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顺珍  古德祥 《昆虫天敌》1993,15(4):175-178
在25℃,印巴黄蚜小蜂的个体发育周期为15-21天,其中卵期3天,幼虫期7-10,蛹期5-8天。羽化后的成虫寿命3-18天,幼虫的发育分三个龄期,根据颚的大小和虫体的形态可区分各龄幼虫。并且,一龄幼虫只有4对气门,二龄和三龄幼虫有8对气门。老龄幼虫停止取食,排出粪便、然后化蛹。成虫羽化后,在介壳上咬一小孔钻出。  相似文献   

2.
李顺珍  古德祥 《昆虫天敌》1993,15(4):151-154
印巴黄蚜小蜂Aphytis melinus DeBach在茶和工本圆蚧Abgrallaspis cyanophylli(Signoret)雌成蚧不同时期的产仔蜂蜂总数、寄生介壳虫数和平均每蚧寄生子蜂数以卵成熟期寄主居首位;产卵和出爬虫寄主居次;发育早期雌成蚧居三;产生的寄生蜂子代雌性比率排列顺序与此相反。在二龄蚧虫,被寄行数量少,子代均为雄蜂。羽化4、12、24和48小时后的印巴黄蚜小蜂分别在卵成  相似文献   

3.
引进的印巴黄蚜小蜂在柑桔和沙田柚果园中进行了小面积放蜂试验,红圆蚧的寄生率提高7—28%。经解剖红圆蚧证实,该蜂已在果园中定居。  相似文献   

4.
印巴黄蚜小蜂 Aphytis melinus DeBach 在茶长本圆蚧 Abgrallaspis cyanophylli(Signoret)雌成蚧不同时期的产仔蜂总数、寄生介壳虫数和平均每蚧寄生子蜂数以卵成熟期寄主居首位;产卵和出爬虫期寄主居次;发育早期雌成蚧居三。产生的寄生蜂子代雌性比率排列顺序与此相反。在二龄蚧虫,被寄生数最少,子代均为雄蜂。羽化4、12、24和48小时后的印巴黄蚜小蜂分别在卵成熟期寄主首次产卵24小时,结果表明:随着羽化后首次产卵时间的推移,平均每蚧寄生卵数增加,而产于寄主虫体背面与腹面卵的比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6.
范氏黄蚜小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氏黄蚜小蜂Aphytis vandenboschi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重要的寄生蜂。其发育历期在23—26℃变温下平均为19.3±1.4天;在27、28和30℃恒温下分别为17.0—19.0天、14.0—18.0天和14.0—16.0天。成蜂全天可羽化,羽化高峰出现在14—18时。成蜂雌雄比平均为11:1。以两性生殖为主,也能行孤雌生殖。雌蜂一生产卵量平均为30粒;产卵期约10天。经常更换寄主,促使寿命缩短,从而减少总产卵量。光照存在与否对产卵寄生无明显影响。雌蜂基本上仅选择雌性蚧虫产卵,尤其对发育日龄为30—36天,即孕卵后期至产卵初期的寄主寄生率为最高。雄蜂寿命约为2天,雌蜂为3—15天;有补充营养和寄主存在时其寿命最长。林间散放后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盾蚧长缨蚜小蜂和岭南小蜂为广东柑桔园红圆蚧的主要寄生蜂。1988年我们从美国加州引入印巴黄蚜小蜂,经繁殖后在桔园分3次释放,每树共放蜂4000头。结果说明该蜂能成功地在广州越冬。在桔园原有的天敌基础上和巴黄蚜小蜂后。红圆蚧的总寄生率逐月变化较大,炮我数月份在20T左右,最高30%,最低9.5%。其中被盾蚧长缨蚜小蜂寄生的虫数,每月都高于岭南蚜小蜂和印巴黄蚜小蜂的总和,寄生率高出1.4-11.7%,  相似文献   

