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梯度恒温对湿地松粉蚧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设置6个温度处理湿地松粉蚧成虫,9个温度处理卵,结果表明:温度对湿地松粉蚧越冬代成虫死亡率、产卵量、繁殖力有着显著的影响;该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64℃,有效积温为153.31日度,发育的最适温度在29℃左右;在19~32℃时,卵的孵化率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但在35~37℃时,卵几乎不孵化,用线性日度模型、王氏模型与Logistic模型对卵的发育速度进行拟合,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和拟合度。试验结果与野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高温是新侵入区湿地松粉蚧夏季种群数量显著凋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东鹤山市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 Lobdell)历年调查资料,应用列联表中的多因子分析法建立了鹤山市湿地松粉蚧发生等级预报模型,预报结果的历史符合率为100%。利用GIS的图形分析功能,形象地再现了鹤山市湿地松粉蚧历年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粉蚧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松粉蚧在湿地松林间呈聚集分布。湿地松粉蚧虫口密度在湿地松树冠东,南,西,北向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树冠上,中,下层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虫口密度大小是树冠上层>中层>下层,5种抽样方法中,以双对角线法最佳,其次为Z字形法,每1/15km^2湿地松抽查样树10株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我国湿地松粉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湿地松粉蚧发生为害、生物学和种群动态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该害虫的进一步研究和预防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林间系统调查,平均历期时,组建得到湿地松粉介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表明,越冬代初龄若虫期至第一代初龄若虫早期时的种群趋势指数I值为5.70,完整第一代结束时间的I值为0.92,表明下代种群数量将为当代种群数量的5.70和0.92倍,在新侵入区,没有发现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为1.26,表明捕食性天敌对该粉蚧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其它类因子是影响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6.
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9个梯度变温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Lobdell)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卵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松粉蚧雌成虫存活率随温度升高逐渐下降,高温对成虫产卵有一定抑制作用,持续较高温度处理成虫,其产卵量显著降低;湿地松粉蚧成虫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7-21℃,卵的孵化和发育的最适变温组合是29-23℃;在29-23℃以上的温度波动对卵的发育速率有增速作用,而在29-23℃以下的温度波地卵的发育速率则有减速作用。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粉蚧为害对湿地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木被害状划分湿地松的受害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湿地松受害后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严重受害林分主梢、侧梢生长分别下降23.7%和25.8%,严重被害木树高,胸径、当年生地叶鲜重、材积生长分别下降26.8%、30.3%、47.6%和335%,对粉蚧侵入后连续5年的材积测定表明,第2年和第3年材积生长显著下降,第5年受害较轻,5年材积累计损失3.964m^3/hm^2。  相似文献   

8.
<正> 一、地理分布概况柑桔根粉蚧Rhizoecus kondonis Kuwana和柑桔地粉蚧Geococcus citrinus Kuwana,为害柑桔细根,导致植株衰亡,是新发现的我国两种柑桔危险性害虫。世界上已知柑桔根粉蚧分布于日本,是日本一种重要的柑桔害虫;柑桔地粉蚧在日本亦为害柑桔树,也分布于印度(为害胡椒根部)。这两种粉蚧在我国迄今已知主要分布于福建。柑桔根粉蚧在江西南丰也有记录,有迹象也分布于浙江黄岩(根据浙江农业大学李学骝教授、林  相似文献   

9.
朱建锋 《农村科技》2012,(10):39-40
蚧虫体外分泌蜡质层,能阻止天敌伤害和药剂渗透,生活隐蔽,世代重叠,种类繁多,这给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近几年,我们对奎屯市主要园林蚧虫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系统观察和防治技术研究,总结了综合防治蚧虫发生的最佳途径。一、危害特点1.白蜡绵粉蚧(绵粉蚧属)危害白蜡树的叶片、嫩枝,严重时树干、树枝布满虫体。雌成虫体长4.5毫米,宽2.5毫米,椭圆形,体被白粉,雄虫体紫色,腹末有4根白丝,长短各2  相似文献   

