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连城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分布模型分析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结果表明最佳的直径结果模型为威布尔分布;同时通过多模型选优,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得到马尾松树高曲线为幂函数,通过适用性检验,为森林经营者设计间伐方案、管理抚育连城马尾松人工林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广西马尾松Ⅰ类、Ⅱ类和Ⅲ类产区设置279块马尾松人工林标准样地,采集每木检尺数据,数据经预处理后选取理查德函数变形的可变参数式与固定参数式模型分别构建马尾松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并以参数变动系数和综合修正决定系数(R2)、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ASE)、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及预估精度(P)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该模型进行分区和分胸径、树高段及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显示:构建的最佳广西马尾松人工林理查德函数变形的固定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方程为■。其中c1取值为2.254 6、变动系数为3.902%,c2取值为1.198 2、变动系数为4.953%。该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佳,在通用性和适用性方面均表现良好,达到了编制林业数表模型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标准地调查数据 ,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 ,结合二元材积表测算标准地蓄积量。误差分析表明 :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模型测定林分蓄积量 ,精度高于一元材积表 ,可达到接近用二元材积表的测算水平 ,且不增加野外调查工作量 ,在实践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连城县杉木人工林的树高进行理查德曲线方程的拟合,得出其各立地质量等级的理论树高,并分析立地质量等级及经营管理水平对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近40年山西省连清森林资源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获取人工油松林数据,拟合优势木树高和平均树高的关系。按龄阶(组)分别统计林分平均年龄和优势木平均树高,利用理查德方程拟合导向曲线。以导向曲线为基础,确定基准年龄和指数级距,完成地位指数表的编制。并用落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编制的山西省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可以预测油松树高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对林分或样地材积估计偏差太大,本研究利用103块样地资料,建立了吉安市杉木、国外松、阔叶树等3个主要树类的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3个树类的模型用于林分材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都在±1%以内,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小于3.6%。其估计精度可达到近似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而又不增加野外工作量。此外,还将杉木和国外松人工林合并进行了建模,效果也相当理想,仍能满足建模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武夷山马尾松人工林中,结合伐区调查设计采集613株胸径树高测定值的成对数据,分析树高曲线变化规律,并用9个非线性方程进行拟合对比,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F统计量及平均误差来衡量树高曲线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用理查德方程拟合武夷山马尾松人工林的树高曲线,效果最佳,其次为逻辑斯谛方程和科夫方程,拟合效果最差的是双曲线函数和指数函数。建模对比结果在武夷山市森林资源调查,尤其是伐区调查设计中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木荷人工林标准地调查数据,分析相对树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树高随相对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关系相当稳定且呈非线性相关.据此建立的木荷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可在不增加野外测绘树高曲线工作量的情况下,结合二元材积表确定林分蓄积量.应用相对树高曲线模型测定林分蓄积量,精度较高,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秃杉人工林的标准地进行样木根径、胸径以及树高调查,主要利用spss软件作曲线估计,对广西黄冕林场龙凤寨内的秃杉人工林的根径与胸径、树高相关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人工林的径阶分布株数呈正态分布;根径与树高拟合效果较好的是幂模型和线性模型,而秃杉根径与胸径的拟合效果最佳的是线性模型;秃杉人工林分的根径和胸径、根径和树高之间组成的相关曲线模型,其平均相对误差较低,均在2%以下,模型的预估效果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979组马尾松调查数据,利用R-软件的nls-模块对24种常见树高曲线拟合,并选取精度最高的作为基础模型,通过对基础模型添加变量改进模型,并用调整决定系数adj-R2、误差Bias、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13在添加了林分优势木高(Ht)、林分平均胸径(D)、地径(Dd)、林分平均树高(H)、林分每公顷断面积(SBA)林分变量之后,Bias、RMSE减小,adj-R2明显增大,因此,标准树高曲线H=1.3+(a1+a1Ht+a2SBA)+(b+b1 D+b2Dd)/D+(c+c1SBA)能较好地模拟当地马尾松的树高与胸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应用孟家岗林场2011—2012年17块固定样地中85株解析木资料,根据经验方程选择单木树高曲线的基本模型,应用选定的模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树高曲线拟合,再用参数化的方法确定参数与各个林分调查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单木树高曲线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理论模型可作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树高曲线基本模型,其参数与林分的地位级指数(SCI)呈线性关系,而与年龄和密度的关系不明显;最终建立的树高曲线方程为H=(12.380 25+0.740 79 SCI)(1-e~(-0.05D))0.665 29+1.3,其优点是,当0≤H≤1.3时,D的取值可以为零,符合林木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林分径级、树高结构差异,在江西大岗山地区设置样地,选取杉木纯林、马褂木纯林各4块,对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运用SPSS对胸径和树高数据进行处理,对胸径、树高的相关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大岗山地区杉木纯林与马褂木纯林胸径、树高分布整体上符合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的P值均大于0.05,但曲线陡峭程度杉木纯林(-1.487)大于马褂木纯林(-1.670),曲线偏移程度杉木纯林(0.191)大于马褂木纯林(0.010),树高分布曲线陡峭程度马褂木纯林(2.407)大于杉木纯林(-1.706),曲线偏移程度马褂木纯林(1.134)大于杉木纯林(0.459)。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测定湘西州龙山县洛塔乡梭罗村青钱柳人工林树龄、胸径与树高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树龄、胸径与树高之间的相关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拟合曲线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拟合曲线方程可靠有效,可用于湘西喀斯特高海拔地区青钱柳人工造林生长量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马尾松和杉木的解析木资料,验证了以柱体屈曲理论为依据推导出的树高曲线模型优于传统的树高曲线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5.
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我国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估计林分或样地的立木材积偏差很大,而直接利用二元立木材积表,则野外实测树高的工作量又太大。本研究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将二元立木材积表直接用于林分或样地立木材积估计的方法,其估计精度可达到接近实测树高曲线法的水平。研究提出的可变参数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结构通式为:RHi=。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省连江县境内不同造林密度6年生的湿地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采用数学方法对树高、胸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密度(1352、1605、1890和2500株/hm2)对6年生湿地松树高生长影响不明显,但胸径的差异性显著,且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同时,对冠幅、生物量和生长曲线的比较分析结果也说明:福建省引种湿地松宜适当稀植。最后,通过胸径和冠幅线性关系的回归分析,计算出湿地松各径级林分的保留株数。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藏自治区 2 0 0 1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 5 5 4个有林地和疏林样地 ,建立了冷杉、云杉、柏木、松类、栎类、阔叶类等 6个树种组的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 ,6个树种组的模型 ,用于林分材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有 4个在± 1%以内 ,误差最大的柏木也未超过± 5 % ,预估精度相当高。所建模型可广泛应用于西藏自治区各类森林资源清查  相似文献   

