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官垌草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特性,为探究其肌肉品质及更好地开发利用该产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同塘同批放养的3龄繁殖期前官垌草鱼10尾,测定其背肌和腹肌的质构特性、pH、系水力、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官垌草鱼背肌的硬度和弹性均显著高于腹肌(P<0.05),内聚性、咀嚼性、回复性、pH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背肌和腹肌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96%和18.8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5%和2.38%.背肌和腹肌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55%和43.37%、41.35%和47.78%,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83.29和80.55.背肌和腹肌均检测出18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脂肪酸和13种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1.87%和25.13%,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8.13%和74.87%.[结论]官垌草鱼肌肉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效果好,肌肉滋味佳;其背肌的综合营养价值高于腹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高原地区不同品种鸡肌肉营养及品质信息,为畜牧产业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甘肃省渭源县黄香沟牧场养殖的‘青爪乌鸡’‘珍珠鸡’‘贵妃鸡’‘黄麻鸡’‘白公鸡’等为研究对象,对这5个品种鸡肌肉脂肪酸、氨基酸及肌苷酸含量及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个品种鸡肌肉中n-6脂肪酸含量为37.02%~45.91%,n-3/n-6比值为0.17~0.32;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1.79%~3.93%,其中‘珍珠鸡’肌肉含量最高,为3.93%;亚油酸占总脂肪酸的22.07%~33.70%,其中‘青爪乌鸡’肌肉亚油酸含量最高为33.70%.与推荐的氨基酸水平相比,5个品种鸡肌肉中的氨基酸组成均衡,蛋白质量好,5个鸡品种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评分均接近于或者大于100,其中‘青爪乌鸡’和‘贵妃鸡’的苏氨酸评分分别为97.5和97.2;‘青爪乌鸡’‘珍珠鸡’‘贵妃鸡’‘黄麻鸡’及‘白公鸡’等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分别为5.46、5.85、4.98、4.82和5.20,其中‘珍珠鸡’肌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为5.85;5个鸡品种肌肉中肌苷酸含量均较高,‘青爪乌鸡’‘珍珠鸡’和‘贵妃鸡’肌肉中IMP含量显著高于‘大白公鸡’和‘黄麻鸡’(P<0.05),‘青爪乌鸡’肌肉中IMP含量最高.【结论】高原地区的‘青爪乌鸡’‘珍珠鸡’‘贵妃鸡’‘黄麻鸡’‘白公鸡’肌肉中均含有高质量的脂质和蛋白质;肌苷酸含量高,风味物质丰富;必需氨基酸组成均衡,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含量丰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比值符合推荐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塘农业模式下,不同饲料养殖草鱼的生长性能、常规营养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方 法】设置蛹肽蛋白饲料组、混合料组、普通料组进行养殖对比试验,每组选择初始体重为 770(±11.2)g 的草 鱼 610 尾,分别放入面积相同的试验池塘养殖 180 d,试验期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 4 尾草鱼,采集侧线上方背脊 肌肉,制成 4 个质量均为 50(±3.8)g 的混合样作为每组 4 个重复,另外试验前随机抽取 4 尾初始规格鱼种的 背脊肌肉制成混合样设置为空白对照。【结果】蛹肽蛋白饲料组草鱼增重率最高(134.3%),肌肉粗脂肪含量 (1.74%)显著高于其他组,从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两个指标看,均呈现出蛹肽蛋白饲料组 > 普通料组 > 混合料 组的显著性差异;混合料组的草鱼粗蛋白含量(20.7%)和鲜味氨基酸含量(6.37%)均最高,而脂肪含量最低 (1.27%),投入产出比最低(0.941)。初始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1.07%)显著高于 3 个试验组,3 个试验组 草鱼肌肉油酸(C18:1)含量与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初始组,蛹肽蛋白料组与普通料组的鱼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结 论】摄食蛹肽蛋白饲料的草鱼增重率高,但容易沉积体脂,导致体型肥胖;混合料组的草鱼生长速度慢,但鱼 肉粗蛋白含量最高(20.7%),脂肪含量最低(1.27%),肉质更鲜美。