10.
利用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对湿地松粉蚧的自然种群进行控制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建立了蜡蚧轮枝菌使用浓度、使用次数对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是喷施3次,其次为1×109喷施2次,再次为5×108喷施3次,以害虫种群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实际应用中应采取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11.
蚧科昆虫的雄虫形态对其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扶桑绵粉蚧雄虫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补充扶桑绵粉蚧的分类学信息,对扶桑绵粉蚧雄虫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卵为长椭圆形,呈半透明,橙黄色。1龄若虫,浅黄绿色,孵出后即可快速扩散。2龄若虫,初期体表光滑,呈明黄色,背部可见2条黑斑,体缘有明显的齿状凸起;末期可在形态上区分雌、雄虫。雄虫预蛹期1~2 d,身体狭长;预蛹初期分泌白色的丝状物。蛹期的雄虫包裹在柔软的丝茧中,蛹为离蛹,呈椭圆形,虫体表面被有蜡粉。雄成虫,体型较小,身体呈筒状,具有发达的单眼,口器退化致无取食能力,触角细长,前翅发达,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腹部末端有2对白色的长蜡丝。  相似文献   

12.
粉蚧长索跳小蜂对堆蜡粉蚧的寄主选择性和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粉蚧长索跳对堆蜡粉蚧的寄主选择性和功能反应,结果无明:(1)粉蚧长索跳小蜂可寄生堆蜡粉蚧二龄,三龄若虫和雌成虫,不寄生卵和一龄若虫。在无选择试验里,堆蜡粉蚧三龄若虫和雌成虫的被寄生率和每一被寄生主含卵量显著高于二龄若虫。在有选择试验里,在堆蜡粉蚧的寄生率和寄生蜂产卵都以雌线成虫的最高。三龄若虫次之,二龄若虫最少,且三者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堆蜡粉蚧雌成虫和三龄若虫的每一被寄生寄主的含卵量都  相似文献   

13.
玉米耕葵粉蚧属半翅目,胸喙亚目.蚧总科.粉蚧科,是寄生玉米根部的一种新害虫,上世纪80年代末在河北省首先发现.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均有发生。它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小麦、谷子、高梁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  相似文献   

14.
枇杷蚁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为土栖粉蚧,在枇杷根部群集吸食汁液危害,使根少而小、逐渐干枯,造成枝条枯瘦,果实减少,果小,品质差,发生3~5年后植株逐渐死亡.枇杷蚁粉蚧寄生处常有多年生隔担子菌包围粉蚧,菌丝连成一体,形成乳黄至灰白色菌丝层,状如"根瘤”(虫囊),菌丝层庇护粉蚧,形成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15.
降雨对湿地松粉蚧第1代低龄若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降雨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Lobdell))第1代初孵若虫试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若虫的校正死亡率与降雨强度成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0,    X<1 25Y=4 1+22 0X,X≥1 25,其中自变量X为降雨强度,Y为初孵若虫校正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辽宁省五味子园普遍发生了“康氏粉蚧”,蔓延迅猛,防治困难,危害十分严重,已成了五味子发展的一大障碍。现对康氏粉蚧作以简要介绍,以期引起重视,加强防控。1分布状况康氏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又名梨粉蚧、桑粉蚧、李粉蚧。国内分布较广,据报导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省都有分布。2寄主植物康氏粉蚧食性很杂,寄主很多。已报导的寄主要有:葡萄、苹果、梨、李、桃、杏、樱桃、金桔、石榴、栗、核桃、梅、枣等…  相似文献   

17.
康氏粉蚧又称梨粉蚧 ,属同翅目、粉蚧科 ,主要危害苹果、梨 ,也危害桃、李、杏、柿、葡萄、石榴等果树 ,还危害君子兰、月季、桂花、扶桑等花卉。作者自 2 0 0 0年起 ,与石林绿汀甜柿产品开发公司合作 ,经过 4年多的实践 ,以物理防治为主 ,探索出一套适应昆明地区推广应用的康氏粉蚧无公害防治法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西宁市白蜡绵粉蚧的发生规律,筛选有效防治药剂,对白蜡绵粉蚧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白蜡绵粉蚧在西宁市1年发生1代,2个龄期,以2龄若虫在树皮裂缝、翘皮下、芽鳞间、树杈、枝背阴面结茧越冬。用40%氧化乐果500-1000倍液和2.5%天王星500-2000倍液防治白蜡绵粉蚧,防效可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棉绵蚧、柿粉蚧在陕西省柿子产区发生日趋严重,成为限制柿子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笔者在实施西北甜柿基地建设项目过程中,于2002~2004年对棉绵蚧、柿粉蚧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危害性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结合植物检疫和生物防治,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棉绵蚧、柿粉蚧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套袋苹果康氏粉蚧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康氏粉蚧1代若虫期或2代若虫期,用48%乐斯本乳油、52.25%农地乐、40%水胺硫磷、50%敌敌畏、3%莫比朗、40%速扑杀、25%蚧死净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