18.
Longitudinal patterns of within tree variation for basic density were determined for plantation Eucalyptus globulus (ages 5 and 10 years) and E. nitens (ages 5, 10 and 15 years) growing in three geographic areas in Tasmania. Each tree was sampled by taking discs from a combination of percentage heights (0, 10, 20 ___ 70%) and fixed height samples (0.5 m, 0.7 m ___ 1.5 m). At each of the fixed heights, a single pilodyn reading was taken from each of 4 aspects. Weighted whole tree density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percentage height samples and used for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the fixed height samples. Both species showed an initial drop in density between the felling cut (zero height) and 0.5 m, followed by a linear increase in density between 10% and 70% of tree height. Slope of fitted regressions were parallel within species bu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species (1.14 kg/m3 and 1.62 kg/m3 per 1% increase in height above 10% for E. globulus and E. nitens, respectively). Density at all fixed heights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whole tree values for E. globulus, but results were variable across sites for E. nitens. Both species were found to contain trees which produced aberrant pilodyn readings. For E. globulus, the optimal sampling height was 1.3 m above ground and the mean pilodyn reading was found to predict whole tree density with an accuracy of ±21 kg/m3. For E. nitens, optimal sampling height was 1.5 m above ground. However, pilodyn readings around the stem were not very repeatable and correlations with whole tree density were lower, resulting in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of whole tree density being ±26 kg/m3.  相似文献   

19.
北京西山油松人工林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山试验林场近自然经营试点区建立的11块中龄油松人工林样地为依据,对油松林分的结构特点、表达模型和树种多样性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林分平均密度为1069株/hm^2,平均胸径为13.7cm,平均高为8.6m,蓄积量为86.36m3/hm^2。应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amma分布和Beta分布拟合直径和树高结构,发现正态分布拟合直径分布和树高分布效果最好,也符合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规律;油松人工林层次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55、0.726、0.160和0.372、0.651、0.266;幼苗更新各高度级均以构树和栾树为主,他们分别占总体更新树种的72.2%和10.2%。  相似文献   

20.
InttoductionIn~al,thecuverofrelahonshipbetWeenthetreehaighandthediameteratbreastheight(dbh)isconSderedasheightdbhcurveorastreeheightcurve(h-d).Therearebomethodstosetuptheformulaeoftrpeheightcurvfoneisgraphjcmethod,theotherismathemahcalequahonbyselechnga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