基塘农业模式下利用闲置区域种青养鱼, 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投喂皇竹草和配合饲料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短期内投喂优质牧草对大规格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以皇竹草、配合饲料在半径为5 m的圆形室内水泥池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0±0.1)k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分别记为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每天于8:30和16:30投喂两次,试验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束时对其生长、体型和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牧草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而空壳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组草鱼肌肉中普通营养成分、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月桂酸外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牧草组和配合饲料组草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53%和19.33%;牧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85,配合饲料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67,其组成均符合FAO/WHO的标准;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草鱼肌肉中均含有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n-3 PUFA/∑n-6 PUFA值分别为25.80%和22.56%。研究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在不降低肌肉营养物质含量前提下,摄食牧草的草鱼具有出肉率高、体型好等优点,更符合商品鱼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池塘养殖模式草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方法]研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高密度精养模式和山塘不投饵养殖模式3种池塘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3组草鱼的脏体指数为10.81%~12.28%,肝体指数为2.16%~2.68%,肥满度为1.61%~1.92%;3组草鱼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均测得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70.0~203.3 g/kg,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69.6~84.1 g/kg,占氨基酸总量的40.93%~41.80%;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5.39%~36.64%。[结论]该研究可为草鱼池塘养殖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摄食青草和人工配合饲料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方法对摄食青草和人工配合饲料的草鱼(青草组和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鱼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评价了鱼肉品质.结果表明,青草组鱼肉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人工配合饲料组草鱼鱼肉,青草组和人工配合饲料组鱼肉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总量分别占鱼肉干样的1.5263%和1.4182%,其中 7种EAA(Leu、Ile、Phe、Try、Th r、Val、Lys)、1种HEAA(Arg)和4种NEAA(Glu、Ser、Tyr、Pro)的含量在青草组与人工配合饲料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132.34、36.29.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2.52、1.85,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干样的0.3749%、0.1853%;两者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青草组草鱼肌肉味道更鲜美,氨基酸组成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桑叶粉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肉质风味的影响,为桑叶粉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5%、10%、15%和20%的桑叶粉,配成5种等氮等脂(含蛋白质25.55%、脂肪3.25%)的试验饲料。选取1 500尾草鱼中鱼(初始体质量1 112.06±83.19 g),随机分配到5个饲料组中,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与对照相比,饲料中添加10%桑叶粉显著提高草鱼的脏体指数,但添加不同比例的桑叶粉对草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肝体指数和肥满度等均无显著差异。饲料中添加5%桑叶粉能够显著提高草鱼背肌的硬度、黏性、咀嚼力和回复性,但对肌肉弹性、内聚力和剪切力无显著影响;而添加10%、15%和20%桑叶粉均能显著降低草鱼背肌的内聚力,但对肌肉硬度、弹性、黏性、咀嚼力和剪切力无显著影响。对试验草鱼背肌中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0%桑叶粉能显著提高草鱼肌肉中蛋白质、脂肪、鲜味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肌苷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但会显著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添加其他比例的桑叶粉也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上述部分营养物质的含量。