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闰良 《世界农业》1992,(10):17-18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在全世界种植3000万公顷左右,占小麦总产量的8%。发展中国家中,约80%的硬粒小麦种植于西亚和北非。而在西亚和北非,97%的硬粒小麦在没有灌溉的天水条件之下栽培。近几年,一些有良好栽培条件和高投入农业措施的国家,引进半矮秆硬粒小麦改良品种而增加了产量。但这些品种在西亚和北非的非灌溉  相似文献   

2.
3.
4.
为了解硬粒小麦的品质现状,发掘小麦的有益基因,对106份硬粒小麦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变异系数大小顺序:弱化度>沉降值>湿面筋>硬度>蛋白质>淀粉>容重;6个品质性状(蛋白质、湿面筋、容重、弱化度、沉降值和淀粉)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硬度性状倾向于服从负偏态分布。硬粒小麦品系遗传多样性丰富,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硬度含量达到强筋水平占比分别为29%、21%、71%和77%,容重全部达到强筋小麦要求,湿面筋、蛋白质、硬度、沉降值同时达到强筋小麦要求的硬粒小麦占19%。综合来看,硬粒小麦品质改良应以提高材料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为主要目标。在聚类分析中,当遗传距离为50.11时,可将106份材料分为5大类。不同类中的优良株系YL131、YL133、YL163号作可作为骨干亲本用于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5.
6.
李凤珍  马晓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01-11402,11404
[目的]研究青海当地栽培小麦品种与硬粒小麦的人工杂交,为利用硬粒小麦来改良青海栽培小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青海省栽培小麦为母本,硬粒小麦为父本进行远缘人工杂交,研究杂交结实率以及F1代的发芽率和成苗率。[结果]栽培小麦与硬粒小麦杂交结实率为48.56%,F1代发芽率为31.68%,成苗率为34.65%。[结论]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具有一定的可杂交性,不同组合杂交结实率、发芽率和成苗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8.
我国硬粒小麦品质性状及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首次对我国春性硬粒小麦全国区域试验与冬性硬粒小麦跨省市联合试验的品种和我所育种材料共556份样品进行了品质测定,探讨了我国硬粒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及其与通心面质量的关系,研究确定了硬粒小麦几项优质指标及其检测技术与评价方法,进而提出了容重、黄籽率、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质量、黄色素含量、蒸煮品质等7项内容的硬粒小麦质量分级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24份不同类型硬粒小麦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建立了准确、快速和简便的硬粒小麦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硬粒小麦品种类胡萝卜素光谱都显示β-胡萝卜素特征吸收光谱峰形,特征吸收峰在425~478 nm,主峰在445 nm,确定的测定波长为445 nm;不同硬粒小麦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变异范围在3.533 3~8.653 3 mg/kg,平均值为5.886 mg/kg,其中墨西卡里75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8.653 3 mg/kg,其次是CD85007-15-2、P468、新九师89-1、M75、中硬86173I、D84001、85(363)6,含量为6.573 3~7.480 0 mg/kg,类胡萝卜素含量极低的硬粒小麦品种有可可瑞特和P163。  相似文献   

11.
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云南省保山市优质硬粒小麦品种的主要数量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数量性状基本苗、公顷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对产量影响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千粒重>公顷有效穗数>穗粒数>株高>基本苗.  相似文献   

12.
小麦按子粒外观颜色的不同,大多可划分为白粒小麦和红粒小麦。小麦种皮颜色对小麦穗发芽抗性和加工品质都有影响。在受穗发芽危害比较严重的长江流域和东北春麦区,红粒小麦品种所占比例较高。综述了小麦红粒性状的遗传基础、形成机制以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小麦性状的遗传参数与综合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13个品种(系)的14个性状的5种遗传参数研究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足够而合理的穗数是高产品种高产的最重要基础;通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来提高群体平均单穗重应作为高产育种的一个主攻目标;多性状组合选择的效果优于单性状选择;矮秆与高籽秆比无必然因果关系,两性状组合选择方能高产;“千粒重+株高”相对选择效率较高、简单易行,可作为综合选择的较佳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用已育成的显著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硬粒小麦、二粒小麦及黑麦杂交,并每代选不育株用原父本回交。结果表明,来源于太谷核不育小麦4D染色体上的Ms2基因已易位到A或B染色体组的某一条染色体上。从而育成了显性核不育硬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相似文献   

17.
野生二粒小麦是现代栽培小麦的祖先种,含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进行了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芒长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发现全部家系在5个性状上表现出宽广的遗传差异。14个穗部性状加性QTL被定位,LOD值为1.9~13.4,贡献率为7.3%~54.2%。控制抽穗期的QTL共3个,定位在3A(2个)和7B上;在2A(2个)和5A上共找到3个控制穗粒数的QTL;在5B上找到2个控制单株有效穗数的QTL;控制穗长的3个QTL分布在5A(2个)和7A上;在4B,5A和7A上共找到3个控制芒长的QTL。获得的QTL可用于今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改良现代栽培小麦。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斯坦冬性硬粒小麦在新疆试种初报李蓉,覃祥安,李新平(新疆农科院品种资源室,乌鲁木齐,830000)硬粒小麦又名杜隆小麦,是世界上宝贵的农作物资源之一。它与普通小麦相比,具有籽粒长,角质率高,呈半透明琥珀色,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用硬粒小麦面粉生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种试验和联合区试鉴定,初步筛选出适宜运城地区种植的冬性硬粒小麦品种,有87W032,87W028,87W029等,其产量水平,水地平均亩产346.5kg,旱地亩产308.3kg。  相似文献   

20.
对13个品种(系)的14个性状的5种遗传参数研究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足够而合理的穗数是高产品种高产的最重要基础;通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来提高群体平均单穗重应作为高产育种的一个主攻目标;多性状组合选择的效果优于单性状选择;矮秆与高籽秆比无必然因果关系,两性状组合选择方能高产;“千粒重+株高”相对选择效率较高、简单易行,可作为综合选择的较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