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台湾的泡沫茶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兴的茶饮料──泡沫茶泡沫茶是新兴的一种茶饮料。调制时将茶叶先泡成茶汤,然后将茶场装在调茶器内,加入冰块、牛奶以及水果、香料和糖等。也可以按照消费者的要求,添加西米、枸杞等辅料。然后用力摇摆。鉴于茶汤中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等酚类物质、茶皂素及果胶等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在摇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泡沫。把产生泡沫的茶汤倒在杯中,由于它有大量的泡沫浮在茶汤上,所以名为泡沫条。二、茶汤搅拌产生泡沫的原因为何茶汤经搅拌后会产生泡沫呢?这种现象早在我国家代《斗条中)}就已观察到了“沫洋”“焕如积雪,煌若看…  相似文献   

2.
茶叶苦涩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汤中较重的苦涩味会影响茶叶品饮体验,但茶叶中苦涩味生化物质对形成茶汤风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碱、茶皂素、多酚类等茶叶物质含量的变化均会影响茶叶苦涩味的形成。本文对影响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生产与加工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茶皂素的应用1.在日用化工、建材工业中的应用茶皂素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性和亲油性的两种活性基团,是一种天然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其效果与茶皂素浓度成正比,具有表面活性剂所特有的胶束形成现象和很强的抗硬水力。与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尽管茶皂素的起泡力不强,但其泡沫稳定性极强,而且起泡力不受水的硬度变化影响,发泡性能较好,故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蛋白质氨基酸与茶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氨基酸是茶叶中的重要生化成分,与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咖啡碱、糖、有机酸、维生素等有关品质成分共同组成茶叶特有的自然品质。茶叶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22%,由谷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精蛋白等组成,大部分不溶于水,在茶汤中呈胶体状态,对茶汤保持清亮和胶体溶液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汤花形成的基础及影响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鉴舜  叶宝存 《福建茶叶》1993,(2):18-21,30
汤花是斗茶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宋代人们把茶碾成粉末,通过细筛,取一定量茶末加沸水冲泡,并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汤产生泡沫,一定量的泡沫聚集物,即为汤花。 斗茶是一种竞技,又与茶叶品质和泡茶水质有关。宋代斗茶胜负,以汤花的色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程启坤等人确立了红茶品质化学鉴评等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测定茶汤中的有机成分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而有关茶叶无机成分与茶叶品质的相关性目前研究得颇少。1980—1983年竹尾忠一曾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  相似文献   

7.
咖啡碱是茶叶的主要品质成分之一,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组分.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为2%~5%.由于咖啡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提神、强心活血、利尿等作用,因而作为原料或添加剂在医药、食品等行业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红茶品质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决定茶叶品质的因子,首先是鲜叶原料,尤其是鲜叶的嫩度与生化品质成分。这与茶树栽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及茶树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从鲜叶制成成品茶之后,决定茶叶外形的主要是物理作用,尤其是与机械的工艺性能与制茶的工艺技巧密切相依。但茶叶品质的决定因子,最主要的是内质。决定茶叶内质的因子比较复杂,是茶叶生化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决定茶叶内质因子的生化品质成分,基本上都集中在茶汤中。就红茶而言,应该包括茶黄素类物质、茶红素类物质、茶儿茶素、水溶性单  相似文献   

9.
茶皂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皂素是广泛存在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日化、建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茶叶籽及茶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茶皂素,但因其不是评价茶产品品质的主要成分而相对研究及开发利用较少。本文从茶皂素的理化性质、制备技术、分析方法、生物活性、产品开发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茶叶籽与茶叶中茶皂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果胶质,广泛存在于果实、蔬菜、叶、茎、种子和根中,能将相邻的细胞彼此粘合在一起。茶叶揉捻后常有粘手的感觉即果胶质在起作用。1838年在茶汤中首次发现果胶素盐类的存在。由于茶果胶质是茶叶成分之一,又是茶鲜叶品质的一项指标,对其研究有一定的特殊意义,本文就茶果胶质的性质、其在加工时的变化、所起的作用等作一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茶汤中含有大量具有缓冲能力的弱电异质(主要是茶多酚和氨基酸类物质)。研究茶汤缓冲力的大小及缓冲动态,对了解对泡菜品质的影响以及对茶叶饮料的调配、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如下:1.用不同PH值的水冲泡绿茶,由于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缓冲作用,茶汤PH值发生变化,其变化动态可用回归模型y—4.326X“””预测,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该方程表明,茶汤对碱性的缓冲力更强。2.不同PH植水冲泡茶叶.对泡茶品质的汤色有影响,酸性水使汤色变谈,碱性水使汤色变深。其茶汤(绿茶)的消光值(240urn)与泡茶用水PH值呈正相…  相似文献   

12.
邹翠  杨军 《福建茶叶》2016,(6):17-18
茶叶品质鉴定主要针对干茶、茶汤等,基于茶叶底形状等表观数据,结合茶汤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分析茶叶的档次,这可以规范市场且更利于消费者选择茶叶,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系统软件发开在茶叶品质鉴定的优越性,以计算机视觉技术、电子鼻、电子舌为探针,结合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技术,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系统在茶叶品质鉴定中的开发与应用,这为茶叶品质的鉴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烘焙技术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龙茶香高幽雅,茶汤浓厚,回味甘甜,耐于冲泡。而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因素在于品种的优良和初、精制精湛的工艺。制造过程中由于气候或制茶技术的影响,再加上包装贮存过程中,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味的特性,初制茶叶经拣梗、筛分及拼配掺和后,茶叶烘焙是一道必经的工序。烘焙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带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因此,茶叶烘焙包括去异、去水及产生茶叶香气滋味等,  相似文献   

