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用不同生态来源6个早熟大豆品种进行了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F_1代生育期以及不同生育阶段亲子关系、配合力、M、S.g/M.ss比值、遗传力、遗传相关。结果表明:早熟大豆杂种F_1代F_2代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介于双亲之间,与双亲值、中亲值相关密切。F_2代出现超亲分离。分离幅度、特殊配合力效应与双亲生态差异有关。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m.s.g/m.s.s比值与狭义遗传力高,在早代有较好的选择效果。东北与南方均有早熟基因源,一般配合力在F_1代与F_2代之间表现基本一致。生育前期对生育期的影响稍大于生育后期,开花至成熟期对于生育期影响主要是鼓粒至成熟期的作用,而开花至鼓粒期相对作用小些,所以对早熟品种选育既注意开花早,也要求鼓粒快。  相似文献   

2.
(1)1957年,以东农47-1C(于哈尔滨自下种至成熟90—95天)、克霜(100—105天)、紫花四号(110—120天)、满仓金(125—130)、小金黄一号(135—140天)及丰地黄(145天左右)作为亲本,进行了八个组合的有性杂交。于F_1及F_2世代进行了单株成熟期及株高的调查记载,并按成熟期进行收获,混合脱粒。次年按组大小比例,随机自各成熟期组抽出一定的F_2种籽种下,记载F_3各组合植株的成熟期及一个组合的株高、种粒大小、开花期等性状。以上记载资料用来作为分析研究大豆杂交后代生育期遗传变异情况的资料。此外,还引用了1953年开始杂交的满仓金×南京早青豆组合的部分材料,以分析了解F_3以后世代品系内生育期变异程度的变化情况,及个体选择对杂交种生育期的作用。(2)试验的结果指出,F_1世代植物的生育期,介乎两亲本中间。F_2世代群体生育期的平均数,偏向晚熟亲本。F_3世代群体生育期的均数,亦近似两母本的平均数。F_3世代群体的生育期,并作近似常态的分布。各组合于F_2大都出现了亲本类型,并且出现了不同情况的超亲现象。这些情况说明,大豆生育期的遗传,是量性质的遣传,在杂交种的遗传机制上,呈现积累作用的现象,因而杂交后代,可以出现大量不同生育期的新类型。(3)F_2世代有显明的分离现象。于F_2世代按生育期组分别混合脱粒的材料,于F_3按组别种植,各组在生育期上显明地倾向F_2世代的生育期组别。来自F_2单株的F_3品系,表现更是如此,但是F_3品系内植株间的生育期,仍有一定程度的变异性,至F_4世代此变异性又形降低,至F_5世代变异性已降低至类似亲本,成为生育期整齐一致的品系。这说明,自F_2世代起,即可按生育期严加选择,并须定向选至F_5世代,才能形成于生育期方面的定型品系。(4)亲本的生育期,对杂交种后代生育期的遗传变异形势影响很大。杂交育种时,以用成熟期类似本地标准品种的亲本与略早的亲本品种杂交,或以成熟期略早于标准品种的亲本与略晚于标准品种亲本杂交,于F_2世代于生育期方面的选择余地才较大。如两亲本的成熟期均晚于本地标准品种,或一亲本类似标准品种,而另一亲本较晚熟,F_2世代于成熟期上,均难有选择的余地。大豆的正反交对大豆杂交后代生育期时遗传变异形势影响不大,于大豆杂交育种时,可不必强调。  相似文献   

3.
选择山西省西部吕梁山和东部太行山区及二者过渡带平川盆地农家大豆资源50份进行了生态型间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吕梁山旱地大豆生态型以高度抗旱类型为主;子粒椭圆和扁圆粒型居多数,小粒型为主;种皮黄色为主,保持一定比率种皮深色类型;开花迟,开花时期平均48.2 d,生育期149.0 d;紫花,无限结荚型;株高99.3 cm,分枝数5.8个,半匍匐型。太行山旱地大豆生态型以中高抗旱类型较多;子粒圆粒中大粒居多数;种皮青色或黄色;开花迟,开花时期平均25.9 d,生育期平均135.6 d;白花,无限结荚为主;株高71.0 cm,分枝数4.4个,半直立型。平川旱地大豆生态型以中大圆粒居多,种皮黄色,开花早,开花时期平均33.7 d,生育期128.9 d,白花,亚有限与无限结荚习性兼有,株高58.2 cm,分枝数2.7个,直立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进一步对粳稻二个杂交组合和二个推广品种花粉植株的播种——抽穗天数、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等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H2中能得到与F_2,F_3一样丰富的遗传组成,还会出现矮秆的突变类型和其它诱变类型。H_2花粉植株群体数以50~75个株系较为合理,H2株高的遗传力较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淮北五马路沿线夏大豆的田间调查分析表明:受路灯照射的影响,夏大豆株高增加,开花期、成熟期推迟,底荚部位上升,单株生产力下降。且距离越近,植株越高,开花、成熟越晚,底荚部位越高,单株生产力越低。  相似文献   

