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1999年 ,在南昌市郊和江西省广昌县莲田 ,对寄生在莲根部的潜根线虫进行了广泛调查 ,并对其测量和鉴定 ,鉴定结果为Hirschmanniella diversa。该种为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莲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diversa)属短体线虫科(Pratylenchidea)潜根线虫属(Hirshmanniella)。2006年,连云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出口美国的观赏莲藕进行检疫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活体线虫,经鉴定为Hirschmanniella diversa。  相似文献   

3.
刘重斌  李本信 《江西植保》2000,23(4):103-104
本文对采自江西广昌县白莲试验田种藕及周边土壤分离得知,种藕藕节及种藕外围土壤是莲寄生潜根线虫越冬最主要场所,其中以雌虫和四龄幼虫所占比例最大,占整个虫数的64%~90%。  相似文献   

4.
首次报导莲潜根线虫的入侵部位、根内虫态及充根内的发育和移行过程,为探讨莲“腐败病”的病因提供了新的佐据。  相似文献   

5.
在3个不同水稻品种上,研究江西南昌晚稻田内两索线虫对不同翅型和性别褐飞虱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在同一水稻品种上,两索线虫对不同类型褐飞虱的寄生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寄生率的大小顺序为:短翅型雌虫长翅型雌虫短翅型雄虫长翅型雄虫。其中,在短翅型雌虫体内,最高寄生率达45.16%;而在长翅型雄虫体内,最低寄生率仅为2.15%。在水稻品种株两优120上,两索线虫对短翅型雌虫的寄生数量达3头的占9.68%,对短翅型雌虫和长翅型雌虫寄生有2头的分别占6.45%和8.33%;在丰华占和合美(丰)上,对短翅型雌虫寄生数量最多为2头,寄生率分别为5.25%和4.35%;对不同类型褐飞虱的寄生数量为1头的均较高。可见,两索线虫对田间褐飞虱种群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可有效抑制褐飞虱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接种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后稻株叶绿素(chl)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细胞膜抗性指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采用通用旋转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设计,最高接虫量2000头/盆,最低0头/盆,最早接虫期为萌芽后25d,最晚为65d。直径26cm盆钵置于水池,盆内保持积水,盆内土壤经高  相似文献   

7.
共测定了茚虫威、溴氰虫酰胺、呋虫胺、吡蚜酮、吡虫啉5种蔬菜常用杀虫剂在不同浓度下(2RC、RC、1/2RC、1/5RC、1/10RC)对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品系存活和侵染的影响,以及药剂与线虫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吡虫啉对线虫的影响最大,在5种处理浓度下,线虫死亡率达10%~14%;其他4种药剂处理后,线虫死亡率在4%~7%之间。5种药剂对线虫侵染力均无不利影响。其中,吡虫啉在推荐浓度RC处理下增强了线虫侵染力。5种化学药剂与线虫均无拮抗作用。溴氰虫酰胺(2RC、RC、1/2RC)、吡虫啉(2RC、RC、1/5RC、1/10RC)、吡蚜酮(RC、1/2RC、1/5RC、1/10RC)与线虫混用后48 h对黄粉虫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斯氏线虫防治桃红颈天牛田间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在大兴县黄村镇前大营桃园,“岗山白”品种上选危害重、不防治的桃树,标记洞口25个,用注射器注入浓度为1万条/毫升的侵染期斯氏线虫悬浮液(线虫Steinernema CB-2Y由中国农科院生防所提供),直至溢出止,对照10头,以清水代替。清除洞口下虫粪。每3天观察1次,以无粪排出作为死亡。每次观察后清除虫粪。死虫取出镜检。1个月后全部剖开取出幼虫镜检。  相似文献   

9.
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广泛分布于世界水稻产区。在我国八十年代已发现本病广为发生。据对三明市12个县、市(区)240多万亩稻田抽样调查表明,各类稻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约有50万亩稻田受害较重,据试验测定,产量损失在10%以上。水稻潜根线虫寄生在水稻根内,影响根系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一般情况下,植株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PH值和分离时间对莲潜根线虫回收率的影响表明,以30℃,PH=7时分离回收率最高,温度在15℃时,分离7天,回收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