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瓜的食用与药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瓜又叫天丝瓜、天罗、蛮瓜、胜瓜、水瓜等,原产于印度,唐时传人我国。丝瓜主要类型为有棱丝瓜和无棱丝瓜(普通丝瓜)两种,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泛栽培,为夏秋季节的主要蔬菜之一。随着南菜北运及北方温室的发展,目前几乎一年四季均有丝瓜上市。丝瓜以嫩果为食,其中蛋...  相似文献   

2.
南方特色瓜类蔬菜种植技术第二讲丝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瓜是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以嫩果为食,其蛋白质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及胡萝卜素的含量在瓜类中是较高的。丝瓜有两个栽培种,即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xa Roem)和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 Roxb)。普通丝瓜起源于中国,也称无棱丝瓜,简称丝瓜,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广东也称之为水瓜。有棱丝瓜又称棱角丝瓜、粤丝瓜、胜瓜、天吊瓜,也简称丝瓜,起源于印度,元朝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春、夏、秋均可生产,在蔬菜度秋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蔬菜。  相似文献   

3.
丝瓜的药用     
丝瓜的药用丝瓜不但是一种很好的蔬菜,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丝瓜全身都是药,在民间疗法中应用广泛,简介如下:一、丝瓜跌打损伤取嫩丝瓜去蒂切薄片晒干,放铁锅内烧焦,研细末,黄酒调服,每次3~6g,日3次。疝气肿痛老丝瓜连蒂焙黄,研末温开水送眼,每次6g...  相似文献   

4.
丝瓜皮是丝瓜食用时的废弃物,含有丰富的多酚等多种活性物质。本文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对超声提取丝瓜皮多酚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其抗氧化性,为丝瓜皮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显示,超声辅助法提取丝瓜皮多酚最优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16(g/mL),提取剂为76%乙醇溶液,提取温度63℃,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丝瓜皮多酚的实际得率为10.13 mg/g。当丝瓜皮多酚浓度为0.6 mg/mL时,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2.8%和88.17%,表明丝瓜皮多酚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抗氧剂。  相似文献   

5.
梁水兰  刘文旭 《蔬菜》2002,(4):12-12
7、8月份为泉州地区台风暴雨多发季节,蔬菜露地栽培较为困难,提高大棚利用率显得极其重要。经过几年探索,秋季有棱丝瓜套种绿叶蔬菜效益显著,667m2产值为6000~8000元,现将其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茬口安排7月中旬直播丝瓜和油白菜,油白菜25天即可收获。8月中旬在油白菜地条播早菠菜,早菠菜播种后约45天采收,收后翻耕晒白即可直播大叶茼蒿。丝瓜从播种到始收期约45天,此时正值本地延陵丝瓜彻底拉秧,有棱丝瓜取代延陵丝瓜经济效益较好。早菠菜、大叶茼蒿皆比正常季节分别提前1个月和1周上市,经济效益显著。二、品种选择丝瓜…  相似文献   

6.
昆山市陆家镇蔬菜基地及广大菜农为提高丝瓜生产水平,近年来积极探索丝瓜生产技术,由露地栽培转向设施避雨栽培,由常规生产向反季节栽培发展,并按照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组织生产。2007年示范推广丝瓜再生新技术,对提高我镇丝瓜产品质量和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就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龙引肉丝瓜引育报告倪淑君,姜世藩,陈忠,赵凌侠丝瓜是葫芦科一年生攀缘性植物。食用部位是嫩瓜,是南方普遍栽培和食用的一种果菜,过去在黑龙江省没有栽培历史,近年由省农科院园艺所引种试种成功。丝瓜不但口感嫩滑,适于熘炒、做汤等多种吃法,而且丝瓜植株全身是宝...  相似文献   

8.
常规丝瓜栽培方式多为间作,在生产中存在劳动强度大、易塌棚、产量低、植株通风透光性差、上市晚、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为了解决丝瓜淡季供应,选择出适宜大棚栽培的丝瓜栽培模式,我们特进行了丝瓜密植栽培试验和不同品种间密植栽培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9.
从地方品种上蔡巨型1号长条肉丝瓜中选出优良自交系15,从外引丝瓜资源雅绿13号中选出自交系13,杂交配制成一代杂种驻丝瓜9号。该品种生长势强,较抗丝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早熟,第一雌花节位8~9节,比对照品种长沙肉丝瓜早5~6d采收;瓜条棒形,匀直,表皮青绿色,果肉脆嫩,味甜;果长40~42cm,果粗5~6cm,单果质量约450g,生长期全程带花。露地栽培每667m。产量3000kg左右,比长沙肉丝瓜增产20%以上。己在河南、湖北、安徽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王军  孙加亮 《吉林蔬菜》1999,(6):9-9,11
丝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是盐城市春季蔬菜主栽品种之一。为了提早上市,提高棚栽蔬菜的经济效益,我市利用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即由地膜、小拱棚、草帘、大棚组合覆盖方式,进行丝瓜早熟栽培。丝瓜的上市期比原露地栽培提早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一般在4月上旬即可上市,丝瓜667m2产值在80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目前,全市大棚丝瓜栽培面积已发展到1500公顷左右,现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1选用品种培育壮苗1.1选用品种大棚丝瓜栽培应选用早熟、丰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在我市一般选用地方品种盐城早熟棒型丝瓜,此品…  相似文献   

