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尾松营养袋扦插繁殖及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马尾松5个速生单株C7、C12、C4、C15、C2,6个高产脂家系S16、S7、S11、S6、S15及1-15年生母株采穗开展营养袋扦插育苗试验,对马尾松速生单株中扦插成活率高的扦插苗进行造林并与实生苗对比。结果表明,马尾松速生单株C7、C4及C12营养袋扦插育苗成苗率高,扦插苗造林5年生时,其保存率、树高、胸径生长量均超过本地实生苗。马尾松高产脂家系S16、S11、S6、S15扦插成苗率均大于总体平均值,成活率在90%以上。马尾松扦插育苗存在年龄效应,以苗繁苗可明显提高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沙床和容器2种方法进行马尾松扦插繁育试验,选取珍珠岩、河沙及河沙+黄心土+草木灰混合进行不同基质扦插对比,在母树下部、中部及上部采集穗条扦插比较,生根剂不同浓度及处理方法进行扦插,研究表明:①以河沙、黄心土、草木灰混合或珍珠岩为基质进行容器扦插培育马尾松无性苗,其成活率和成苗率高,扦插苗生长快,起苗容易,苗木根系损伤小,造林成活率得到保证;②马尾松穗条扦插存在位置效应,母树中上部穗条与下部穗条扦插成活率差异显著,中上部穗条扦插成活率达90%以上;③用低浓度生根剂处理插条后蘸取含有相应浓度生根剂泥浆扦插,能大幅度提高马尾松穗条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扦插造林配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优良家系建立采穗圃,采取去梢促萌措施,能使采穗母树平均产穗条208条/株;地膜覆盖可使扦插苗生根率提高到89.76%,比无地膜覆盖提高13.47%;采用切根扦插苗造林,其成活率可达95.33%;扦插苗造林比实生苗造林的幼林树高增加29.62%,地径增加28.57%;通过无性系选优的幼林,1.5年生平均树高达1.33m。  相似文献   

4.
高产脂马尾松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1999年起进行了高产脂马尾松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修剪诱发母株促萌技术,幼树插穗繁殖系数可达5~10倍;选用开始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以黄心土垫底,面层铺粉状细沙作扦插基质,于秋季扦插,且穗条经生根促进剂处理和合理的管理,插条扦插生根率可达92%以上。高产脂马尾松扦插繁殖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扦插育苗的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90年低初以来,有不少林业科研和生产单位对马尾松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研究成果,对马尾松扦插繁殖和应用起了促进作用。可是,不少生产单位由于设施条件,管理措施和育苗成本等原因,推广应用较困难。我们从1996年10月开始,在福建省来舟林业试验场先后开展了马尾松容器扦插和水床扦插育苗试验,其批量扦插和水床扦插育苗试验,其批量扦插成活率达70%-80%左右,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6.
7.
马尾松扦插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90年代初以来,有不少林业科研和生产单位对马尾松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进行许多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研究成果,对马尾松扦插繁殖和应用起了促进作用。可是,不少生产单位由于设施条件、管理措施和育苗成本等原因,推广应用较困难。我们从1996年10月开始,在福建省来舟林业试验场先后开展了马尾松容器扦插和水床扦插育苗试验,其批量扦插成活率达70%~80%左右,获得初步成功。现将阶段性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扦插育苗与造林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湿加松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澳大利亚种源的湿加松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用植物生长调节剂IBA、ABT和GGR处理插穗,可明显促进插穗切口形成愈伤组织和提高生根率,并可诱导湿加松针叶束生根成苗。在扦插3个月时调查发现,IBA400×10-6、ABT1号100×10-6和GGR6号100×10-6浸泡0.5h的处理效果较好,ABT1号生根率达到80%。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苗根的形态和植株的净生长量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杂种松扦插繁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近3年的杂种松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选用黄泥心土基质、穗条采下后浸于50mg/kg的台化牌植物生根促进剂溶液或1g/kg多菌灵溶液各0.5h或浸于1g/kg多菌灵溶液0.5h后蘸黄泥浆扦插等处理、在冬春季节光照充足的圃地、穗条长6~14.5cm、顶端次生叶长5.5~13cm等条件下扦插生根率高;并且在穗条、管理措施、扦插季节等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部分家系的扦插生根率较稳定,可达到75%,最高达100%。大规模扦插试验平均生根率达91%。  相似文献   

