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宁德市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并结合GIS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宁德市区公园绿地的景观结构和格局.结果表明:宁德市城市公园绿地斑块的形状指数较小,均低于2.5.从不同公园景观类型的破碎度来看,市区级公园景观破碎化最低,仅为0.006 80,而专类公园、街旁公园斑块破碎化程度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各类公园绿地景观的分维数普遍较低,均小于1.25,斑块形状相对规则,绿地景观斑块边界较为简单.这种布局不利于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不利于营造自然化绿地景观.所以,今后宁德市在公园绿地建设中,应重点加大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提高广场、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和带状公园的比例,力求各类斑块配置合理,满足当地居民生活休闲需求和绿地生态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省弥勒县绿地系统的现状调查研究,完成县城的绿地现状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国家园林县城的标准,初步判定弥勒县城达到标准。弥勒县现状绿地的分布数据将为弥勒县绿地系统规划、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乃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供建设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榆林市绿地系统生态水文效应以及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调查研究了榆林市东沙生态公园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分析了土壤水文调节功能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检测分析了绿地不同区域枯枝落物的持水能力和持水过程。结果显示:(1) 东沙生态公园不同区域土壤理化性质与营养状况差别较大,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0.41~1.34 g/cm3,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42%~71%,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变化范围分别是9.93~17.69 g/kg,0.97~2.37 g/kg,2.31~6.67 g/kg,23.6~58.12 g/kg;(2) 东沙生态公园不同区域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不一致,停车场区和公园干扰区绿地人流量大,显著影响该区域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公园等人员较少干扰绿地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3) 单一因素差异性分析和PCA分析表明东沙生态公园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是否晴/雨天无关。(4) 东沙生态公园不同区域绿地枯枝落物储量具有显著差异性,停车场区和公园干扰区绿地表层枯枝落物厚度最大,公园附近绿地枯枝落物厚度最小,并且枯落物储量也具有相似的规律。综上所述,城市绿地生态水文的优良,土壤和表层枯落物尤为重要,为了防治城市内涝,需要加强城市绿地土壤环境的保护,以及减少人为对绿地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胡靖  李彦林  陈国榕  邓欢  樊汶樵 《土壤》2020,52(3):510-517
【目的】为探讨城市绿地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特征以及生物指示意义,揭示不同绿地类型中土壤线虫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分布规律。【方法】调查道路绿地、居住绿地、公园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绿地中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分析线虫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特征并利用生物指示值法分析线虫物种指示值。【结果】研究调查发现线虫共46属,不同绿地类型明显改变了线虫群落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p<0.05);风景名胜区绿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最高,其次为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最低;线虫成熟度指数和线虫通路指数在道路绿地中最低,在居住绿地和公园绿地中增加,风景名胜区中最高(p<0.05)。Aphelenchoides、Cylindrolaimus以及Epidorylaimus是道路绿地的指示生物;Bastiania是公园绿地的指示生物;Leptonchus、Monhystera和Clarkus是风景名胜区绿地的指示生物。【结论】不同城市绿地对线虫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线虫类群对城市生态系体绿地生境的指示意义,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许多城市,尤其是老城区,社区公园绿地明显已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在某些建成的社区公园,也由于设计欠佳而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作者以参与规划设计的重庆渝北龙塔公园为例,从"合理的空间划分,完整的空间序列,适宜的空间尺度"及"道路、水体、地形、植物、小品设施"等环境要素方面介绍了该社区公园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市中心区不同类型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滕吉艳 《土壤通报》2021,52(4):927-933