6.
大豆不同类型品种开花次序观察初报苏黎,宋书宏董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关于大豆植株开花次序已早有研究。孙醒东(1956)根据对800个大豆品种的观察和对2个无限、3个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开花次序的详细记载结果,发现大豆植株有两种显然不同的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淮北市五马路沿线2块夏大豆的田间调查分析表明:受路灯照射的影响,夏大豆株高增加,开花期、成熟期推迟,底荚部位上升,单株生产力下降.且距离越近,植株越高,开花、成熟越晚,底荚部位越高,单株生产力越低.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绿豆生育期性状遗传特性,以早熟材料‘VC2917’为母本(P1),晚熟材料‘鹦哥绿’为父本(P2),构建的包括261个株系的RIL群体为材料,在4个生境条件下对群体的开花期和成熟期进行调查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生境下,母本和父本的开花期均值分别为53.8 d和41.0 d,群体的开花期平均为47.4 d,最大值为61.8 d,最小值为35.3 d;两亲本成熟期均值分别为83.1 d和56.3 d,群体内成熟期平均为72.3 d,最大值为90.0 d,最小值为48.8 d;群体的开花期和成熟期均呈正态分布且两个亲本和群体的开花期和成熟期差异显著;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955和0.954。以上结果表明,绿豆开花期和成熟期是一个受主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9.
绿豆开花和结荚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开花,蔓生型品种开花期和盛花期长,但开花数和每日开花数少;直立型品种开花期和盛花期短,开花数和每日开花数多.开花时间从上午6h开始,7~9h最盛,11h后减少.一朵花开放历时9h左右.开花的适宜温度23℃~30℃,相对湿度60%~80%.开花的最低节位在植株的第2~4节,有效花梗一般是7~9节.开花次序,蔓生型品种由内向外,最后向下开花,直立型品种由内向外开花.花荚脱落率达33.6%~42.6%,不同类型品种有所差异,蔓生型品种高于直立型品种.豆荚生长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即生长期和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多年来的资料对小麦生育期亚性状(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证明:利用方差分析法估算的四个亚性状的遗传力都达到显著水平;F_2代,不同的组合、不同的亚性状遗传力各异;F_3代,早×晚的组合遗传力达到显著水平,而其它组合不显著;连续两年回交后代,只有早×晚的组合回交效果显著,而早×早,早×中的组合效果不显著。据此,在育种上,要根据不同的组合、不同的亚性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大豆农艺、品质性状在杂种 F_3~F_5世代的遗传变异与互变异。产量、脂肪及蛋白质含量等9个性状在上级选择单位间(如 F_2衍生后裔间)的变异大于该级单位内下级单位间(如同—F_2不同 F_3衍生后裔间)的变异,其趋势与理论期望一致。早代各级选择单位内都有一定遗传变异可资利用。由世代间相关估计的遗传力,脂肪及蛋白质含量、生育期、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等性状甚高,适于早代严格选择;产量、单株荚数、倒伏性等性状略低,早代选择压力不宜过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矮秆小麦材料杂种后代遗传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双亲株高平均值与F_1、F_2株高的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F_2与F_3株高也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双亲株高平均值可以预测杂种后代的株高表现。(2).通过对杂种后代株高的分析,以矮×中或矮×中高的组合组配方式较为适宜。(3).株高的遗传力值较高,在早世代选择效果较好。株高在F_2的分离现象可以分为二种六个类型。(4).F_2应适当地加大群体,以增加分离优良单株的机率。(5).选择矮秆材料的同时,应注意对产量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两个大豆杂交组合F2代中选出的各18个F3有限结荚型株系的初花期和成熟期主要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估算,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遗传力大小依次为:成熟期株高〉生育日数,〉成熟期主茎节数〉初花期株高〉初花期主茎节数〉出苗至初花日数〉初花期初花节位〉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出苗至初花日数、初花期初花节位、初花期主茎节数、初花期株高间彼此相关极显著,这些性状与生育日数、成熟期主茎节数,成熟期株高之间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4个栽培大豆与半野生大豆杂交组合后代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百粒重外,杂种F_1代各农艺性状优势表现普遍存在。F_2代性状分离广泛,类型丰富,出现了大量超亲植株。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茎粗、一荚粒数遗传力较高。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每节荚数遗传力居中,分枝数最低。各性状的遗传进度绝对值都比较大,选择效果明显。半野生大豆利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生物肥对大豆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蛋白大豆东农42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生物肥的施用对大豆株高、根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大豆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生物肥总体上在各个时期都促进大豆植株生长。但对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在苗期、盛花期、鼓粒期体现不明显,而主要体现在成熟期,在成熟期施用生物肥的大豆株高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大豆品系在兰州市的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自育两种株型的4个大豆品系为试材,采用二因子裂区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种类型的大豆品系开花期、成熟期延迟,生育期、株高、节间长度增加,主茎节数减少,茎秆变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降低,并且分枝型品种倒伏加重.适宜的种植密度主茎型品系为21.75万株/hm2,分枝型品系为18.15万株/hm2,产量分别达3 750.0 kg/hm2和3 37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详细了解燕麦花叶病抗性的遗传力有助于育种者更有效地制定把燕麦花叶病的抗性导入新品种的计划。该研究旨在利用方差分量分析、亲子回归、亲子相关以及现实遗传力来估计冬燕麦花叶病抗性的遗传力。通过两年在北卡罗来纳两个地点穴区为六次重复的试验评价了一个双交群体(NC82—45/NC 82—79/21 84-67/NC84-68)的一百个F_(2:3)随机品系和它们的F_(2:4)代。皮得蒙研究站的土壤类型为Hiwassee粘壤土,作物中心研究站是一种Cecll的沙质粘壤土、在春季营养生长期,根据叶片上花叶病症状的级别对抗性进行直观评价。根据表值平均数估计的F_(2:3)品系的广义遗传力是0.75,F_(2:4)品系的是0.80。亲子回归系数是0.80,亲子相关系数是0.73。由四个环境的表值平均数估计的现实遗传力是0.99。根据一个地点两年以上的资料估计的第二个群体(Brooks/NC81-341/2/NC83-123/Madison)的遗传力较小。结果表明,在分离群体中,对燕麦花叶病抗性的直观选择有希望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江淮下游七个有限、五个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地方品种用于研究开花习性、各部节位的结荚率。大豆植株划分为主花序、副花序、一次分枝及二次分枝四部分。生育期相近时,有限比无限着生较少主花序、较多后三者。对应节位主花序的花数也较多。开花结荚的主要部位为主花序及一次分枝,开花盛期为第4—14天。两种类型具有同一开花习性,即各部、节位,各花序的开花次序均为由下而上,同一节副花序在主花序开完后再开花。品种结荚率与成熟期及开花数为负相关。主花序结荚率常高于其他部分,各节主花序结荚率由下而上先增后减,但有限性品种顶端甚高;副花序结荚率由下而上降低,而对应节上有限比无限高。根据自然结荚率选择品种及部、节位可以提高南方大豆杂交成荚率。  相似文献   