12.
赵成华  伍德明 《林业科学》1995,31(2):125-131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针叶的挥发物由溶剂提取和真空蒸馏制得。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由挥发物中鉴定出了20种成分。它们主要是单萜烯、单萜烯醇、单萜烯乙酸酯和倍半萜烯。用正常和剪除触角的雌蛾研究针叶挥发物在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utas产卵场所选择中的作用。试验表明正常雌蛾在针叶上的产卵量要比剪除触角的高得多。触角电位(EAG)研究表明无论是交配的还是未交配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含脂及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含脂及改性研究主要是改变松材的脂含量及其性质,克服松材易变形、开裂、溢脂的缺陷,达到作为工业用材标准的目的。它可以通过添加化学药品的物化抽提法或优良溶剂萃取法实现,从中探索简单易行的工业生产法。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人工群体交配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焕林  王明麻 《林业科学》1997,33(3):219-224
借助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同工酶分析方法,研究了马尾松一无性系种子园,该种子园附近一人工林,马尾松-优树收集区的交配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子园的多位点异交率为:0.792(SE=0.062),种子园中心区与边缘区的多位点异交率分别为:0.801(SE=0.075),0.800(SE=0.067);种子园附近人工林的多位点异交率为:0.821(SE=0.188),优树收集区的多位点异交率为:0.431(SE=0.131)。说明该马尾松种子园的异交率较低,这可能成为影响种子园种子产量和种子质量的一个制约性因子。文章讨论了影响群体交配系统的主要因子,分析了马尾松异交率较低的可能原因,并对这一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高抗、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中性萜类 (主要是倍半萜类 )化学组成及其差异状况。结果表明 ,不同马尾松种源的抗性是由其内部化学组成决定的 ,是种源的特征性质。高抗种源比中抗和敏感马尾松种源含有更多的长叶烯和α 松油醇 ,而含有较少的反式石竹烯和 β 芹子烯。而且长叶烯与反式石竹烯的含量差越大 ,马尾松种源的抗松材线虫病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纸浆原料林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生长快、适应性强,木材纤维含量4551%~6192%,纤维长度达44~6.5mm(周政贤等,1989),是造纸工业原料林发展的主要树种之一。但由于湖北省本地种源的马尾松在干形、材性、速生丰产性、耐瘠薄和抗病虫害等方面均不如南方种源的高州马尾松(李传志,1983),因而湖北及其它省市已从广东大量引种高州马尾松。为更好地掌握高州马尾松的生长规律,确定其造纸工业原料林的合理密度和经营管理措施,笔者对高密度高州马尾松纸浆原料林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生长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1 试验地点与材料高州马尾松…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人工纸浆材林采伐年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贵杰 《林业科学》2000,36(1):15-20
为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预测方程和解决纸浆材林合理采伐年龄问题,用265株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各种规格树干带皮、去皮生物量预测方程,解决了纸浆材林各种规格树干生物量的预测问题;根据立地和栽培措施的不同,为每个指数级统计了15种纸浆材林培育模式,并分别求出了它们的数量、工艺、经济成熟龄,以3种成熟龄为基础,分别确定了各指数级最佳采伐年龄,使最佳采伐年龄比目前采伐规程中规定的采伐年龄(31 ̄40a  相似文献   

18.
南胡颓子扦插繁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融兴 《防护林科技》2004,(6):17-18,40
南胡颓子扦插育苗采用不同扦插基质、ABT1生根粉不同浓度、插穗不同粗度的处理进行正交试验,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选择出提高南胡颓子苗木品质和繁殖系数的最佳处理组合:A1B2C1、A1B1C1,即腐叶土+ABT1100mg·L-1+5mm粗和腐叶土+ABT150mg·L-1+5mm粗。  相似文献   

19.
嫁接技术作为马尾松无性繁殖的主要手段,在无性系种子园、收集区、采穗圃的建设中已被广泛应用。马尾松嫩枝嫁接,以当年生嫩梢为接穗,砧木为三年生幼龄植株。嫁接之后的穗、砧接合部,从机械结合开始,经接面愈合,到输导组织沟通,最后来自不同母体的两部分组织,形成一个具同步代谢机能的个体。这一过程长达1—2个月之久。这期间正是接后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幼树根系固氮细菌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莉华  周建 《林业科学》1997,33(2):152-160
对六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中马尾松幼树根系的固氮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马尾松幼树的根系上能普遍分离到固氮细菌,但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中分离的效果有差异;主、侧根及树势等的不同都影响分离效果。采用根段法和富集法共分离到142个菌株。其中一株经鉴定为争论产碱菌(Alcaligenesparadoxus)。并对其中26个菌株进行了回接实验,有9个菌株回接成功。固氮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其中A`10、A`13、G1、g2w四株菌的固氮效能为每消耗1g葡萄糖分别固定氮2.10—3.50mg、4.20—5.13mg、3.66—6.83mg和1.93—2.60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