对上海城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土壤和道路绿地土壤中Pb、Cu、Zn、Cr、Cd和Ni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除Cr和Ni外,土壤中重金属均出现富集现象,且公园绿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低于道路绿地土壤;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中,Cd污染最严重,其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最高,总体上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而道路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则处于较高水平,且均受Cd污染控制;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城区绿地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源于交通排放和工业活动释放,道路绿地土壤重金属更易受交通排放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齐齐哈尔市建城区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来源与健康风险,在生产绿地、居住绿地、公园绿地、工业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内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重金属含量,并用单因子指数法表征污染水平。应用美国环境保护部(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人群暴露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开敞空间规划提供有益的指导。结果表明:各绿地土壤中均有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u、Zn、Pb、Cr、As表现更为突出;Cr在生产绿地、居住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道路绿地土壤中最高,Hg最低,而工业绿地和附属绿地土壤中Zn最高,Hg最低;单向污染评价显示,居住绿地中的As、公园绿地中的As和Cr、防护绿地中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已产生污染。Cu、Pb、Cr、Zn含量高值点主要出现在公园绿地,该绿地土壤中Cu、Pb、Cr、Zn的累积可能受到居民生活和交通活动的多重影响;As含量的高值点主要分布在工业绿地土壤中,源于市区内的工业性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产生的污染物和煤炭燃烧的排放富集于土壤。Hg含量的高值点出现在防护绿地中,略超出黑龙江省土壤背景值,需要关注。城市绿地土壤中重金属对成人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而居住绿地、公园绿地的土壤中As、Cr和生产绿地土壤中的Cr对儿童存有潜在的非致癌健康风险,需要引起注意。城市绿地土壤中,As、Cr呼吸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指数(CR)平均值均大于US EPA推荐的土壤治理标准(10-6),但未超过有关专家所建议的土壤治理标准(10-6~10-4),其致癌风险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应引起重视;不同绿地类型内人群暴露土壤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要科学制定绿地空间布局,降低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公园绿地土壤肥力特征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了解上海全市的公园绿地土壤肥力整体状况,以上海全市16个行政区65个公园中87个绿地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pH值、电导率(EC)、大量元素(氮、磷、钾)、中微量元素(镁、钙、硫、锰、铁和钼)等15项化学指标,通过单因子评价、综合评价法及GIS技术对公园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公园绿地表层土壤整体呈碱性,EC值偏小,有机质、大量元素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大都处于中等水平,微量元素钼缺乏,其他元素含量充足;全氮和有效磷变异性强。上海市公园绿地土壤综合肥力质量整体呈中等水平,且空间上有北高南低的趋势;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主要为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钼,应采用改善土壤pH值、种植豆科植物、施用微肥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绿地表层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土壤pH整体呈碱性且容重偏大;公园绿地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道路绿地;不同功能区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公园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熵显著高于居住区和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土壤结构和养分均优于道路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含量和pH无显著相关性,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勤松土,合理施肥,增加枯枝落叶等凋落物覆盖,提高土壤养护管理水平对修复城市土壤生态和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园城市的精髓要义是绿地的系统规划与建设,而在建设系统式绿地方面,乡村建设拥有比城市建设更大的优势,然而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缺少配套的乡村发展理念指导,在公园城市建设逐步完善与推广的大背景下,通过研究在公园城市发展范式下,形成一套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理念,建设与公园城市发展模式相辅相成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对于城乡一体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青海省湟源县湟水河滨水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影响湟源县滨水环境的评判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数学评判模型,对湟源县湟水河滨水环境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湟源县湟水河滨水环境的评判等级为"中"。依据评判结果,结合实地踏勘和掌握的资料,提出如下建议。(1)借山显水,构建宜居山水城市(2)通过滨水区开发和建设,拓展城市空间(3)通过滨水景观营造,提升周边土地价值(4)结合防洪工程建设,创造居民公共亲水空间。  相似文献   

12.