【结论】饲料中添加不超过20%的桑叶粉对草鱼中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草鱼肌肉中蛋白质、肌苷酸、风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改善其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对草鱼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的影响,选用2种养殖模式(普通池塘养殖和种植青草养殖)下的草鱼为材料,分析其肌肉品质(色度、质构、蒸煮损失)、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和特征风味(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核苷酸及其降解产物和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普通养殖草鱼相比,种植青草养殖草鱼肌肉的白度、质构特性和持水力均有所提高,提升了草鱼肉的色泽以及口感;且种植青草养殖草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和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使其营养品质更高;此外,种植青草养殖草鱼中带有异味的1-己醇、壬醛、1-辛烯-3-醇和辛醛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养殖草鱼,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等呈味氨基酸含量则更高,具有更佳的食用品质。结果表明,种植青草养殖草鱼的营养和食用品质更优于普通养殖。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草鱼和赤眼鳟正交(草鱼(♀)×赤眼鳟(♂))的子一代F1(下文中简称"正交F1")与同龄草鱼、赤眼鳟的肌肉营养特性,评价正交F1肌肉的营养价值,选取18月龄的健康正交F_1、草鱼及赤眼鳟各12尾,采用生化方法分析3种鱼背肌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并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正交F_1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显著低于赤眼鳟的(P0.05);正交F_1肌肉中的总氨基酸(AA)含量、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鲜味氨基酸(DAA)含量分别为156.45、62.81、61.32 mg/g,其中AA含量和DAA含量均显著高于草鱼的(P0.05),且低于赤眼鳟的(P0.05);对试验结果进行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分析,发现赖氨酸为3种试验鱼共有的评分最高的氨基酸;正交F1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脂肪酸的67.67%,显著高于赤眼鳟的(P0.05),显著低于草鱼的(P0.05),其ω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族的比值为5.88。结果表明,正交F_1较草鱼具有更好的肌肉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比脆肉鲩与普通草鱼肌肉显微结构的差异,为脆肉鲩的肉质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背部白肌、背部红肌和腹部白肌,经石蜡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特征,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两个指标衡量脆肉鲩与普通草鱼的肌纤维差异。【结果】脆肉鲩和普通草鱼背部白肌、腹部白肌及背部红肌的基本结构相同。脆肉鲩背部白肌的肌纤维直径(67.6μm)显著小于普通草鱼(109.4μm)(P〈0.05,下同),肌纤维密度(249条/mm2)N显著大于普通草鱼(121条/mm2);在腹部白肌和背部红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方面,脆肉鲩与普通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脆肉鲩肌肉的肌纤维直径及密度与其肌肉硬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普通草鱼与脆化草鱼的肌肉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尾体重为(1 295.7±37.2)g的普通草鱼和9尾体重为(706.8±6.5)g脆化草鱼(脆肉鲩)为实验对象,对其肌肉理化及质构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脆化草鱼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普通草鱼(P<0.05),粗脂肪和铁含量比普通草鱼低(P<0.05),二者肌肉水分、粗灰分及钙、铬含量无显著差异;脆化草鱼肌肉pH、肌纤维密度和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普通草鱼(P<0.05);脆化草鱼在2 h和4 h的肌肉滴水损失低于普通草鱼(P<0.05),但8 h后差别不大;脆化草鱼肌肉硬度和咀嚼力均比普通草鱼高(P<0.05)。对肉质性状指标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肌纤维密度、pH、胶原蛋白有提高肉质品质的作用趋势;肌肉脂肪含量与肌肉硬度,肌纤维密度与肌肉滴水损失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以9尾体重为(1 295.7±37.2)g的普通草鱼和9尾体重为(706.8±6.5)g脆化草鱼(脆肉鲩)为实验对象,对其肌肉理化及质构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脆化草鱼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普通草鱼(P<0.05),粗脂肪和铁含量比普通草鱼低(P<0.05),二者肌肉水分、粗灰分及钙、铬含量无显著差异;脆化草鱼肌肉pH、肌纤维密度和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普通草鱼(P<0.05);脆化草鱼在2 h和4 h的肌肉滴水损失低于普通草鱼(P<0.05),但8 h后差别不大;脆化草鱼肌肉硬度和咀嚼力均比普通草鱼高(P<0.05)。对肉质性状指标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肌纤维密度、pH、胶原蛋白有提高肉质品质的作用趋势;肌肉脂肪含量与肌肉硬度,肌纤维密度与肌肉滴水损失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亮点:脆化草鱼是鱼类肉品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较全面的分析普通草鱼和脆化草鱼的肌肉特点,其中无机元素、质构参数、pH和滴水损失对其肉质的影响,在鱼类肉品研究中较少;同时探求了多因子对肉品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鱼类肌肉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是严重危害鱼苗的粘孢子类寄生虫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目前治疗方法未见有新的进展。