8.
盾蚧长缨蚜小蜂和岭南蚜小蜂为广东柑桔园红圆蚧的主要寄生蜂。1988年我们从美国加州引入印巴黄蚜小蜂,经繁殖后在桔园分3次释放,每树共放蜂4000头。结果说明该蜂能成功地在广州越冬。在桔园原有的天敌基础上释放印巴黄蚜小蜂后,红圆蚧的总寄生率逐月变化较大,多数月份在20%左右,最高30%,最低9.5%。其中被盾蚧长缨蚜小蜂寄生的虫数,每月都高于岭南蚜小蜂和印巴黄蚜小蜂的总和,寄生率高出1.4~11.7%,说明盾蚧长缨蚜小蜂为本地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9.
范氏黄蚜小蜂 Aohytis vandenboschi 在林间是松突圆蚧的一种较优势蜂种,自然寄生率可高达33.24%,我们在1989~1990年曾在室内以茶长本圆蚧 Abgrallaspiscyanophylli 为寄主大量饲养,以作为防治松突圆蚧的寄生蜂。为此目的,对此种蚜小蜂的个体发育及形态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研究寄生于红圆蚧的3种寄生蜂生长发育,产卵和寿命。结果表明,印巴黄蚜小蜂发育最快,岭南黄蚜小蜂次之,盾蚧长缨蚜小蜂最慢。前两者偏好寄生较大的3龄蚧虫;而盾蚧长缨蚜小蜂则偏好较小的2龄蚧虫,从不同龄期羽化的该虫生产卵量也不同。建立一个温度与发育速率的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首次对烟粉虱的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Zolnerowich&Rose)和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的雌性生殖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两种小蜂的卵巢均由6条卵巢管构成,雌蜂羽化后卵巢内有部分成熟卵,而羽化后24 h的成熟卵量较羽化后6 h有所增加,两种寄生蜂均是同步卵(synovigenic)类寄生蜂;海氏桨角蚜小蜂羽化6 h和24 h后体内成熟卵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浅黄恩蚜小蜂,这与海氏桨角蚜小蜂24 h雌蜂的寄生量显著高于浅黄恩蚜小蜂,而寄主取食量却低于浅黄恩蚜小蜂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噻虫嗪对烟粉虱天敌昆虫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的影响,在室内模拟田间噻虫嗪灌根和叶面喷雾2种施药方式,研究了施药后丽蚜小蜂的直接死亡率及其寄生Q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经噻虫嗪叶面喷雾后,丽蚜小蜂的死亡率高达98.10%,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经噻虫嗪处理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致死率降低,且叶面喷雾处理大于灌根处理;噻虫嗪灌根和叶面喷雾处理对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影响,但均能显著缩短丽蚜小蜂成虫的寿命。研究表明,噻虫嗪灌根施药方式对丽蚜小蜂的死亡率及寄生率影响较小,可将噻虫嗪灌根施药方式与释放丽蚜小蜂相结合以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螺虫乙酯大量使用后残留剂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本研究在测定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室内毒力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C10、LC30和LC50的螺虫乙酯均可降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瞬时攻击率。经LC5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延长,达0.13 d,寄生上限降低,寄生效能被抑制。经LC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处理时间缩短,仅0.04 d,寄生上限提高,寄生效能被促进,但其平均寿命仅13.07 d;当烟粉虱若虫密度较高时,LC10的螺虫乙酯处理后的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搜寻效应提高。LC50的螺虫乙酯可抑制丽蚜小蜂的寄生能力,而LC10的螺虫乙酯可刺激丽蚜小蜂,提升寄生效能,但缩短了成虫寿命。田间使用螺虫乙酯防治烟粉虱时,应注意其残留量对丽蚜小蜂寄生能力的亚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15.
松突圆蚧Hemaberlesia pitysophila的寄生繁殖和利用是防治该虫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地林间的优势种为长缨质蚧丽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爱友丽蚜小蜂E。amicula和范氏黄蚜小蜂Aphytisvandenboschi。日本引进的蜂种为匀鞭蚜小蜂Encarsia sp.和范氏黄蚜小峰等两种。几种供繁蜂用的中间寄主以茶钹盾蚧Abgrallaspiscyanophylli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效果评价研究了3种功能助剂NF-100、GY-T1602和迈道对呋虫胺防治苹果黄蚜的减施增效作用。结果表明,NF-100、GY-T1602和迈道3种助剂均未能提高呋虫胺对苹果黄蚜的毒力;20%呋虫胺SG 1 110~5 000倍液中分别添加0.1%NF-100、0.5%GY-T1602和0.3%迈道,表面张力降低6.97~37.44 mN/m、静态接触角降低10.58°~48.67°、黏附张力增加2.32~21.71 mN/m; 20%呋虫胺SG(有效成分用量32 mg/kg)减量处理添加3种助剂药后3~15 d对苹果黄蚜田间防效达90.83%~99.33%,其中添加NF-100和GY-T1602药后15 d防效均显著高于添加迈道处理及20%呋虫胺SG(40 mg/kg)未减量处理。因此,喷雾助剂NF-100和GY-T1602可显著改善呋虫胺药液的润湿铺展性能,减少呋虫胺有效成分用量20%,对苹果黄蚜仍有较高防效、且持效期延长。  相似文献   

17.
松突圆蚧Hemiberlesin pitysopila的寄生蜂繁殖和利用是防治该虫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地林间的优势种为长缨盾蚧丽蚜小蜂Encarsia citrina,爱友丽蚜小蜂E.amicula和范氏黄蚜小蜂Aphytisvandenboschi。日本引进的蜂种为匀鞭蚜小蜂Encarsia sp.和范氏黄蚜小蜂等两种。几种供繁蜂用的中间寄主以茶钹盾蚧Abgrallaspiscyanvphylli、红圆蚧Aonidiella (aursmlii、褐圆蚧Chrysomphalua aonidum、夹竹桃蚧Aspidiotus nerii、桑白盾蚧Pseudau lacaspispentagona等几种较为理想,其中以茶钹盾蚧为好。几种繁蜂用寄主可以用南瓜、马铃薯和柠檬等易于找到的和耐保存的植物果实在室内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8.
针对苹果黄蚜防治药剂类型单一、药剂敏感性下降等问题,采用浸叶法开展几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并用共毒系数法进行联合毒力评价。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和阿维菌素在8∶1~1∶8、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1∶1、氟啶虫胺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4∶1~1∶4配比范围对苹果黄蚜有增效作用,3种组合最佳增效比均为1∶1。田间应用结果显示,药后3~21 d,22%氟啶虫胺腈SC单剂对苹果黄蚜防效达94.77%~99.40%;22%氟啶虫胺腈SC分别与5%阿维菌素EC、70%吡虫啉WG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按有效成分1∶1混配后对苹果黄蚜防效达86.43%~97.00%,均显著高于相应单剂对照,持效期可达21 d。推荐采用氟啶虫胺腈单剂及氟啶虫胺腈与阿维菌素、吡虫啉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剂作为替代药剂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