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种油茶     
一、油茶营养杯育苗造林既快又好用稻草黄泥或塑料薄膜做成宽10厘米、高15厘米的营养杯,然后放进配好的肥泥,每杯放一颗经过催芽的种子进行育苗,加强管护,五个月即可上山定植。这种营养杯育苗造林方法,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做到当年播种,当年造林。一九七五年区林科所油茶组的科技人员协助岑溪县诚谏公社营造一百三十亩软枝油茶种子  相似文献   

2.
一、目的与依据因油茶在山坡生长,荒芜时柴草丛生,杂草灌木与油茶相互争夺水份、养份、阳光,影响油茶生长。而挖山铲山,虽可疏松土壤、清除杂草灌木,起到短期增产效果,但油茶面积一般都比较集中,一个五、六千亩甚至  相似文献   

3.
油茶在我区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过去都是直播造林,既浪费种子又往往出苗不齐。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油茶生产,我们试用营养杯育苗造林,于1975年1月2日播种,5月26日调查,仅5个月的时间,最高苗木达18厘米,成苗率84.2%;当年5月29日至6月12日上山造林,1976年5月调查,最高植株100厘米,平均冠幅70厘米,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简介如下: 一、营养杯的规格和制法  相似文献   

4.
南宁地区林科所于一九七八年用岑溪软枝油茶,以营养杯育苗进行速生丰产的十二亩试验林,获得早期丰收。按一九七九年全国和全区油茶会议拟定,五年生油茶林速生丰产标准,全国亩产茶油为五市斤;全区为二点五市斤。我们这块十二亩试验林,今年经南宁地区科委、南  相似文献   

5.
1.梢。油茶春梢于三月初萌芽,五月初停止生长。前一个月生长迅速,后一个月生长缓慢,不同树龄春梢生长的速度不一,成年树和结果幼树快于老树和未结果幼树。春梢是翌年的果枝,其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茶果的产量,因此,在油茶春梢抽发前的二月份,应注意追肥等措施。夏梢于五月底或六月初萌芽,七到八月随气温、雨量、日照的增加而迅速生长。早期夏梢于当年分化花芽。幼树的夏梢抽发多,老树抽发  相似文献   

6.
通过油茶组培苗移栽基质、时间和施肥肥料浓度对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的基质是红心土,高达98.26%;但为利于苗木的生长,移栽方式是以先把瓶苗移栽于7cm×11cm的红心土营养杯内培养60d,苗木恢复生长,并长出2~3张叶片时再移栽到9cm×13cm椰康基质营养杯内培养适宜苗木生长,培育120d,苗高9.48cm,比使用红心土的苗高(4.04cm)高134.6%;施肥浓度为1%时,油茶组培苗生长效果良好,培养100d,苗高比施肥前高5.428cm,比对照的高143.8%。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油茶组培苗根系发生困难的问题,将油茶无菌短枝组培苗分别扦插在运用"0.618黄金水位"原理制作的"黄金杯"和扦插常用的传统营养杯中,两种营养杯中分别填入以1︰1的珍珠岩与草炭的混配基质、细河沙及红心土,就不同营养杯和不同基质处理对油茶组培苗生根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1的珍珠岩与草炭的混配基质,将油茶无菌短枝组培苗扦插在运用"0.618黄金水位"原理制作的"黄金杯"中,可使油茶组培苗在30天内发生出10.68条/株、平均根长为7.52㎝的根系,其发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七、七八年我们在岑溪县油茶场、种子园采用了营养杯、百日苗带土,一年生裸根苗、一年生裸根苗截杆和直播等方法行进造林。据调查,以营养杯、百日苗带土造林为好,当年播种,当年造林,次年开花,三年就有果收,是油茶速生丰产的育苗造林方法。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各地油茶生产普遍存在产量不稳定,大小年参差交替,引起的原因习惯的看法是,大年过量地消耗了养份形成次年的小年、平年,小年、平年积累了养份促成随后的大年,因而形成大小年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理论本身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在一些个体上产量年变异较明显地体现这种周期形成理论.至于在大面积油茶林群体产量变异方面,我们看见比较普遍地存在一种不能用养份消耗与积累来解释的产量年变异情况.例如下表,秀山县油茶连续十五年产量变异情况.该县多年平均为年产265万斤茶籽,按地  相似文献   

