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岩桐 (SinningiaspeciosaBenth .etHook .) ,亦叫落雪泥 ,属苦苣苔科苦苣苔属 ,有扁平球形的地下茎 ,地上茎极短 ,为多年生蓿根草本植物。大岩桐花朵大 ,花期长 ,花色浓艳多彩 ,十分美丽 ,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室内观赏花卉之一。大岩桐通常用种子或扦插、分球繁殖 ,但是 ,由于大岩桐自交不孕 ,很难得到种子 ,而扦插速度慢 ,繁殖系数低 ,因此 ,用叶片组织培养繁殖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多年来 ,我们通过组织培养繁殖大岩桐 ,取得较成功的繁育经验。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 取样与灭菌剪取大岩桐中部健壮叶片 ,将…  相似文献   

2.
大岩桐 (SinningiahybridaHort)为苦苣苔科 ,苦苣苔属。大岩桐原产于南美洲 ,为多年生宿根温室草本花卉。具有肥大的块茎。叶片较厚 ,为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全株密被白色绒毛。花着生于茎顶端 ,呈喇叭形 ,花冠五裂 ,花大而艳丽。花有白、粉、玫瑰红、紫、蓝等色。大岩桐为目前世界上栽培较为广泛的一种名贵观赏植物。大岩桐性喜温暖湿润 ,忌阳光直射 ,要求土壤排水良好而又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在北京地区均在温室内生长 ,花期可随栽植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所以花期较长 ,花朵大而花色变化多。尤其是它能在夏季花卉较少的…  相似文献   

3.
李爱华 《湖北林业科技》2005,(5):35-35,39,58
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又名落雪泥,苦苣苔科苦苣苔属多年婶肉质草本.该植物为地下块茎,全身密被绒毛,花阔钟形,颜色丰富,有红、蓝纯色和镶白边的单瓣品种,还有红、紫重瓣品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盆花.  相似文献   

4.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大岩桐的茎尖、叶片、腋芽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获得其增殖、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建立大岩桐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模式 ,可在短期内提供大量优质健康种苗  相似文献   

5.
苦苣苔科植物一般为多年生草本,花朵绚丽多姿,叶片斑斓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耐阴性和适应性强,在园林和园艺应用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其根据观赏特性可分为观花型、观叶型,根据对生长基质的要求可以分为附生型、喜酸型和喜钙型,根据光照需求可分为喜强光照、喜较强散射光和喜较弱散射光,常采用种子和叶片扦插繁殖.深圳市仙湖植...  相似文献   

6.
大岩桐 Sinningia speciosa(Lodd)Hiern属苦苣苔科多年草本植物,原产巴西。在花木大家族里颇受人们喜爱,世界各地均有种植,1985年引进我市,它是块茎草本花卉,地上茎极短,叶大而肥厚,对生,密集于茎基部,密生柔毛,花腋生,侧向开展,花冠大呈钟形,有单瓣与重瓣之分,花色有红、粉、白、紫等色,极为艳丽。每株可抽生3—6朵花,陆续开放,从现蕾到开花约历时30天,每朵花可开6—7天,盛花期为2—5月。由于用来繁殖的大岩桐球茎和种子数量少,尤其种子须辅以人工授粉,才能结实,所以繁殖系数低,为了加快繁殖速度和提高繁殖系数,我们于1986年开始进行组织培  相似文献   

7.
<正>大岩桐(Sinningia specosa)又名落雪泥,为苦苣苔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原产巴西,20世纪30年代引入我国,现已广泛栽植。其花朵典雅高贵,花色新奇艳丽,是中高档盆花中不可多得的花卉品种,深受人们喜爱。1大岩桐的特点大岩桐具肥大肉质块茎,地上茎极短,叶片翠绿,叶片长椭圆形,密生绒毛,稍呈肉质,叶对生,花顶生或腋生,花冠钟形,先端浑圆,花色鲜艳,花  相似文献   

8.
组培快繁重瓣大岩桐重瓣大岩桐俗名花仙子,原产南美、巴西,又称巴西芙蓉,是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与普通大岩桐不同,它的花大而美丽,花冠钟状,具有9~15片波状花瓣,雄蕊退化,花色鲜红,又有白色浪边,十分艳丽,是一种比较名贵的室内盆栽花卉。由于重瓣大...  相似文献   