依据耦合协调度判定标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3个阶段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和产业-资源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值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由1999年的0.275 2增长到2010年的0.719 5;农业生态-经济和产业-资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先下降(1999-2001年)后增长(2002-2010年)的发展过程,但是,农业产业-资源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明显滞后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相应地,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先后经历了第Ⅰ阶段的生态系统结构建造时期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并于2010年开始向第Ⅱ阶段(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阶段)过渡。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未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因此,应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系统链网结构,改变农业产业与资源的局部相悖态势,促进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退耕背景下甘肃省正宁县耕地保护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正宁县1995,2000和2010年1∶10万的土地利用图和1995—2008年有关耕地利用的统计数据作为分析依据,以ENVI,ArcGIS和SPSS软件为主要工作平台,对案例区生态退耕前后的耕地分布格局变化及耕地保护压力进行了分析。生态退耕实施后,大部分坡耕地转为林地,建设用地占用平原耕地明显。耕地空间分布表现为由分散向集中,由不规则向规则方向转化。因子分析显示,耕地保护压力主要涉及3方面因素:人们生活和生产水平主导的人文因素,退耕补贴水平体现的政策因素以及成灾面积体现的自然因素。为了缓解生态退耕区的耕地保护压力,需要控制建设用地占用平原耕地,稳定生态补偿水平以避免已退耕地的复垦。同时需注意控制农资投入水平,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推动古浪县中药材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对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古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种子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力度;提升中药材深加工水平;完善中药材销售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文明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重要部分,建设县域农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判断县域农业生态文明水平,并因县施策,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以区间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为基础,选取生态、经济、社会和协调发展4个领域22个指标构建县域农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17个县域为例,应用2012年统计数据,对县域农业生态文明进行了单领域分析及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结果显示,石家庄新乐市、平山县、藁城市、栾城县、灵寿县、鹿泉市、晋州市在生态领域的整体优势显著,藁城市、辛集市、鹿泉市、正定县在经济领域的整体评价较好,平山县与栾城县的社会领域优势最为明显,赞皇县、藁城市、晋州市、无极县的社会领域整体最差;在协调发展领域,藁城市、鹿泉市、栾城县协调发展领域整体较好。对县域农业生态文明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指标水平的高低是由4个领域共同决定,且经济领域影响较大,大部分经济领域较强的区县,综合水平较高。以上说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协调因素等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因此,在石家庄市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各县域之间的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原则,提高各县域农业发展水平,优化生态农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以质量为基础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和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价格评估提供依据,在分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内涵及其与国有建设用地的差异性的基础上,选择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余江县的4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借鉴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地分等定级等的技术过程与主要方法,同时体现集体建设用地的特点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质量的要求,构建了集体建设用地级别评价的技术思路和指标体系,在确定因素权重、划分评价单元、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单元总分后,采用总分频率直方图法和实地验证相结合得出了锦江镇、潢溪镇、马荃镇和洪湖乡等4个乡镇的集体建设用地质量级别,将锦江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划分为4个级别、潢溪镇和洪湖乡划分为3个级别、马荃镇划分为2个级别,每个乡镇面积占比最大的都是II级土地。建议尽快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定级与估价的技术规范、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的质量等级评价和基准地价评估。  相似文献   

17.
依据土地利用效益空间分异,能够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判定用地效益显得至关重要。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化而体现用地效益多元化。为此,本研究选取社会经济及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巢湖流域,按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用地类型,差异化构建不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与二维象限法构建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效益综合评判逻辑模型,测度了巢湖流域农用地效益和建设用地效益,以及综合评判了研究区的用地效益。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效益整体较偏低,效益值范围0.074 0~0.712 9,区域差异显著,庐阳区、包河区、长丰县、舒城县属于较高级别,无为县、和县、金安区相对较低,效益值均尚未达到0.100 0;建设用地效益区域差异悬殊,效益值范围0.048 7~0.918 4,较高区域集中于合肥市辖区及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等紧邻合肥县域,巢湖市、庐江县、和县、含山县、金安区、舒城县普遍较低。研究区归入到4个象限类型的评价单元数,依次为4、1、5、4个,结合不同类型象限内涵,本文分别针对每个区县提出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效益提升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台湾青枣在福建引扩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福建气候资源、优化台湾青枣在福建的种植布局,基于GIS开展台湾青枣在福建引扩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根据台湾青枣的生长气象指标、生命周期和生产管理特点,选取≥10℃年活动积温(∑T≥10℃)、年平均气温(Tavg)、90%保证率年极端最低气温(T90%JDW)、年降水量(R)、年日照时数(S)5个气象因子作为区划指标,构建台湾青枣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划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建立气候适宜指数算法;基于气象要素值、经度、纬度、海拔高度,通过线性回归建立5个区划指标的小网格推算模型;结合小网格推算模型和气候适宜指数算法,开展台湾青枣在福建引扩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采用前期相关研究成果、青枣种植现状对区划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台湾青枣的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泉州市辖区以南的沿海县市和漳州市的部分内陆县市;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福建中部沿海地区及龙岩南部的永定、上杭部分乡镇,该区种植青枣可能遭受寒冻害,应注意低温防护;其余县市为不适宜种植区。区划结果与前期研究成果和青枣种植现状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台湾青枣在福建的引种、扩种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看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临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绿地也经历了从"见缝插绿"到系统规划的转变,涉及城市生态要素的各个方面,也包括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内容.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为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水土保持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共同融入城市生态建设的大环境之中.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建立,恢复受损的城市生态系统,恢复河流的自然风貌,净化、美化城市的水环境系统,完善城市景观,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创建理想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由"城市中的园林"向"园林中的城市"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