、产卵的情况,因而受到启发。可以利用中蜂的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