19.
大豆不同密度对群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试验研究了大豆3种不同密度下,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亚有限结实习性大豆品种成熟期最适株高90-95cm,结荚初期最适叶面积指数为4-4.5,稳定时间40~45d,净同化率两次高峰期应在开花盛期和鼓粒期,分别为12~14g/m2.d和7~7.5g/m2·d,适宜密度为20万株/hm2。从中掌握大豆各个时期的丰产长相。  相似文献   

20.
为梨树白粉病抗病基因定位和筛选奠定基础,采用田间自然发病调查法,调查‘早酥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215株实生树和‘锦丰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362株实生树的叶片白粉病发病情况,并分析两个黄冠梨杂交后代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调查区梨树白粉病发生较严重且均匀,感病对照‘苹果梨’两年感病指数分别为63.78和62.78,平均感病指数为63.28±0.71,经鉴定,梨树白粉病病原菌为梨球针壳(Phyllactinia pyri);调查发现,‘早酥梨’高感白粉病,‘锦丰梨’感白粉病,而‘黄冠梨’抗白粉病,‘早酥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白粉病发病率为100%,平均感病指数为23.59±3.03,低于中亲值,遗传传递力为59.78%,变异系数为92.31%;低于低亲值的实生树118株,占54.88%,抗病植株最多,占33.02%;‘锦丰梨’ב黄冠梨’杂交F_1代白粉病发病率为98.34%,平均感病指数为15.17±4.71,低于低亲值,遗传传递力为56.46%,变异系数达到111.16%,低低亲植株有257株,占70.99%,高抗植株最多,占41.71%。F_1代群体均表现出低亲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