以饼形碘泡虫生物学特征为研究依据探索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用含碘药物进行治疗,孢子、胞囊结构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草鱼呼肠孤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为四大家鱼之一,尤其在我国气候温暖的南方如长江、珠江水域养殖量极大.然而草鱼在幼苗阶段极易发病,其中威胁最大是草鱼出血病(grasscarp hemorrhage),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是草鱼出血病的主要病原,由于其高度传染性与致死性,对我国草鱼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近年来,关于草鱼呼肠孤病毒的研究逐步增多,并且出现了新基因型报道,引起了多方关注.对草鱼呼肠孤病毒的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原性、检测和综合防治等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对该病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草鱼和青鱼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发病死亡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肝脏、肾脏为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出作纯培养的菌株,按常规方法进行形态与培养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的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以常用的琼脂扩散(K-B)法测定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以是否出现抑菌圈及其直径大小作为敏感、耐药的判定指标;用3×108CFU/mL的菌液对健康鲤鱼(腹腔接种0.3 mL/尾)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引起发病死亡并能重新检出感染菌作为致病性的判定指标。结果表明,供试4株纯培养菌(编号:HL060811-1至HL060811-4)均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均表现对供试的头孢唑啉等29种抗菌药物敏感(抑菌圈直径16~42 mm),对青霉素G等8种药物耐药或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0~14 mm);能引起供试健康鲤鱼的发病与死亡,并能从感染死亡鱼肝组织中检出相应感染菌。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草鱼疫苗接种的经济效益,依据选择成本原则,构建了草鱼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分析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华北某地草鱼免疫后的成本效益,结果显示,当地草鱼疫苗接种效益成本比为7:1,使用疫苗后每公顷养殖水面增加净收入14500元,表明草鱼接种疫苗后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疫苗净效益随着疫病压力(未免疫鱼死亡率)增大、疫苗品质(免疫保护率)变好而升高,盈亏平衡分析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免疫鱼死亡率1.8%,或者疫苗免疫保护率15.3%是草鱼疫苗接种的盈亏平衡点.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疫病压力的升高,疫苗免疫保护率对净效益的影响高于免疫成本.该模型可用于草鱼疫苗接种成本效益分析,为政府、企业、养殖户等选择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天然饵料培育鲤、鲢、鳙、草鱼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年(1989~1991)在总面积48.4亩的12口土池塘中放养鲤、鲢、鳙、草鱼苗(12~20万/亩),采用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人工投饲(豆浆)和二者结合3种方法饲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规格适宜、营养全面、可得性强,用其培育上述几种鱼苗既经济简便,又可使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草鱼、鲤、鲢、鳙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55℃,55℃和45℃,45℃,50℃,5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6℃,54℃,62℃,61℃和54℃,57℃,61℃,60℃。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35℃,35℃和30℃,30℃,35℃,35℃。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3℃,46℃,52℃,49℃和50℃,47℃,50℃,52℃。脂肪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25℃,25℃和30℃,30℃,30℃,3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45℃,38℃,38℃,38℃和45℃,38℃,38℃,38℃和42℃,40℃,40℃,40℃。草鱼、鲤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活化能比肠的低,而鲢、鳙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活化能则比肠高。四种鱼最适温度下肝胰脏蛋白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草鱼<鲢<鳙;淀粉酶活化能的顺序为:草鱼<鲤<鲢<鳙;脂肪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草鱼<鲢<鳙。肠蛋白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鲢<鳙<草鱼;肠淀粉酶活化能的顺序为:草鱼<鲤<鲢<鳙;肠脂肪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鳙<鲢<草鱼<鲤。说明消化酶的活性与酶本身特性之一活化能高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