10.
在油茶育苗、造林上我们作了一个油茶初生根截根育苗、造林试验,其结果:“上营养杯育苗六十天观测,截根比对照苗,平均高了25%,根系发达,侧根条数多了二至五倍,长度长了三至六倍;须根条数多了两倍以上,长度长了两倍以上,这些发达的根系大部分较浅,在离种子三、五公分处就长  相似文献   

11.
在容器育苗中,为寻求理想的育苗容器,我们采用牛粪制成的营养杯育苗,经试验效果良好。711只牛粪营养杯营器苗,六月上旬上山造林,成活率达97.5~100%. 牛粪营养杯是以牛粪为主,加适量的黄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主要油茶物种生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南地区主要油茶物种的生长特性,本研究对定植6年8个月的植株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间,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茎、叶、花芽、果实和根系的生长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株高、地径和冠幅分别达到5.39 m、103.92 mm、7.17 m2,根、茎、叶片、花芽和鲜果的质量则分别达到7.58、26.76、9.88、1.42、7.25 kg,在所有8个物种中均最高,生长势最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综合得分值来评价8个物种的生长量,依次为香花油茶陆川油茶(C. vietnamens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博白大果油茶(C. gigantocarpa)普通油茶(C. oleifera)南荣油茶(C. nanyongensis)宛田红花油茶(C. polyodonta)小果油茶(C. meiocarpa)。  相似文献   

13.
油茶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油茶主要良种的标定植株进行果实生长和含油量分析研究,探索油茶果实油脂形成与转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果实体积生长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油茶果实质量的增加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两个高峰期,其质量增加值超过油茶果实总质量的2/3.油茶种仁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随果实生长逐渐增加,年周期内存在两个增长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油茶鲜果含油率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的高峰期的增幅达鲜果总含油量的68.9%,指出霜降籽油茶果实不宜提前采收,否则会对产油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 油茶育苗过去我们多采用直播或撒播,都不理想。一九七四年开始采用营养杯育苗,一九七五年初夏用于造林,历年已用营养苗造林87亩,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一、造林时间延续太长 油松营养杯造林可延长造林时间,变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油松禄根苗一般雨季造林时间为10~15天,油松营养杯造林时间可延长到2~3个月,而且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但多季造林并不是春、雨、秋等不受限制的造林,一般应在雨季到来后,至9月份进行,以雨季最好。近年来,在大力推广油松营养杯造林技术的感召下,各县有在春季、晚秋进行油松营养杯造林现象,这样不但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反而造成土壤、水份等自然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即使活了也生长缓慢,不易成林。  相似文献   

16.
在成年油茶林下进行养鸡和种植灵芝。在调查种、养对油茶林影响的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年油茶林下养鸡或种植灵芝对油茶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反而养鸡对油茶春梢的伸长、花芽分化和座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种植灵芝对油茶座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油茶林下养鸡每公顷年收入可增29 250元,种植灵芝每年收入可增17 250元,在油茶林下进行养鸡或灵芝种植的复合经营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17.
油茶林下半夏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阳新县是中国油茶之乡,油茶产业是其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全县油茶总面积1.386万hm2,其中产前期油茶面积4 130hm2,初产期油茶面积4 860hm2。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既能以短养长、以耕代抚,还能促进油茶生长结实,是一种立体的、高效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对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以及发展林下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半夏Pinellia ternata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  相似文献   

18.
为寻求产前期油茶最佳套种模式,促进油茶快速生长,进行了山稻、玉米、大豆、花生、辣椒五种经济作物的套种试验,并对油茶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林下套种均能有效促进产前期油茶树体的生长,其影响顺序分别为山稻>花生>大豆>辣椒>玉米,建议推广产前期油茶套种山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茶桐混交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油桐混交造林历史悠久,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称:"种桐者,必种茶,桐子乏,则茶子盛,循环相代,较粟利而大."群众传统栽培习惯则有"三年粮食五年桐,七年茶果满山红"之说.一地多用,以短养长,对油茶、油桐的发展均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改良代种子园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桐棉种源改良代种子园15个优良家系苗木为材料,研究不同家系在9个月培育期间,苗高、地径、根系以及生物量之间的生长规律及差异,以及营养杯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家系苗期生长均表现为"慢-快"趋势的生长规律,家系间种子发芽率、苗高、地上干鲜重、总干鲜重、地上干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家系间地径未达到显著差异,营养杯大小对苗木高度和长根系影响较大,综合选择20、28、31、40、42、49号为生长最优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