14.
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辉  龚淑英  刘蕾 《茶叶》2009,35(1):7-10
功效被日益挖掘的茶叶的感官品质远胜其它饮料,其滋味的丰富程度更是倍受称赞。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是构成茶叶滋味的组分,共同决定着茶汤的口感与质量。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总含量仅能保持或减少,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量则可双向调控,探讨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氨化合物优化红茶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针对近年来红茶品质呈下降趋势,表现在香气低短,滋味淡薄,采取化学调控法,在红茶加工中利用糖氨化合物来优化红茶品质。已有研究表明,茶叶中游离氨基酸、还原糖(葡萄糖、果糖)在烘焙时进行梅纳反应及焦糖化作用是产生茶叶烘焙香气及茶汤水色褐化的原因之一(1)。而糖与氨基酸加热反应生成的糖氨化合物本身即是一种芳香成分和呈味物质。因此,糖氨化合物对改善红茶品质也将大有帮助。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氨基酸采用谷氨酸和丙氨酸(均为食品级),糖为葡萄糖。原料为本所试范茶场五级鲜叶,采用常规红茶加工工艺制成。2…  相似文献   

16.
泡沫茶是80年代初期在台湾兴起的一种新的饮茶方法。调制时,将红茶、绿茶或乌龙茶的茶汤装入由不锈钢制成的调酒器,加入冰块,再加入牛奶或其他水果、香料,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爱好,添加西米、枸杞等辅料,糖度也可随意调节,然后用力振摇,由于茶叶中皂甙化合物的表面活性作用,在振摇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倒入杯中,根据加入辅料的不同,用不同粗细的吸管吸食。由于有大量泡沫浮在茶汤的上方,故名泡沫茶。选用不同的玻璃杯,有的茶汤红艳,内有白色西米圆粒;有的茶汤翠绿,红色樱桃或枸杞粒上下浮动,红绿相映。泡沫茶因茶汤表层有不少碎泡沫,形式特别,卖相新颖,花色众多,清凉可口,甜而不腻,现摇现卖,因而吸引大批消费者,深受各阶层人士,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作者在1993年9月访台期间,发现从北部的台北到南部的高雄,从东部的花莲到泡沫茶的发源地台中,大街小巷,到处都有泡沫茶店,真可谓星罗棋布,在一条街上,走不上几十步,便会有一家泡沫茶店出现。这些泡沫茶店有的装潢华丽,布置典雅,有的西洋风格,形式类似酒吧、咖啡座,有的古色古香,仿古家俱,再加大红灯笼高挂。服务小姐有的身穿西式裙衫,有的身穿清廷服式。也有的泡沫茶店朴素简实,甚至有的类似小本经营的茶摊。但不论哪一种泡沫茶店都是宾客满屋,至少也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是利用铝与铝试剂(玖红三羧酸铵)反应,生成稳定红色络合物的原理,用分光光度法来分析不同等级绿茶茶汤中的含铝量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本实验结果表明:茶汤中含铝量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随等级的下降,含铝量增多,而且同一等级的铝含量随品质及生态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阐明茶叶中铝含量与品质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铝对茶树的生理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茶叶和茶汤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茶叶中含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且具有药效作用的成分。多年来,人们已经对茶叶中的有机成分如生物碱、茶多酚及维生素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茶叶中的无机成分虽然也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远不如有机组分那么充分,而且测到的元素也不多,对人体可从茶汤中摄入的微量元素研究得更少。本文利用灵敏度高、适用于多元素分析的中子活化法  相似文献   

19.
铁观音茶叶等级与茶汤中锰,锌含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茶叶生化成分与品质、等级的关系目的在于企图用生化成分含量代替传统的品偿评定方法,以便克服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得茶叶品质、等级的评判更加客观、合理、准确。本文介绍安溪铁观音茶叶等级与茶汤中锰、锌的有机态(即呈结合状态)和无机态(即呈游离状态)以及总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是利用铝与铝试剂(玖红三羧酸铵)反应,生成稳定红色络合物的原理,用分光光度法来分析不同等级绿茶茶汤中的含铝量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本实验结果表明:茶汤中含铝量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随等级的下降,含铝量增多,而且同一等级的铝含量随品质及生态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阐明茶叶中铝含量与品质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铝对茶树的生理作用提供依据。在酸性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活性铝。一般说来,铝对植物会产生毒害,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茶树却很例外,是一种喜铝性植物,茶园中增施铝肥,有显著促进茶树生长的效应。这说明铝对茶树具有特殊的营养生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铝具有①作为茶树的营养元素,②协助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活动的间接作用包括调节茶树吸收磷素,促进光合物的运转,促进多酚类物质合成等等。因此铝是茶树必须元素,并在茶树生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然而科技工作者发现,铝在茶树体内的含量及其分布随茶树的年周期和总发育周期中的不同阶段而有差异,春茶的含铝量常常较低,夏秋茶的含铝量往往较高,新梢的含铝量较低。根及老叶含铝量较高,芽叶越嫩,含铝量越低。并且含铝量过高,茶汤中的苦涩味显著增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铝与茶树这对矛盾体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研究。目前,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算很多,而有关茶叶中铝含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更是屈指可数。竹尾忠一曾经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日本绿茶无机成份的含量,中国群技大学的尹方教授等也曾用原子吸收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茶叶中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含量,陈瑞锋用铝试剂光度法测定茶园土壤、茶树及茶汤中含铝量的研究已见报道。由此可见,测定茶叶中的含铝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具有开拓性意义。本实验是利用铝试剂光度法来测定安徽等级绿茶茶汤中的含铝量对品质的影响。阐明铝含量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为人们进一步探讨铝对茶树的生理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