11.
为增加冬春季节蔬菜的花色品种,笔者利用日光温室进行丝瓜反季节栽培获得成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品种选择丝瓜有两个栽培种,即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有棱丝瓜宜选用华南农业大学培育的新品种夏棠1号,普通丝瓜则选用江苏姜堰地区农家品种五叶香丝瓜。2 育苗冬春茬丝瓜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以保证在春节前形成批量商品瓜上市。育苗在日光温室中进行,苗床加扣小拱棚。播种前先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30min(分),捞出洗净,再用25℃的温水浸泡5h(小时),漂洗掉种皮粘液,用湿纱布包好放在30℃条件下催…  相似文献   

12.
丝瓜又名天罗丝、天络等,为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植物,以食用嫩果为主。丝瓜不仅为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同时,丝瓜络也是极好的轻工业原材料和保健制品,在国外市场一直供不应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用途还将日益广泛。2012年,泰兴市参加了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一园艺科技展示项目中的丝瓜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示范品种为苏丝3号,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丝瓜     
丝瓜属葫芦科丝瓜属。原产印度。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南方栽培较普遍,丝瓜以嫩果供食。丝瓜以嫩果上市,宜熟食,具一定的营养成分,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46克、糖4.30克、维生素A726毫克/千克,维生素C220毫克/千克。老丝瓜纤维多,可作丝瓜络,为海绵的代用品,或药用,亦可作造纸、人造丝的原料。1特征特性 丝瓜根系发达、茎蔓性、五棱形,各节都能生侧蔓。叶为掌状或心脏形,3~7裂,有茸毛。果实有棱、有的无棱,绿色、表面粗糙。果实形状与颜色是区别品种的形态特征,丝瓜种子近椭圆形,扁、黑色或灰…  相似文献   

14.
李莲芳  孙怀志 《蔬菜》1999,(1):17-17
丝瓜在我国南北方广泛栽培。丝瓜耐高温、高湿,炎夏仍能旺盛生长,开花结实,为夏秋季节渡淡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丝瓜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在夏季长日照条件下会出现迟结瓜现象,从而影响产量。我所从1993年起在广泛收集有棱丝瓜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连续多年选育,现已...  相似文献   

15.
从地方品种湘潭肉丝瓜中选出优良自交系02,从引入丝瓜资源中选出自交系03,杂交配制成一代杂种翠绿早丝瓜。该品种生长势强,较抗丝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早熟,第1雌花节位7-8节;瓜条棒形、匀直,表皮青绿色,果肉脆嫩、味甜;果长26-28cm,粗6-7cm,单果重约450g,露地栽培每667m^2产量30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6.
翡翠二号丝瓜是武汉汉龙种苗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丝瓜新品种,2006年6月28日通过武汉市科学技术局的鉴定,适宜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丝瓜一代杂种丰抗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丝瓜自交系KR~(91─1─1)为母本,2─1─1为父本配组的杂种一代丰抗,生长势较强,第一雌花着生10.67节,较早熟,瓜长62cm,瓜色深绿,平均每667m~2产量为1579.8kg,比对照品种东莞双青丝瓜增产33.2%,比夏棠1号丝瓜增产30.6%,较东莞双青丝瓜抗霜霉病和白粉病。适宜华南各地春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丝瓜为葫芦科,一年生攀缘植物,原产印度,我国南、北方皆有栽培,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六叶香丝瓜是上海地区培育的品种,以其肉质细腻、柔软、清香、可口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其抗病力强,管理方便,茬口布局合理,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前茬种植矮刀豆、马铃薯等作物,只要留好丝瓜垄,5月上旬丝瓜开始蔓延时,搭好棚,上面是丝瓜,地面上矮刀豆、马铃薯等其它作物照常生长,相互不受影响。 一、特征特性 1.植物学特征 六叶香丝瓜是早熟品种,根系发达,主根入土可达1m以上,且根的再生能力强,茎节易生不定根,故根系较为发达;茎…  相似文献   

19.
春帅丝瓜是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稳定的自交系合川伏皱丝瓜和5-F-21-54配制的一代杂种。该品种在低温、弱光照的4月下旬能够正常膨大结瓜,每株平均结瓜12条,较重庆地区主栽品种胖头丝瓜早熟25.28d.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高,适于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0.
普通丝瓜雌花节率与早熟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丝瓜为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丝瓜杂种优势利用等育种工作业已开展,但在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 Roem.)早熟性的界定及量化方面缺乏研究,给生产及研究带来一定的不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