9.
大岩桐(Sinningiaspeciosa)又称落雪尼,为苦苣苔科多年生盆栽球根花卉。大岩桐花呈钟形,有丝绒感,有白、粉、红、紫红、蓝等色,单瓣或重瓣。美丽而高贵,为夏季为数不多的几种室内盆栽观花植物之一。  种植大岩桐小苗的基质由椰糠、珍珠岩、蛭石混合而成,用药熏的方法灭菌。即将混合物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板上,用3.33%浓度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喷洒,边喷边翻动基质。按每百公斤基质用200克福尔马林比例喷完后,用塑料薄膜将基质盖好,约3~4天后可掀开薄膜,约1周后,待药味散发完后分装入筛盘,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10.
种苗繁育技术是荚蒾属植物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从荚蒾属植物资源概况,种子繁殖、扦插繁殖以及组织培养快繁等方面介绍了荚蒾属植物繁育技术方面取得的技术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种苗繁育技术是荚蒾属植物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从荚蒾属植物资源概况,种子繁殖、扦插繁殖以及组织培养快繁等方面综述了我国荚蒾属植物繁育技术所开展的研究和取得的技术成果,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 “抗虫榆”为我所白榆良种选育课题组经过多年观察试验选出的抗榆蓝叶甲优良单株。因用种子繁殖出的苗木分离现象严重,不能保留母树抗榆蓝叶甲的优良特性,所以必须采取嫁接、扦插和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方法。嫁接繁殖费工且成活率低;组织培养繁殖生根率也只有30.3%,而且分化培养基中需要价格昂贵的玉米素,成本很高,不能在生产中大量应用。为了能快速繁殖出大量抗虫榆苗木以供平原绿化所用,我们于1990年进行了扦插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椴树属(Tilia Linn).作为世界著名的行道树、蜜源树、用材树,决定了其较广阔的开发前景。从种子扦插生根的类型、影响扦插生根的因素、嫁接繁殖及组织培养技术等方面对椴树属植物的繁殖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旨在为椴树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薜荔 (FicusPumilaL .)属桑科榕属 ,亦称木莲、凉粉树、爬石虎、木馒头、王不留行。薜荔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至广东、海南等省区。垂直分布海拔 50~ 2 0 0m之间 ,无论山区、丘陵、平原在土壤湿润肥沃的地块都有程度不同的零星野生分布。1 繁殖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嫁接及组织培养。目前多采用播种育苗和扦插法等繁殖。1.1 播种育苗果实采摘后堆放数日 ,待花序托软熟后用刀切开取出瘦果 ,放入水中搓洗 ,并用纱布包扎成团用手挤捏滤去肉质糊状物取子 ,种子阴干贮藏至翌年春播。一般发芽率可达 90 %以上 ,成苗率达 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香花槐不结种子,可进行埋根繁殖、枝条扦插、组织培养无性繁殖。通过埋根繁殖成活率可达95%以上;枝条扦插繁殖需采取措施处理插条,促其生根;通过组织培养,筛选出适宜的培养基,可快速大量繁殖出整齐一致的香花槐苗,成活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16.
棱角山矾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棱角山矾播种、扦插及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探讨了棱角山矾种苗繁殖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杀虫剂拌种,可较好地保存种胚,提高种子萌发率;利用春梢扦插繁殖,成活率可达90%以上;以种子为外植体,初步建立了棱角山矾的组织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树木组织培养繁殖,是将一部分组织或器官(如种子、剥皮枝条、皮层、枝芽、胚轴、梢端等)从整体中割离下来,在人工无菌环境中进行组织培养,以达到快速繁殖、优良繁殖的目的。林学界的组织繁殖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快速繁殖优良个体,培育无病苗木,以及生产扦插、嫁接或种子繁殖困难的林木种苗,供应植树造林。紫杉(TaxusCuspidataSieb.etZucc.),红豆杉科,红豆杉属,乔木,高达20米,花期5—6月,种子9—10月成熟。产东北东部山地,海拔500—1000米,气候冷湿,酸性土地带,常散生林中。耐荫性强,生长甚慢,山东、江苏、日本北部亦有分布。紫杉边材窄,黄…  相似文献   

18.
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 platypatala)是一种名贵花卉,我国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其繁殖方法主要是种子繁殖和水培扦插。由于繁殖技术落后,不仅繁殖系数低,品种退化现象也明显,表现为观赏价值降低,茎含水量高、多汁,水培扦插易霉烂,且易染病害,受季节影响,限制了其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培养基的配制、选择,继代繁殖、诱导生根、试管苗的移栽等方面研究,找出新几内亚凤仙组织培养的方法,以提高苗木质量,使品种纯化,加快繁殖速度,为几内亚凤仙组织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垂吊矮牵牛(Petunia-Spreding)为茄科矮牵牛属的多年生蔓生植物,是近年来较为时尚的垂吊型花卉装饰植物。目前该品系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F1代种子进行播种繁殖,但种子价格昂贵(单价2.5元/粒),细小,播种难度大,种子繁殖又易发生变异,出现杂色,而扦插繁殖苗分枝力弱,株型单薄,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播种、扦插都难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批量的优质种苗。因此,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可解决繁殖系数低、种子价格昂贵等问题,从而满足市场的大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香椿的繁殖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香椿的繁殖与栽培技术,包括果实的采摘与处理、种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养繁殖、苗期管理和苗木移植,以供生产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