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家蚕精子介导转基因技术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构建高效的家蚕转基因技术,对采用piggyBac转座载体的家蚕精子介导转基因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外源DNA的稀释剂和注射方式对导入效率影响较大,G0代未整合的外源DNA在5龄期前基本被降解破坏。推荐的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方案为:处女蛾交尾囊注射6~8μL以0.1×TE稀释的2 g/Lpig-gyBac转座子载体DNA后正常交配产卵,根据G0代5龄期及蛾期PCR检测标记基因为阳性的蛾区自交,G1代阳性个体自交以获得纯合后代。 相似文献
6.
实验旨在利用精原干细胞介导的方法体内转染融合基因EGFP-MMx,制备抗病毒性疾病转基因鸡。采用脂质体包埋法,睾丸内注射EGFP-MMx融合基因,术后采集30、40、50、60、70、80 d睾丸组织进行冰冻切片、基因组PC R、点杂交实验,转染后60 d公鸡精液人工授精于正常母鸡,对后代血液采用PC R检测技术、R T-PC R和W 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源基因EGFP-MMx的整合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睾丸基因组点杂交阳性率为72.2%。通过PC R、R T-PCR检测方法,在实验公鸡精液和F1代血液中检测到目的基因,精液阳性率为25%,F1代阳性率为10.53%,Western blot检测F1代阳性率为7.89%。结果证明外源基因通过睾丸注射法可整合到基因组上,为培育抗病转基因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制备转基因动物是用试验导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移入动物细胞并整合到其基因组中,伴随着精原干细胞分化成精子,通过受精最终使外源基因得以表达。近年来,随着对精原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其在建立转基因动物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优势。作者从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携带外源基因的原理等方面阐述了其应用于转基因动物制备的理论机制,同时介绍了精原干细胞介导法在制备转基因动物方面,特别是转基因羊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9.
10.
与哺乳动物的转基因相比,禽类的转基因研究遇到了更大阻力,尽管如此,一些很有希望的生产转基因鸡的方法还是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产生了.不少人用基因做注射的方法得到了转基因鸡.转基因鸡的潜在利用价值极大,本综述对目前鸡的转基因研究进行总结并探讨了转基因技术在家禽抗菌育种中的应用及转基因鸡的某些特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为研究异种间嵌合体的制作方法及供体和受体的嵌合情况,同时探讨绿色荧光蛋白(pEGFP-N3)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在转基因动物制作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外源pEGFP-N3质粒转入到北京鸭原始生殖细胞(PGCs)中,将转染后的PGCs以微注射法转移至受体北京油鸡的胚下腔,探索转基因鸡鸭嵌合体的制作方法。结果显示:PGCs在转染后6 h开始有外源基因的表达,体外培养24 h后获得了33.6%的转染效率。120枚蛋在整个孵化期中共有33枚鸡胚发育,但最终无孵化成活鸡。在13个鸡胚中检测到有外源基因的存在,阳性率为10.8%。PCR扩增禽类W染色体特异性的重复序列发现,8只嵌合体公鸡的性腺都嵌合了供体异性的细胞。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嵌合体制作方法制备转基因禽类是可行的。鸭PGCs能够迁移并定居到鸡胚性腺中,并有可能在鸡性腺中增殖分化成有功能的配子。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单精注射法生产转基因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子胞质内显微受精技术(ICSI)作为辅助受精的一种手段,将体外受精研究和胚胎的显微操作技术结合起来,比以往对精子质量的要求大大降低,使其无论在畜牧业生产实践还是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生理基础研究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小鼠精子及小鼠精子与GFP基因孵育后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ICSI,获得子代鼠。提取鼠尾基因组DNA,应用PCR、Southern blot进行整合检测。在发育至成年的11只小鼠中经PCR和Southernblot检测到3只阳性(27.3%)。结果表明,利用ICSI技术可以高效地生产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18.
肉鸡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藤黄微球菌为工作菌,用杯碟法测定环丙沙星在鸡组织中的残留。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磷酸盐缓冲液、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5μg/mL,0.05μg/g和0.075μg/g。标准曲线的工作范围为0.025μg/mL~0.4μg/mL。在肌肉、肝脏和肾脏中分别添加环丙沙星0.100μg/g和0.150μg/g的回收率分别为73.68%±10.01%和76.25%±9.45%。表明该方法灵敏度和回收率高,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样品用量少,易于推广,适用于环丙沙星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A dynamic stochastic model, SimFlock, was developed with the purpose of simulating the dynamics of a traditional African chicken flock at smallholder level. The model simulates outputs, e.g. total number of chickens produced, egg production and net return after entering flock, or area-specific biological parameters. Biological parameters include hatchability, egg producti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various age groups, full-grown weights as well as some decision parameters like farmers' need for meat consumption, and slaughtering and selling age of chickens. A simulation job is defined by 'states of nature' (biological parameters specified directly or drawn at random from the hyperparameters), number of replications and number of days to be simulated. Three simulation jobs were selected to demonstrate the use of the model: one with the default settings; one with collection of eggs for 20 days; and one in which growth rate was increased to double. After simulation, the results of each job were compared in relation to total number and weight of chickens produced, egg production and net return. SimFlock could be used as a management or extension tool to identify the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major influence on production. Improvement of these parameters will have the largest impact on outpu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